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
2.通过点拨和合作探究,理解孟子的理想,培养忧患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及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孟子散文的特点。
2.学习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李白的诗歌《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去寻找答案。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怎么理解题目?你们想到了哪个成语?居安思危
2、了解作者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过孟子,现在,请一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介绍一下孟子。
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称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是《孟子》,孟子主张“仁政”、“王道”,我们刚刚学过他的《富贵不能淫》。
3、像《孟子》这样时代久远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宋·朱熹
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
第一,首先是要熟读,基本上能把文章说出来,然后思考里面的一些字词句,琢磨出它的意思。
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好!我们先进入熟读篇章
二、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读好”,要想“读好”,第一步就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听一段示范朗读,注意读音、停顿,用斜线画出停顿。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舜(shùn)孙叔敖(áo)畎亩(quǎn)
傅说(yuè)鬲(gé)奚(xī)拂士(bì)
3、学生小组为单位,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组内交流
4、出示幻灯片,请生读,教师指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朗读感知,译读课文
学习文言文读好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该做什么了呢?读懂译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门槛。
6、检测字词
重点实词
发:兴起,指被任用。
举:选拔,任用
畎亩:田地。士:狱官。市:集市。空乏:财资缺乏。
拂:违背。乱:扰乱。恒过:常常犯错误。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喻:了解,明白。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使……劳累,使动用法
饿其体肤:使……饥饿,使动用法
空乏其身:使……资财缺乏,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用法;使……坚忍,使动用法
人恒过:犯错误,犯过失,名词作动词
7、同桌合作,结合注释、重点字词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难句,组内讨论。
8、检查翻译。
四、熟读精思,理解主旨
让我们带着理解感情朗读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感受作者的内心。接下来进入精思环节。
1、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经历有何共同点?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列举其他经过逆境成才的典型事例
4、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业的例子,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个句子中对“是人”进行的磨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请你将原文按此归类。
①思想方面:苦其心志
②身体方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③行为方面:行拂乱其所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5、文章在亮明观点之后,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请看第二段,第二段讲到了人的主观因素对于成才的作用。
正面: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6、接着从个人上升到了国家,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自然而然得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结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大量关于人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种“忧患意识”是国家长盛不衰的法宝,特别在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人民基本安居乐业的今天,尤其要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7、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