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机溶剂及对人体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常用有机溶剂及对人体的危害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CAS 64-17-51.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3.对人体的危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CAS67-56-11. 理化性质:(1)分子式CH4O(2)相对分子质量32(3)结构式CH3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6)沸点(℃):64.8(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11(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385(4)爆炸下限(%):5.5(5)爆炸上限(%):44.03.对人体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文有机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涂料、清洗剂、胶水、油漆等产品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虽然有机溶剂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很大的用途,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机溶剂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有机溶剂的风险。
一、有机溶剂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机溶剂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吸入和食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带来多种危害。
首先,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有害。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其次,有机溶剂还可能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此外,有机溶剂还可能引发肝脏病变、皮肤病变、肾脏病变等多种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有机溶剂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较高,易于进入大气,形成有机溶剂气体。
这些气体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同时,有机溶剂还可能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土壤和水体,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有机溶剂的预防措施为了防范有机溶剂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预防措施:1.工作环境的改善要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在工作环境中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替代有机溶剂等方式实现。
此外,还应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工作场所能够及时将有机溶剂挥发到外部环境,减少人员接触的机会。
2.个人防护措施的采取在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触觉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有机溶剂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同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和洗脸,以减少有机溶剂的残留。
3.员工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员工对有机溶剂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应进行定期的员工培训和教育。
通过开展有机溶剂的危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有机溶剂的认识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4.合理储存和处理有机溶剂的储存和处理是预防有机溶剂危害的重要环节。
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之生理作用
有机溶剂中毒之一般症状为头痛、疲怠、食欲不振、头昏等。
高浓度之急性中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丧失意识,而产生麻醉现象,初期引起兴奋、昏睡、头痛、目眩、疲怠赶、食欲不振、意识消失等;低浓度蒸气引起之慢性中毒则影响血小板、红血球等造血系统,鼻孔、齿龈及皮下组织出血,造成人体贫血现象。
一般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生理之影响有下列几种:
(1)对神经系统破坏
因抑制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功能,产生麻醉,神经系统障碍或引起神经炎等。
如二硫化碳引起的神经炎;甲醇中毒影响视神经等。
此类溶剂尚有酒精、苯、氯化乙醇、二氯乙烷、汽油、甲酸戊酯、醋酸戊酯、二甲苯、三氯乙烯、丁醇、松节油、煤油、丙酮、酚、三氯甲烷、异丙苯等。
(2)对肝脏机能损伤
因损伤肝脏机能,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炎及中毒性肝炎;一般氯化烃类均会引起肝脏中毒现象。
此类溶剂有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烷、苯及其衍生物等。
(3)对肾脏机能破坏
肾脏为毒物排泄器官,故最易中毒,且因血氧量减少,亦足以使肾脏受害,发生肾炎及肾病。
此类溶剂包括烃类之卤化物、苯及其衍生物、二元醇及其单醚类、四氯化碳、乙醇等。
(4)对造血系统破坏
因破坏骨髓造成贫血现象。
此类溶剂包括苯及其衍生物如甲苯、氯化苯、二元醇等。
(5)对粘膜及皮肤刺激
因刺激粘膜,使鼻粘膜出血,喉头发炎,嗅觉丧失或因皮肤敏感产生红肿、发痒、红斑及坏疽病等。
此类溶剂包括氯仿、三氯甲烷、醚、苯、醋酸甲酯、煤油、丙酮、甲醇、石油、氯酚、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
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
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模版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乙醇、丙酮、甲苯等。
它们在许多行业中用作溶剂、清洗剂和溶解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介绍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模版。
有机溶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有机溶剂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和炎症。
如果直接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还可能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2. 呼吸系统影响:有机溶剂蒸汽进入呼吸系统后,可能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某些有机溶剂还可能损害肺部组织,导致炎症和纤维化。
3.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接触有机溶剂,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严重的中毒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4. 细胞毒性:有机溶剂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和DNA损伤。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畸变和癌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有机溶剂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个人防护: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以防止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2. 加强通风管理: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应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可以通过安装排风设备、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将有机溶剂蒸汽排出室外。
3. 控制工作环境:避免在密闭的空间中使用有机溶剂,尽量选择开放的场所进行操作。
同时,也要减少有机溶剂的蒸发速度,如尽量避免溶剂暴露在阳光下和高温环境中,合理调整温度和湿度等。
4. 提供良好的工作培训:必须确保工作人员了解有机溶剂的危害性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提供相关的培训材料和培训课程,对于新员工还应进行特殊培训。
5. 定期健康检查:有机溶剂的危害可不立即显现,因此,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机溶剂暴露引起的问题。
6. 做好应急处理:事故难以避免,一旦发生有机溶剂泄漏或溢出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处理。
化学实验室常用溶剂对人体的危害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常用溶剂在实验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这些溶剂也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就化学实验室常用溶剂对人体的危害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
一、酒精类溶剂酒精类溶剂,如乙醇、甲醇等,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
虽然酒精类溶剂是广泛认可的较安全的溶剂,但长期接触或大量暴露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乙醇和甲醇的蒸汽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
此外,酒精类溶剂具有易燃特性,一旦接触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
二、酮类溶剂酮类溶剂,如丙酮、甲酮等,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溶剂。
酮类溶剂具有挥发性的特点,易于蒸发,并且能迅速在空气中形成可燃的混合物。
长时间暴露于酮类溶剂的蒸汽中,会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同时还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头晕、失眠等症状。
三、烃类溶剂烃类溶剂,如石油醚、苯等,常用于溶解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烃类溶剂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其蒸汽可以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头晕、恶心、昏迷等症状。
苯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苯可能引发血液系统疾病。
四、酸碱类溶剂酸碱类溶剂,如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常用于实验室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这些溶剂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容易引起皮肤和眼睛的损伤。
硫酸和氢氟酸还具有强烈的蒸气刺激性,对呼吸道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因此,在实验室中应正确使用和储存酸碱类溶剂,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
五、其他溶剂除了上述常见的溶剂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溶剂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例如,氯仿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长期暴露会损害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氯甲烷是广泛使用的溶剂,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和肝毒性。
在使用这些溶剂时,实验室人员应保持充足的通风和合适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溶剂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危害。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有机溶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常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家庭日常使用。
虽然有机溶剂在很多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就有机溶剂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有机溶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刺激:有机溶剂挥发速度较快,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刺激,导致咳嗽、气喘等症状。
2. 神经系统损害: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损害。
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中,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3. 皮肤损害: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体内,长期暴露在有机溶剂中可能导致皮肤炎症、过敏等不适反应。
某些有机溶剂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皮等问题。
4. 消防风险:有机溶剂易燃易爆,遇到明火或高温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还可能导致工厂、实验室等设施的损毁。
针对有机溶剂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面罩等。
了解有机溶剂的安全性能,避免接触高毒物或易燃物。
2. 加强通风换气:有机溶剂挥发性强,容易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引起有机溶剂浓度升高,因此建议在有机溶剂使用区域增设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3. 避免有机溶剂泄漏和挥发:正确储存有机溶剂,包装严密,防止泄漏;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避免大面积散发。
4. 个体防护:在与有机溶剂接触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等,避免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5. 定期体检:由于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建议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6. 应急措施:在发生有机溶剂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及时疏散人员,将有机溶剂泄漏源隔离,通风换气,避免火源。
7. 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有机溶剂相关的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可溶于水或其他有机物的化合物。
它们常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溶剂提取、涂料、印刷、清洗和金属腐蚀等。
然而,长期接触和暴露于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
以下是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 呼吸系统损害: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会对肺部造成刺激和损伤。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场所。
2.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表现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并尽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长时间工作。
3. 肝功能损害:某些有机溶剂在体内代谢后可损害肝脏功能。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产生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遵守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方法。
4. 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并造成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衣物和手套,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
针对以上的危害,以下是预防有机溶剂危害的一些建议:1. 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应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和防止有机溶剂蒸气积聚。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减少有机溶剂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直接接触。
3. 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有机溶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处理和储存有机溶剂,以避免意外泄漏和暴露。
4. 定期体检和监测: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和监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健康问题。
5. 按规定处置废弃物:废弃的有机溶剂应按照环境保护法规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
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近年来,有机溶剂群体急慢性中毒事件频发,尤以苯和正己烷中毒常见。
某美发饰品有限公司30余名职工因长期接触苯,而导致的慢性重度苯中毒事件。
xx年6月,广东东莞安加鞋厂13人正己烷中毒。
有机溶剂造成中毒事件如此频繁的发生,尤其以中小企业发生频率最高。
了解有机溶剂的种类及毒性,对预防有机溶剂中毒事故重要。
有机溶剂的分类及毒性有机溶剂主要指那些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液体。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①烃类:如脂肪烃、环烷烃、芳香烃和混合烃等;②卤代烃:如卤代烷、卤代烯;③醇类:如甲醇;④酮类:如丙酮;⑤醚类:如乙醚;⑥其他:如二硫化碳。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生产使用日益增多。
有机溶剂除具有常见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外,还具有神经系统及身体器官损害。
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密切关系。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身体器官等造成损害。
中毒预防对策改进生产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是预防有机溶剂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通过引进新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去除一些有毒有害因素严重的工艺流程,以减少甚至杜绝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机溶剂。
另一方面,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高毒物质,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一种方式,其最常见的例子是用甲苯或二甲苯代替苯,前者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而无血液毒害,因此对作业人员的危害要小得多。
加强通风,减少有机溶剂接触时间。
目前,很多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存在通风设计、安装不合理的问题,甚至因生产条件简陋而缺乏有效通风排毒设施,导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积聚而引发中毒事故。
同时,应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度,对于直接接触有机溶剂的作业人员应采取轮岗制度,减少其接触时间,从而有效的控制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止作业人员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也是预防中毒的有效手段,。
加强法制宣教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员工缺乏职业危害知识,职业危害防范意识淡薄。
实验室对身体有害的试剂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各种试剂来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然而,其中一些试剂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试剂,以及它们可能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潜在的伤害。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化学品,如醇类、醚类和酮类。
它们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挥发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
吸入有机溶剂的蒸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可能的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
因此,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实验人员应注意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和手套,以减少接触和吸入的风险。
2. 有毒气体实验室中常使用一些有毒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和氯气。
这些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颜色,可以对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强烈影响。
吸入这些气体会导致呼吸困难、气道炎症和甚至窒息。
因此,实验室应当配置合适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上防毒面具和化学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具。
3. 腐蚀性试剂一些常见的腐蚀性试剂,如硫酸、硝酸和氢氟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们能够灼伤皮肤和眼睛,且吸入蒸气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损害。
使用这类试剂时,实验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并确保试剂不会直接接触到皮肤。
同时,实验室中也应配置洗眼器和紧急淋浴设备,以应对意外溅洒或接触。
4. 放射性物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放射性损伤。
这些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
暴露于这些物质可能导致辐射疾病和癌症。
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对于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必须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并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
5. 粉尘和颗粒物在某些实验中,产生的粉尘和颗粒物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和刺激。
这些粉尘和颗粒物可能包括金属粉末、细菌孢子和纤维素颗粒。
实验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或接触到皮肤。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常见于许多工业和日常用品中,如油漆、清洁剂、胶水、染料等。
它们能够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然而,有机溶剂的使用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例如:
1. 呼吸系统问题:有机溶剂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当人们吸入这些气体时,会导致呼吸道刺激、气喘、喉咙疼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慢性呼吸疾病。
2. 神经系统损害:一些有机溶剂被认为对神经系统有毒性,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神经痛、记忆问题等。
长期或高浓度的接触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3. 皮肤问题:部分有机溶剂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引起过敏反应、刺激性皮炎、皮肤瘙痒等问题。
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如强酮溶剂,可能导致化学性灼伤。
为了预防有机溶剂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将有机溶剂释放到室外,减少人体暴露的机会。
2. 戴防护设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吸入和接触的风险。
3. 遵循操作规程:遵循使用有机溶剂的操作规程,不要超过安全使用限制,注意正确储存和处置有机溶剂。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与有机溶剂有关的工作者,以及对有机溶剂敏感的个体。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信息,具体的有机溶剂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可能需要参考相关的具体研究和法规。
建议您在实际应用中遵循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有机化学——17常见有机毒物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性质和反应。
虽然有机化合物在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体和环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17种常见的有机毒物及其危害。
一、苯(Benzene)苯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广泛用于化工产业。
然而,长期接触苯可引发骨髓抑制、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二、甲醛(Formaldehyde)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挥发性物质,广泛用于建筑装修、纺织品及家具制造等行业。
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导致眼、鼻、皮肤刺激,并增加患上鼻咽癌和白血病的风险。
三、石棉(Asbestos)石棉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纤维可用于建筑材料和热隔离。
然而,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导致肺癌、间皮瘤等严重疾病。
四、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二硫化碳广泛用于合成橡胶和杀虫剂等工业过程中。
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可能引发中毒性神经病变,且影响生殖系统。
五、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三氯甲烷,也被称为氯仿,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长期接触三氯甲烷可能引发肝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六、苯并芘(Benzo[a]pyrene)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常见于烟草燃烧、烤肉等过程中。
苯并芘被认定为人类致癌物,与肺癌和皮肤癌有关。
七、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和塑料等行业。
长期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可能引发肝脏和肾脏损伤。
八、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是一种用于金属清洗和溶剂去污的化合物。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能导致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九、苯胺(Aniline)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和医药等行业。
然而,长期接触苯胺会引起贫血和肝脏损伤。
十、丙烯腈(Acrylonitrile)丙烯腈是一种用于合成纤维和橡胶等的重要原料。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进展范文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职业性危害。
本文将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防治措施的进展。
正己烷对人体的职业性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挥发性:正己烷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和挥发性,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正己烷蒸气中,会引起头晕、嗜睡、乏力等急性中毒症状。
2. 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暴露于正己烷中,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研究发现,正己烷能够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兴奋性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焦虑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和行为异常。
3. 皮肤刺激:正己烷可引起皮肤的刺激和脱脂作用。
接触高浓度的正己烷蒸气或液体,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
长期接触正己烷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弹性,甚至引起皮肤炎症。
4. 呼吸系统损害:长期暴露于正己烷的工人,往往会出现呼吸系统的损害。
正己烷进入肺部后,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组织。
长期吸入正己烷蒸气会导致肺功能降低,引发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针对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
目前,防治措施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环境监测:对使用正己烷的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正己烷浓度和暴露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 强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对于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应鼓励并强制其正确佩戴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正己烷对皮肤、呼吸道等的损害。
3. 提倡工艺改进:通过改变工艺流程,减少或替代正己烷的使用,以达到降低职业性危害的目的。
4. 健康监护和培训:对于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相关培训,加强对正己烷的了解和防护意识。
5. 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使用正己烷的企业和工作场所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本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酯类、芳香烃、氯代烃等。
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有机溶剂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控制,有机溶剂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有机溶剂的危害1. 皮肤刺激和腐蚀作用:有机溶剂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痒、红、肿、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溃疡。
2. 皮肤吸收和中毒作用:有机溶剂能够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对内脏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严重时可引起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等。
3. 呼吸道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有机溶剂蒸气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肺功能损害等。
4. 神经系统损害作用:有机溶剂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精神衰弱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认知和行为能力的下降。
5. 致畸和致癌作用:某些有机溶剂具有致畸和致癌作用,长期接触这些溶剂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肿瘤等严重疾病。
二、有机溶剂的预防措施1. 替代原则:优先选用无机溶剂或低毒、低挥发度的有机溶剂,减少使用具有较高危害性的有机溶剂。
2. 通风换气: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安装排风设备或使用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机溶剂蒸气。
3. 封闭操作:季节性或间歇性使用有机溶剂时,应尽量选择封闭操作,避免溶剂蒸汽释放到室外环境。
4. 隔离防护:在工作场所设置有机溶剂隔离区,做好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的隔离,避免有机溶剂蒸汽对员工的影响。
5. 个人防护:使用有机溶剂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和更换个人防护装备。
6. 健康监测:定期对从事有机溶剂接触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有机溶剂引起的健康问题。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有机溶剂是指一类由有机物为介质的溶剂。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它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工业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有机溶剂约有百余种。
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环己烷、环己酮、氯苯、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汽油、煤油、甲醇、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硫化碳等。
有机溶剂的种类多,用途广。
可以用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或是重要的中间产物;除做溶剂以外,还可作为燃料、萃取剂、麻醉剂、稀释剂、清洁剂以及灭火剂等。
几乎各种类型的工业都可接触到有机溶剂。
使用最多的行业是涂料工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印刷业、制鞋业、皮革业、塑料工业、医药卫生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洗染业等等。
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有三种途径进入人体,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吸入。
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气管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因人体肺泡面积为体表面积数十倍以上,且血液循环扩散速率甚快,常会对呼吸道、神经系统、肺、肾、血液及造血系统产生重大毒害,固有机溶剂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中毒现象,最受人重视。
其次,蒸气还会刺激眼睛粘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
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
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皮肤进入,有些溶剂可透过皮肤屏障而被吸收进入血流,从而对机体引起全身性毒性作用。
此外有机溶剂经由消化企管主要引起之原因,为在污染溶剂蒸气场所进食、抽烟或手指沾口等,其引起之危害,首先受害为口腔,进入食道及胃肠,引起恶心、呕吐现象,然后在由消化系统,危害到其他器官。
有机溶剂的主要毒性有四种。
一、神经毒性。
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CAS 64-17-51.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3.对人体的危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CAS67-56-11. 理化性质:(1)分子式CH4O(2)相对分子质量32(3)结构式CH3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6)沸点(℃):64.8(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11(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385(4)爆炸下限(%):5.5(5)爆炸上限(%):44.03.对人体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
三、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CAS141-78-61.理化性质:(1)分子式:C4H8O2(2)相对分子质量88.10(3)结构式CH3-CO-OCH2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6)沸点(℃):77.2(7)相对密度(水=1):0.90(8)相对密度(空气=1):3.04(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426(4)爆炸下限(%):2.0(5)爆炸上限(%):11.53.对人体的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四、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CAS75-09-21.理化性质:(1)分子式:CH2Cl2(2)相对分子质量84.94(3)结构式H2CCl2(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6)沸点(℃):39.8(7)相对密度(水=1):1.33(8)相对密度(空气=1):2.93(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危险类别:(1)燃烧性:可燃(2)闪点(℃):(3)引燃温度(℃):61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193.对人体的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急性:鼻子及喉咙的轻微刺激;头晕、头昏眼花、恶心、手脚麻木、疲劳,无法集中精神及协调性减低;刺激皮肤。
慢性:非常高浓度会造成肝及肾的损伤。
五、丙酮,阿西通(acetone)CAS 67-64-11.理化性质:(1)分子式:C3H6O(2)相对分子质量58.08(3)结构式H3CO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5)熔点(℃):-94.6(6)沸点(℃):56.5(7)相对密度(水=1):0.80(8)相对密度(空气=1):2.00(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465(4)爆炸下限(%):2.5(5)爆炸上限(%):13.03.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六、正己烷,己烷(n-hexane,Hexyl hydride)CAS 110-54-31.理化性质:(1)分子式:C6H14(2)相对分子质量86.17(3)结构式H3C(CH2)4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5)熔点(℃):-95.6(6)沸点(℃):68.7(7)相对密度(水=1):0.66(8)相对密度(空气=1):2.97(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5.5(3)引燃温度(℃):244(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6.93.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七、石油醚、石油英(petroleum ether)CAS 101316-46-5, 8032-32-41.理化性质:(1)主要成分:戊烷、己烷(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
(3)熔点(℃):<-73(4)沸点(℃):40~80(5)相对密度(水=1):0.64~0.66(6)相对密度(空气=1):2.50(7)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8)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280(4)爆炸下限(%):1.1(5)爆炸上限(%):8.73.对人体的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该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八、苯(benzene)CAS 71-43-21.理化性质:(1)分子式:C6H6(2)相对分子质量78.11(3)结构式(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
(5)熔点(℃):5.5(6)沸点(℃):80.1(7)相对密度(水=1):0.88(8)相对密度(空气=1):2. 77(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560(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8.03.对人体的危害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
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
九、甲苯(methylbenzene;Toluene)CAS108-88-31.理化性质:(1)分子式:C7H8(2)相对分子质量92.14(3)结构式(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5)熔点(℃):-94.9(6)沸点(℃):110.6(7)相对密度(水=1):0.87(8)相对密度(空气=1):3.14(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53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03.对人体的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十、氯仿,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chlorlform)CAS67-66-31.理化性质:(1)分子式:CHCl3(2)相对分子质量119.39(3)结构式HCCl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5)熔点(℃):-63.5(6)沸点(℃):61.3(7)相对密度(水=1):1.50(8)相对密度(空气=1):4.12(9)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10)禁忌物:碱类、铝。
危险类别:(1)燃烧性:不燃(2)危险特性:遇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3.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
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
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
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
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十一、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AS75-15-01.理化性质:(1)分子式:CS₂(2)相对分子质量:76.14(3)结构式:CS2(4)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纯品有乙醚味,易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