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除了供给生物体呼吸外,没有其他用途B.每100g空气中约含有氧气21gC.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CO、CO2等有害气体和烟尘D.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2.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C.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3.在超市的食品包装中,很多都采用了真空包装,这是为了隔绝()A.水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是一种纯净物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B.水蒸气C.食盐水D.洁净的空气6.嫦娥五号登月采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今年我国还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以下是关于火星的部分已知信息:①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覆盖;①火星上无液态水,但有大量冰;①火星大气的成分为二氧化碳95.3%、氮气2.7%、氩气1.6%、氧气和水汽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B.火星上的冰转化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C.火星大气中氩气含量比地球大气中氩气含量大D.蜡烛在火星大气中可以燃烧7.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CO2、SO2B.CO2、HCl、N2C.SO2、CO、NO2D.NO2、N2、O28.雾霾、灰霾、PM2.5已成为电视新闻热词,下列做法不符合“环境友好”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B.减轻公交压力,提倡开私家车出行C.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D.种植沙漠防护林,减少沙尘暴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二氧化碳约占空气质量的0.03%D.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表示空气质量越好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课题1空气学做思一【导学】学生通过自学,结合生活常识,补充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归纳出物理性质。
空气是色、气味、态。
学做思二:空气成分的探究【导学】1.阅读教材P26,并观察图2-2,归纳总结拉瓦锡实验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导做】2.完成实验2-1(1)阅读实验:了解实验的步骤、认识实验所用的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红磷与氧气的燃烧实验)(2)观察实验: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描述现象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
【导思】现象分析: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①在空气中能够燃烧;②所选的反应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反应后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3)归纳总结实验2-1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复习提问】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阅读教材总结空气的成分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1、空气不是。
它是由。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1.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空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气》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并学会基本的防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加强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空气的组成、性质及作用的文字内容,并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笔记。
2. 实验操作: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空气污染调查:学生需收集关于当地空气污染的资料,包括污染源、污染程度及危害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
4. 创作环保主题海报:以“保护空气质量,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环保主题的海报,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习笔记需条理清晰,知识点准确,对每个概念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报告需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及结论。
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需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详尽的内容、真实的数据及分析,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
4. 创作环保主题海报:海报需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色彩搭配合理,体现环保意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1. 理论学习笔记的内容和质量;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真实性;3.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的完整性和分析深度;4. 环保主题海报的创意和实用性。
评分采用百分制,总分100分,根据上述标准酌情给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2. 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3. 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问题,教师将认真听取并给予回应。
4. 定期收集学生作业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空气》这一课时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01 知识管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 理:红磷 + 氧气――→点燃__五氧化二磷__。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现 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白烟__,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__1/5__。
结 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1/5__。
误差分析: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漏气等。
注 意: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两个条件:(1)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
2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 杂质 体积 分数(%)78210.940.030.033.物质的简单分类混 合 物:由__两种或两种以上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等。
纯 净 物:由__一种物质__组成的物质。
如氧气、水等。
注 意:不能根据表面字眼“纯”“混”“洁净”等进行判断。
如 “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洁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02 基础题考点1 空气的组成1.(贺州中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C)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D .稀有气体2.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哪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氧气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二氧化碳__。
(3)在空气中盛有冷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水蒸气__。
(4)空气可用于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__氮气__。
考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3.(山西中考)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A .拉瓦锡B .侯德榜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4.(成都中考)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 、b 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C) A .a 是铜,b 是红磷 B .a 是铜,b 是木炭 C .a 是汞,b 是红磷 D .a 是汞,b 是木炭 5.(来宾中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所示: (1)燃烧匙内盛放的药品是__红磷__。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珍爱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空气的组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燃烧匙、木炭、红磷等。
2. 准备化学试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相关溶液。
3. 准备教学课件:空气组成、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等图片和视频。
4.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了解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2. 请学生描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性质。
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探究1. 进行课本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尝试诠释。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三)空气的组成1. 请学生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
3. 请学生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人体呼吸中的作用及氧气的工业用途。
(四)珍爱空气1. 请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风险,并提出珍爱空气的措施。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减少应用化石燃料、应用清洁能源等。
3. 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珍爱环境出一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氮气的工业用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双向细目表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记住空气各组成成分的名称及其体积分数。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能理解并准确叙述其原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重点)3.依据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会对最常见的物质实行简单分类。
(重点)【问题引领】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重点)合作探究一:实验2-1并在P27书中记录现象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该实验能得到氮气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和较稳定的化学性质么?。
3. 复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含量、该含量是质量分数还是体积分数?。
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物和()物(重点)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举例说出两种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点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氮气和稀有气体有哪些相似的用途?为什么?。
【问题突破】A组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2.下列对空气的叙述准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B.除了氮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D.空气中含有0.03%的水蒸气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氧 B.海水 C.洁净的空气 D.白醋4.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硫5.(2019北京)下列关于空气说法准确的是()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氮气和氧气均匀混合C.氮气和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5:126.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右图装置所示。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填一种即可)。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开篇课题,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如空气的收集、性质的观察等。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成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空气污染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自然风光,特别是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川、森林等,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美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2. 展示实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装有空气的透明塑料瓶,简单演示“燃烧的蜡烛在密闭的空气瓶中逐渐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1. 空气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科学知识,定义什么是空气,包括其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成分:通过PPT或实验,详细解释和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如通过电解水实验介绍氧气,通过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介绍二氧化碳。
3. 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生物生存、气候、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空气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实践操作1. 空气质量检测:分组进行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如观察放置在不同环境(如教室、操场、花园)的空气质量指示卡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质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