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 格式:docx
- 大小:12.93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2010-02-25 08:14一、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铜、锌、硼、氯。
前7种属大量元素,后3种属中量元素,最后6种属微量元素。
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获得,其它均为矿质元素,需要从土壤中获得。
硅在水稻一生中需求量很高,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
也称水稻为“硅酸植物”。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二、水稻在苗期在一叶一心时虽未离乳,但此时胚乳中的蛋白质已经消耗贻尽,必需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肥,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补充营养的需要。
因此水稻苗床一定要施足氮肥。
本田期氮的需肥,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水稻分蘖期,是营养体形成时期,水稻需要大量的氮肥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满足生长分蘖的需要,氮素不足会影响分蘖,此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氮素,以促进分蘖进程,使水稻有足够的分蘖。
分蘖末期,水稻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此时氮素如果过高,就会影响生育期的转换,并极易助长底部伸长,引起倒伏等不良后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论,此时要绝对无氮,在实际中,要控制氮肥,尽可能少氮。
第二个高峰是孕穗中后期的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月12日到7月25日之间,按积温不同,前后日期不同,不可缺氮,如果氮素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追肥为穗肥。
三、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水稻各生育期均需要磷,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0天左右为吸收高峰。
水稻从苗期吸收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期施用磷对保证水稻前期的磷素供应极为重要。
四、水稻对钾的吸收规律水稻幼苗对钾素吸收量不高,钾吸收高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
孕穗期茎、叶中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
高钾对增加颖花数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有较大作用。
五、水稻对硅肥的吸收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土壤硅含量高但水稻的利用率却很低,硅对水稻增产有绝对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增加穗数、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
水稻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时植株的症状【摘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来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本文主要讨论了氮、磷、钾、镁和铁元素在缺乏和过量时对水稻植株的影响及表现的症状。
氮元素缺乏时,水稻叶片呈现黄绿色,生长迟缓;氮元素过量则会导致叶片变黄并卷曲。
磷元素缺乏时,叶片变暗绿,生长受限;磷元素过量则会引发叶片变褐并枯萎。
钾、镁和铁元素缺乏或过量也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合理施肥非常重要,有必要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并及时调整施肥量,以确保水稻能够持续健康生长。
通过有效施肥管理,可以更好地维护水稻植株的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水稻,营养元素,缺乏,过量,症状,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镁元素,铁元素,施肥,土壤养分含量,调整施肥量1. 引言1.1 植物对于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植物对于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植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例如氮、磷、钾、镁、铁等。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在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磷元素则是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的关键元素,它参与调节植物的能量转移和储存。
钾元素对于维持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至关重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
镁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和氮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
铁元素在植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和色素合成中不可或缺,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
合理供给各种营养元素对于保障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只有当植物的营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才能确保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1.2 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水稻的影响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稻植株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上。
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迟缓,叶片颜色变黄,叶尖焦枯,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叶片晦暗、叶片逐渐褐化、茎劲枯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而营养元素的过量也同样会对水稻产生负面影响,过量的营养元素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生长异常、叶片变形、叶缘焦枯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造成水稻植株死亡或减产等问题。
水稻所需营养元素
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包括以下几种:
1. 氮(N):是水稻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对促进植株生
长和增加产量有重要作用。
2. 磷(P):是水稻形成根系和花粉管的原料,对增加穗粒数
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3. 钾(K):能够增强水稻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能力,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 钙(Ca)和镁(Mg):是形成水稻优质籽粒和稳定产量的
重要元素。
5. 硫(S):是合成蛋白质和制造酶的重要成分,对水稻生长
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6. 铁(Fe)、锰(Mn)、锌(Zn)、铜(Cu)和硼(B):
是水稻中微量元素,对植株的免疫力、生长调节和生殖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此外,水稻还需要适量的有机物质和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这些营养元素通过土壤中的肥料和有机物质供应给水稻植株。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主要为氮、磷、钾。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也是三大元素之一。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构成蛋白质、细胞壁、叶绿素等的基本化学元素。
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最为显著。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的吸收量占所有元素总吸收量的约70%左右。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关系到水稻根系扩张、开花、结实等生长过程。
磷的吸收量在水稻总吸收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仅占不到总质量的5%左右,但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却非常重要。
水稻吸收氮磷钾元素比例在不同的生长期有所不同。
在生长早期,水稻根系发育不完善,吸收能力较弱,主要需求量为氮和磷。
因此,供水量和肥料施用量应当注重提高氮、磷的含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在生长中后期,随着水稻生长过程的加快,根系也逐渐完善,对氮磷的吸收需求逐渐降低,而对钾的需求量则相应增加。
因此,在后期的肥料施用中,应当注重提高钾肥的含量,从而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元素比例。
在水稻的肥料管理中,合理的肥料施用是提高产量、优质优产的关键之一。
因此,水稻的营养供应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合理的肥料施用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水稻生理生化的文章
**标题:水稻生理生化过程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水稻生理生化过程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首先,水稻的光合作用是其生长发育的基础。
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通过优化光合作用过程,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水稻的氮素代谢对产量和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氮素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吸收、利用和转化过程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氮素供应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或不足的氮素供应都会对水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水稻的淀粉和蛋白质合成过程对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淀粉和蛋白质是水稻的主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和品质直接影响水稻的食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通过调控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可以改善水稻的品质。
最后,水稻的抗逆性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生长过程中,水稻会受到各种逆境的影响,如干旱、洪涝、病虫害等。
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可以减少逆境对水稻的损害,保障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水稻的生理生化过程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光合作用、氮素代谢、淀粉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以及提高抗逆性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水稻施肥的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一、水稻的营养特性水稻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种子的繁殖系数高的可超过万倍;在普通生产条件下,可达200~500 倍。
若以干物质的生产系数来说,则还可再翻一番。
因水稻的生长发育所增加的这些干物质,95%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创造的碳水化合物,5% 摆布来自土壤(包括肥料)的矿物质,也即土壤营养。
后者虽然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它在相当程度上摆布着光合产物的积累量。
因此,施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要把握好施肥技术,首先就得了解水稻的营养特性。
1.水稻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营养元素通过对水稻植株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分析即可发现,除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外,还含有微量和极微量的硼、锌、钼、铜等。
这些营养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论哪一个元素缺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反映出营养元素吸收上的多样性。
2.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很不一致水稻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各有不同,氮、磷、钾、硅等大量元素,吸收量较多,而锌、铜、钼等微量元素,吸收量少;钙、镁等元素的吸收量介于两者之间(表14-1) 。
同时,各生育阶段的吸收量也不均衡,有的元素前期吸收多(氮、钾等) ,有的元素则中后期吸收多(锰、硅等)。
表14-1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率单位:%3.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有一定比例由于水稻按一定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而生产上往往只注重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补充,因此,在稻谷产量较低、又有大量有机肥投入时,不平衡的问题不易觉察。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不施或者很少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日益明显。
如氮肥的施用效果与钾、氮肥的比值有关,钾氮比值高,则氮肥多施,水稻吸收亦多,产量亦提高;钾肥少时,影响氮的吸收。
又如氮和硅酸也有一定的比值,氮多硅少时,则稻秆软,易得病。
高产水稻不仅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之间本身的平衡,而且还要注意三要素和其他元素的配合。
如我国有些土壤缺锌的地区,锌便成为了限制因素,增施锌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现出养分吸收的平衡性。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水稻则是农业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因此如何正确施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会介绍水稻正确施肥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朋友得到更好的收成。
1.土壤肥力分析在水稻种植前,应首先进行土壤肥力分析,搞清土壤的肥力和缺陷等信息,从而找到施肥的合适时机和方式。
土壤肥力分析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化肥种类、肥料营养元素等,以及土壤性质、质地、pH值等因素共同进行考虑。
为了避免种植中期出现长周期的营养缺乏或其他问题,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反复的土壤肥力分析和肥料调整工作。
2.根据生长期和生长需要,选择肥料和配比水稻每个生长阶段的生长需要和营养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生长阶段和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
对于水稻而言,应注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配合,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根据水稻每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选择合适的肥料和配比。
3.控制肥料用量尽管肥料的使用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但过度的肥料使用也会造成环境和资源浪费,进而造成减少产出的现象。
在使用肥料的时候需要适度和控制用量,减少肥料的浪费。
科学地施肥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4.合理的施肥方法施肥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保证肥料有效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量、多次的施肥法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土壤中的肥料分散,促进了肥料的吸收。
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以将肥料喷施在作物的叶面,使作物可以更快地吸收肥料。
5.施肥时间施肥时间的正确选择对于水稻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大部分生长发育都发生在春季和夏季,这个时候是主要施肥的时间段。
在搞清水稻栽培的时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时间、转换期等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保证营养是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内分布合理的。
对于水稻而言,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改善水稻的质量,保证农民朋友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
我们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种植经验,不断总结种植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土地或经验进行适度改良,实现合理的水稻种植,让自己的生活和经济变得更加美好。
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
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
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水稻需肥规律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
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
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
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水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一、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铜、锌、硼、氯。
前7种属大量元素,后3种属中量元素,最后6种属微量元素。
其中碳、氢、氧从水和空气中获得,其它均为矿质元素,需要从土壤中获得。
硅在水稻一生中需求量很高,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
也称水稻为“硅酸植物”。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二、水稻在苗期在一叶一心时虽未离乳,但此时胚乳中的蛋白质已经消耗贻尽,必需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肥,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补充营养的需要。
因此水稻苗床一定要施足氮肥。
本田期氮的需肥,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水稻分蘖期,是营养体形成时期,水稻需要大量的氮肥来合成自身的物质,满足生长分蘖的需要,氮素不足会影响分蘖,此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氮素,以促进分蘖进程,使水稻有足够的分蘖。
分蘖末期,水稻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此时氮素如果过高,就会影响生育期的转换,并极易助长底部伸长,引起倒伏等不良后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论,此时要绝对无氮,在实际中,要控制氮肥,尽可能少氮。
第二个高峰是孕穗中后期的减数分裂期,大约在7月12日到7月25日之间,按积温不同,前后日期不同,不可缺氮,如果氮素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追肥为穗肥。
三、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水稻各生育期均需要磷,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0天左右为吸收高峰。
水稻从苗期吸收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早期施用磷对保证水稻前期的磷素供应极为重要。
四、水稻对钾的吸收规律水稻幼苗对钾素吸收量不高,钾吸收高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
孕穗期茎、叶中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
高钾对增加颖花数量,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有较大作用。
五、水稻对硅肥的吸收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土壤硅含量高但水稻的利用率却很低,硅对水稻增产有绝对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增加穗数、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
水稻施用硅肥之后,茎叶中硅含量增加,硅化细胞增多,坚实度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
水稻一生需要吸收9种大量营养元素和7种微量营养元素,喜硅植物,其中碳、氧、氢、钙、镁、硫、铁、锰、铜、钼、硼及氯从大气或土壤中吸收,就可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必须通过施肥加以补充,硅及微量元素锌却因土壤不同,栽培水平不同,需要因地制宜,正确施用,才能收到增产效果。
因此,了解水稻需要大量元素数量以及锌和硅的特点,对水稻生产至关重要。
一、三大营养元素
三大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三种,主要通过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及有机肥和生物肥补充。
水稻需要营养元素量和施用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生产实践表明,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是1.5-1.9公斤,0.81-1.02公斤,1.83-3.82公斤,大致比例为2:1:3。
施肥数量分别是1.27-1.44公斤,0.67-0.72公斤,0.67-0.83公斤,大致比例2:1:1-1.2,近年,随着土壤地力水平的下降,使用钾量有增加趋势,增产效果显著。
二、微量元素锌
水稻对微量元素吸收量虽然很少,通常土壤可以满足供应,但对某些微量元素反应敏感,例如石灰性土低洼沼泽地区水稻土,通常发生在水稻插秧前后,温度低影响锌元素的释放和吸收,有时出现缺锌的症状。
一般公顷使用硫酸锌20-30公斤随同其它营养元素做基肥使用,或水稻插秧后拌成肥土撒施。
三、硅元素
硅元素即不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也不是微量元素。
但水稻吸收硅的数量却很大,据测定,生产100公斤稻谷,需吸收硅17.5-20公斤,所以水稻有“硅酸植物”之称。
原因在于,通常情况下,结合水稻根茬和秸秆还田,土壤可以满足硅的供应,因此,使用硅肥要因地而异,在缺硅的土块施用增产潜力更大,否则,增加生产成本,徒劳无益。
水稻需要的微量元素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合适的营养元素供给。
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水稻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一、铁(Fe)铁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参与呼吸作用和氮代谢。
铁的缺乏会导致叶片出现黄化的症状,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二、锰(Mn)锰是水稻中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它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过程。
锰的缺乏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影响叶片的正常功能。
三、锌(Zn)锌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对水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根系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锌的缺乏会导致叶片变窄、发黄,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四、铜(Cu)铜是水稻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参与了多种酶的活化和催化作用。
铜的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五、钼(Mo)钼是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硝酸还原酶和氮酶的组成部分。
钼的缺乏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和卷曲的症状,影响氮的代谢和吸收。
六、硼(B)硼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正常的细胞膜透性。
硼的缺乏会导致水稻叶片变脆、边缘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转运。
七、钴(Co)钴是水稻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参与了维生素B12的合成和植物生长发育。
钴的缺乏会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发生坏死,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八、镍(Ni)镍是水稻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植物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镍的缺乏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和叶缘糠皮样斑点,影响氮的代谢和光合作用。
以上是水稻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合理施肥和充分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土壤调理和合理施肥来保证水稻获得充分的微量元素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最多的营养元素,其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储存和转运。
磷是植物体内磷酸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能量短期储存和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磷还参与DNA和RNA的合成,调节植物的酶活性和酶的合成。
钾在植物体内具有维持细胞渗透调节、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和抗逆性等多种功能。
钾还参与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渗透调节。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
镁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酶的合成。
钙是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展等生理过程。
钙还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负离子平衡和维持细胞内钙浓度平衡。
硫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辅酶的组成部分,对植物体的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硫还参与植物产生芳香物质和维持植物体对铅和氨的耐受性。
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所需的少量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同样至关重要。
铁是植物体内辅酶和呼吸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锌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的重要成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锰是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铜是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和抗氧化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钼是植物体内亚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氮代谢和光合作用。
硼是植物体内细胞壁形成的重要成分,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花粉管发育和果实的生长。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必需元素,然后在植物体内进行转运和利用。
如果土壤中其中一种必需元素的含量不足,就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出现营养缺乏症状。
因此,在农田种植中,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必需元素,以保证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一、各种元素的作用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
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
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
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
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
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
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
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
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
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
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水稻的需肥量及需肥规律
水稻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会受到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水稻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生长期需肥:水稻生长发育阶段需求不同营养元素的量也不同。
在生长初期,水稻对氮肥需求较大,这有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形成叶面积。
随着生长,水稻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些元素对于根系生长、开花结果和籽粒充实等过程至关重要。
2.分蘖阶段:水稻在分蘖期需要更多的氮肥,这有助于增加水稻的穗数和籽粒数,促进丰收。
分蘖期也是氮肥的关键施肥期。
3.灌浆阶段:灌浆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对钾肥的需求较高。
钾元素有助于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和保持稻谷的灌浆期。
此外,磷肥也在此时期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籽粒充实。
4.成熟期:在水稻成熟期,氮肥的施用需要适当减少,以避免过度氮肥导致植株生长旺盛,而影响籽粒充实和成熟。
需肥量和需肥规律的确切数值和施肥时间会因土壤类型、种植地区、水稻品种等因素而异。
为了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通常需要进行土壤测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此外,科学施肥也要考虑到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避免施肥过量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1/ 1。
水稻秧苗白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梁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4期在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秧的过程中,水稻秧苗期间即秧苗4~5叶期,极易出现秧苗白化、黄化现象,水稻秧苗脱绿,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秧苗生长势弱、发棵慢、分蘖减少、不爱长。
秧苗白化是水稻旱育秧的常见现象,虽不死苗,但严重影响秧苗素质,不利于培育壮苗,妨碍旱育秧优势的发挥的同时,严重抑制水稻产量的提高,了解水稻秧苗白化的具体原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对水稻后期产量没有影响。
一、水稻秧苗白化症状水稻秧苗白化从三叶期开始发病,有两种表现:一种白化苗是初时从叶片尖端开始叶色从黄逐渐变白,沿主脉向下扩散至叶基部,最终全叶呈白色,或部分叶片呈长条形白化,叶缘仍保持绿色,叶鞘为黄褐色,不卷叶,但叶片薄,往往几张绿色叶片同时病变成白苗,秧苗病势发展很快,以后新生的叶片和分蘖的叶片也是白色的,病势发展较慢的,如果天气转睛暖或及时采取施肥、灌水等措施,至6~7叶期秧苗又会逐渐转绿,恢复生长,病势较重的4~5叶期就会死亡;另一种只是零星发生,叶片出生就发生白化,大多数全白的苗在三叶期枯死。
秧苗白化后根部变褐色,吸收功能衰退。
二、水稻秧苗白化原因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水稻白化苗属于生理性遗传性病害,白化苗性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利用杂交手段在两系杂交制种可转育出含有纯合白化苗基因的不育系,而大田应用的两系杂交种含白化苗基因的不育系不超过5%,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苗期秧苗仍表现为白化苗,一般少见,这种遗传性白化苗一旦出现,难以防治。
2、气候因素水稻秧苗发生白化与气候有关,温度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叶绿素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30°C,当气温高于32℃叶绿素不能形成,加速分解速度,分解大于合成,低于20℃时叶绿素分解,两种温差都会造成叶片白化,水稻秧苗白化多由低温寡照所致,播种后3天平均气温低于16℃的天气,发出的秧苗很容易受低温伤害变白,低温抑制了叶绿素合成。
施肥⽔稻正常⽣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
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多数,是⽔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
它来⾃空⽓中的⼆氧化碳和⽔,⼀般不需要另外补充。
氮、磷、钾三元素是⽔稻需要量⼤,单纯依靠⼟壤供给,不能满⾜⽔稻⽣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所以⼜叫肥料三要素。
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般⼟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但随着⾼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量增加,⽔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益增多。
每⽣产100千克稻⾕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或3.82千克,⼤致⽐例为2:1:3。
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稻吸肥总量应⾼于此值。
⽽且随着品种、⽓候、⼟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变化,特别是不同⽣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分显著,通常是随着⽣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稻各⽣育阶段需肥规律是什么?氮素吸收规律:⽔稻对氮素营养⼗分敏感,是决定⽔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稻⼀⽣中在体内具有较⾼的氮素浓度这是⾼产⽔稻所需要的营养⽣理特性。
⽔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峰,⼀是⽔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常会引起颖花退化,⽽不利于⾼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半,但是在⽣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
⽔稻各⽣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
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峰。
此时在⽔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克⼲物质重含(P2O5)最⾼,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对⽔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
⽔稻苗期吸⼊的磷,在⽣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器官向新⽣器官转移,⾄稻⾕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
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
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
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
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
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
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
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
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
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
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
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
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
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
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