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4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和分类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3 教学活动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第二章: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韵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韵律类型古诗词的节奏特点韵律与节奏在古诗词中的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韵律和节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欣赏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第三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意象概念及其作用古诗词的意境特点及表现手法意象与意境在古诗词中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活动讲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古诗词的意境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与哲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情感和哲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古诗词的哲理内涵及表现手法情感与哲理在古诗词中的相互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情感和哲理在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第五章:古诗词的鉴赏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步骤选取适合进行鉴赏实践的古诗词5.3 教学活动讲解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欣赏古诗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鉴赏心得第六章:唐代古诗词鉴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代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培养学生对唐代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6.2 教学内容唐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和特点具体唐代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分析6.3 教学活动讲解唐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分析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鉴赏具体的唐代古诗词作品第七章:宋代古诗词鉴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代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意境、情感、音乐性古诗词鉴赏方法:形象鉴赏、情感鉴赏、语言鉴赏1.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1.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二章:古诗词的语言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掌握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语言的敏感和鉴赏能力古诗词语言的特点: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炼字、修辞、节奏与韵律2.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讲解:讲解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语言鉴赏方法2.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三章:古诗词的形象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掌握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形象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自然景物、人物、事物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描绘与分析、情感与寓意3.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讲解:讲解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形象鉴赏方法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形象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掌握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情感的感知和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情感:喜、怒、哀、乐、忧、怨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情感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与传递4.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讲解:讲解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情感鉴赏方法4.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情感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五章:古诗词鉴赏实践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古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选取几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供学生进行鉴赏实践5.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实践的目的与要求实践:学生自主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与体会5.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所鉴赏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第六章:唐代古诗词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唐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清新、田园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6.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唐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6.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唐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七章:宋代古诗词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宋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婉约、豪放、议论、咏物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7.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宋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7.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宋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八章: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咏物、田园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8.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明代及以后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8.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九章: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9.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9.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古诗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主题分析、风格比较、创意改编9.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练习:分析一首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9.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十章: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10.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培养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兴趣和策划能力10.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主题选择、活动形式、教学资源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活动流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10.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古诗词鉴赏活动10.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方法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诗词鉴赏概述: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唐诗概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唐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分期2. 唐诗的艺术特色3. 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唐诗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唐诗。
2. 写一篇关于唐诗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理解程度。
2.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唐诗图片素材。
2. 唐诗相关文献资料。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唐诗时,尽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唐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唐诗的魅力。
六、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宋词概说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宋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内容:1. 宋词的定义与分期2. 宋词的艺术特色3. 宋词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宋词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词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宋词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宋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十、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宋词。
2. 写一篇关于宋词的短文。
十一、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宋词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古诗欣赏:《静夜思》、《春晓》、《村居》2.古诗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夜晚,你有没有想过家乡、亲人?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静夜思》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静夜思》中的意境。
第二课时:《春晓》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晓》,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春晓》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晓》中的意境。
第三课时:《村居》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村居》,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村居》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村居》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借代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村居》中的意境。
2.拓展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并分享给同学。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实践:教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初步尝试鉴赏古诗词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古诗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掌握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唐代诗歌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价其艺术价值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唐代诗歌特点及其代表诗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三章:宋代词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掌握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宋代词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价其艺术价值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代词特点及其代表词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四章:明代散文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掌握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明代散文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价其艺术价值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代散文特点及其代表作家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五章:清代小说鉴赏5.1 教学目标了解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掌握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清代小说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价其艺术价值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代小说特点及其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六章:诗词格律与韵律鉴赏6.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格律与韵律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格律与韵律美6.2 教学内容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格律与韵律鉴赏的方法与技巧6.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格律与韵律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让学生尝试鉴赏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格律与韵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第七章:诗词意象与修辞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掌握意象与修辞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美7.2 教学内容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意象与修辞鉴赏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意象与修辞的概念讲解:讲解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让学生尝试鉴赏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意象与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第八章:诗词背景与作者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掌握背景与作者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时代特色与作者风格8.2 教学内容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背景与作者鉴赏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背景与作者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让学生尝试鉴赏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背景与作者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第九章:诗词主题与情感鉴赏9.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掌握主题与情感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主题深度与情感韵味9.2 教学内容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主题与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主题与情感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让学生尝试鉴赏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主题与情感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第十章:诗词创作与表达10.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诗词作品10.2 教学内容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诗词作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0.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创作与表达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实践: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并进行评价与修改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完成一首自己的诗词创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第十一章: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11.1 教学目标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现古典诗词的元素能够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质11.2 教学内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与融合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法11.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感讲解:讲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融合实践:让学生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尝试创作现代诗词1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并创作一首现代诗词第十二章:诗词品读与批评12.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学会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诗词评价12.2 教学内容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诗词评价的标准和维度12.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品读与批评的重要性讲解:讲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基本原则实践:让学生对一首诗词进行品读与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1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品读与批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十三章:诗词活动与实践13.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组织和参与诗词活动掌握诗词活动的策划和实践技巧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3.2 教学内容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诗词活动策划和实践的技巧诗词活动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13.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活动的意义和乐趣讲解:讲解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以及策划和实践技巧实践:让学生参与一次诗词活动,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1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第十四章:诗词传承与创新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掌握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传承经典、创新发展14.2 教学内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14.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讲解:讲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方法和技巧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新的诗词作品1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一首新的诗词作品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反思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成长和提高15.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反思15.3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讲解: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强调重点和难点1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从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到诗词格律与韵律、意象与修辞、背景与作者、主题与情感鉴赏,再到诗词创作与表达、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诗词品读与批评、诗词活动与实践、诗词传承与创新,是总结与反思。
目录1.咏鹅 (2)2.七步诗 (3)3.咏柳 (4)4.出塞 (5)5.望庐山瀑布 (6)6.鹿柴 (7)7.静夜思 (8)8.古郎月行 (9)9.回乡偶书 (10)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11.绝句 (12)12.江雪 (13)13.风 (14)14.赠汪伦 (15)15.早发白帝城 (16)16.望天门山 (17)17.春夜喜雨 (18)18.绝句 (19)19.游子吟 (20)20.望洞庭 (21)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作者我知道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二、译文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三、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四、诗文赏析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序言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
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
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目录序言 (1)目录 (1)1. 南园十三首•其五 (2)2. 古朗月行 (3)3. 赠刘景文 (5)4. 声声慢 (6)5. 夜雨寄北 (8)6. 归园田居 (9)7. 春望 (11)8. 无题 (12)9. 芙蓉楼送辛渐 (14)10. 春夜喜雨 (15)11. 卜算子.咏梅 (17)12. 游子吟 (18)13. 早梅 (20)14. 渔家傲 (21)15. 浣溪沙 (23)中华诗词我知道 (25)1.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作者我知道李贺(790~816)字长吉,被称为鬼才、诗鬼,又名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二.译文注释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三.原文大意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四.诗文赏析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目标
- 增强学生对现代诗词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眼光和审美意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内容
该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现代诗歌欣赏:
- 学生将研究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包括韵律、意象、押韵等方面;
- 学生将阅读和欣赏一系列经典现代诗歌作品;
- 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和解读现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2. 现代诗词对比:
- 学生将对比古代和现代诗词,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 学生将研究如何鉴赏现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 作品创作与表演:
-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现代诗词的写作和创作过程;
- 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朗诵和表演传达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4. 跨学科融合:
- 学生将通过研究现代诗词,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
语文、美术、音乐等;
- 学生将研究如何在不同学科中应用诗词的知识和技巧。
教材特点
- 简明易懂:
该教材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例子,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实用性强: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示范和练,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和表达能力。
- 引导性强:
该教材提供详细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诗词鉴赏的
基本技巧和方法。
总之,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现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
达和写作能力。
该教材具备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和引导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三义永小学校本课程教科书古典诗歌欣赏GUD IANSH IGEXI NSH ANG£臺<龍宙X 那*就有花枝W w e不爭蓦,只把蓦茉按』编者:王明1357第四课诗经《君子于役》 (9)第五课诗经《木瓜》 (11)第六课楚辞的简介 (13)第七课楚辞《渔父》赏析 (15)第八课《国殇》赏析 (17)第九课《山海经》赏析 (19)第十课《行行重行行》赏析 (20)第十一课晋魏南北朝诗歌简介 (23)第十二课唐诗概述 (24)第十三课《赠汪伦》赏析 (26)第十四课《早发白帝城》赏析 (28)第十R五课《独坐敬亭山》赏析30X1323335第十九课《绝句》赏析 (37)第二十课《绝句二》赏析 (39)第二十一课宋词概述 (41)第二十二课《江上渔者》赏析 (43)第二十三课《梅花》赏析 (44)第二十四课元曲概述 (46)第二十R五课《天净沙•秋思》赏 (49)前言:诗词-概述中国的传统诗歌在现代,曾出现过毛泽东诗词,广为人们传诵。
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诗词所洋溢的豪放个性和非凡才气,令古往今来所有帝王以及各国元首的墨宝文辞黯然失色。
除了豪气干云的《沁园春-雪》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好诗。
但是,毛泽东诗词多为抒发胸臆和酬唱之作,立意和用词有着前代文人典章的明显烙印,而且,它们并未作为一种记载和反映社会生活风貌,体验思考人生的有意图的文学创作活动。
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
[1]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诗和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小学《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介绍《诗词名篇鉴赏》是一本小学校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诗词作品。
本教材精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包括名篇、名章和名句,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
教材内容《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诗词作品。
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涉及到诗歌、词和曲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经典作品的解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介绍。
教材目标《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通过研究和鉴赏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对诗词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情感体验:通过研究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4. 了解历史文化:通过研究古代诗词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诗词朗诵、情感体验等。
可以通过解读诗词作品中的意境、词句的音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词的美。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评价《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是一本富有教育价值的教材。
通过研究这本教材,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辅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该教材是一本值得推荐和应用的校本教材。
结论《诗词名篇鉴赏》校本教材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诗词,学生能够培养文学素养、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诗词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赤壁。
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13)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14)江月。
注释(1)(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175-210)字公瑾,人。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8)英发:英俊勃发。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走进古诗文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定义与特点;(2)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的价值与意义;(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节奏特点;(2)掌握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3)感受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韵律与节奏的分类及特点;(3)实践练习: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掌握韵律与节奏的阅读方法;(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三章:古诗文的意象与意境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感受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美感。
2. 教学内容:(1)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定义及特点;(2)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分析。
3.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新课讲解:讲解古诗文意象与意境的欣赏方法;(3)实践练习:分析经典古诗文意象与意境案例;(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四章:古诗文的主题与情感1.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基本概念;(2)掌握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方法;(3)感受古诗文主题与情感的表达。
专题古诗词鉴赏一.知识梳理(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1.咏物诗以自然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
例如王安石《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
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盛唐时期积板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雄奇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
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
7.哀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能够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诗、词、赋、散文等不同体裁的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意象、意境、情感、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方法。
3. 鉴赏古诗词的名篇佳作:如《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意象、意境、情感、技巧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文本、相关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3. 阅读与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名篇佳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古诗词的鉴赏分析和感悟。
3. 能力提高: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思考、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学习鉴赏方法。
2. 第二周: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名篇佳作,实践鉴赏方法。
3. 第三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讨论与交流,分享心得和感悟。
4. 第四周:总结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拓展阅读范围。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一、《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古诗文的阅读与解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将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解析诗文的韵律、意境、情感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理解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作者、韵律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解析诗文的意境、情感等。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赏析等。
3. 学生期末的诗文创作或解析报告。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文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诗文及其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的背景、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解读诗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诗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1. 背诵本节课的诗文。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诗文解析和感悟分享。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书籍和网站。
2.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教学视频和文章。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古诗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目标: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目标的设定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诗词鉴赏校本教材小学高年级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组编著刊首寄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佚浩繁,在中国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结合艘一次美的洗礼。
诗是美文学,是文学精华,对美的强烈追求,促使我们在诗歌的土壤里不懈耕耘。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词鉴赏更是如此。
2002 年古诗词鉴赏被列入高考内容,不仅高三毕业生,还是高中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应该提早做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古诗词鉴赏》就是在为同学提供这方面的知识素材。
让我们漫步在古诗苑中,去领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一课。
《春日》第二课。
《秋夕》第三课。
《送元二使安西》第四课。
《芙蓉楼送辛渐》第五课。
《送友人》第六课。
《山中相送》第七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八课。
《四时田园杂兴》第九课。
《清平乐村居》第十课。
《夏日绝句》1 春日【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2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晚上。
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指烛光皎洁如银。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译诗、诗意]秋夜里的月光,就像是一盏银色烛光。
原来刻画著图案的彩色的屏风,也被这样凄冷的月光照的透露出一股的凉意。
宫女手里拿著轻丝做成的小圆扇,追扑著满天飞舞的萤火虫。
这时院子里的石阶清凉如水,宫女扑累了萤火虫便斜卧在石阶上,凝视著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静夜思》李白教学要求:学习李白古诗《静夜思》,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二、作品欣赏(见后)三、诗文解释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早发白帝城》李白教学要求:学习李白古诗《早发白帝城》,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二、作品欣赏(见后)三、诗文解释告别早晨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声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春晓》孟浩然教学要求:学习孟浩然古诗《春晓》,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文的体裁、特点、修辞手法等。
2. 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古诗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2. 第二单元:诗文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学习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3. 第三单元: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古诗文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文的能力。
4. 第四单元:古诗文的审美鉴赏教学重点:学习古诗文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5. 第五单元:古诗文的创作与实践教学重点:学习古诗文的创作技巧,进行古诗文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意境与情感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文的特点和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表现等。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展示:期末进行古诗文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集、古诗文创作指导书籍。
2. 辅助材料:经典古诗文课件、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古诗文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实体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课时)第1课时: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历程,讲解古诗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第2课时:举例分析各类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多样性。
2. 第二单元:诗文的修辞手法(3课时)第1课时:讲解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2. 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春晓》: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 第二课《静夜思》:分析诗文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第三课《登鹳雀楼》:学习古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悯农》: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
5. 第五课《江南春》:通过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了解江南的美丽风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背景、意境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韵律、意境等。
3.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5. 讨论诗文的意境和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欣赏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创作古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文选篇2. 参考资料:古诗文鉴赏书籍、网络资源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4. 辅助材料:古诗文海报、卡片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清新雅致,充满文化氛围2. 座位安排:分组合作,便于讨论交流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文课程,共计10周2. 每节课时:40分钟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赤壁。
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13)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14)江月。
注释(1)(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175-210)字公瑾,人。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8)英发:英俊勃发。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9西江月:词牌名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
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注解】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选自《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2.博山:山名,在江西广丰西南。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强,勉强的,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愁)而不说。
9.“却道”句: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清平乐·村居①宋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⑦溪东,中儿正织⑧鸡笼;最喜小儿⑨亡(读“wú”)【或“无”】赖,溪头卧⑩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亡”在这里念"wu",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墙):高树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夜泊江边。
(3)星垂:星光下照。
(4)月涌:月亮倒映,随小流涌。
大江:指长江。
(5)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主。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6)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hào)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xìng)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huán)期。
[1]注释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观猎(1)王维风劲角弓(2)鸣,将军猎渭城(3)。
草枯鹰眼疾(4),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5),还归细柳营(6)。
回看射雕(7)处,千里暮云平(8)。
【注释】(1)诗题一作《猎骑》。
《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3)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4)眼疾:目光敏锐。
(5)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6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7)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8)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鹿柴(1)(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返景入深林,(3)复照(4)青苔上。
[1-2]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3](4) 照:照耀(着)。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明净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⑷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5)浮云:飘动的云。
(6)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7)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8)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1](9)班:分开,分别。
班马:离群的马。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突出,出现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⑵,晋代衣冠成古丘⑶。
三山半落青天外⑷,二水中分白鹭洲⑸。
总为浮云能蔽日⑹,长安不见使人愁。
[1]注释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江苏省西南部。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金陵凤凰台,在城之。
⑵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⑶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⑷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
三山:山名,在南京“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⑸二水:一作“一水”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时南京“最大而雄爽”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⑹浮云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