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_破译情报,感知数据编码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3.1 数据编码(教案)-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教案+课件(教科版2019必修1)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和编码方式;2. 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间的转换;3. 熟悉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的表示方法和编码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和编码方式;2. ASCII码和Unicode编码的表示方法和编码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观看视频《数据编码》后,向学生简单介绍数据编码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 理论授课(30分钟)(1)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通过数码管实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数字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通过计算机中的权限管理、颜色等实例,让学生掌握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方法,并练习利用计算器进行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3)ASCII码及其编码方式介绍ASCII码的概念和编码方式,以及实际应用,如:字符的输入及显示、文件的存储等。
(4)Unicode编码及其编码方式介绍Unicode编码的概念和编码方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Unicode编码的表现形式与ASCII码的区别。
(5)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操作(35分钟)通过学生手中的计算器或者电脑,让学生实际体验计算机上的编码转换和输入输出字符,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ASCII码和Unicode编码是如何在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
4. 课堂讨论(10分钟)邀请学生主动进行讨论,就数据编码在实际生活和计算机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难度也在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掌握上。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并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编码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感知数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工具收集数据,并能够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对数据信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2. 准备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案例,以及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图表。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所选素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4. 制作教学视频:根据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并配有适当的讲解和演示。
5. 发布教学视频: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发布到相关平台,供学习者观看学习。
6. 收集反馈:学习者观看视频后,收集他们的反馈,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
7. 持续更新: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和实际情况,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设备学习的教学者,我们需要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并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习者的反馈,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什么是数据和数据感知,以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展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数据感知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1. 感知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通过实例讲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2)介绍数据的特点,如多样性、易变性、可变性等。
2. 数据感知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如何从不同来源获取数据,如网络、调查、实验等。
教学设计用网络查询汉字区位码编码。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方法规律,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整理到学习任务单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作业提交。
问题探究引向深入。
真正达到提升的目的,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完善、提交任务成果,自我评价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及时整理学习成果,结合同学展示和老师的引领不断修改完善,按时按要求提交学习任务,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问卷星平台】通过课前反馈和课中、课后培训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培训引领。
展示优秀作品作为范例引领其他小组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及时批阅学生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导学网站做好评价引领。
提醒学生作业保存的名称、位置、提交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进行查缺补漏,及时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导学网站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
学习总结自主建构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重点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核心问题和操作,升华学习内容。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好梳理,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第二部分内容,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虽然他们对数据与信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对这部分内容认识还不够深入,对数据编码更是了解的很少。
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讲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对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无从下手。
因此,如何在一个有趣的情境中去学习新知、引发深入探究就成为了本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是陌生的。
对于数据、信息、编码、进制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如果由老师来直接讲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定不高,甚至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这节课采用了“微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通过“情境体验、任务驱动、真实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在体验情报破译的一个完整任务中感知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以及进制转换方法。
《数据编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类常见的数据及其采集方法;2、能够解释音频数据类型的编码原理;3、理解数据编码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
难点:模拟数据的数字化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回想考试时需要填图哪些信息?(考号、姓名、年级、班级等)师:如何不填图考号,在发试卷时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有重名的)师:考号除了可以避免试卷重复,还有什么好处?考号包含了哪些信息?(学校、年级、班级等)像这样把姓名、班级等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据编码。
展示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编码概念编码: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格式的过程。
计算机中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可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值。
2、生活中常见的数据表现形式以智能公交系统为背景在办理市民卡的流程中,管理系统都收集了哪些数据?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可以采集以及如何采集?完成表格师:生活有这么多表现形式的数据,如果把这些数据编码成计算读懂的数据呢?下面我们以声音为例探索如何把生活的声音存储到计算机中,在这之前先补充两个概念。
3、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
如声音、温度、压强等。
模拟信号的的值称为模拟数据。
数字信号:离散化以后的信号,方便在计算机中保存。
数字信号的的值称为数字数据。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如何把模拟声音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
声音数字化:将模拟声音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称为声音的数字化。
师:声音数字化和数据编码是什么关系?(声音数字化是数字编码的一种。
)以直线和虚直线为例,引出可以用一定间隔的点表示连续图形4、声音数字化(1)、采样a .在横轴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从信号中取一个瞬时值,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采样频率:1秒内采样的次数。
单位:赫兹Hzb .思考:不同的采样频率对声音还原度有什么影响?c .采样频率多少比较合适呢?(采样点越多,所占的存储空间也越大) (常用的CD 音质采样频率为44100Hz ,也就是44.1KHz )d .体验44100Hz 与2000Hz 的区别播放采样频率44100Hz 的《歌唱祖国》播放采样频率2000Hz 的《歌唱祖国》 10 9 0 8 7 6 5 4 3 2 1 t x(n) t x(t)声音还原度采样点 采样频率 存储容量(2)、量化将信号波形的纵轴划分为若干区间。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1 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信息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编码在信息技术中的基础作用,理解数据编码对于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重要性。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如ASCII码、Unicode码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3.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数据编码背后的原理,学会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形式。
4.信息社会责任:在探讨数据编码的应用时,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负责任的信息技术使用者。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掌握ASCII码和Unicode码等常见数据编码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编码如何将字符、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形式。
•区分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数据编码原理、ASCII码表、Unicode码示例等)。
•实物教具(如字符卡片,用于模拟编码过程)。
•在线编码转换工具(用于实时演示编码转换过程)。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见编码方式。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在线工具直观展示编码转换过程。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动手进行编码转换练习,加深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编码方式的选择依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段包含多种字符(包括英文字符、中文字符、特殊符号等)的文本,提问学生:“计算机是如何识别并存储这些字符的?”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介绍数据编码的概念,说明它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2. 新课教学•数据编码基础:•定义讲解:明确数据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重要性阐述:强调数据编码在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中的关键作用。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数字化与编码》教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信息的敏感性和认识。
2.计算思维:通过数字化与编码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和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伦理和社会责任。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数字化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数字化深层含义的理解。
2.学生对数据编码原理的掌握和应用。
六、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和讨论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数字化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展示数字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如数字音乐、数字摄影等。
•学生行为:观看视频,思考数字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字化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字化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提出疑问。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字化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三)编码原理介绍(10分钟)•教师行为:介绍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包括字符编码、声音编码和图像编码。
•学生行为:学习编码原理,理解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四)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行为: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如图像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等。
•学生行为:动手操作,体验数字化工具的功能。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认识和理解。
(五)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践操作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