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湖北库区文物复建区综合价值评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56 KB
- 文档页数:1
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回顾及后续保护对策梁福庆(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湖北宜昌443003)摘要:本文在总结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后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后三峡G127:A :1003-1332( 2010) 01-0032-05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084平方公里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曾是古代先民们劳动耕作,休养生息的重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三峡工程建设期及后三峡期,保护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造福人类的事业,是国家和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三峡工程建设本身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经验1.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的成效(1)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数量众多根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共1087处,其中地面项目364处,地下项目723处,考古发掘面积172万平方米。
(2)三峡库区文物保护注入资金巨大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关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及移民迁建区文物保护总经费及切块包干测算报告的批复》规定: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包干资金5.0587亿元(静态资金,不包括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云阳张桓侯庙、秭归屈原祠四个重点项目经费),其中地面文物保护1.2628亿元、地下考古发掘3.5765亿元,行管、库房、培训、综合监理等其它费用2193万元;切块包干给重庆市3.7986亿元,湖北省1.1633亿元,国务院三峡建委统筹967万元。
(3)三峡库区文物的考古与文化价值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有60多处,许多遗址中含有大量的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特征的砍砸器、刮削器,是研究我国旧石器文化南北分界的重要依据。
二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有80多处,是研究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至四川盆地的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分界的关键所在。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现状及其经验教训作者:吴松黄小华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8期内容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库区文物的保护,三峡工程无论在建设时期,还是后三峡时期,对库区文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本文论述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的经验及其教训,这对后来文物保护具有重要启发。
关键词: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现状经验教训长江作为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长江三峡工程是近代历史上几代领导人共同梦想的结晶,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在长江三峡库区广袤的土地上,中华祖先在与自然和社会进行斗争繁衍生息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迹,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
三峡枢纽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峡文物的存续,因此,无论三峡工程在建设的时期,还是后三峡时期,对三峡库区文物的保护都至关重要,当然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论述三峡库区水文物保护的现状,总结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的经验及其教训,以期对后来文物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一.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现状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修建成功并开始蓄水,三峡文物面临“葬身”175米水下深渊的水底窘境,如果不搬迁,不加以保护,三库峡区众多的历史遗存物包括古代民居、千年古镇、宗祠寺庙、县衙行署、廊桥画梁、城门楼宇、古塔栈道、凉亭阙宇、雕像摩崖、石碑题刻等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为了保存这些遗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务院设立有关组织、出台有关制度、划拨大量资金对三峡工程建设影响的文物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保护[1]。
1.对地面上可视文物的保护三峡枢纽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地面可视文物迁建保护项目种类繁、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部分保护工程技术复杂,任务非常艰巨。
实践证明,三峡库区文物的保护卓有成效。
一是三峡文物保护规划在前,做到心中有数。
三峡枢纽工程库区地面可视文物保护主要采用先统筹规划、后组织实施的保护方式,使文物保护心中有数。
三峡库区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资源赋存及价值功能作者:张玉蓉林娜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11期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区域,其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升级发展等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综合、协调、绿色、共享和创新”五大发展理念,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库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资源禀赋好,文化价值高,旅游发展优势突出。
鉴于此,本文从生态与文化遗产廊道视角对三峡库区的资源赋存及价值功能进行分析,力求推进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希望能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遗产廊道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如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其文化资源呈线性分布,且有不少于一条文化主题来整合沿线文化资源。
三峡库区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的构建以资源赋存及价值功能的梳理为基础,以文化主题为核心,注重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希望以此提升遗产廊道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形象。
国外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源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种在较大范围内保护历史文化的新措施。
国内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与旅游利用研究综述作者:文艳陈天培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三峡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混融杂居的地区,不同族群文化在这里长期交融与互摄,积淀了丰富的人类历史文明,形成了三峡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群。
但随着1994年国家三峡工程的启动,三峡地区大量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严峻现实。
然而,国内众多学者仍然坚持考察研究该区域拥有的文化遗产,给世人还原真实的三峡景象。
为了全面掌握国内关于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动态与趋势,通过CNKI检索1981~2015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三峡地区文化遗产资源内容、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三峡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三峡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研究四方面进行分类与述评,以促进人们对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独特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引导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利用和开发。
[关键词]三峡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综述[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长江三峡地区不仅以其奇特的自然遗产著名于世,而且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极具魅力。
1992年随着三峡工程的正式上马,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随即正式启动,开展理论坝区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及移民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最终确定三峡库区共有文物保护项目1087项。
然而,建立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过程,也是旅游资源全面清查的过程。
在学术研究进程中,骆永菊早在2003年就深度阐述了三峡富有属于“世界双遗”的独特内涵,肯定了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宋才发则认为长江三峡两岸的民风民俗、名胜古迹、人文典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工程等,构成了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完全属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之后,众多学者相继参与到了发掘与研究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国内学者关于三峡地区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研究成果,全面了解其研究动态。
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长江三峡,指下起湖北省宜昌市,上至重庆市奉节县的长江水道,也正是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活动的地区。
我们主要在三个地方做了考察,分别是宜昌市,秭归县和奉节县。
我们每到达一处,就先拜访当地的文化部门,以座谈的形式向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请他们帮助解答;我们也游览了当地主要的名胜古迹,亲身体验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历史韵味,也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有了直观的认识。
(一)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以下就是我们所总结的各地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宜昌市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宜昌,古称夷陵。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
宜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夏商时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为楚地,秦汉置郡县,唐宋以后称州,清设府,今为市。
有史志文献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多年了。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宜昌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601处,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30处,省级40处,景点密度居全国前列。
宜昌是一座山水城市,水电资源是宜昌最大的特色,市域内已经建成了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三座大中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宜昌堪称世界水电工程的博物馆。
宜昌又是一个文化城市,是“长阳人”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华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是三国时期长坂坡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宜昌还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柴埠溪、大老岭、后河、清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宜昌更是一个旅游资源富极的城市,资源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宜昌旅游借助三峡而兴盛。
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高峡平湖为平台,一批全新的世界级旅游品牌正在形成;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奠定了宜昌在全国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关羽、学者杨守敬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国古战场、三游洞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以柴埠溪大峡谷、清江画廊、大老岭、后河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胜地,构成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旅游城市形象。
对开发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许曦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运用旅游文化学理论,并结合三峡旅游的实际,对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开发的原则和措施。
%Supported by the theories of tourist culture resources and the reality of tourism in the Three Gorges,the author researched into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exploiting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by deep analysis.At last,some personal opinions were put forward.
【总页数】3页(P186-187,138)
【作者】许曦
【作者单位】重庆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重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3
【相关文献】
1.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谈对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思考 [J], 齐松林
2.关于共同开发中日韩徐福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J], 鞠建春
3.关于深度开发周秦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J], 康江峰
4.关于深度开发周秦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J], 康江峰;
5.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思考 [J], 李宇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召开“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湖北库区文物保护工作表彰会”
汤强松;李雁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2003()3
【摘要】三峡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135米蓄水顺利完成,配合三峡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7月22日至25日,湖北省人事厅、文化厅、移民局在宜昌市联合召开了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暨湖北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工作表彰会。
【总页数】1页(P96-96)
【关键词】学术研讨会;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文化遗产
【作者】汤强松;李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27
【相关文献】
1.长江三峡工程湖北段文物保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陈振裕;王风竹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J], ;
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
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J], 湖北省人民政府;
4.辽宁朝阳:文物保护工作暨部督案件表彰会议召开 [J], 朝轩
5.不使巴风成绝响三峡文物永风流——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张忠培两位先生谈三峡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J], 王风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的价值评估(二)
李秀清;李宏松
【期刊名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1998(7)3
【摘要】文物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固有的……依据三峡工程淹没区内文物古迹的特定地位,阐明了其文物价值,不应仅从现定文物级别下定论,还应立足于三峡地区本身的历史、文化及地理背景,从历史、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去识别、评价。
由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内文物包罗万象,在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价值评估时,其出发点、侧重点乃至整个价值评估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淹没区内建筑、石刻、古遗址以及古墓葬四大类分别进行了论述评价。
【总页数】9页(P213-221)
【关键词】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区;文物古迹;价值评估
【作者】李秀清;李宏松
【作者单位】中国文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F205
【相关文献】
1.基于分类预警评估体系的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深圳市宝安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的思考 [J], 罗述龙;李禹辰
2.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重要文物古迹的经济价值评估 [J], 肖建红;于爱芬;于庆东;
陈东景
3.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科学保护方案的探讨 [J], 李宏松;张立敏
4.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的价值评估(一) [J], 李秀清;李宏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