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基本教学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新课标新课堂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小学数学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以下是对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概述:开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理念: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新课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数学知识,还融入了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如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提倡使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共同探索数学问题。
评价方式:新课标小学数学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教学资源: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教科书、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尾: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教育。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购物、旅行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货币、时间、距离等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数学思维新课标强调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虽然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概念、公式、运算规则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基本技能。
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测量、统计、规划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工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基本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认知、数学思维发展到数学方法应用,从开放性问题求解到实践性活动展示。
2.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训练:教师应熟练运用多种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指导学生从单一思维到多元联系、抽象思维到演绎分析等行为,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3.注重素质的拓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非数学相关的素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乐于探索、勇于冒险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4.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认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发现、运用三步走的形式,全面梳理小学数学概念,系统形成相关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体系意识。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作者:王勇福来源:《家长·下》2024年第02期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理念提出后,更多教师积极研究如何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手段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本文对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究。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一)统一性统一性原则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一性原则就是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统一性原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变,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互通融合与综合应用。
而统一性原则恰恰促进了各知识点的衔接,提升了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其知识运用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贯彻统一性原则应注意的具体途径,比如,教师要对大单元内容梳理清楚,厘清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保证教学过程连贯。
教师要用归纳、整理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的认知框架。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或者问题解决等形式,把不同的知识点关联在一起,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评价的统一性,全面考查學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贯彻统一性原则有不少益处,能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关联性并形成系统性认知结构,促进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同时,统一性原则能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数学思想,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对本学科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发展,激发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动态性动态性原则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突出了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变化性与发展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发展需要。
研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标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文件,它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研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 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 三、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
# 四、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倡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五、新课标的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评价目的,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六、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新课标为教师提供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七、新课标与素质教育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它强调数学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6学习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在讲台上,我们教师可以摆上长方形、正方形、直尺、三角形、小棒等学习用具。
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后,开始纷纷动手操作,学习热情高涨,展开自由讨论,学生有了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把我们教师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由于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是他们自己经过动手操作发现的,他们对该课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盎然,掌握得比较牢固。
但是,大部分教师把自主学习误认为是学生自己学习、自愿学习,一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认真地读书、自由的讨论、在那里玩学具,组织教学没有什么目标,学生不懂得该课要学什么,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顺利进行。
二、小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注意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听了李光杰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以下是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主要内容的概述。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五、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数学思维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教师应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七、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提倡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艺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八、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九、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新课标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小学数学研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理念。
本次研讨旨在深入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来说,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通过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严谨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五、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评价结果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是知识和技能;二是数学思考;三是问题解决;四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其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将实验稿的三条课程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成两条,表面上看少了一条理念,实际上要求更高了。
首先,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明确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四能”,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而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此,我特别认同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是过去很多老师特别忽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双基”训练,更要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
同时,“新课标”还明确提出了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众所周知,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习惯培养的重要。
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但缺乏系统、缺少方法。
现在,“新课标”有了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要求,特别是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习惯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坛小学数学新课标论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提倡“四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数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3.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师资培训的不足: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教学资源的缺乏: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为教学提供支持。
3. 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我再谈谈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令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⒈结合数学内容,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⒈增加平移、旋转与对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方向和路线图、测量不规则图形等知识;⒉削弱单纯的求积计算、减少计算的量、控制计算的数,并允许学生适当使用计算工具;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四、统计观念的发展与培养统计观念是人对统计活动的体会与理解,是自觉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发展小学生的统计观念,可采用的方法:⒈组织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⒉ 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培养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信息的意识,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与同伴交流;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⒈指导学生选好题目;⒉明确活动目标;⒊强调自主性与交流的要求;⒋总结与评价; 六、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计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三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大众数学的理念首先是:数学教育必须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以促进全体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其次,在数学学习中,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构筑不同的数学世界;数学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满足全社会各领域的人对数学的不同水平的需求;从以上四个角度看小学数学,实质上是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本质联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数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强调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启迪和诱导儿童的多种智能,为今后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备;学生的情况属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老师应该分析一下;我根据有的学生“ 数学作业大多会做的,但在计算过程中总出错” 的信息提一些想法供参考:1 、孩子已经偏科了,你要做好心理疏导,不能给她心理压力,防止她对数学产生惧怕感;作业会做说明教学内容懂了,计算出错说明计算能力低;计算能力为什么低,一是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二是没有学会自我检查,平时做完作业就交,依赖家长或老师指正;到了考试就没人帮助指正了;2 、关键要多训练,特别是加强基础题口算笔算能力;多练能生变熟,熟变精;如每天做20 题左右的四则混合运算题;这种练习题基本是小学三至五年级的类型,但在训练的要求要提高,小学要求正确率,现在要求正确和速度;如20 道题控制在30 至40 分钟;随着熟练度的提高,逐渐缩短练习时间;3 、学会自己演算和检查;起先你可以拿一些孩子以前出现错误的计算题,让孩子学做老师批改,学会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然后训练孩子,每次做完题目演算检查,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数学题计算才能又对又快;每次练习要求正确率而不是量;数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既然我们了解了它的一些特点,下面我再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教好小学数学: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1、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2、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3、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二、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这次全员培训中,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认真比较了新课程标准和以前教学大纲,发现了新课标对以前课程标准的修改,新的课程标准更适合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一、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课标解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三、新课标更健全了新的评价机制。
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一、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与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作业能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反映出来。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含了:作业完成态度认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等等。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良好的检验习惯,而且书写潦草,常常因为这些方面而后悔,这类习惯我们统称为马虎,也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缺失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一部分小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有书写潦草的坏习惯,有些时候字迹连自己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在计算过程中时常都很粗心,马马虎虎将题目抄错等等,过后又没有验算的习惯,导致这类错误不断出现。
在平时的作业中,需要对字迹潦草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对学生的检验能力过于相信,而且每一个问题的检验方式也有很多种,如:脱式计算、解方程等等方面的检验都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回顾,要依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检验。
二、培养认真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师以及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的学生都主观认为阅读一般是文科的范畴,数学根本不需要阅读,最终就忽视了阅读,让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
现实中学习存在的问题:学生积极地背,掌握了知识,却不会用。
此类阅读流于形式,只是对表面知识的浏览,没有深化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也就是费了力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收益。
阅读要反复品味,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阅读的过程不只是对文字简单的浏览,而是一个知识消化与转化的过程,将课本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使用。
例如:一幅图上画了6只母鸡,4只小鸡。
而且在旁边还画了一个鸡笼,在大的鸡笼上标注了可以放3只鸡,而小的鸡笼上面标注了可以放4只鸡。
另外,还表明了一只母鸡需要10元,而一只小鸡则只要5元。
本题的问题是:若是要购买6只母鸡需要准备多少个鸡笼;若是买 4只小鸡需要多少钱才能购买?当然,题目本身不会以全文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从图画中去搜集类似文字的信息。
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有哪些种类的鸡,每一种类型有多少只,对鸡笼的大小进行分辨。
小学数学新课标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小学数学新课标进行说课,内容涉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它倡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学会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数学在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内容1.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空间与图形:涉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的变换和测量。
3. 统计与概率:初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简单的概率问题。
4. 实践与综合应用: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探究式学习: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分析来探究数学规律。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五、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态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验、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开展同伴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4. 综合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六、教学实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切蛋糕的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转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新课标转化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发展水平。
例如,增加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减少了一些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践操作、项目研究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六、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七、家校合作的加强新课标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学校和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八、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新课标鼓励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数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等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学科体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基本教学理念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价值;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实践;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是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我谈一谈自己对新课标中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理念的一点认识。
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
教学的导航。
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
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例如,
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
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三、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做法,现在教师都在努力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摒弃传统的数学学习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单调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
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玩24点,摸球的概率……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课本中每一章的新知识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为引题引入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
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
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四、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信心。
激励不只是表面的表扬一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都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还应该通过学生学的怎么样,来看教师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的效果,透过学生的学来看教师的教,反应了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有效的教学,其实更重要的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所以说,这种评价还要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折射出教学过程是否需要改进,所以说,改
进教学这个作用,这个功能是评价中最重要的。
这个意义上来说,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而且是对教师,特别是对教师改进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应该特别重视这种评价的目标和功能。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