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分类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92.03 KB
- 文档页数:73
除草剂分类大全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
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
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
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
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
“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
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
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
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到达根部,而使杂草彻底死亡。
有的除草剂既可触杀,又可内吸,但会有一种方式是主要作用方式。
比如虎威,可以触杀叶片,也可以被根吸收,但在应用中以触杀叶片为主。
与杂草的分类相同,上述分法应联系起来看待,如百草枯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乙草胺是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土壤处理剂。
(四)按化学结构分类
对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法的了解,有助于详细了解除草剂除草的作用机制,对于除草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非常有帮助。
1、苯氧羧酸类(苯氧乙酸类)(羧酸类)
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羧酸类、喹啉羧酸类和苯甲酸类。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是在2,4-D结构基础上研制的,共有20个品种,其中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很少,仅有BASF公司开发的2个品种:高2甲4氯丙酸和高2,4-滴丙酸,并且都属于旋光活性异构体,前者于1987年投产。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比较复杂,因使用剂量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也是由BASF公司率先开发成功,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二氯喹啉酸和喹草酸,前者于1984年投产。
苯甲酸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共有7个品种,如麦草畏等。
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属于激素型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
自1942年发现2,4-D至今,羧酸类除草剂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这类除草剂仍占有一定地位。
如2,4-D、麦草畏等,其中2,4-D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麦草畏的销售额在除草剂中居11位。
主要包括2,4-D,2-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
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
通常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阔叶杂草,进行土壤处理时,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的防效。
但出土后效果不好。
此类除草剂可被阔业杂草的根和茎叶迅速吸收。
当其盐或者酯类喷布于杂草后,杂草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
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
施于土壤中,主要被土壤微生物进行降解,在温暖而湿润的
气候条件下,他们的残效期为1-4周,而在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则可达1-2个月。
1)2,4-滴丁酯在麦田杂草施用适期为小麦穗分化生长锥伸长期到单棱期和小花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两个阶段。
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低,小麦解毒过程慢,用药量大易出药害,小麦穗分化二棱中、后期用对小麦最不安全。
玉米在4叶期前或7叶以后施药易出药害。
应设50-100米的隔离区。
药剂能穿国角质层和细胞质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当传到生长点时,使其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展开,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传导到茎部,能使细胞异常分裂,根茎膨大,丧失吸收能力,形成层膨大成团状物时,韧皮部坏死,筛管堵塞,有机营养受阻,造成植物死亡,这是对双子叶植物敏感的原因。
2)、2甲4氯钠盐作用速度比2,4-D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
如施药后12小时内小中-大雨应重施。
2、苯甲酸类
通常用于禾本科作物田,进行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对年生阔叶杂草。
多数品种具有除草活性,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
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积累于植物代谢活跃的部位。
具有类生长素的作用和干扰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他们影响植物根与芽的生长,造成畸形。
苯甲酸类除草剂的盐在土壤中易被淋溶,残效期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从2-3周到1年以上。
麦草畏(百草敌)用于禾本科作物内吸传导,根茎叶都可吸收,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
小麦4叶前和拔节后禁止施用,安全临界期为小麦拔节期
3、二苯醚类??
1960年罗姆哈斯公司首先发现了除草醚的除草活性,它是在酚类除草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
后来日本又将除草醚成功地用于水稻田除草,并
于1966年开发出对水稻安全的草枯醚。
70年代后出现了生物活性比除草醚高几十倍的若干新品种,形成了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
进入80年代,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高效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氟呋草醚、氟酯肟草醚、氟草醚酯、氟萘草酯、乳氟禾草灵等。
目前,二苯醚类除草剂已有近20个品种商品化。
近期开发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只有一个氯氟草醚,是由匈牙利Budapest化学公司开发的具有单一旋光活性体的高效旱田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田阔叶杂草如西风古、猪殃殃、仓耳等,用量为10~30g/hm2,商品名Buvirex,制剂
240g/L乳油。
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
这类除草剂作用速度快,且稍有药害,但通常不影响作物产量,对后茬作物安全。
由于二苯醚类除草剂大多对鱼贝低毒,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曾在我国及日本大面积应用。
近年来部分品种虽然因为环境毒性而在欧美被禁用,但也有经久不衰的品种,如罗姆哈斯公司1975年开发的乙氧氟草醚(果尔)。
部分品种为土壤封闭处理剂,部分为茎叶处理剂。
封闭处理剂主要杀灭一年生杂草幼芽,应在杂草萌芽前施用,阔叶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剂可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但对多年生阔叶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
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中等。
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
对作物易产生药害,但只是触杀性药害,一般5-10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
1、乙氧氟草醚果尔)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天左右,在稻田中的持效期为20-25天。
选择性触杀型芽期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根很少吸收,有光的条件下发挥除草作用,施入稻田后24时内沉降土表并很快被土壤吸附,对后茬无残留药害。
用于水稻,应在高于20cm,应为30天以上秧龄壮秧。
应在秧苗陋露水退后施药。
保持3-5里面深水层。
2、三氟羧草醚(达克尔、杂草净)在土壤的半衰期为30-60天,用于大豆、花生
通过茎叶吸收,促使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
该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施药后可能会出现褐色斑点。
喷施均匀,最好先试验在推广,大豆4片叶后,豆叶覆盖杂草,除草效果差,而且药害加重,最高气温低于21度或土温低于15度施用,易药害。
3、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用于花生、大豆为选择性茎叶处理剂,1-3天敏感阔叶杂草有灼伤斑,并逐渐扩大,对后全株死亡,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影响药效迅速发挥。
对花生、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药斑,后期的叶片生长正常。
4、甲羧除草醚(茅毒、治草醚)持效期35-79天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对阔叶的效果要好,水层太深,淹没稻苗心叶易产生药害。
5、氟磺胺草醚(虎威)半衰期为6-12个月,用于花生、大豆、绿豆大豆芽前,苗后早期防除阔叶杂草,药后4小时下雨不降低药效,大豆吸收后,能迅速降解,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由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会钝化,在正常施用条件下,对后茬影响不大,量大对后茬有药害。
6、乙羧氟草醚持效期只为15天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降解而失效,几个小时后杂草就有显着的受药症状,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
药害后不影响产量。
4、四取代苯类?
从70年代初开始,人们对Protox抑制剂的开发突破了二苯醚的结构限制,先后发现一系列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活性化合物。
从结构式上看,这类除草剂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在1、2、4、5位取代的苯环,因此有人将此类除草剂称为四取代苯类除草剂。
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上都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有恶二唑、三唑啉酮、吡唑、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
此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1970~1972年开发的恶草酮、氯炔恶唑
酮。
90年代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开发成功另一个恶二唑类高效、广谱除草剂丙炔恶草酮(稻思达),主要用于稻田和甜菜地防除1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特别是对恶性杂草四叶萍有良好防效,用量60~100g/hm2,剂型80%WG。
甲磺草胺、唑酮草酯和唑啶草酮属于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甲磺草胺主要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甘蔗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商品名Authority,Boral,Capaz。
FMC 公司开发的唑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田阔叶杂草,也可以用于水稻田防除扁杆鹿草,商品名Affinity,Aurora。
杜邦公司开发的唑啶草酮主要用于橄榄、桔橘、森林及不需要作物和杂草生长的地点防除许多重要杂草,对三嗪类、芳氧羧酸类、环己二酮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有特效,该品种2002年在法国和澳大利亚注册用于非耕地和园艺作物。
吡草醚和异丙吡草酯是两种吡唑类化合物。
吡草醚是麦田除草剂,对猪殃殃、繁缕等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效,用量
6~12g/hm2。
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异丙吡草酯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杂草,亩用有效成分8.3~11.7克的剂量,能有效地防除鼠尾看麦娘、猪殃殃、多花黑麦草、早熟禾、田野勿忘草等。
具有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如丙炔氟草胺、氟胺草酯、吲哚酮草酯、氟噻乙草酯、氟唑草胺等。
丙炔氟草胺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对后茬作物麦类、高粱、玉米、向日葵等无不良影响,用量50~100g/hm2。
氟胺草酯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如苍耳、藜、豚草、苋属、苘麻等,用量40~100g/hm2。
吲哚酮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冬播和春播禾谷类作物田中阔叶杂草,用量30~50g/hm2。
氟噻乙草酯主要用于防除大豆、玉米田阔叶杂草,对恶性杂草有特效,用量2.5~10g/hm2。
氟唑草胺是杜邦公司最近开发的新品种。
另外,环戊恶草酮和噻二唑草胺也属于四取代苯类除草剂。
环戊恶草酮是一种恶唑二酮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防除稗草和一年生杂草,用量
200~450g/hm2。
噻二唑草胺是一种杂环亚胺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冬小麦田苗后防除阔叶杂草,用量20~40g/hm2。
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二苯醚类除草剂相
同,都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这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在保持现有高活性、对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不仅对作物安全,而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
5、二硝基苯胺类
杀草谱广,不仅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而且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所以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杀灭杂草的幼芽,因而多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面前施,此除草剂典型作用特性是抑制次生根生长,对芽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单子叶的效果好些。
除草机制只要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破坏核分裂,被认为是一种核毒剂,使根尖呈鳞片状。
易挥发和易光解是此类除草剂的冲突特征,因此在田间喷药后必须尽快耙地拌土。
除草效果比较稳定,在土壤中挥发的气体也起着重要的杀草作用,因而,在干旱条件下也能挥发较好的除草效应,这是其他除草计量不具备的特征,对我们北方地区十分有利。
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中等或稍长,大多数品种的半衰期为2-3个月,正确使用时,对于轮作中绝大多数后茬作用无残留毒害。
水溶度低以及被土壤强烈吸附,故在土壤中既不垂直移动,也不横向移动,在土壤含水量高的情况下也难以向下移动,因此不会污染地下水源,多次重复施用也不会积累。
1、二甲戊乐灵
(除草通、施天补、除芽通、二甲戊灵)持效期30-45天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蔬菜、大蒜、果园、移栽油菜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而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在模仿过程中对幼芽、茎、根有作用。
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某些阔叶杂草。
该药吸附性强,挥发性小,并且不容易光解,因此施药后混土与否对防除杂草效果影响不大。
对单子叶的效果好,为增加土壤对药剂的吸附,减少对作物的药害,在土壤处理时,应先浇水后施药,蔬菜播种后要覆土2-3cm,以免种子接触药液。
2、地乐胺(丁乐灵、双丁乐灵、止芽素、硝苯胺灵)持效期50-72天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对双子叶杂草的地上部分抑制作用的典型症状为抑制茎伸长,子叶呈革质状,茎或下胚轴膨大变脆,单子叶杂草的地上部分产生倒伏、扭曲、生长停滞,幼苗逐渐变成紫色。
地乐胺用药后一般要混土,混土深度3-5C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效,茎叶处理防除菟丝子时,喷雾力求细微均匀,使菟丝子缠绕的茎尖接受到药液,在瓜田,先播种后喷药覆膜药害重,在西瓜缓苗期间每亩用药
200ml以上时易产生药害。
氟乐灵(氟特力、茄科宁、特福力)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7-126天。
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输导能力差。
杂草在种子发芽生长穿出土层的过程中吸收,禾本科杂草通过幼芽吸收,阔叶通过下胚轴吸收,子叶和幼根也能吸收,出苗后的茎叶也能吸收,该药易挥发,施药后应立即混土,在土壤中易被胶体吸附,不易被雨水淋溶。
对多年生杂草基本无效,作物播前或播后苗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及时混土3-5CM深,不易过深,以免对作物的幼苗有伤害,此药易挥发和光解,从施药到混土一般不能超过8小时,用量应根据不同条件而定,残效期长,在北方地温干旱地区可达10-12个月,对后茬的高粱、谷子有一定的影响。
6、均三氮苯类
所有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植物的根吸收,个别能被茎叶吸收。
对植物主要抑制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主要防除一年生杂草,阔叶好于禾本科的。
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重要特征,位差选择性对深根作物是很重要的。
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
结果不同,性质差异较大。
1)、西玛津(丁玛津)残效期长,持效期在可达一年因持效期长,影响下茬敏感作物出苗生长。
2)、扑草净(扑灭净)被土壤黏粒吸附,在0—5cm处形成药层,持效期45—70天。
对豆科杂草效果差,该药安全性差,用药要准确,用于水田,一定要在秧苗返青后才能施药。
3)、氰草津(百得斯)药效2—3个月,半衰期14—16天。
用于玉米、高粱氰草津较少渗透到土层10cm以下,对多年生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效果差,玉米4叶期后施用易产生药害,积水玉米田,药害更严重。
4)、西草净药效长达35—45天通过杂草根部吸收,也可从茎叶透入体内,此药安全性较差,小苗和弱苗易产生药害,不易在旱田施用,30度一下
5)、莠灭净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对一些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6)、扑草津(扑灭津)持效期60—80天主要是土壤处理剂,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7)、异丙净(杀草净)持效期30天左右,在麦田可以持效一个生育期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时,须适当增加药量,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5%时,不宜施用。
8)、氟草净用于玉米一般对刚萌发的杂草杀灭效果好,茎叶处理时易产生药害。
7、三氮苯酮类
除草谱广,可以防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可以被植物根与茎叶吸收,而以根吸收为主,然后沿着木质部导管向地上部分传导。
是光合作用的强烈抑制剂,他们抑制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并导致植物体水化合物含量下降。
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降解和化学分解而消失,部分品种在土壤中比较稳定。
1、嗪草酮(噻克津、噻克、甲草嗪、特丁嗪)一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8天左右,持效期达90天为选择性除草剂,施药后各敏感杂草萌发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叶片褪绿,最终营养枯竭而死亡,对后茬作用不会产生药害。
用于大豆、玉米。
可在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在作物苗期施用易产生药害引起减产,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
对防除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此药安全性差,施药量过高或施药不均匀,施药后遇有较大降雨或大水漫灌,大豆根部吸收药剂而发生药害。
2、环嗪酮(威尔柏、林草净)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0天,用于林地、非耕地
是一种茎、叶触杀和根系吸收的广谱性除草剂,草本植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药后2周内死亡。
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进入土壤后恩能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施药时要注意树种,如常绿树种、落叶松对其敏感。
苯嗪草酮(甲苯嗪、苯甲嗪)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周,用于甜菜可被杂草茎叶吸收,但主要是通过跟部吸收,再通过木质部传送到叶内,抑制光合作用中的希尔反应而起到杀草作用。
可以防除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可以在甜菜播种前喷雾混土处理,也可以在甜菜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以在甜菜萌发时、杂草1-2叶期进行茎叶处理。
播前及播后芽前土壤处理时,天气干旱效果不好,该药除草效果不稳定,最好与其他除草剂混用
8、三酮类
三酮类除草剂是继吡唑类除草剂之后由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另一类HPPD抑制剂,目前已有3个品种开发成功,它们是磺草酮、甲基磺草酮和双环磺草酮。
磺草酮是玉米田除草剂,可有效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甲基磺草酮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如苍耳等,对磺酰脲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有效。
双环磺草酮是由SDS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新品种。
三酮类除草剂的最大优点是:①水溶液的贮存稳定强,不易挥发与光解;②与其它除草剂的物理相容性好,利于开发混合制剂;
③弱酸性除草剂,便于植物吸收。
1、主要品种
磺草酮——玉草施;甲基磺草酮、硝磺草酮;双环磺草酮
2、杀草原理
抑制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活性,植物分生组织失绿白化,造成植物死亡。
9、酰胺类
自孟山都公司于1956年开发成功旱田除草剂二丙烯草胺后,酰胺类除草剂有较大发展,到目前已有53个品种商品化。
其中氯代乙酰胺占主导地位,涉及的品种较多,而氧乙酰胺及其它结构的品种也不断增多。
80年代以来,随着化合物结构日益复杂,含异构体的酰胺类除草剂品种逐步增多,如异丙甲草胺和二甲噻草胺均含有4种光学异构体。
由于不同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因此,开发具有光学活性的酰胺类除草剂是近年来的研究开发重点。
如诺华公司开发的96%高效异丙甲草胺比72%异丙甲草胺除草效果增加1.67倍(理论上),亩用量仅为60~110ml(96%乳油)。
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高效二甲噻草胺为单一光学异构体,已于2000年商品化,用量是二甲噻草胺的一半,即400~820g/hm2。
在酰胺类化合物中引入杂环和氟原子是这类除草剂开发的一大热点。
如苯噻草胺、甲氧噻草胺、异恶草胺、吡草胺、四唑酰草胺、氟丁酰草胺、吡氟草胺、氟吡草胺、氟噻草胺等。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是脂类合成抑制剂或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剂。
酰胺类除草剂在近代农田化学除草中占居重要地位,1996~1997年平均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仅次于有机磷除草剂而居世界第二位,其应用作物种类与使用面积均居除草剂前列。
在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是乙草胺、甲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其年销售额分别为2.0、1.7、3.6亿美元。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乙草胺(以芽鞘吸收为主,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
可以在小麦播后至立针期作土壤封闭使用,其除草效果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干旱条件下不利于药效的发挥,除草效果差,当施药后遇雨田间积水时,又易产生药害)仍将成为我国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不可能被其它品种所取代或淘汰。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