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游憩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休闲游憩观光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提点5则范文第一篇:休闲游憩观光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提点休閒遊憩觀光概論期末考試重點提點ν Pitts, Fielding and Miller 等學者對於運動產業的分類ν Meek 學者對於運動產業的分類定義ν黃煜、林房儹等學者對於運動產業的分類定義ν國內學者昝家騏、劉榮聰依產業型態將運動事業區隔為哪兩類? ν何謂運動核心產業? 哪些屬之?ν台灣職棒賽事過程中會衍生哪些可銷售商品?ν國際大型賽會的功能為何?ν運動休閒產業的功能為何?ν台灣第一家有組織的運動俱樂部是哪一間?ν台灣第一個成立的職業運動組織是?ν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如何決定的?ν運動員的薪資與運動代言是否也該計算在運動產值中? ν運動行銷的定義與功能(詳記)ν 60年代之前與之後的行銷概念有何不同?ν我國運動休閒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七大問題(請至少寫出五個)ν運動賽會的定義(請詳記)ν運動賽會的規模ν運動賽會經理人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請至少寫出五個)第二篇:观光休闲农业背景观光休闲农业背景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
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
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
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
因此,我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合的趋势发展。
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旅游景观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的定义和分类1. 景观的概念景观是指自然和人文环境结合所形成的地理景色,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景观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2. 景观的分类1) 自然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形成自然而又美丽壮观的景色,如山川、湖泊、河流、海洋、草原、森林等。
2)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迹、城市风光、田园风光等。
3. 景观的功能1) 观赏功能:景观是人们游览旅行的主要对象,具有观赏、游乐、休闲等功能。
2) 生态功能:自然景观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保护自然景观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
3) 历史文化功能:人文景观承载着一定历史文化意义,对于传承文化、提升文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1. 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和管理,以达到优化景观结构,提高景观质量,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目的。
2. 景观设计1) 自然景观设计:通过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改善、利用和开发,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活动的需要。
2) 人文景观设计:通过对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修缮、改造,提高人文景观的品质和功能,以满足人类需求。
3. 景观设计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尊重自然系统的循环过程。
2) 生态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和谐发展。
3) 适宜性原则:景观设计应当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风情,满足人们游览、游玩的需求。
4. 景观设计的要素1) 地形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对景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植被要素:植物对景观的美观和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3) 建筑要素:建筑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景观的层次和意境。
4) 艺术要素:景观设计要考虑色彩、光影、构图等艺术手法,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
5) 功能要素: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使用功能,如游乐、休闲、生态保护等。
补充材料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吉林树挂、云南石林并称我国四大自然奇景。
东方四大奇迹::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古迹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南迦巴瓦峰、贡嘎山、珠峰、梅里雪山、黄山、乔戈里峰(8611米)、稻城三神山、冈仁波齐、泰山、峨眉山。
世界名瀑:1、伊瓜苏大瀑布。
2、尼亚加拉瀑布、3、维多利亚瀑布、4、安赫尔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藏布巴东瀑布群、广西德天瀑布、罗平九龙瀑布、九寨沟诺日朗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天下第一名泉——北京玉泉、山东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泠泉、江西庐山的谷帘泉天下第一汤——云南安宁碧玉泉(温泉)一国二花:牡丹与梅花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世界名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深之湖——贝加尔湖:最深处可达1620米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中国丹霞组成: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
1、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因素: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它们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
A岩石性质:必须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
质地越纯,溶解度越大。
B地质构造:影响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即节理、断层越发育,裂隙度大,透水性越好,岩石的溶蚀度就越高。
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②气候因素:A降水: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量大,有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力强。
b、水中 CO2的含量越高,溶蚀力就越强。
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B温度:总的看,温度高,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a、温度高,水中CO2含量就少,水的溶解度小,但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
b、温度高,水的电离度大,水中H+离子增多,溶蚀力增强。
C气压:气压高,水中CO2的含量就增多,溶蚀力增强。
③生物因素:因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大量CO2,促进石灰岩的溶解。
《森林游憩概论》复习提要一、基本知识点(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判断题)1、☆实现森林游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协调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世界森林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32.3%;☆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建立的;☆泰山古建筑与绘画、雕刻、林木、山石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例证,这表现了协和美。
2、☆触及害虫体表,或者害虫在喷洒有这类毒剂的植物表面爬行,毒剂就可通过昆虫的体壁进入体内,是昆虫中毒死亡。
这种杀虫剂是触杀剂;☆中国森林防火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3、☆1987年由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起草并发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长篇报告,在此长篇报告中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定义。
☆到2000年底,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已经发展到1000多处;☆2001年,全世界共有森林公园3000多处。
4、☆中国森林旅游的起始时期是尧舜时期;☆森林浴是空气浴中的一种;☆目前世界上森林游憩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时间是1984年;☆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是旅行社业、饭店业和旅游交通业。
5、☆中国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民主原则;☆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中的经营技术包括抚育间伐、冠下造林和林隙造林;☆林火发生的必要条件包含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火源;☆次生林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生长抚育型、优化抚育型、封山育林型、林分改造型;☆从经营角度对天然林进行分类,可分为:禁伐林、限伐林、商品林。
6、☆森林游憩吸引物中的自然美展现形态主要是形式美;☆包价森林游憩和非包价森林游憩是按计价方式划分;☆森林资源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长期性、多效性、再生性等;☆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记述和定性论述。
7、☆内吸剂: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存留、扩散,杀死或抑制植物体内的病原物的药剂;☆保护剂:在植物感病前喷洒在植物表面,抑制或杀死寄主体外的病原菌;☆内吸剂:药剂易被植物所吸收及可在体内输导到植株各部分;☆铲除剂:直接杀死病原物,铲除侵染来源的药剂;☆绝育剂:作用于昆虫的生殖系统,造成雄性或雌性或雌雄两性不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孵化;等等。
第一章绪论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体验,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一种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四、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五、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 2.统计调查法 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 5.定性分析法 6. 定量分析法六、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三章旅游者行为一、旅游者定义重点掌握国际旅游者和中国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景观游憩学景观游憩学(introducting to park and outdoor receration)景观学:景观美学—园林美学/风景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游憩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景观工程学……第一章景观游憩学在景观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基础理论: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格局、过程●应用理论: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社会生产实践:1)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2)旅游区规划设计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4)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研究对象:广义---游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狭义---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游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自然生态系统在游憩作用下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环境特征对游憩体验的影响机理。
●游憩---环境系统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游憩生态学(RE)●研究方法:1)生态跟踪调查2)实验室与观测站,定点监测3)体验质量调查4)比较法5)统计分析法6)模型法●人类生活中的6个关键词:leisure:闲暇与休闲;recreation:游憩(chaercters);tourism:观光与旅游;spoet:运动与体育;play:游戏;work:工作;●相互关系是什么?主体、客体、载体、媒体●闲暇、休闲、游憩、旅游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recreation and tourism1)闲暇---时间的概念2)休闲---时间、状态、心态、动态、双重性,目的是快乐与自我表现、内在满足,社会与个人性;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3)游憩---re_creation,身心再生与社会效益,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具有某种特点的活动的总称,人类为了再生产闹动而进行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Rationalized leisure的一种。
价值指向性与目的性明显;游憩是特定地域的行为与活动。
4)旅游---观光与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
景观游憩学(introducting to park and outdoor receration)景观学:景观美学—园林美学/风景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游憩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景观工程学……第一章景观游憩学在景观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基础理论: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格局、过程●应用理论: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社会生产实践:1)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2)旅游区规划设计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4)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研究对象:广义---游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狭义---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游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自然生态系统在游憩作用下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环境特征对游憩体验的影响机理。
●游憩---环境系统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游憩生态学(RE)●研究方法:1)生态跟踪调查2)实验室与观测站,定点监测3)体验质量调查4)比较法5)统计分析法6)模型法●人类生活中的6个关键词:leisure:闲暇与休闲;recreation:游憩(chaercters);tourism:观光与旅游;spoet:运动与体育;play:游戏;work:工作;●相互关系是什么?主体、客体、载体、媒体●闲暇、休闲、游憩、旅游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recreation and tourism1)闲暇---时间的概念2)休闲---时间、状态、心态、动态、双重性,目的是快乐与自我表现、内在满足,社会与个人性;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3)游憩---re_creation,身心再生与社会效益,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具有某种特点的活动的总称,人类为了再生产闹动而进行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Rationalized leisure的一种。
价值指向性与目的性明显;游憩是特定地域的行为与活动。
4)旅游---观光与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
森林游憩导论概括资料第一章森林资源概说1、森林的含义: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一种植被类型,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等组成的生物群落,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用地的各种林地面积、各种林地蓄积量和森林中野生动植物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也就是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实际存在的资源都被称为森林资源。
)(1)森林资源特点:a、再生性b、长期性c、多效性(2)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a、占陆地面积的32.3% b、高、低纬度植被比较单一,具有环大陆分布格局,明显的表示出纬向地带性特点。
而中纬度区的植被带比较复杂,它们在大陆东西岸之间不连续,在其后干旱的大陆内部呈经向地带性分布,并且南北半球不对称。
(3)中国森林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极其不均衡的现象。
总趋势是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4)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a、森林类型齐全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经济之物品种多样b、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属资源贫乏国家c、林地利用率低,有林地所占比重小。
d、森林生产力低,单位积蓄量小。
e、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残次林比重较大。
f、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多样。
第二章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1、世界林业面临的二大挑战:1)、面对世界人口增长以及对森林产品、非林产品需求的增加,在没有破坏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的条件下,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2)运用什么样的技术、资金、体制和政策手段来促进世界各种森林类型的持续经营。
2、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趋势1)、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减少森林灾害损失3)、森林游憩、生态休闲需求强劲,森林游憩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4)、林业主导明确第三章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游憩1、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生物有机体结合在一起的总称2、生物多样性: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景观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分布: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极度贫乏的是荒漠、冻原等环境严酷的地区。
景观设计复习资料第一篇:景观设计复习资料景观设计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两株植物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种植称为列植。
(×)2.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基本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3.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4.游憩在20世纪30年代被列为城市四大功能之一的宪章为《巴黎宪章》。
(×)5.1899年英国景观设计师学会在耶鲁大学设立第一个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6.孤植就是单一树木的栽植。
(√)7.植物属于景观构筑物。
(×)8.极简主义是一种以简洁几何形体为基础艺术语言的艺术运动。
(√)9.道路系统的主要形式有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型、不规则型。
(√)10.等高线就是将地表上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圆滑的曲线。
(√)11.环形道路是以一个中点为原点,道路呈射线状分布。
(×)12.体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是由许多面组合而成的。
(√)13.比例是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合乎一定数量的关系。
(√)14.景观元素的肌理主要包括:1,光泽度与透明2,质地3,纹理。
(√)15.线有直线、曲线和抛物线等三大基本类型。
(×)二.名词解释:1.可识别性:意味着它同其他场所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2.师法自然:必须遵循物种群内部的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尊重植物生长规律,保护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让植物茂盛生长。
3.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反对建筑设计中统一和协调,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
提倡不完整。
4.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包含环境分析、规划设计与管理。
景观设计就是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含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美的、宜人的人居环境,运用地理学、设计艺术学、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城市道路、居住区等。
5.人文景观:与自然价值相对存在的人类文化的价值,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以人为核心的人道、人性、人伦、人格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景观游憩学(Park and Outdoor Recreation)内容索引:绪论★游憩项目游憩场地游憩设备都市游憩★乡村游憩★风景游憩规划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游憩学概论一、什么是游憩?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n,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基本含义:游览与休息。
游憩的现代意义和特征(吴承照):①非强制性; ②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③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 ④是一种状态、过程和体验;⑤活动形式的多样性;⑥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载体进行;⑦多元共融性。
几个概念辨析——闲暇、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度假、娱乐1)闲暇---时间的概念。
主要指工作、学习、睡眠、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之余的空隙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通常活动是做(家务)、逛街、散步等,一般就几个小时以内。
2)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在闲暇时按照个人偏好,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如:钓鱼、踏青、居所内朋友间闲聊等。
休闲=闲暇时间内从事的个人偏好,自由选择的活动。
休闲的特征: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
3)游憩---是游憩者自主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以满足人们的休息、消遣、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停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娱乐、户外散步、游览、游戏等等。
游憩行为包括旅游行为和单纯意义的精神消费的游玩行为。
游憩=闲暇时间内+室外的休闲活动。
4)旅游---观光,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
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
《游憩学》读书笔记一、游憩的概念“游憩”这个概念产生的时间比较早,广义上看,其泛指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从事的各种活动,目的在于调节人的精力和体力,包含极为广泛的范围,外出度假属于游憩,甚至连坐在家里看电视也属于游憩的范畴。
狭义上看,游憩活动是异地旅游活动和当地人的游玩活动之和。
虽然游憩很难进行准确的定义,但是各项研究结果表明游憩的概念中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闲暇时间;(2)休闲活动;(3)满足身心放松的需求。
由这个基本因子共同构成了游憩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看出游憩与休闲、旅游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关研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下图来形象的表示。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1、旅游规划的目的旅游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高旅游地的健康、稳健的发展,应充分地对旅游地进行调研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找寻的有利于旅游地长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等各领域开发的最优化途径,通过旅游规划达到多个目标的平衡。
2、景观生态学形成的必然性环顾当下的旅游,存在着较大的发展负效应压力,我们规划者必须从切实有效的环境规划着手思考,在旅游地的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和保证景观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同时规划应具有长远性,有利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如此,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结合下应运而生了。
3、景观生态学的特点从理论上来说,景观生态学包含了生态学的思想、原则和时空上的特色,是进行旅游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性原则,借助于景观生态学,景观的空间结构通常可以抽象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基本的单元。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形成过程来看,其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对生物运动的观察和研究得到的,不过却具有着饱含运动和流动等等景观之间格局布置关系的意义,实践经验表明,其非常适用于各类景观的布设。
旅游规划涉及的景观生态基本原理在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景观元素空间属性的设计;(2)景观元素所构成的空间格局的设计。
名词解释;1.景观(landscape):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2.园林:包括各类公园、庭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3.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游憩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皇家园林。
填空:1.园林形成背景:自然造化、社会历史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2.园林的功能:狩猎(或称围猎) 、游玩(或称游戏) 、观赏、休憩、祭祀、集会和演说、文体娱乐、饮食3.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为皇家园林、私家(贵族)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寝庙)园林、公园;按园林功能区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4.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5.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6.中国园林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7. 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台德简答:1.意境的表述方法?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藉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第二章名词解释:1.囿: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可挖地筑台,供作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的用地。
2.天人合一: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动作应做到人与大自然的协同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1.中国的山水园林的胚胎:囿2.周初文王时期兴建了具有山岳、水体和动植物等不同景观:囿、台、沼3. 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4.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代表作品吴国的姑苏台,楚国的章华台、荆台)简答:1.夏、商、周三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建筑设计事先踏勘地形和规划布置才施工。
景观艺术学复习资料---文本资料一、景观物质要素1.多样风格的园林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富商等统治阶级,主要类型有帝王苑囿、城市私家宅园及郊外别墅园,以及相对少量的寺庙园林、官署园林等;②布局呈现封闭、内向型,体现了“领地意识、好农人意识、炫耀意识”;③以追求视觉景观美和精神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环境效益;④创造者是园主、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师。
2.因自然、社会条件的不同,世界传统园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西亚、西方和东方三大体系:①西亚体系:主要包括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②西方体系:主要指欧洲体系,其发展与演变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③东方体系:主要包括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园林,中国园林是其代表。
3.园林:一个动态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4.生态园林: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原理为指导(如互惠互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
5.地形:(图)①平坦地形:指在视觉上与水平面相平行的土地基面,如景观中的平坦草地、集散与交通广场、理想的建筑基地等;平坦地形是所有地形中最简明、最稳定的地形,具有静态、稳定、中性的特征,给人一种舒适和踏实的感觉。
平坦地形视野开阔,平地上的各种设计要素能很容易地被观看到,有助于构成统一协调感。
平坦地形本身具有一种对水平面的协调性,它能使水平线与水平造型成为协调要素,使它们很自然地符合外部环境。
②凸地形:表现形式有丘陵及山峦等;凸状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形高,视野开阔,具有360°全方位景观,具有外向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既是观景之地,又是造景之地。
凸地形是一种正向实体,同时也是一负空间。
凸地形的顶部具有控制性,适宜设置标志物。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考点(完整版)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考点 1、旅游和游憩的定义与区别;、旅游和游憩的定义与区别;旅游:旅游: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区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不应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活动。
游憩:游憩:对休闲时间的令人愉快和建设性的利用,所有恢复精神的活动都是游憩活动。
------游憩含有修养、娱乐、消遣、恢复健康意义的行为,其特征是自愿的、有选择的、没有承担义务的情况下利用非义务性时间完成的行为。
共同点:共同点:1、均有游的内容;2、均以获得精神和肉体上的满足和修养为目的;3、均不获得物质和经济报酬为目的。
不同点:,即目的的异地性;2、游憩有较明显的“憩” ,即行为的随意性和不同点:1、旅游有较明显的的“旅”休息享受性;3、从访问的目的来看,旅游的范畴比游憩宽;4、从时空限定方面来看,游憩的覆盖面比旅游宽。
2、森林遗迹森林环境在游憩活动或景观营造的功能及作用;暂无答案)、森林遗迹森林环境在游憩活动或景观营造的功能及作用;()3、森林的定义;、森林的定义;森林:森林:面积大于或等于 0.667 公顷的土地,高度可达 2 米或 2 米以上,郁闭度等于或大于0.2,以树木为主的生物群落,包括达到以上标准的竹林、天然林、人工林或人工幼林(未成林幼林),两行以上,行距等于或小于 4 米,或树冠幅度等于或大于 10 米的林带以及特定的灌木林。
4、森林多样性的定义和层次;、森林多样性的定义和层次;森林多样性: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活的生物有机体结合在一起的总称,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层次: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5、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带、过渡带6、游憩与旅游的关系;、游憩与旅游的关系;相互交叉的关系(陈鑫峰)7、森林游憩的构成要素;、森林游憩的构成要素;森林游憩主体、森林游憩客体、森林游憩媒介8、RAM(环城游憩带)的定义;、(环城游憩带)的定义;环绕城市外围,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主要适应市民短期休闲度假需求的土地利用形式。
城市游憩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节庆:不单指发生的事件,而是指一些内涵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包括节日、地方色彩产品展览、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而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
2、推拉模式:“推”是指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有逃避、自我发现、休息放松、名望、挑战、冒险等;“拉”是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如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等。
3、游憩:是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4、人居硬环境:由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共同构成的环境。
5、休闲农业:是依托城市周边已有的农村空间与农业资源,对其农业原始功能进行适当的延伸,使其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兼具农业观光、农业生产体验、农产品购物、农产品品尝等功能,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休闲形式。
6、旅游体验:是一种可因个人、环境、所处的情景及与个性有关的各种因素,甚至是因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大小而异的,对特定事物的最强烈的体验。
7、城市游憩:是指依托城市(包括市区和郊区),以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人工吸引物为载体进行的游憩活动。
8、人居软环境:指的是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功能中形成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总和,是一种无形的环境。
9、门槛人口:对任意服务性行业而言,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消费人口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转这一基本的消费人口即为门槛人口。
二、填空1、休闲活动的分类:积极被动型、消极被动型、积极能动型、消极能动型。
2、休闲农业分类:现代高科技休闲农业、体验型休闲农业。
3、城市游憩系统的组成:游憩行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及游憩的支持系统。
4、休闲农业的功能:(1)城市农业的新增长点;(2)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重要的城市旅游与游憩目的地。
5、城市游憩产品性质独特,分为公益型和商业型两类。
6、从广义角度看,城市游憩系统包括:游憩吸引物、游憩者以及游憩支持系统。
●工作与游憩——4力平衡体力、亲和力、精力、能力●闲暇、休闲、游憩、旅游(P1)闲暇:时间的概念休闲:双重性,目的是快乐与自我表现、内在满足,社会性与个人性,是一种社会现象。
游憩:recreation,身心再生与社会再生,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具有某种特点的活动的总称。
人类为了生产劳动而进行的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Rationalized leisure的一种,价值指向性和目的性明显,人类生活中必要性活动。
旅游-观光,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人类生活中的非必要性活动。
游憩、观光、度假:在功能上与效用上具有共同性。
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与载体上。
度假区是游憩地域综合体的一种类型。
●国民健康与环境治疗?●游憩设施与游憩环境(P11)设施是游憩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根据环境特征增加设施可以引导一些游憩活动的开展。
两种关系类型:一对一关系(登山、攀岩)。
一对多(钓鱼、游泳、泛舟等)有些活动需要依赖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的不需要但须大量资本投入。
自然环境中设施越少,自然度越高,设施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
●游憩场地与游憩地(P18)?●基本空间与体验空间(P57)体验空间(penumbra of space):影响人们游憩体验质量的游憩空间外围环境:不影响其游憩活动正常开展,但是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质量。
不同规模大小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游憩体验是不同的;相同规模大小,不同性质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的游憩体验也不同。
为获得最佳游憩体验质量所需要的空间,是一种心理空间的物化。
基本空间:游憩活动能正常开展所需要的空间,满足人类进行某个行为时所需的基本物理空间。
●生态影响(P38)与监测(P31)生态影响:游憩使用对自然地的扰动与环境效应称之为资源影响或生态影响。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消极的我们称之为冲击。
●游憩承载力(P49)与管理(P54)CCR(Carry Capacity and Recreation)?游憩使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
《景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仅供参考狭义的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园林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组成景观环境要素的地形、山石、水体、植物、构筑物、环境设施等进行整体考虑和综合性设计。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代表园林按照占有者的身份把园林景观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如中国北京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等,私家园林最为著名的就是苏州园林,如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上海豫园等。
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定义和各自包括的类型按照景观要素分类通常把景观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类。
硬质景观主要指景观环境中,材质比较硬。
可变性较小的人工设施。
如建筑、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等;软质景观主要指景观中相对建筑、硬质铺装而言,材质比较软、可变性比较大富于自然变化的植物、水体等造景要素。
美的形式设计的元素主要包括:点、线、面、形体、色彩等5个方面。
各要点参考课本。
其中特别提到线:不同的线型给人的空间感受有很大差异,水平的线给人相对稳定、平衡的感觉,垂直的线条给人以庄重、严肃、挺拔和向上的感觉,倾斜的线具有较强的动感,也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感。
曲线给人柔和、放松和柔美的感觉,可以让人放慢速度、放松心情。
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定性和共同性。
包括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平衡、韵律与节奏、多样与统一)1、对比与协调对比是把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来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
协调是指设计中的各个元素的和谐和统一关系,协调设计的原则会影响到设计的每一个元素,当空间中的各个元素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后,会让人觉得整个空间浑然一体2、对称与均衡(1)对称平衡(2)不对称均衡3、韵律与节奏4、多样与统一(包括这3种形式)形式与内容的变化与统一、风格与流派的变化与统一、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景观空间塑造景观空间的边界:(景观空间边界的构成有很多种方法,如道路、绿化、铺装材料和高低变化都会形成边界,同时产生空间感。
●工作与游憩——4力平衡体力、亲和力、精力、能力●闲暇、休闲、游憩、旅游(P1)闲暇:时间的概念休闲:双重性,目的是快乐与自我表现、内在满足,社会性与个人性,是一种社会现象。
游憩:recreation,身心再生与社会再生,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具有某种特点的活动的总称。
人类为了生产劳动而进行的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Rationalized leisure的一种,价值指向性和目的性明显,人类生活中必要性活动。
旅游-观光,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人类生活中的非必要性活动。
游憩、观光、度假:在功能上与效用上具有共同性。
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与载体上。
度假区是游憩地域综合体的一种类型。
●国民健康与环境治疗●游憩设施与游憩环境(P11)设施是游憩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根据环境特征增加设施可以引导一些游憩活动的开展。
两种关系类型:一对一关系(登山、攀岩)。
一对多(钓鱼、游泳、泛舟等)有些活动需要依赖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的不需要但须大量资本投入。
自然环境中设施越少,自然度越高,设施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
●游憩场地与游憩地(P18)●基本空间与体验空间(P57)体验空间(penumbra of space):影响人们游憩体验质量的游憩空间外围环境:不影响其游憩活动正常开展,但是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质量。
不同规模大小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游憩体验是不同的;相同规模大小,不同性质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的游憩体验也不同。
为获得最佳游憩体验质量所需要的空间,是一种心理空间的物化。
基本空间:游憩活动能正常开展所需要的空间,满足人类进行某个行为时所需的基本物理空间。
●生态影响(P38)与监测(P31)生态影响:游憩使用对自然地的扰动与环境效应称之为资源影响或生态影响。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消极的我们称之为冲击。
●游憩承载力(P49)与管理(P54)CCR(Carry Capacity and Recreation)游憩使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
●游憩规划与设计(P56)游憩规划是将人们的闲暇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过程。
◆原理体系●活动—行为系统1.分类系统(P8)空域、水域、陆域根据时间的利用价值从高到低6类:为别人服务的活动,直接参与创造及创作的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通过观赏突然的活动或作品融入自己感情的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没有价值的活动,最低层次的休闲活动犯罪酗酒赌博等。
2.行为关系(P10)连锁关系:冲突关系,观赏关系,相互无关。
3.地域组合模式(P12)单系列多类型组合模式:城市公园,大众化休闲空间,收费低,人数多。
多系列单类型组合模式:专门化的游憩场所,高尔夫场,康复疗养度假地。
多系列多类型选择组合模式:大型旅游区或度假区,消费水平不同,可有选择的参与。
多系列多类型组合模式:理想状态,全面满足各种类型游客的各种需求,是难做到的。
4.活动组合效益评价(P13)●设施—地域系统建成环境下的设施—地域系统—城市游憩地体系(17)城区(人工环境)—郊区(乡村环境)—边缘区(过渡性近郊环境)自然环境下的设施—地域系统—绿道、郊野公园、度假区、风景区、保护区(荒野区)与区域风景体系(17)户外教育基地(游憩环境)—国家公园、区域性公园(游憩—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区(生态教育环境)—动物避难所(生物群落环境)—荒野自然(纯自然环境)场地——环境系统●影响—管理系统⏹游憩生态学(P33)游憩生态学是研究原野地户外游憩对自然及半自然环境影响的学科,包括践踏对植物生理、形态特征、生存力、抵抗力、恢复力等以及游憩对荒野地所有资源的影响研究。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特征(功能能力、空间格局、组成要素、空间连续性)(P39)⏹影响类型(践踏、野营、机动车、马。
)⏹影响模式(普遍、时间、空间、时空)(P41)普通模式: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空间模式:节链形态。
时间模式:抛物线。
短暂的进入时期,动态平衡时期。
⏹影响因素(使用类型、使用量、使用时序、行为、交通工具)(P43)⏹影响监测⏹影响研究方法(P44)描述性调查:游憩地资源现状条件评估。
已使用与未使用场地的比较:为了比较影响的程度与性质,对游憩地与附近未受扰动的场地进行测量与比较。
实验前后的比较:为了推断影响的程度与性质,测量要在A场地开始使用或停止使用之后B管理行动实施之后。
模拟实验前后:为了推断影响程度与性质,在实验前后进行测量。
⏹从单要素影响走向系统影响研究●游憩规划—设计系统⏹设计系统不同尺度的设计规划⏹不同类型的规划设计(体验、功能、产品、环境、服务)⏹体验规划与体验设计(P57)⏹技术规程(技术路线、空间标准、设施标准)●承载力——管理系统⏹承载力的发展历程(P45)起源奠基阶段:1789年马尔萨斯,这一阶段特点是一理论探讨为主。
主要以非人类生物种群增长规律为主。
应用探索阶段:1953—1980S,承载力研究开始投身比主要应用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的资源环境现实问题。
生态学开始积极参与解决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问题。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提出文化承载力或社会承载力的概念。
理论深化阶段:从生物种群承载力转向人类承载力。
⏹游憩承载力的内涵与组成(P45)组成: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
⏹游憩承载力的弹性(P50?)与管理(P54)景观学:⏹景观美学——园林美学/风景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游憩学——游憩与环境,人与环境⏹景观经济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景观工程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基础理论:游憩——环境系统原理:游憩——环境系统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游憩生态学。
●应用理论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资源保护与管理●社会生产实践:⏹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公园规划设计⏹风景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设计⏹资源保护与管理⏹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要点:●游憩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类型。
●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交通、游憩。
●生活结构理论:层次论、圈层论、生态论、需要论。
层次论:生理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圈层论:基本生活圈、必要生活圈、享受生活圈。
生态论:显结构、隐结构。
●马斯洛人类需要发展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和安全需要、受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经济演变: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闲暇经济温饱价值观—物质成功价值观—自我实现价值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闲暇文明生产世界—审美世界—生态世界—生活世界●游憩学学科性质:多学科综合性:对人的户外行为的多学科解释。
游憩是一个基础考虑人呢的需求的学科。
●社会需求推动风景园林发展,人类生活多样性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游憩景观,游憩景观多样性促进了生活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生活多样性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游憩空间三要素:设施、环境、活动。
●活动—行为系统:人们在自然地获得满意的体验质量的过程。
●三要素:停留、位移、运动。
●分类系统:空域、水域、陆域。
野外游憩、审美欣赏、科技教育、娱乐体育、休养保健、其他。
●以住居为中心的行为过程:11个阶段。
●连锁关系:冲突关系,观赏关系,相互无关。
●游憩需求:活动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收获需求、满意需求。
满意是终极目标。
●游憩需求动机:回归自然、休息放松、增进与亲友的关系、远离人群,享受孤独,强身健体、获得新知识、体验新事物、购物。
●游憩容量是调节游憩活动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
●游憩适地性是游憩规划的原则之一。
●游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游憩影响与游憩冲击,环境感知与生态意识。
●游憩密度:各种游憩活动每天每公顷面积的适宜游客人数。
●游憩中心地:具有一定辐射里的服务设施完善的综合性户外游憩区、游客集散区。
●乡村度假区:周末住宅(第二住宅)—社会度假村—乡村度假区和假日公园。
●生态学是探讨自然界的积极性,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生态学。
●收获量为承载量一半时,人们可以永远的获得这个产量,称之为最大可持续产量。
社会承载力:在各种社会系统条件下可以支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生物承载力:在特定技术能力情况下生物物理条件可以支持的最大人口数量。
在任何技术水平条件下,社会承载力下雨生物物理承载力。
●人类承载力是人口数量、平均消费水平和科技进步的函数。
●生态承载力:某一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因素制约下,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文明各个领域均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管理目标要求的最大人类社会发展负荷,包括人口总量、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
⏹CC:carrying capacity and recreation⏹生态容量、物理容量、设施容量、社会容量。
⏹RCC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在保护环境品质与游憩体验质量之间得到平衡。
⏹RCC:生物层面。
物理层面。
⏹LAC limits pf acceptable change⏹VIM 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VERP 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游憩体验:游憩者在游憩地的信息交流与身体运动过程,包括生理体验、心理体验、精神体验(社会交往获取知识、自我实现等)。
游客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过程,这种交流的程度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测定们也可以通过游客外在的状态得到反映,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用满意度来测量。
游客参与油气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此种状态表现为游客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
人们悬着某一游憩场所,意味着选择这种游憩体验。
●体验设计的四个层次:平面设计,文化设计,心灵设计,社会设计。
●体验空间内存在一点或者一个范围,是游憩体验的最佳空间规模,随着这一规模空间的增大或减小,游憩体验的质量开始下降。
我们称这一点或这个范围为——该项游憩活动的最适宜体验空间。
2010考题:一、名词解释1户外游憩在户外(包括从城市公园到野外的各种各样的场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和个人的身心再生、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的活动。
2体验空间(penumbra of space)影响人们游憩体验质量的游憩空间外围环境;不影响其游憩活动正常开展,但是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质量。
不同规模大小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的游憩体验是不同的;相同规模大小,不同性质的外围空间带给同一使用者的游憩体验也不同。
为获得最佳游憩体验质量所需要的空间,是一种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物化。
3生态承载力某一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因素制约下,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文明各个领域均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管理目标要求的最大人类社会发展负荷,包括人口总量、经济规模及发展速度。
4动态监控5可持续管理二、简述题1、工作与游憩的互动关系4力的平衡——精力、体力、亲和力和能力工作消耗精力体力,游憩是身心与社会的再生,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为再生产劳动而进行的休息、转换心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