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升级版高考古代文言文阅读考点

2017升级版高考古代文言文阅读考点

2017升级版高考古代文言文阅读考点
2017升级版高考古代文言文阅读考点

2017升级版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带着诀窍穿越与古人进行心灵沟通

2017.2.18更新

一、考题背景(为何考)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只有继承,才能创新

“语文”其实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是两条腿走路,但“语”(话语、言语)不管怎么变,“文”(文言)却历久不变。今天,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学会了文言文,读古圣先贤的经典作品,就跟他们先前同你讲话一样,并且从中获取宝贵的知识和见识,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

二、考点内容(怎样考)读懂题干,明白考点,做到心中有“点”,以不变应万变

2017年以前的高考全国Ⅰ卷、Ⅱ卷和Ⅲ卷下的文言文阅读被安排在第二大题第一板块,题号曾经为4-7,总共19分;2017年高考全国卷将安排在10-13小题,分值则保持不变。和过去一样,2017年高考全国卷前面三道是选择题,每小题赋分3分,小计9分;后面一道是文言翻译的文字题,其又由两个小题组成,每小题赋分5分,小计10分。近五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文本材料全部是人物传记,全都选自正史二十四史,特别是有关宋代(《宋史》)、唐代(《新唐书》)和明代(《明史》)时期的史料。2017年高考要将《明史》作为备考重点,因为《明史》当中有不少语言较晦涩(有时人名、地名、官名和部落名等也较古怪),与之前和现在语言相比有一种生造词语的嫌疑,读起来很不舒服。当然,其解释的办法照旧,仍是?拆解法?或?相当法?。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所选文本材料一般500多字,而且命题人有意识将原文多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大段形式来考查,且不屑于给文本材料作必要的注解。究其原因,估计一方面是命题者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另一方面是选文的有些段落文字删减太多,甚至还有些改动,没办法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呈现。

二十四史当中,除了重点关注《明史》,我们还可以适当做做二十四史当中涉及少数名族政权历史的文言阅读,如《金史》《北齐书》等;传记题材当中,除了重点关注一个中心人物的传记,还需关注家族式人物(即多个中心人物)的传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领略不同风格的史传材料,提高考场应变能力。

下面说说文言阅读四个小题所涉及的考点内容:

(一)按照预测,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10小题将在实词题和断句题里二选一,特别是实词题。

(1

释不正确的一项”。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以多义词(即“一词多义”)为主,特别是120个重点文言实词的特别义。除了古今同义的独义词,实词题选项当中若有古今同义的词义解释,那它一定是错误的,因为若对的话就没考查的意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排除技巧。4个加点的词语当中一般有1-3个是重点实词;其次是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且一般每类型最多设置一个。现在高考全国卷“古代文化知识”(2017年高考不再称“古代文化常识”)单另出题,所以实词题一般不会涉及表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偏义复词还未出现过)。

高考全国卷所考查的实词大都在课本篇目(包括初中经典篇目)中出现过,老师也曾会归纳过。文言实词活学活用的迁移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属于知识层面的,即用归纳过的词义在陌生文本材料语境中的灵活把握问题;二是属于方法、技巧层面,即针对课堂上少有谈及甚至没见过的陌生文言实词,需要灵活运用课堂上讲过、用过的语法规律或推断技巧来判断可能的情况(大致的词义和必然的词性)。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需要从词义和词性两个方面来综合判断,不

(2高考全国卷中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的,命题者从文言文本材料当中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