浅谈对庄周梦蝶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庄周梦蝶的认识

姓名:

学号:

班级:1班

摘要:何为互化?即是:既不是庄周梦蝶,也不是蝶梦庄周,而是庄周与蝶同根同源,精神合一了。这便是庄子“不知周也”的原因。以自己的梦境诠释了“我”非我,“我”即“全”的奥秘,随而令人悟出:万物本是同源,无我无他,无丑无美,无是无非的道理。庄子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说明了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的道理。

关键字:庄子梦蝶人生哲学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在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中,庄子讲述了梦到自己成为蝴蝶却浑然不觉有何不适,自身的精神与蝴蝶融为一体,竟不知是自己梦蝶还是那蝴蝶在梦中化为了自己。庄子说自己与蝴蝶固然是有区别的,而这场梦蝶是自己和蝴蝶的互化。

何为互化?即是:既不是庄周梦蝶,也不是蝶梦庄周,而是庄周与蝶同根同源,精神合一了。这便是庄子“不知周也”的原因。以自己的梦境诠释了“我”非我,“我”即“全”的奥秘,随而令人悟出:万物本是同源,无我无他,无丑无美,无是无非的道理。庄子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说明了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的道理。

“梦蝶”,是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属于庄子哲学思辨范畴。蝴蝶意象既反映了人生如梦的慨然,又是庄子人生智慧的集中体现。庄子认为宇宙问有真宰存焉,它超越一切是非,位处环中,世人师其成心,执迷于是非生死无力脱身。只有跳出成心,师法自然,才能达到“以明”的状态。

“物化”,则是“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在庄子的思想意识中,他从来就没有把物与人真正地分清过。人就是物,物就是人。既然人与物没有鲜明的界限,还有什么东西之间存在界限呢?梦就是觉,觉就是梦,因此,蝶就是周,周就是蝶。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蝴蝶与庄周、生与死,是对立与统一的整体。对立的双方同时具有向对方转化的因素。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此就是彼,彼就是此,蝴蝶即庄周,庄周即蝴蝶。只有跳出成心的局限,才能看到宇宙间的大道。“庄周梦蝶”是庄子解释生命存在状态的方式,其中包含了庄子面对时代困惑的生存智慧。

在郭公民先生的《“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中,他说到:“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

在“庄周梦蝶”之前,罔两与景的对话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明确表达出庄子认为人生有待的悲剧宿命观,这实际就是“庄周梦蝶”中也隐含了的对存在认识的人生观前提,其中不辨蝶梦与庄梦,不识蝶与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因此,庄子不禁感怀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在这种有待的悲观宿命论基础上,生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不免在“庄周梦蝶”中隐约流露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的对人生真实性的怀疑。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

再者,蝴蝶意象的建构与庄子时代的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战国中后期,战争频仍,百姓

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战乱使人们切身体会到社会变化及人生无常,从而看淡生死。对身处战乱的人们来说,生是病苦,死才是解脱与归宿。作为思想家的庄子,对生死的认知更加透彻,从而产生人生天地问如梦似幻的梦幻感。这在《庄子》原文中可找到注脚。《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以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解释生死,以豁达的态度看待生死盛衰的变化。庄子哲学中,生与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身处乱世中的个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打破成心的蔽障,摆脱死亡带来的恐惧,看淡生死,物我两忘。这种超脱豁达的处世哲学,是庄子对战乱时代生存现状的思索,对乱世之中生命意义的领悟。庄子之后,每当文人面对乱离,遭遇艰辛之时,“梦蝶”便成为他们抒发困懑,消极处世的代表符号。

庄子以梦蝶的方式来思考人生的存在,我是谁谁又是我,是梦里还是梦外,庄子在这种如真如幻的人生梦中怅然若失找寻不到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闻一多曾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客中思家的哀呼,乃是眺望故乡的一种神圣的客愁。

庄周梦蝶是哲学,因为大凡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周梦蝶是诗,因为思念故乡是诗的情趣;庄周梦蝶是美学,因为康德曾说过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家乡。庄周梦蝶中确能体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庄周梦蝶读后让人体会到的是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

狄克逊说过当人类被逼得进行思考,但发现思考后毫无结果时,人类就会接近于产生悲剧。庄子的悲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他所处的时代,庄子生活在强者杀人如麻,弱者命如草芥,生命飘摇不定的时代,这让庄子不得不思考人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再则,在庄子看来人类文明的进步破坏了人的自然性,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付出了代价,人类开始有了机心和巧心,逐渐沦为追逐物欲和权利的工具,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人终究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追求自由,一方面又有诸多不自由,受物累、情累和知累。所谓物累,叔本华曾说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悲情的,人有生就有欲,有欲就有痛苦,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也曾提到人的一切意愿产自需要,产自缺乏,产自痛苦,人不可能永远得到满足,只能得到片刻的满足,因而人不能永久幸福。正如黑格尔所说,在现实世界里找寻不到自我,不能实现的愿望,不能获得的一切往往以抽象的方式去彼岸世界追寻,庄子无疑是以梦的方式去呈现心中所渴望的自由。

庄周梦蝶以其梦幻的方式透露出了庄子的悲剧意识,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庄子是出世的人做入世的事业,庄子追问人生,探索心灵,立足人性,以敏感的眼光,在诉说个体苦闷的彷徨,哀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如梦的虚无的同时超脱一切。

综上所述,庄周梦蝶以感性人生为出发点,以对个体存在的追问得出了人生的悲剧认识,而且庄子的醒意识也让他更显出一种遗世的悲哀。但具有浪漫主义自由气质的庄子却不沉沦其中,反要在现实感性生活中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及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诗意栖居,只要能洞悉生命的真谛和万物变化的真理,就能在这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中手握无限,刹那永恒。

参考文献:王孝鱼.《庄子内篇新解·庄子通疏证》

王恺.《庄子还原注译》

王先谦.《庄子集解》

陶丽.《体情·思理·悟境“庄周梦蝶”式的诗意人生》

郭公民.《“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

杨晓丽.《庄子“蝴蝶梦”故事类型演变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