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4
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各种来源、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研究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融资成本公司价值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相互关系。
以下为大家介绍下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中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以及相关分析的内容。
一、资本结构的理论发展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
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
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理想条件下,MM理论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结论。
2、存在公司所得税条件下,MM理论得出公司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存在破产成本的条件下,权衡理论得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要权衡避税利益和破产成本的结论。
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
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资本结构的相关分析1、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3、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资本结构除表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外,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层次分类。
资本结构研究文献综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的构建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健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结构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对资本结构研究领域进行一次综述。
1.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是资本结构研究的基础。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财务杠杆理论、股权成本理论、税收理论和信号理论等。
财务杠杆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减少成本,提高企业价值;股权成本理论强调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要考虑到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的权衡;税收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倾向于使用债务融资以减少税收负担;信号理论则认为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理论为资本结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本结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和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行业特征、所有权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宏观经济环境等。
在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而所有权结构和股东治理结构也对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成为了资本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传统的理论认为,适度的财务杠杆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
实际研究发现,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适度的财务杠杆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但是过度的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资本结构研究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资本结构研究综述摘要:资本结构理论又称总价值估价模型,主要是探讨公司负债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率对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影响。
是公司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合理安排所有权与控制权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价值关键词:资本结构理论影响集中反映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和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1958年之前)1.净收益理论。
它假设负债资本和股权成本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所以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公司的净收益货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2.经营也受益理论。
它假设股本成本增加的部分正好抵消负债成本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故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多寡,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
3.传统理论。
它是上述两种极端理论的折衷。
它认为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存在一种非极端的最优资本结构。
二、现代资本机构理论阶段(1958年-20世纪70年代后期)1.MM的资本结构无关论。
代表人物是Modigliani和Miller。
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权和股权的市场价值。
2.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划分为两个分支。
其一是以Farrar、Selwyn、Brennan和Stapleton为代表的税差学派。
主要探讨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如MM公司税模型),这一学派的最后形成著名的米勒模型。
其二是以Baxtev、Stiglitz、Altman和Warner为代表的破产成本学派。
它重点研究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问题,最终提出了财务困境成本。
3.权衡理论。
代表人物是Robichek、Myers、Scott、Kraus和Litzenberger。
它综合了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观点,认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就是在债务的纳税优势和破产成本现值之间的权衡。
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综述及我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摘要]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如何确定的理论。
文章介绍了国外主流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权衡模型、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资本结构;上市企业;理论分析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因此,资本结构通常是指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如何确定的理论。
国外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MM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MM理论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一些资本结构理论;第二部分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外资本结构理论介绍(一)MM理论介绍介绍国外的资本结构理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MM理论,它是大多数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
MM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他们在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
他们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
以后,为了更适应实际情况,对该理论又作出了修正,加入了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并相应修正了结论。
MM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假设。
(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级。
(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資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
(3)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
假设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可同企业一样以同等利率借款。
(4)不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
(5)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预期EBIT固定不变。
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综述与启示论文导读:MM资本结构无关理论(又称无公司税的MM理论)认为。
1984)等人在将负债的成本从破产成本进一步扩大到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的基础上。
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融资契约的设计中要为规范未来行为而建立一个再谈判机制。
关键词:MM理论,财务困境成本,再谈判机制资本结构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
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多种不同形式的负债与权益资本之间多种多样的组合结构。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决策应该体现出企业理财最终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探讨公司负债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率关系对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影响。
就企业而言,股权属于自有资金,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是安全性融资。
举债则必须还本付息,自然形成财务风险,属于风险性融资。
企业理财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合理确定并不断优化其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使用。
资本结构问题在理论上尚无统一认识,故本文主要系统地介绍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对各阶段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综述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早期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和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杜兰特(Durand,1952)在其论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中,系统地总结出资本结构的三种理论:1.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假设负债资本成本和股权成本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所以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因此主张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使用几乎100%的债务资本,这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这种理论的主要缺陷是没有在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之间进行很好的权衡,过分强调财务杠杆作用,而忽视了财务风险。
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综述2019-09-21摘要:研究资本结构是试图为企业构建⼀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从⽽使企业价值达到最⼤。
这需要从企业资本结构、市场价值、及其管理模式之间寻找到联系。
本⽂通过回顾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并对其主要流派观点进⾏综述。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价值;理论回顾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为了提⾼竞争⼒,企业需要⼀个合理资本结构,本⽂将对国内外主要的研究理论进⾏回顾。
⼀、资本结构的含义资本结构系指长期负债与权益(普通股、特别股、保留盈余)的分配情况。
阐述了企业负债、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最佳资本结构便是使股东财富最⼤或股价最⼤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成本最⼩的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有⼴义和狭义之分,⼴义的企业资本结构代表⼀个企业的主要权利,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例关系。
狭义的企业资本结构单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构成及其⽐例。
⼆、国外关于资本结构的概述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是由戴维·杜兰特(Durand,1952)在其论⽂《企业负债及权益资本的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中提出的,包括了三个主要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如果以100%的负债⽐例进⾏经营,将可以把资⾦成本降⾄最低,获得最⼤的收益,则公司价值也能达到最⼤;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资本结构对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关,因为随着债务增加,在获得⼀个节税收益同时投资者会要求更⾼的报酬,把债务经营所带来的收益抵消了,加权成本正好保持不变;传统择中理论中,认为在债务与权益资⾦规模适度的情况下,对公司价值的提⾼是有利的。
现代资本理论结构的形成于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中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关。
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率由零增加到100 %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综述xxxx财经大学摘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在研究根本问题的过程中,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对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作了一个较为丰富的综述,并关注了近年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资本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视角。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价值研究综述一、引言资本结构是企业进行融资活动,在内部决策与外部约xx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状态,其包含的信息含量巨大,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其对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是相当显著的,因此资本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二是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前者是试图对既存的资本结构作出解释,后者实际上回答了是否有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这一问题。
这两大部分是相互贯通的:给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时,在理想状态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的融资决策就构成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对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时更不能忽略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
即使对于这两大部分的研究都十分密集,资本结构研究的主题或是落脚点始终是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后者),前者的研究是为后者服务的。
正是通过对前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发现对后者的研究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区分,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近年来的研究趋势体现为细化研究样本的异质性、注重资本结构调整的动态性、由单个公司决策模型转向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相机决策、强调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投资战略xx以及越来越关注资本结构决策过程中各主体行为的影响,总之是不断增强资本结构研究的实际意义。
本文对一些代表性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梳理,以期为资本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解释既存资本结构既存资本结构的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直接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二是各种因素通过影响决策主体的主观决策间接影响资本结构。
国外学者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可以归为五类:国家因素、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公司特征因素、决策主体行为因素。
一、资本结构史(一).基本定义: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本来源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尤指借入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
作为筹资决策的核心, 资本结构决策应体现理财的终极目标, 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 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的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不断地降低资本成本, 但如果一味地强求低成本, 而不顾筹资风险的增大, 同样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二).发展过程: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最早提出资本结构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杜兰德(Durnad),他于1952年提出的研究报告,分出三种有关资本结构的见解即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
但这三种理论均建立在对投资者如何确定企业负债和股本价值假设的基础上,缺少严谨的理论基础和统计分析的论证。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MM理论及其修正--基于税差的分析Modigliani 和Miller ( 1958) 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 即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没有破产成本, 不存在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的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下, 得出了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 即MM定理) 。
据此定理可推出, 企业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因此资本结构并不影响企业投资决策。
税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
有:VL=VU.Modigliani 和Miller ( 1963) 对MM定理进行了修正, 引入了公司所得税, 由于债务利息的避税作用, 公司价值随着债务比例的上升而上升, 有:VL=VU+TCB。
Miller ( 1977) 提出了一个包含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模型。
考虑债务利息收入和权益收入的所得税税率不同,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C,个人利息收入所得税率为TB,个人权益收入所得税率为TS, 则公司的价值为:VL=VU+[1-(1-TC)( 1-TS)/(1-TB)]*B.DeAnglo和Masulis(1980) 提出了一个包括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非公司债务避税因素的最优资本结构模型。
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
按其形成的时间先后,可把这些理论分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及70年代以后的新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入理论、传统理论三种,现代资本机构理论有MM理论和权衡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对新资本结构理论加以综述。
1新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
于企业中代理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股东与企业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而产生的成本为代理成本,包括股权的代理成本和债权的代理成本。
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股东的代理成本将减少,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加,因此,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总代理成本最小。
信号揭示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
其显著特征是认识到了“不对称信息”在资本结构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中最新的分析方法,一反以往资本结构理论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和“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把资本结构的权衡难题转化为制度设计问题。
信号揭示理论认为,各投资既定时,公司的筹资结构可以看作市场对内部人员的私有信息的外在化的一种反映,从而将筹资结构问题归结为公司对非对称信息的处理问题。
在企业投资机会方面,经理人员与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通常前者总能比后者了解更多的与投资紧密相关的各种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顺序及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例如:利用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是一项极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一种筹资方式,但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中,却是一种风险极高,代价很大的筹资方式。
《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与展望》篇一一、引言资本结构理论是公司财务学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公司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公司的股权结构、债务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结构理论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价值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回顾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回顾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关注公司的债务与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权衡。
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基于经验观察和直觉判断,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
2. MM理论及其发展Modigliani和Miller(MM)提出的资本结构无关论,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
MM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
然而,这一理论的前提条件较为严格,难以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放宽了MM理论的假设条件,引入了税收、破产成本等因素,形成了更加贴近现实的资本结构理论。
3. 优序融资理论Myers和Majluf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在融资时往往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这一理论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公司的融资顺序。
三、当前理论研究现状当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学者们继续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如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税收政策等;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四、未来展望未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未来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8年第18卷第4期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就是公司自身发行的不同债券的总和。
资本结构被认为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
企业如何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即如何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一直是财务理论中的关键问题。
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资本结构理论。
1古典资本结构理论Durand(1952)系统总结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它们划分为以下3个理论:净收益理论(thenetincomeapproach)认为公司利用债务越多,则公司价值越大,当负债程度达到100%时,公司平均资本成本将至最低,此时公司价值也将达到最大值。
该理论是基于以下假设之上的:负债的利息及权益资本的成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不会因债务比率的提高而改变;债务资本的违约风险要小于权益资本,根据风险收益均衡原则,债务资本的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的成本。
由于该理论的立论假设没有充分考虑负债增加而引发的企业风险增加,实际上边际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成本会随着风险的增大而相应变化,从而导致该理论对资本结构的认定难以令人信服。
净营业收益理论(thenetoperatingincomeapproach)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加权资本成本及其价值无关。
其理由是:随着债务的增加,公司会获得节税收益,而公司风险也会随之明显上升,权益资本要求增加风险报酬,使债务资本所带来的好处正好被权益资本的成本的增加所抵消,结果使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仍保持不变,永远保持为某一常数。
该理论虽承认筹资风险对权益资本的成本的影响,但不承认有个合理的度,与现实不相符合。
事实上,只要风险在企业能承受范围内,一般不会引起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但变化速度要小于债务带来的好处,此时,可考虑适当增加负债水平,而当债务过度时却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由于边际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的上升,使债务资本带来的节税收益小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此时则应减少负债水平。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述评
资本结构理论是一门关于企业融资结构、财务成本和机构参与者行为的学科,它在发展中多次迭代,从如何选择企业融资模式、如何最小化融资成本及其他相关内容,到融资模式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等方面的探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早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乐森提出的“伯乐森定律”,他指出,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比例成正比,即企业采用多少债务融资,所产生的融资成本越低。
这条定律也指明了企业一般采用较低成本的负债融资,借款利率随着债务比例上升而变小,所以它对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从伯乐森定律的流动性融资来看,发展到以计算机革命、工作质量革命和全球市场竞争为背景的财务分析期间,企业家如何从内部产生资金的讨论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哈特利布-博敦的“哈特利布结构”为基础,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三个因素,发展成以最小化融资成本为目标的综合性融资模型。
至今,资本结构理论仍不断发展,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现代企业正在重新审视资本结构、融资比例和企业融资行为策略,以最大限度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和财务状况。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在当前的发展中,逐渐从单一的财务成本视角转向考虑了企业绩效、机构投资者行为和信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更加综合、科学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对融资最优化需求。
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理论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企业运用有效的融资结构、获取更低融资成本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强调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以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资本结构研究文献综述资本结构是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对外融资和对内融资的方式和比例的总称,对公司而言,构建恰当的资本结构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财务优化,优化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投资回报率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等方面。
因此,资本结构一直以来是财务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的文献也颇为丰富。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资本结构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梳理,总结了资本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探讨了资本结构的理论模型,以及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资本结构可以定义为公司债权和股权的比例关系,是公司在融资时选择不同融资方式(债务资本、股权资本)完成资本金的组成情况,也是企业财务逻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而言,债务资本主要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而股权资本则是指企业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其占比会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风险程度、股东回报率等。
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因素两大类,其中财务因素包括财务杠杆、企业盈余、税前利润率等,非财务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竞争格局、法律环境等。
二、资本结构的理论模型资本结构理论中较为经典的代表有Modigliani和Miller的无理论假说,以及Jensen 和Meckling的资本结构代理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理论假说是认为资本结构不会对公司价值有影响,这一理论的根据在于公司的现金流组成不会因为不同的资本结构而改变,因此,资本结构对于公司价值没有实质性作用,也不会对企业进行财务优化决策产生多大影响;而资本结构代理理论则认为,企业的价值主要是由股东和债权人共同创造的,且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相关的债权人和股权人之间的利益博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理论模型,如Pecking Order理论和Trade-off理论等,其中Pecking Order理论强调了公司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的概念,而Trade-off理论则侧重于探讨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财务风险关系。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公司控制权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
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比较,并展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信号传递、公司治理、行业竞争一、引言从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西方财务界的研究至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在公司金融理论中,资本结构理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总结。
(一)资本结构无关论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MM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考虑税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二)静态权衡理论(1)税收与资本结构。
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一文中,将公司所得税引入了MM的无公司所得税模型中,并推理得出了与MM定理的无公司税模型相反的结论:由于负债利息免税利益的存在,企业价值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为100%负债。
1976年,Miller发表的《债务与税收》阐述了个人所得税对企业负债和股票价值的综合影响,提出了考虑个人所得税的米勒模型。
米勒模型认为最佳资本结构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变动的影响。
DeAngelo和Masulis (1980)、Bradley(1984)等人将税收利益从原来的负债税收利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利益方面,实际上扩大了成本和利益所包含的内容,把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看成是在税收利益与各类负债相关成本之间的权衡。
(2)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
Baxter(1967)最早指出企业的融资成本曲线是先增后减,负债过多会增加企业的加权融资成本,由此债务税收屏蔽效应的好处,会被破产成本的增加所抵消。
Stigliz(1974)也认为高成本的破产清算使企业更愿意选择重组来解决财务困境。
Stone(1977)进一步指出缺少对破产预期成本的估计,会低估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DeAngelo和Masulis(1980)认为无负债公司同样存在税收屏蔽,如折旧和投资课税扣除足以推翻米勒的财务杠杆与资本结构无关论,并最先在其模型中考虑了企业的违约成本。
国内企业所得税与资本结构关系的文献以理论介绍和文献综述为主,关于企业所得税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经验研究不多。
对于“税收与资本结构”,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与国外学者大致一致。
例如, 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的研究结果认为,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与账面短期负债比率及市值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吴联生、岳衡(2006)基于我国取消“先征后返”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事件,检验了企业所得税率外生性变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取消提高了企业所得税率,这类企业的债务水平也相应地提高。
但是国内学者对“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在“替代效应”的文献中,彭程、刘星(2007)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非债务税盾”负相关,支持了“替代效应”假说。
而闵丹、韩立岩(2008)的研究却发现行业平均负债率与“非债务税盾”显著负相关,但单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非债务税盾”关系不显著。
尽管上述文献对我国企业所得税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但他们较少研究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二者的关系。
王跃堂(2010)利用2008年我国起执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契机,检验证实了西方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同时还研究了产权性质与税收筹划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会更多地考虑债务税盾的因素,在税收筹划方面更为激进。
(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1)固定投资的杠杆信号。
Ross(1977)和Heinke(l1982)从经营者的破产成本角度,分析了资本结构的信息传递作用。
由于破产的概率是和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同负债水平正相关的,所以外部投资者将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的一个信号。
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券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对于任何给定的负债水平,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
Leland和Pyle (1977)假定经理是风险规避者,且了解有关公司未来收益信息。
投资者可以认为,经理所占股份越大,表明经理对公司前途看好,因而公司的价值越大。
Poitevi (1989)同样建立了一个把债务比例当成一种信号的模型,其中包括在位者公司和进人者公司之间的潜在竞争。
进入者的边际成本只有进入者自己知道。
在均衡状态,低成本的进人者通过发行债券对这一事实发出信号,而在位者公司和高成本进人者则仅发行股票。
(2)新投资的信号。
1984年Myers和Majluf创立了融资优序理论,认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从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来判断企业市场价值。
企业融资存在顺序偏好,首先偏好使用内部留存收益进行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
Titman和Wessles(1988),Mohd (2000)的研究均支持Myers和Majluf的观点。
Korajczyk(1990)的研究表明,股票发行在这样的信息发布后更易于集中,股票的价格点数与对在信息发布与股票发行之间在时间上是负相关的。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支持融资优序理论黄少安和张岗(2001)阎达五等(2001),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中,但其并未能系统检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
陆正飞(2004)进一步采用Logit模型,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
肖泽忠(2008)利用一个年数相对较长的样本,在同时考虑股权结构这一特殊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对一些国内外公认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重新进行检验。
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研究公司财务杠杆决定因素时经常采用的变量,如公司规模、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机会和获利能力等,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同样重要,并有着相似的作用。
然而,这些决定因素对公司财务杠杆的作用方式却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结果不尽相同。
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说明了在中国进行实证研究,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理论。
有时即使通过测试发现了与西方理论预测一致的关系时,在作结论之前,仍需要仔细考量这个发现的关系是否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
上述的文献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还需考虑很多特有的制度特征:WTO后中国股市更为国际化、独立董事制度,股权分置改革等。
这些制度性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结构决策的环境和条件,[2]从而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结论仍然正确吗?股权结构会与资本结构更相关吗?这些问题都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四)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1)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Jensen和Meckling(1976)第一次把委托代理关系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中来,Jensen和Meckling定义了两类冲突,其中之一是股东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冲突,并且指出通过增加负债可以缓解这类冲突。
Grossman和Hart(1982),Harris和Raviv(1990),Stulz(1990),Diamand (1989)进一步发展了代理理论。
Grossman和Hart(1982)将债务看成一种担保机制,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而少个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Harris和Raviv(1990)、Stulz(1990)认为,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源于股东和投资者在经营决策上不一致。
Diamond(1989)认为,企业越能按期偿还债务,它的声誉就越好,借款成本也越低。
因此,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将发现,选择安全的项目,从而避免丧失价值无穷的声誉是最优的决策。
(2)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Jensen和Meckling (1976)定义的另一类冲突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Jensen和Meckling (1976)认为,当企业发行债务时,经理有机会进行资产的替代,可能把企业财富从债权人转移给股东。
Myers(1977)指出,在假定公司管理者全心全意为股东利益服务的条件下,股东可以通过设计公司的融资结构剥夺债券持有者的利益以增加其自身利益。
尔后Myers(1977)论证:如果企业发行短期债务,而不发行长期债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Smith和Warner,(1979)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归结为四大类:一是股利发放政策;二是债权稀释问题;三是资产置换问题;四是投资不足问题,并研究发现选择适当的债券保护条款能降低代理(3)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Titman(1984)成本,同时提高公司的价值。
指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同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客户、工人和供应商等)之间也是一种代理关系,当企业进行清偿时,企业原有客户将失去原有服务合同,却得不到任何补偿。
同样,工人失去原有工作,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Titman (1984)认为公司的清算也许会对顾客和员工强加成本。
Enrico和Kathryn的研究认为资本结构是厂商在无力负担对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义务时,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进行谈判的有力工具。
股东可以通过调整企业财务杠杆水平来榨取利益相关者的租金。
Sarig的研究表明:高度工会化的公司以及雇员的技能容易移植的公司其债务水平较高,从而实证了以上假设。
国内学者从代理主要矛盾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终极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同样是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而且在民营或家族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更为严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