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摘要】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医疗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面临着挑战和困境,如医护人员短缺、服务水平不均等。
为了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临终关怀事业、现状、问题、发展前景、医疗、护理水平、政策法规、社会观念、挑战、困境、未来发展方向、培训、法律法规、投入、服务水平。
1. 引言1.1 概述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是指针对病危患者及临终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医疗、护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护理质量不高等。
加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探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存在误解,认为只有终末患者才需要关怀,忽略了照顾患者家属和家庭的重要性,导致关怀服务的不足。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团队,无法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地区的终末患者更难获得优质的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医护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社会认知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加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以提升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水平。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临终关怀事业备受关注。
临终关怀,指在患者面临死亡之前,通过专业的、综合的医疗、心理、社会和心灵关怀,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走完最后的旅程提供支持。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短缺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相对短缺,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大部分国内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导致临终关怀服务覆盖面较小。
患者普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等多重问题。
2. 服务水平不足由于我国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整体较低。
专业的临终关怀从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人才短缺,使得临终关怀服务水平无法保障,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3. 临终关怀理念不够成熟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相关理念和模式相对不够成熟。
临终关怀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通过综合性的支持和照顾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在临终关怀理念建设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4. 社会认知度不足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需求和意义并不了解,导致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阻。
提高公众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知度,增加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对策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临终关怀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3.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监管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
4. 加强宣传推广5. 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临终关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是指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提供终极阶段的照料和关怀的一项工作。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临终关怀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一些问题,并亟待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医疗资源不足。
由于医院的床位紧缺,经常出现因病床不够而无法收治临终病人的情况。
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导致病人往往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适当的医疗救治和临终关怀。
这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影响了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医院并没有专门设立临终关怀科室,导致临终病人无法得到专业的医疗团队的关怀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和精神支持。
社区临终关怀机构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缺乏这样的服务机构,致使临终病人无法得到合适的照料和照顾。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这导致临终病人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专业培训和研究也相对不足,导致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和推广比较滞后。
为了解决现存问题并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增加临终关怀科室的数量,增加服务的供给。
还要加强对临终关怀医疗团队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社区临终关怀机构的建设。
在城市和乡村建立相应的社区临终关怀机构,为临终病人提供照料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如提供医疗、护理、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等,以满足临终病人全方位的需求。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较为严峻,但随着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和需要的增加,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该事业会得到更好和更全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和服务。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临终关怀事业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完善的机遇。
一、现状分析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长,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7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2.6%,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这使得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临终关怀服务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并不普及,且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医院的临终关怀团队建设不完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满足临终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
同时,现阶段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研究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网络。
3. 社会关注度不足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未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
公众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也缺乏参与和支持。
此外,由于相关立法和政策的相对缺位,许多患者及其家庭在临终阶段仍存在诸多困难和压力。
二、发展方向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建立和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增加临终关怀专业人才数量是当务之急。
同时,应该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临终关怀的培训和研究,逐步形成完整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
加强、完善临终关怀人才的队伍,更好的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才能为老有所养,起到推动作用。
传统的医疗模式注重的是治疗,忽视了对病人心理、生命意义的关注与护理,需要在临终关怀知识的灵敏度、判断能力和临床技巧等方面加强培训,涵盖了临终关怀的综合知识、沟通技巧、情感支持、精神护理和预防与化解疼痛等服务技能。
提高医护职工的综合能力,夯实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体系,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将其纳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明确临终关怀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体系,优化临终关怀服务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临终关怀产业趋势临终关怀是指对病危、临终病人进行各种综合性、多元化的服务和关怀。
这是一个与生命健康紧密相关的领域,传统上由医护人员提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终末期关怀需求的不断增加,临终关怀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临终关怀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临终关怀产业的现状1.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了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21.6亿,占全球总人口的22%。
高龄化人口的增加带动了临终关怀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临终关怀机构、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公司相继涌现。
2.医疗技术进步促进了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在过去,临终关怀主要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能,但现在医疗技术的进步为临终关怀的提供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借助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医生可以为临终病人提供更精确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减轻其痛苦和症状。
同时,使用智能医疗设备和远程监护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和心理支持等服务,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
3.社会对终末期关怀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提高,社会对终末期关怀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应得到适当的关爱和关怀。
因此,临终关怀产业正朝着更人性化、细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临终关怀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多元化服务的发展随着病人对终末期关怀需求的不断增加,临终关怀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临终关怀产业将不再局限于医疗领域,而是涉及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宗教服务、康复治疗等多个领域。
例如,社工人员可以为临终病人提供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整合,康复治疗师可以提供康复训练和疼痛管理等服务。
2.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智能医疗设备和远程监护技术的使用将成为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可以开发智能床垫,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睡眠情况。
临终关怀发展现状-回复
“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引言:
临终关怀是关注病患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它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宁和尊严的环境,同时为家属提供支持。
临终关怀的发展一直是医疗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临终关怀的现状,并指出需要解决的挑战。
第一部分:临终关怀的意义和目标
(介绍临终关怀的定义和目标,为读者提供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
(介绍临终关怀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发展及其进展)
第三部分:全球临终关怀现状
(分析全球范围内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进行比较)
第四部分:中国临终关怀现状
(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当前现状和特点)
第五部分:临终关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分析临终关怀领域存在的挑战,如资源不足、缺乏培训和教育、文化观念等)
第六部分:解决临终关怀挑战的办法
(探讨解决临终关怀挑战的策略和途径,如加强培训和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等)
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
(总结分析,展望未来临终关怀的发展方向)
结语:
临终关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保障人们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获得尊严和关怀。
(注:本文仅构建了一个框架,实际写作中可以进一步展开各个部分,并添加相关的研究和案例,以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目前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经济、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浅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政策方面,我国有关临终关怀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法律文件已经出台,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方针。
政府对于临终关怀事业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小,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
经济方面,临终关怀事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并未将临终关怀纳入保障范围,导致患者在接受临终关怀服务时需要承担较高的费用负担。
由于临终关怀服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设备投入,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经费来源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人力资源方面,临终关怀事业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但目前我国缺乏临终关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疗、心理、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的综合协作,但多学科团队的建设和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服务体系方面,临终关怀服务应当包括病情评估、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灵活的护理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和专业团队,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全面和合适的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一是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制定明确的操作细则和指导方针,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建立多学科的综合协作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和专业团队,提供全面和合适的临终关怀服务,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四是加强对于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和公众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患者的生命和尊严。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问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协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我相信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要性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要性在于其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尊严和最后时刻的安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增多,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事业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在医学技术无法延长生命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病患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舒适与尊严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临终关怀不仅关乎病患本人,也涉及到家庭成员和社会整体的幸福感和和谐发展。
一个完善的临终关怀体系不仅可以减轻病患和家属的身心负担,也可以为社会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每一个人的生命画上一个尊严而安详的句点。
【字数:204】1.2 临终关怀事业现状概述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
在城市地区,临终关怀机构相对较多,服务相对完善,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临终关怀资源匮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社会观念传统,很多人对临终关怀存在误解和排斥,导致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尚不容乐观,亟待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医护人员培训水平,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以提升我国临终关怀服务水平,为广大病患和家属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怀服务。
2. 正文2.1 法律政策支持不足法律政策支持不足是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临终关怀的相关法律政策仍然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导致在临终关怀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医护人员和机构难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相关机构和人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倡导。
当前急需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临终关怀法律框架,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为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概述二、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1. 概述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2. 我国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3. 对现状的深入评估三、临终关怀的发展探索1. 国际临终关怀的经验借鉴2. 政府角色和社会力量3. 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支持的整合4. 科技创新与临终关怀的结合四、总结与回顾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一、概述临终关怀是医学和社会领域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终关怀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思考这一议题的视角。
二、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1. 概述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临终关怀服务相对完善,而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则面临严重的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另我国的临终关怀意识和观念相对滞后,很多人对临终关怀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
2. 我国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临终关怀存在多方面问题。
我国医疗系统中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这导致了临终关怀服务的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
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和投入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不健全。
患者和家属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不足。
3. 对现状的深入评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进行深入评估。
首先要认识到临终关怀是一个涉及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需要重视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意识提升,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设,为临终关怀提供制度保障。
三、临终关怀的发展探索1. 国际临终关怀的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临终关怀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例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临终关怀体系,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做法。
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增长。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垂危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旨在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帮助其平静地面对死亡。
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服务需求增长、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才等。
本文将就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措施进行探讨。
二、我国临终关怀现状1. 临终关怀服务需求增长随着慢性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
然而,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服务供给不足等原因,许多患者难以获得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
2. 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
此外,服务机构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3.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在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服务机构存在服务质量低下、乱收费等问题。
4. 缺乏专业人才临终关怀服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和社工,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足。
同时,由于临终关怀服务的性质和待遇问题,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发展措施1. 增加临终关怀机构数量政府应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投入,增加机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临终关怀事业,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
2. 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以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服务机构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服务水平。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临终关怀领域的人才培养,包括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等。
在高等教育中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提高临终关怀行业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该事业。
2024年临终关怀服务市场发展现状摘要临终关怀服务是指为病危、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照料和支持的服务。
随着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逐渐增加,临终关怀服务市场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需求背景、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分析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现状,旨在为相关企业及机构提供参考。
一、需求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逐渐上升。
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身心关怀以及病情管理等服务。
同时,社会对于病人权益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推动了临终关怀服务市场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目前,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的临终关怀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在中国,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也在快速发展,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市场结构1.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机构是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病情评估、疼痛缓解、心理疏导等。
临终关怀机构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能够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在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等通过提供志愿者服务、物资援助等方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支持。
他们的参与丰富了市场的多样性,为更多人提供了临终关怀服务的机会。
3.专业人员临终关怀服务市场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
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照顾。
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提升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四、发展趋势1.多元化服务随着需求的增加,临终关怀服务市场将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医疗服务外,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社会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也将逐渐增加。
2.科技应用科技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临终关怀服务市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APP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和服务提供,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临终关怀,旨在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料,帮助他们安宁、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模式。
文章将首先概述临终关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包括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文章将探讨当前中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如社会认知不足、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更多的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二、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终关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服务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专门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少。
大部分医疗机构尚未设立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或科室,导致许多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专业的服务。
社会认知不足:由于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和临终的忌讳,很多家庭和患者对于临终关怀存在误解和偏见,往往选择避免谈论或接触相关话题,这使得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广和普及面临一定的难度。
服务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缺乏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方面,而忽视了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需求。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但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仍然有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终关怀服务的规模和质量提升。
跨学科合作不足: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临终关怀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临终关怀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临终关怀是指为那些患有严重疾病或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这些患者往往已经无法治愈,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关爱和专业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该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行业概述近年来,临终关怀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全球范围内,临终关怀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涵盖了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多个层面。
在中国,临终关怀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自2000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设。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数千家临终关怀机构,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市场分析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终关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更加注重家庭和亲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预计未来几年,临终关怀市场的需求将继续扩大。
竞争格局目前,临终关怀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临终关怀机构,其中公立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占据主导地位。
公立医院在政策支持和医疗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则以服务质量和个性化关怀为主要卖点。
另外,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临终关怀平台也在迅速崛起,通过线上服务和技术创新来拓展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未来,临终关怀行业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专业化:临终关怀机构将更加注重专业培训和管理规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2)多元化:临终关怀机构将针对不同患者和家庭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疏导等。
(3)智能化:结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临终关怀机构将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政府对于临终关怀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临终关怀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死医疗照护、重病患者的精神安慰、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步:临终关怀的现状在当今社会,临终关怀的现状是复杂的。
一方面,成熟的医疗设施和技术保证了患者在接受照护、减轻痛苦方面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地区的不同认知方式,以及不同家庭的态度,却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管理难题。
这样的情况下,医院管理要逐渐适应这样的社会变化,加强留观安置区域设施、加大临终关怀技术设备的投入以及提高临床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步:临终关怀的发展趋势未来的临终关怀将会呈现出以下三个发展趋势:1) 多维度的关爱一方面,未来将出现更加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例如:临终关怀机构、平安疗养医院、末期病营养疗养中心等将会逐渐出现。
另一方面,融合数字化技术、提供全面性服务的综合年度健康照护机构也将会逐渐普及。
2) 社区化的服务社区化的服务是未来临终关怀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提供与家庭临终关怀相关的资源、支持和教育,社区机构可以为重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提供离家近、可靠、贴心的照护。
社区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需要更好的整合现有医疗照护资源和社区资源,因此与区域内的其他资源必须紧密连接。
3) 专业的护理队伍在未来,由于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将会成为医疗服务的核心。
因此,未来需要培养更多的临床护理专家、心理学家、医学研究人员等一系列临终关怀相关的专业团队,以期提高临床医疗服务的技能和质量。
总之,临终关怀是我们社会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如何在保证重病患者安全、舒适的照护的同时,尊重其生命价值,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整合社会资源,将成为未来临终关怀领域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临终关怀事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医疗和护理,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关怀,旨在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得到尊严和舒适。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生命的尊严,更涉及到社会公共服务的满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一、现状1.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支持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临终关怀政策法规,导致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非常不完善。
部分地区或医院尚未建立相应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导致患者在面临临终时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关怀。
2. 医疗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均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对于患有终末期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的支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导致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往往得不到必要的医疗支持。
3. 社会关怀意识不足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整体的社会关怀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很多人对于临终关怀事业并不了解,对此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社会的关怀意识不足,导致临终关怀事业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二、发展1.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我国需要加强相关的临终关怀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机制,保障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得到必要的护理和关怀。
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临终关怀事业中来,增加临终关怀服务的供给。
除了政策法规的支持,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扩大医疗设施的建设规模,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水平,以满足患者在面临临终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在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提高社会关怀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当社会对于临终关怀事业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一、我国临终关怀现状的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终关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覆盖面窄、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社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许多临终患者在最后的时刻无法得到合适的关怀,给他们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二、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探索1. 完善法律政策我国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并规范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
2. 增加医护人员的素质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在临终关怀方面胜任工作。
还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让医生、护士、社工等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领域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其中。
这样能够帮助临终患者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抚慰,也能够减轻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关心临终关怀问题的人,我对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现状感到担忧,但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认为,通过加强法律政策的建设和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会有所改善。
社会和个人应该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临终关怀的工作中,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爱。
总结临终关怀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和医学技术的复杂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地完善法律政策、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鼓励社会参与,我们相信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会有所改善,为临终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临终关怀是一个涉及到伦理、社会、心理和医学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和社会文明程度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检验。
在临终关怀方面,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认知度不高等。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本文就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其发展进行浅析。
1. 社会文化环境不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会忽视或排斥死亡与悲伤,但是对于临终病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难以得到理解和关注。
2. 医疗条件不完善现在,我国医疗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临终关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院没有专门的临终病房,或者专门照顾临终病人的人手不足。
3. 社会资源不足大多数社区及城市中只有少数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站出来帮助临终病人,很多病人家属或者照顾者没有知识或者时间去关注和照顾临终病人。
1. 建立规范制度应该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临终关怀制度,完善政策法规,让人们对于临终关怀有一个规范的认知。
2. 建立专业团队应该增加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人数,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和谐、贴心、高素质的关怀服务。
3. 建立社会化服务应该在社区中建立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4. 加强培训学习对于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临终关怀服务组织要加强培训和学习,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和理念,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
总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社会资源不足、文化环境不利和医疗条件不完善方面。
未来,我们应该推进现有的临终关怀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加强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社会培训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临终病人和家属带来更好的关怀和服务。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现状与前瞻1. 引言1.1 什么是临终关怀社会政策临终关怀社会政策是指针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在面临生命终结时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的综合政策体系。
这一政策旨在保障患者在疾病晚期得到尊重、安全和舒适的护理,同时也旨在帮助患者家属应对情绪困扰和实际困境。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的目的是要确保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得到尊严和优质的关怀,尽量减少痛苦和痛苦的症状,以便让患者平静地结束生命旅程,并为家人和亲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通过提供普及、平等和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社会政策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和痛苦,还能够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是【引言】中关于【什么是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的内容。
1.2 为什么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十分重要临终关怀社会政策是指通过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等各方共同合作,为晚期病患和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的身心灵支持和照顾的政策体系。
为什么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十分重要呢?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面临临终的困难和痛苦时,人们需要得到专业的关怀和支持,以减轻身心痛苦,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尊严。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临终关怀经常需要家庭成员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如果没有健全的政策支持,这些家庭和社会成员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最重要的是,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可以传递温暖和人情。
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温暖和人情可以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被尊重、被关爱,为他们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可以传递温暖和人情,是一个关乎人性关怀和尊严的重要政策领域。
2. 正文2.1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现状临终关怀社会政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临终关怀政策体系,包括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的法律框架、资金支持、技术规范等方面。
这些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和资金投入,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保障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得到尊严和关爱。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
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Abstract】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Key words】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
1 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1.1临终的定义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1]。
1.2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
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
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而我国大陆起步较晚,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88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2]。
近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创办慈善性质的宁养院,为造福社会,关爱生命,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10年7月底,英国经济家集团旗下信息分析机构-经济学家信息部(EIU)推出的首例“死亡质量报告”,对40个主要经济体关于死亡前看护质量作出评估并进行排名,中国却排在倒数第四[3] 。
1.3临终关怀的社会需求全球老年人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是所有不同年龄族群中增长最快的,到202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突破10亿,而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是全球最多的国家。
我国目前有超过1.67亿的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4]。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强,使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5],使全世界的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0万癌症新病例,每天约有400万患者忍受着癌痛的折磨[6],因此社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来关怀临终患者。
临终关怀不仅是对临终患者,其中对临终患者家属提供的关怀是临终关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7]。
1.4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我国临终关怀尚缺乏学术研究,比如对肿瘤后期治疗标准的选择,在中国仍是一个空白;在临终关怀的心理治疗方面也几乎是空白[8]。
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学科,对广大民众来讲还是一个新概念。
由于我国受传统死亡观念及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人们对临终关怀还存在接受障碍,而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终关怀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
邸立军等[9]在2003年的调查显示50%的医务人员认为能够做到对临终患者大部分照护;对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的患者,51.4%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是减轻痛苦,1.7%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是延长生命,46.3%的医护人员认为二者均有;赵佩英[10]对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显示:护士能正确回答临终护理内容的占30.4%,主动关心临终患者并进行心理护理的占52.9%,与患者家属沟通,提供心理护理的占48%,曾经与患者或家属讨论善终问题的占7.8%,参加我国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学习的占44.1%。
部分护士对临终心理护理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掌握,无法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11],这可能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缺乏或团队构建不完善,分工不合理,相互支持不足有关。
我国目前医院的临终关怀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及对临终关怀的正确认识。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十分了解的占8.5%,了解一些的占69.3%,不了解的占19.7%,从未听说的占2.5%,这说明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
2 临终关怀中的要素互动2.1护、患、家属的互动在临终关怀中,护士、临终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内部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同时又与外界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需要达到各个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平衡和有效沟通。
2.2护理的作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恐惧的象征,对死亡采取否认,蒙蔽的态度,人们往往在道义上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忽略了其生命质量[13],然而在此模式中护理的作用就是全面有效地关护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使人的生理上获得舒适,心理上获得宁静,社会上获得支持,精神上获得慰藉。
3 临终护理的内容3.1 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病房设置尽量家庭化、人性化。
病室整洁、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室内色彩柔和,对患者的物品摆放无硬性的规定和限制,允许患者在墙上粘贴自己喜欢的画、照片等,以尽量模拟家庭环境,鼓励家属陪同患者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3.2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支持作为临终患者的家属他们在亲人患病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表现出悲伤、恐惧、忧虑、愤怒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
医护人员对家属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进而接受亲人即将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事实,一个人能否乐观面对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自身价值观[14],因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心理阶段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
指导家属处理好此期与患者的感情关系,与医院配合,共同做好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能够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
另外,帮助家属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较好的控制感情,有利于患者稳定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取得临终患者的信任,主动和患者交流,关心、同情、安慰患者,与临终患者家属配合默契,及时从他们那里获取护理需求及意见,让患者能够高质量的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3.3 控制疼痛疼痛是临终患者中最普遍、最痛苦的一种症候,它严重影响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按阶梯药物镇痛和非阶梯药物方法(如放松、热敷、冷敷、按摩)等减轻疼痛。
目的是使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舒适感降到最低。
3.4 精神关护生命回顾,即有系统地协助患者以一种崭新的观点去记忆其生命中以往的种种旧痛或者快乐的过程,来体验生命的意义。
与患者谈论其人生观、价值观,尊重患者的信仰,协助探寻生命、死亡的意义,获得心灵的真正平安。
3.5善终和善后对生命即将结束的临终患者,应协助患者,创造条件,让患者把未尽的事宜交代好,通知临终者的家属及好友,使他们尽可能的陪伴在身边,为临终患者备好寿衣,使其皮肤清洁、完整,五官祥和,维持死者人体最终的完美,令其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4 临终关怀发展的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预防、治疗、临终关怀[15]。
特别是在向现代医学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临终关怀实现良性、有序发展就必然依赖全社会的多元化。
就我国而言早在1992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说过[16]:“卫生部准备将临终关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列入事业发展规划,促其健康发展”。
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将朝着“理论深入化、教育普及化、实施适宜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发展。
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17],务必要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
首先可以考虑先在医院开设临终关怀病房,重点为患者减轻痛苦、控制症状、维持生活质量并协助其安详的离开人世。
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及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原则的研究,并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
需要医护人员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临终关怀中,既满足患者的各种生理需要,也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18,19]。
如此,才能让临终患者走的放心、安心,使其安然故去。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已经不完全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而是通过改善环境,调整心理等诸多方法,使临终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价值。
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长远的事业,特别是在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要推动临终关怀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参考文献[1] 肖静.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1):74,[2]Austin LJ. New directions in end-of-lif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North Carolina[J].N C Med J,2004,64(5):311.[3] 平悦. 临终关怀的中国之〝痛〞[J].国际先驱导报,2010-9-25.[4] 陈荞. 民政部:捐赠养老机构个人有望全额免个税[N].京华时报,2010-11-9.[5] 李义庭,刘芳等. 以人为本,推进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7,(12).[6]朱丽霞,高凤莉. 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7.[7] 侯学红.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8(8):1865-1866.[8] 刘俊. 临终关怀事业需要社会多方支持[J].社区卫生保健杂志,2006,5(5):307-313.[9] 邸立军,刘淑俊,宋国红等. 肿瘤姑息治疗状况及医务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5):385-389.[10] 赵佩英,杨燕群. 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0-22.[11] 刘丽华,汪和美. 肿瘤科护士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影响临终关怀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杂志,2007,16(10):32-34.[12] 郑悦平,李映兰.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现状[J].现代护理,2008,14(3):318-320.[13] 潘一楠,沈雪艳. 开展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意义[J].家庭护理杂志,2007,5(2):13-15.[14] 徐淑秀. 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38,240.2005:180.[15] 丁焱. 临终关怀发展中的心理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0-622.[16] 肖蓉,郑兰香,邓云龙.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260-262.[17] 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1):36-38.[18] 陈彦方. 实用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80.[19] 蒋乾坤. 中年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应和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