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94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一份指导企业进行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入手,介绍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意义,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重视,增强食品安全的意识。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引发社会关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如瘦肉精、地沟油、有毒添加剂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监管不到位、生产环节不规范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不足等原因所致。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显得尤为重要。
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意义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食品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文件,具有如下意义:1.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手册为食品企业明确了操作规范,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从而确保最终的食品安全。
2.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手册,企业能够规范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3.保护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明确了企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产品。
三、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特点进行调整,但通常应涵盖以下方面:1.企业概况:包括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组织管理: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人员培训等内容,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规范。
3.原料采购与质量控制:明确原料采购的渠道和要求,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
4.生产加工控制:明确生产加工过程的操作规程、人员卫生要求、设备清洁和维护等内容,确保生产过程卫生无菌。
5.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对成品食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要求。
食品安全三标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责任分工、操作流程等内容,旨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基本要求1. 食品原料采购(1)采购的食品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具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2)采购原料时,应核实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
(3)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应采取措施淘汰。
2. 食品加工制作(1)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2)食品加工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3. 食品储存(1)食品储存应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2)冷藏食品应放置在专门的冷藏设备中,温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食品储存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4. 食品销售(1)食品销售过程中,应保持食品的清洁和卫生。
(2)销售人员应具备健康证明,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食品销售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5. 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责任分工1. 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食品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确保本部门的工作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4. 食品生产、销售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保证食品质量。
四、操作流程1. 食品原料采购流程(1)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一、食品安全管理1.1 食品采购(1)采购食品时应选择具备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2)采购时应检查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严禁采购过期、变质、伪劣食品。
1.2 食品储存(1)食品应按照类别、性质、保质期等要求分类储存,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温度、湿度应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1.3 食品加工(1)食品加工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2)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安全、卫生。
1.4 食品销售(1)销售的食品应具备合格的检验报告,严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2)销售人员应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二、卫生管理2.1 卫生设施(1)配备足够的洗手池、消毒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卫生设施。
(2)卫生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卫生操作(1)食品加工、销售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卫生操作方法。
(2)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防止食品污染。
2.3 卫生检查(1)定期对食品加工、销售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卫生检查记录制度,对卫生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持续改进。
2.4 环境卫生(1)保持食品加工、销售场所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加强食品加工、销售场所的虫害防治工作,防止虫害传播疾病。
三、培训与宣传3.1 培训(1)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规、卫生操作规程、虫害防治等。
3.2 宣传(1)通过宣传栏、海报、培训等形式,加强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的宣传。
(2)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四、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4.1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五常法、六t法、六常法五常法1(常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本周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它的都清除掉。
目的: 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注意: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的加以处臵~这是五常法的第一步。
2(常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臵摆放~并放臵整齐~加以标示。
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整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注意:这是提升效率的基础3(常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
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4(常清洁维持上面3S的成果5(常提高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故事。
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目的:培养好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1 -六T法六T指六个天天要做到,T代表天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天天处理必需的物品和非必需的物品分开~工作现场不放臵非必需品:将必需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每种必需品实行最高量和最低量的控制方法~库存不超过最高量~低于最低量必须进货~并按高、中、低用量分别存放~分层管理。
天天处理的难点是处理非必需品必须经营者下决心~控制库存数量必须各部门参加意见统一;特别是私人物品不能放在工作现场~要改变每位员工的旧观念。
天天整合将必需品放臵在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状态~实行物品分类集中放臵~有合理容器~有固定的有效位臵~有“名”有“家”~有物品的存放平面图和位臵总表~先进先出~左进右出~避免食品过期使用。
使每位员工都能在30秒内取出和放回文件及物品~养成每位员工不乱放乱拿的好习惯。
天天清扫将全国对餐饮业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成从管理层到每个员工每天要做到的简单易行的操作规范。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清洁的责任区~并公示于众;要清除污染源~做到厨房- 2 -地面无油无水~干燥清洁~要使清洁和检查容易~一个人可以方便的随手去完成~实行人人做清洁~天天保清洁。
标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培训引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开展制度内容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培训,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储存与运输、食品召回等方面。
一、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对原料的来源、质量、数量等进行记录和查验。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记录和保存。
4.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质量安全自查制度,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5.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召回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召回。
二、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管理,防止其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三、食品加工操作规范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保证食品的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3.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食品储存与运输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储存符合安全要求。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加强食品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防止食品变质。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入手,介绍其主要方面,以期能够更好地加强食品安全保障。
一、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全程追溯体系、危险源监测与评估、食品召回与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食品安全标准与认证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生产、流通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用农产品残留物限量》等,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食品安全认证也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ISO22000、HACCP等认证体系,为食品企业提供了科学规范与管理手段。
三、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管理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实施严格的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测。
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要加强原料质量监控、生产工艺控制、卫生条件控制等,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四、食品流通与销售环节管理食品流通与销售环节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在食品流通与销售环节,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对食品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核和食品营业许可证的核发,在销售环节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抽检,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五、食品监测与风险评估食品监测与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安全隐患。
同时,食品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六、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是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详细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我们特制定了以下四项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ZD-01制定了清洁卫生的要求,包括每天小扫、周末大扫、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等。
生产场地也有要求,包括堆放有序、通道畅通、卫生设施完好等。
库房方面也有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工作要求。
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管理制度ZD-02要求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明。
新进作坊的人员也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才能从事食品加工。
此外,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并穿戴规范整洁,头发必须藏于帽内,不得外露。
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人员必须戴口罩。
三、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管理制度ZD-03要求采购验证原辅材料,采购时应向供货方索取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料。
对每批原辅材料、包装物等外购件均应按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
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能投入生产使用。
进货查验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四、生产工艺过程管理制度ZD-04要求实施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若发现原辅材料质量有问题进入生产环节的,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进货查验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同时,必须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以保证生产流程的合理性。
此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原辅材料和半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保证原辅材料和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保证半成品和成品不会出现交叉感染。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材料或半成品,必须按照要求处理,不能投入生产或流入下一道工序。
同样,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成品,必须按照要求处理,不能出坊销售。
为了规范食品出坊检验要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制定了ZD-05食品出坊检验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食品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即: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其中,人体摄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测定一个保障人体健康允许的最大值,规定食品中各种危害物质的限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但是,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危害人体健康,必须制定标准严格限定其品种、使用范围和限量。
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主辅食的营养成分不仅关系到食品的营养,而且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主辅食的营养成分有特殊要求,需要制定标准。
食品的标签、标识和说明书具有指导、引导消费者购买、食用食品的作用,许多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消费者食用时的安全,这些内容的标示应该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需要制定标准统一的要求。
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的每一个流程都有一定的卫生要求,对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都需要制定标准统一要求。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营养要求;食品的物理或化学要求,如酸、碱等指标;食品的感觉要求,如味道、颜色等,这些也属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检验方法是指对食品进行检测的具体方式或方法,检验规程是指对食品进行检测的具体操作流程或程序,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或规程会得到不同的检验结果,所以要对检测或试验的原理、抽样、操作、精度要求、步骤、数据计算、结果分析等检验方法或规程作出统一规定。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包括1. 引言1.1 概述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权益,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本文旨在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文章将从法规与标准、责任制度、生产加工控制措施等方面分析,并着重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流程和人员培训与教育。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食品安全管理流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与教育以及结论。
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便于读者理解和查找所需信息。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阐述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本文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促进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监管能力。
为此,本文将提供详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指导,以期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2.1 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是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各国家都有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例如,在中国,食品安全法以及各项相关标准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2.2 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建立相应的责任分工机制,使每个环节都能履行其所应尽的责任,从而保证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包括明确相关岗位人员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责与权限,并建立健全相应审计和监督机制。
2.3 食品生产加工控制措施为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和维护,生产工艺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等。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规范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吃的安全和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
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基本原则、具体的管理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管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二、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人们需要吃到安全、卫生的食品才能保护身体健康。
其次,食品安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和经济下滑。
因此,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建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合实际的工作体系。
同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全员参与则强调食品安全责任的全员推行,每个员工都要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
而持续改进体现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督和评估,找出不足并进行改进。
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溯源四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风险控制则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食品中危害因素的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
风险监测是指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定期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风险溯源则是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通过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责任所在。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食品安全管理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监督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
首先,食品安全管理基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用于规范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处罚和制裁。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
其次,食品安全管理基于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食品的安全性要求和质量标准,包括食品的安全指标、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确保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第三,食品安全管理基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建立和实施的一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用于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食品安全政策和目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措施、食品安全培训和意识等方面。
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需要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
第四,食品安全管理基于食品安全监督。
食品安全监督是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监测分析。
食品安全监督包括对食品生产过程、食品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监督。
监督部门通过采样检测、现场检查、食品追溯等手段,监督和控制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食品安全与健康。
最后,食品安全管理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介绍一、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度明确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具体负责人、管理人员及查验人员;进货查验的具体内容包括(食品供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并保留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备查。
查验食品品种和批次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商检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文件并复印备查);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也可以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记录法律、法规要求的记录事项。
经营预包装食品应查验食品标签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贮存条件等内容并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内容、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等内容;经营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查验记录方式及时间;操作办法;制度落实人等。
二、食品贮存管理和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主要内容:1、食品贮存场所设专门区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设有隔离地面10厘米以上的平台和层架,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设施;散装食品要有专用食品容器,并符合标签标注制度要求。
2、食品贮存场所、经营场所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食品区和非食品区、食品区内预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冷冻、冷藏、保鲜食品应具有明显区分或隔离标志(食品专柜)并保持清洁;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以防止污染。
3、销售散装食品做好标签标注工作,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南非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盛放散装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清洗,消毒。
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主要内容: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
患有痢疾、伤害、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疾病的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安全政策:明确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使命、愿景和承诺,确保员工对食品安全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2. 法规和标准:企业需要掌握并遵守国家和地区针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
3. 组织结构和责任划分:确保企业内部有完整的职责划分并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以便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
4. 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来执行食品安全任务。
5.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分析和评估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潜在食品安全危险和风险,以保障食品安全。
6. 预防性控制措施:食品企业需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预防性控制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7. 跟踪和监控:对食品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控制措施符合要求。
8. 纠正与预防措施: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这些内容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食品质量控制是确保食品安全和高质量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到销售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加强对食品质量的认知和掌控。
一、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制度(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HACCP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和常规性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控制,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HACCP的基本原则包括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监控措施、建立纠正措施、建立验证措施和建立记录体系。
这些步骤有助于食品企业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是通过科学方法评估与食品相关的健康风险,包括确定食品接触途径、危险源、危害性和风险程度等因素。
风险管理则是为了降低食品相关风险而采取的预防性和控制性措施。
食品企业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预防和降低食品相关风险。
3. 合规性追溯体系合规性追溯是指通过记录和追踪产品和原材料的信息,以便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源头,采取相应的措施。
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包括供应链追溯、生产流程追溯和销售追溯等,以确保食品质量可追溯、可控制。
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1. 原料选择和供应商管理食品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质量。
食品企业应严格把控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确保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
同时,建立健全的原料检验机制,对进货的原料进行检测和抽样,保证原料的安全和质量。
2. 生产流程控制生产流程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食品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操作。
此外,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3.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保证食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用8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采购、验收、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做好食品出入库登记。
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
腐败变质、发霉生虫等异常食品和无有效票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离地10厘米、离墙10厘米存放于货柜或货架上。
宜设主食、副食分区(或分库房)存放。
4、仓库内要用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通风、防潮、防腐、保持通风干燥。
定期清扫,保持仓库清洁卫生。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持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须粘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肉类、水产类分柜存放,生食品、半成品、熟食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应有满足生熟分开存放数量的冷藏设备,并定期除霜(霜薄不得超过1厘米)、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8、设置纱窗、排风扇、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妨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在库房内吸烟。
9、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一、为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食品上市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加强对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食品的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销的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三、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质量和标签,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同时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做好记录、保管和备查工作,批发经营部和连锁超市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食品安全是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领域,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生产环境卫生标准食品安全的首要保障是食品的生产环境卫生。
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整洁,并确保不受污染。
生产车间的空气、水质、废弃物处理等环境因素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符合安全要求。
2. 食品原料选择与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还要求对食品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只能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进行生产。
原料的来源、贮存、运输等环节都需要符合规定,以避免原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特定食品原料,还可能有特殊的质量标准要求。
3. 食品添加剂使用与限量标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定的食品添加剂来改善食品的口感、保鲜性等特性。
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时需符合规定的种类、用量限制,并确保添加剂不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一些潜在有害的添加剂也应该被禁止使用。
4. 加工生产工艺控制与操作规范食品加工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工艺控制与操作规范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制定标准要求企业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同时,操作规范也要求食品生产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操作失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5. 质量检验与食品安全监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与监控体系,对生产出的食品进行全面检验和监控。
包括食品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状况、残留农药和兽药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结语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企业深入贯彻这些标准,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些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学校食堂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师生的日常餐食供应任务,其加工制作的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果出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的社会监督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情况,就容易诱发食品安全风险,使学校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因此,努力降低和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对于满足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和良好的学校教育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探索新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在教育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小学积极推进“五常法”管理,并初见成效。
1 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的含义“五常法”管理是来源于日本企业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倡导员工从小事做起,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注重做好每个细节,鼓励员工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这种管理模式具有方法简单、科学实用、且效果明显的特点,延伸应用到学校食堂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常分类。
其要求是将食堂的物品用具分类、分区、分架、分格摆放,做到有名有家,标识清晰,功能形状明了,存取方便快捷。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常整理。
其要求是厨房内所有的物品要规整,有序摆放,并有相应的标识区分,做到有名有家,严格杜绝乱摆乱放,特别是要将非必要用品移出加工区域,以便能及时找到工具。
这主要是为了节约空间。
常清洁。
其要求是食堂所有区域环境、个人卫生、厨房设施、物品用具保持干净整洁,并要落实到个人负责。
其主要是为了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常检查。
其要求食堂从业人员能够养成长久的工作好习惯,配合常规的监督检查措施制度,完成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的工作。
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工作成果。
常自律。
其要求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养,树立积极敬业的精神,自觉执行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检查的工作。
这主要是培养从业人员自律的意识和品质。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内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企业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要点。
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其主要必要性:•维护企业声誉:企业遵循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
•保障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降低生产和供应食品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符合法律法规: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应遵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要求:2.1 食品安全政策企业应明确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明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中。
2.2 食品安全责任企业应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确保相关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团队。
2.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企业应对生产和供应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4 食品安全培训企业应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
2.5 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检验体系,定期对生产和供应环节进行检验和抽检,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6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2.7 食品安全管理文件和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文件和记录,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记录、监测与检验结果等。
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企业在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后,需要确保其有效执行和监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内部审核: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何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
在校园中,食品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学校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的健康。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责任部门、工作流程、食品采购标准、食品储存要求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标准。
加强食品供应商管理
学校应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名录,并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定期检查食品安全
定期对学校食堂及食品库房进行检查,检查食品储存条件、加工操作是否符合标准,确保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健全食品安全培训机制
学校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官方网站等途径,定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
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的安全。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商管理、定期检查食品安全、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是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只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一,指导思想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监管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诚信守法水平,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全程监管合力。
坚持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强化执法力量和技术支撑,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坚持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激励约束,治理道德失范,培育诚信守法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3,坚持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职能清晰、权责一致的食品安全部门监管分工,加强综合协调,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方式,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形成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2)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规范的原则,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检验检测等的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强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发挥监管合力,堵塞监管漏洞,着力解决监管空白、边界不清等问题。
及时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监管效能。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执法的密切协作,发现问题迅速调查处理,及时通知上游环节查明原因、下游环节控制危害。
2)推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检验检测互认和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区域合作,强化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支持配合。
3)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从严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布程序,重视舆情反映,增强分析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力度,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奖惩约束机制。
3,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内容,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
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
4,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
1)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重点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2)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以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和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全链条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加大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整治力度,组织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坚决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依法查处非法食品经营单位。
5,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1)监管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大力排查食品安全隐患,依法从严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及有关人员。
2)对涉嫌犯罪案件,要及时移送立案,并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
3)加强案件查处监督,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未及时查处、重大案件久拖不结的,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直接查办。
各级公安机关要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对隐蔽性强、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据需要提前介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公安机关在案件查处中需要技术鉴定的,监管部门要给予支持。
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6,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着力提高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
2)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督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
扩大对食用农产品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范围,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生产加工环节。
3)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商、经纪人的管理,强化农产品运输、仓储等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
4)健全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严防病死病害畜禽进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环节。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治理和污染区域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
7,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1)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新业态要依法及时纳入许可管理。
不能持续达到食品安全条件、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撤销其相关许可。
2)强化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评估审查。
加强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完善现场检查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
3)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防止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回流食品生产经营环节。
4)依法查处食品和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以及在商标、包装和标签标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5)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准入管理,加强对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口商、代理商的注册、备案和监管。
6)加强食品认证机构资质管理,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标志等违法行为。
7)加快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和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制度,建立与餐饮服务业相适应的监督抽检快速检测筛查模式。
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单位、小集贸市场及农村食品加工场所等的监管。
8,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
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和相应的经营单位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
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必要的食品安全投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条件。
3)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向社会公布本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及时。
4)进一步健全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并由单位组织定期培训,单位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要统一接受培训。
9,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对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
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
2)严格落实食品交易场所开办者、食品展销会等集中交易活动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等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3)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10,落实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处置及经济赔偿责任。
1)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并及时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处置情况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对未执行主动召回、下架退市制度,或未及时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的,监管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执行;拒不执行的,要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停产停业整改、吊销证照。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
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
11,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1)加大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打造信誉品牌,培育诚信文化。
2)加快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完善执法检查记录,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3)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金融机构、证券监管等部门实现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1)强化基层监管执法力量。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重点增加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2)加强监管执法队伍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1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坚持公开透明、科学严谨、广泛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程序。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尽快完成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加快重点品种、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实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14,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1)加强监测资源的统筹利用,进一步增设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指标和样本量,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和能力。
2)统一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规范监测数据报送、分析和通报等工作程序,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例行监测。
3)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体系。
严格监测质量控制,完善数据报送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判断,提高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强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风险评估,充分发挥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支撑作用。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风险预警相关基础建设,确保预警渠道畅通,努力提高预警能力,科学开展风险交流和预警。
15,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1)严格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管理,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新建检验检测机构,加大对检验检测能力薄弱地区和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