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作者:范周

来源:《前线》2017年第11期

[摘要]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关键词] 文化自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 D610;G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11-0142-0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没有文化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党的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巨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革。

其一,凝魂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文化自信有着多方面的构成与表现,例如对自身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辨,对眼下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对文化创造能力的全方位认识,对文化建设方向的准确把握,这些都是构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而在文化自信的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内容具有统领意义的,则是价值观的自信。价值观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文化自信是凝练、总结、弘扬价值观的前提,是

价值观的重要支撑,而价值观的弘扬则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夯实的精神根基。

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中,我国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铸魂工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叫响并得到践行,评选表彰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共116人,推出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制定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有力推进,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34个、文明村镇1159个、文明单位2242个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300个。以文化自信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核心价值观建设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文化自信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彰显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

其二,主心骨:精品频出,社会主义文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工作。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任务。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重要意义。五年来,文化自信在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过程中始终充当主心骨的角色,为文艺创作提供不竭动力,促使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精品频频显现,社会主义文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产生的优秀文艺作品、风神独具的美学精神的热爱,文化自信是文艺工作者们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而随着文化自信思想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影故事片生產量从2012年的745部增长到2016年的772部,电影票房从170亿元增长到493亿元;电视剧生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达到334部1.5万集;图书出版从2012年的41.4万种、79.3亿册,增加到2016年的49.9万种、90.4亿册。其中《战狼》《人民的名义》《记住乡愁》《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收获票房与口碑,更是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成就也在成为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实力,文化自信的观念在文艺作品的浸润下逐渐深入民心。

其三,助推器:推动文化走出去,显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文化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底气,也是在包容他国文化引进来的过程中杜绝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最后防线。

五年来,以文化自信为主基调,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稳健,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著名京剧演员张火丁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的《白蛇传》《锁麟囊》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并得到《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莫言、曹文轩、刘慈欣相继亮相世界文坛最高领奖台;《媳妇的美好生活》《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作品引发国外“追剧”热潮;此外,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的成功举办与建立无一不显示着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文化自信之于国家发展,其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自信地推动文化“走出去”步伐,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世界人民,同样,这些对外交流的历史性成就也将成为新时代进一步提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其四,动力源: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增长了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与终极目标。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的保障,是增强我国文化建设内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坚定文化自信是前提和动力。

五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稳健。文化惠民政策不断普及,顶层设计逐渐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迈出关键一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现在的4.14%。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成为产业优化调整中新的增长点、补给线乃至支柱产业的势头明显增强。

以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价值

其一,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内在基础与现实需要、重要内容。文化自信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促进我们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知易行难,文化自信,源于由内而外的坚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深刻理解深埋于中华民族最深层、最根本的文化基因。首先,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根基。纵观古今,我国既有上下五千年凝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内核,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改革开放近40年来,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获得感,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增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