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26 KB
- 文档页数:5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3分)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
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载(zǎi)载(zài)B.载(zài)载(zài)C.载(zài)载(zǎi)D.载(zǎi)载(zǎi)(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勾②沿B.①勾②延C.①沟②沿D.①沟②延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1分)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
(1分)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2分)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摹(mó)“巨”字的笔顺是: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共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3分)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
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载(zǎi)载(zài)B.载(zài)载(zài)C.载(zài)载(zǎi)D.载(zǎi)载(zǎi)(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勾②沿B.①勾②延C.①沟②沿D.①沟②延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1分)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3分)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
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载(zǎi)载(zài)B.载(zài)载(zài)C.载(zài)载(zǎi)D.载(zǎi)载(zǎi)(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勾②沿B.①勾②延C.①沟②沿D.①沟②延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1分)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答: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_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B.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C.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D.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持续时间最长②付出代价最大③开始时间最早④抗击日军最多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3.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
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2019年北京等通用卷地区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汇编说明:1.这些地区多以全省通用卷为主,涉及地方有北京、天津、安徽、河南、河北、重庆、陕西、山西、江西、吉林、新疆、海南等(如果有误,请指正)2.为方便查阅对比使用,保持试题原题号不变,全部有答案,部分解析。
1.【北京中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0-11题。
(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送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译文)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
11.李白《送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翟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
襄子方食抟
饭○4,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
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5后患。
驱天下以从○6欲,罄○7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
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8。
遂以四海之尊,殒○9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
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
○4【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
○5【虞】考虑,防范。
○6【从】同“纵”。
○7【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
○8【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
○9【殒(yǔn)】死亡
附参考答案
(二)10.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
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三)12.D 13.【乙】 14.(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
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附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
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
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
【材料二】
(隋炀帝)倚仗国执强盛,不考虑可能遇到的灾难。
横行天下为所欲为,搜刮无数的金银财物来供自己任意挥霍,征选各地的美女供他自己纵情玩乐,掠夺远方的奇珍异宝来供他自己观赏享受。
宫殿装
饰得极其华丽,楼台轩榭修建得极其瑰丽。
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
于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死于凡人之手,连子孙后代也被斩尽杀绝,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