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业务 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86.80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经济学中中央银行的职能案例分析题例分析题:西方经济学中中央银行的职能背景:在西方经济学中,中央银行被视为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核心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货币发行、利率调控、外汇管理和金融监管等,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其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假设某国经济遭遇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困境。
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并恢复发展。
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分析: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抑制通胀预期。
而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从而抑制通胀。
而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鼓励人们增加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外汇管理: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以维护国家的汇率稳定。
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汇率,防止本国货币贬值过快,保护出口产业。
而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来抑制本国货币升值过快,保护国内产业竞争力。
金融监管:中央银行负责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来防止金融机构的倒闭,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而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来控制信贷扩张,防止金融风险的积聚。
结论:中央银行在经济困境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措施,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案例 1 :美联储简介20 世纪以前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中央集权的恐惧。
这不仅仅体现在宪法的制约与平衡上,也体现在对各州权利的保护上。
对中央集权的恐惧,是造成美国人对建立中央银行抱有敌意态度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传统的美国人对于金融业一向持怀疑态度,而中央银行又正好是金融业的最突出代表,美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公开敌视,使得早先旨在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以管辖银行体系的尝试,先后两次归于失败:1811 年,美国第一银行被解散,1832 年美国第二银行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的要求遭到否决。
随后,因其许可证期满在1836 年停业。
1836 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由于不存在能够向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并使之避免银行业恐慌的最后贷款人,这便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麻烦,19 世纪和20 世纪早期,全国性的银行恐慌已成为有规律的事情。
1837 年、1857 年、1873 年、1884 年、1893 年和1907 年,都曾爆发过银行恐慌,1907 年银行恐慌造成的如此广泛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大量损失,终于使美国公众相信需要有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再度发生恐慌了。
不过,美国公众基于对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敌视态度,对建立类似英格兰银行的单一制中央银行,还是大力反对的。
他们一方面担心华尔街的金融业(包括最大的公司和银行)可能操纵这样一个机构从而对整个经济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担心联邦政府利用中央银行过多干预私人银行的事务。
所以,在中央银行应该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由于争论激烈,只能妥协。
依据美国传统,国会便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带有制约和平衡特点的制度,写入了1913 年的联邦储备法,从而创立了拥有12 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
当初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首先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并促进商业繁荣;其次才是充当政府的银行。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金融世界的中心,联邦储备系统已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货币结构的独立的巨大力量。
中央银行概论案例集金融学院案例目录1.案例分析一几乎是世界末日的一天 (1)2.案例分析二 1930~1933年的银行恐慌—为何联储坐视恐慌的发生............................... . (3)3.案例分析三贴现用于防止金融恐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市风潮............................. (4)4.案例分析四英国、加拿大、德国、瑞士及日本五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运用............................... (5)5.案例分析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衰败与瓦解 (7)6.案例分析六银行经营风险与破产案;美国储贷协会的破产..127.案例分析七英国巴林银行倒闭 (16)8.案例分析八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23)9.案例分析九炒作金融衍生商品巨额亏损案:美国奥兰治县破产................................ (26)10.案例分析十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破坏作用 (30)11.案例分析十一各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与通货膨胀..31【案例分析一】几乎是世界末日的一天成立于1994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名望卓著的投资基金机构,其合伙人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1988年9月23日,LTCM 濒临破产,一个由各大金融机构临时组成的财团接管了该公司的业务。
当人们从金融报刊中得知这一消息时,无不感到震惊不已。
这次LTCM危机的爆发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接管行动的组织都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不受管制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可能会使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甚至有崩溃的危险。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业务主要针对那些由于流动性或风险特征不同而在收益上稍有差异的相似证券。
在一个典型的交易中,LTCM通过承诺支付新发行的30年期美国财政债券来获得资金,然后用这笔钱来购买以前发行的30年期财政债券,这些前期债券的市场比新发行的债券小,出售相对较困难(流动性较性),因此必须提供稍高的回报率。
模块四第4单元中央银行例题1、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可归纳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虽然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其类型与组织形式却存在差异。
归纳来看,大致有单一式、跨国式、复合式和准央行式等四种。
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国内只设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如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等。
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总行设在伦敦,在伯明翰、利物浦等8个城市设有分行;法国的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总行设在巴黎,在国内设有大小200多家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总行设在东京,在全国设有33家分行和13个办事处。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统一调控与协调能力强。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制度形式。
中央级中央银行是金融决策机构,统一制定宏观金融政策;地方级中央银行接受中央级中央银行的监督与指导,但在本区域范围内较独立地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与联邦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目前美国、德国等联邦国家实行此类中央银行制度。
如美国中央银行为联邦储备体系,它在中央一级设立联邦储备理事会,在地方一级设立12个联邦储备银行,各联邦储备银行在各自的辖区内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监督各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成员国政府提供融资,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并授权的金融事项等。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有欧洲中央银行、西非货币联盟所设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中非货币联盟所设的“中非国家银行”和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等。
案例1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宏观经济
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差异很大,美国的中央银行是最为独特的,它是由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的联邦储备体系。
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大多由于原来的一家商业银行演变而来。
因为组织形式的差异和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各国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或总裁是由政府任命的(加拿大是个例外,它的中央银行行长由该行的管理委员会任命),但在美国,美联储总裁任期长达14年。
在有的国家,行长或总裁由政府任命后往往不对政府负责,而是对国会或独立承担政策负责,保持着类似美国那样的独立性。
在部分国家,中央银行似乎完全被政府控制,独立性较差。
在一些国家,如日本、法国,以政府角色出现的财政部拥有向中央银行的建议权。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有向政府提供透支、方便政府借款的义务。
表1 代表性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比较
注:表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1(最不独立)到4(最独立)排列
在发达国家,以德国、瑞士、加拿大、荷兰和美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强;独立性最差的卢森堡、希腊和西班牙。
新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也被设计得高度独立。
中央银行的独立与一国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中央银行的鼓吹者认为,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
因为这样,中央银行可以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把货币稳定作为政策的唯一目标。
独立性差的中央银行可能为顾及其他目标而牺牲货币稳定目标。
表1的内容较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1、你认为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如何?
2、你认为中国有没有成立银监会的必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案例一:巴林银行。
1995 年2 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 天后,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 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二:日本大和银行。
1995 年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 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 亿日元(约合1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
中央银行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中央银行的案例:
1.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
它的目标是维持美国的经济稳定,其中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稳定金融体系。
美联储通过调整利率、实施货币政策和监管金融机构来实现这些目标。
2.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简称ECB):欧洲央行是欧元区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98年。
它的任务是维持欧洲区域的价格稳定和货币政策一致性。
欧洲央行通过设定利率、开展开市操作和监管银行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
3.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
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中国的货币政策、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和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进行逆回购等工具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些中央银行的案例都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高山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支行行长高山案内外勾结❖1、案件始末❖2、高山其人❖3、10亿资金人间蒸发过程❖违规背书转让,转移资金❖伪造存款证明及对账单,维持资金仍在账假象❖假冒业务人员,偷梁换柱❖借道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资金❖4、案件意义:高管人员素质何其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素质❖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该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必须要考察其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
❖高山案发暴露出的漏洞及原因❖内控严重缺失:“人治”高于制度,业务人员唯行长指令是听,违规操作。
❖账户管理混乱:多个账户无任何开户资料,开户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印鉴卡管理不严:为偷换印鉴卡提供机会。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善:为虚假账户转移资金和盗用客户资金提供可能。
❖没有执行上门服务的内控制度。
❖对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外部监督不到位,案件长期未被发现。
❖资金异常流动未引起足够警觉。
❖高山案引发的启示思考及相应对策❖建立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人员使用、职工培训、职工考核与轮换等方面。
❖ 1.打破“官本位”,建立起多元化的职位体系,拓宽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 2.打破“终身制”,建立竞争性的聘用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 3.打破“大锅饭”,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4.改变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法,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全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制约机制以及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而且要对这些制度、流程、机制职责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 2.外部监管❖外部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流程进行定期评估,严格监管,对操作风险监管的主要力量、精力重点放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控制体系、防范机制等方面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上。
第八章中央银行案例分析金融海啸与央行货币政策在美国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通过之后,金融海啸不仅没有停止,全球股市下跌反而一浪高过一浪。
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不仅给金融市场本身增加了更大的风险与危机,也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危机形势,先是澳大利亚率先下调基准利率1%,香港金融当局8日宣布,将从10月9日起实际减息1%。
尔后,昨日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同时协调降息。
美联储、欧洲央行及英国、加拿大、瑞典央行都宣布降息0.5%,它们的利率分别降至1.5%、3.5%、4.5%、2.5%、4.25%。
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下调各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
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这次世界几大央行协调一致,统一降息,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恶化、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央行达成了基本共识。
协调降息将对稳定全球金融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建立的开始。
二是尽管这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由于各国央行在统一时间内行动,这说明了各国央行不仅有稳定全球金融决心,也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工具与能力。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恶化局面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三是这次中国也参与全球各国央行的统一行动,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真正面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场重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把中国视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
中国央行能够在欧美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困难之际,与世界各国央行统一行动,将有利于未来我们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进一步交往与协作,也是中国迈向金融大国的真正体现。
不过,这次行动的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现在,所有的人希望并且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形成共识,放弃各自以往的成见和小算盘,一同努力,一定会度过这次世界金融市场危机,从而避免1929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动荡和大衰退。
中央银行案例中央银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高货币管理机构,其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管金融机构等。
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政策和行动对整个经济体系都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中央银行的案例,探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进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通货膨胀水平。
例如,当经济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等手段收紧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经济;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息等手段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因此,中央银行在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央银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合规运营等方面,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制定并执行监管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确保其在面对金融市场波动时能够稳健运营。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审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因此,中央银行在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高货币管理机构,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政策和行动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制定和执行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为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八章中央银行案例分析金融海啸与央行货币政策在美国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通过之后,金融海啸不仅没有停止,全球股市下跌反而一浪高过一浪。
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不仅给金融市场本身增加了更大的风险与危机,也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危机形势,先是澳大利亚率先下调基准利率1%,香港金融当局8日宣布,将从10月9日起实际减息1%。
尔后,昨日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同时协调降息。
美联储、欧洲央行及英国、加拿大、瑞典央行都宣布降息0.5%,它们的利率分别降至1.5%、3.5%、4.5%、2.5%、4.25%。
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下调各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
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这次世界几大央行协调一致,统一降息,是史无前例的事件。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恶化、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央行达成了基本共识。
协调降息将对稳定全球金融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建立的开始。
二是尽管这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由于各国央行在统一时间内行动,这说明了各国央行不仅有稳定全球金融决心,也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工具与能力。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恶化局面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三是这次中国也参与全球各国央行的统一行动,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真正面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场重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把中国视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
中国央行能够在欧美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困难之际,与世界各国央行统一行动,将有利于未来我们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进一步交往与协作,也是中国迈向金融大国的真正体现。
不过,这次行动的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现在,所有的人希望并且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形成共识,放弃各自以往的成见和小算盘,一同努力,一定会度过这次世界金融市场危机,从而避免1929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动荡和大衰退。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与业务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金融机构,它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金融稳定维护等方面拥有重要的职责和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下面我将深入论述PBC的主要职责与业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1. 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作为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控金融风险等。
PBC通过设定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信贷扩张和流动性,从而达到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压力,PBC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受影响企业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
2. 金融稳定维护:中央银行负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包括监管和调控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等。
PBC在风险监测、制定风险防范政策、开展金融市场干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例如,在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时,PBC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动荡。
它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平稳市场情绪,并采取控制股指期货交易等限制措施来缓解市场波动。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减轻投资者恐慌情绪。
3. 外汇管理: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市场,维护汇率稳定。
PBC制定外汇政策,执行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稳定人民币汇率,并且开展外汇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以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为例,PBC通过制定一揽子措施、灵活调整汇率形成机制等手段,维护了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例如,2018年时,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
PBC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稳定了汇率,并加强了反洗钱和资本流动监管,以保护人民币稳定。
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全文]第二十章货币政策案例案例一: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公开市场操作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998年、1999年两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损失增加基础货币2600多亿元,占两年基础货币增加总额的85%。
2002年更是公开市场操作取得突破性的一年。
2003年以来,央行不仅将公开市场交易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增加了交易成员,扩大了交易范围,还建立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日报制度。
与此同时,自2003年2月10日以来,为保持基础货币的平衡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进行了20次的正回购操作,回笼基础货币量总额达到2140亿元。
但随着操作次数的频繁,央行到2002年底手持的大约2863亿元国债面值,除去20欠正回购占用部分,目前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回购的力度不断减弱。
而2003年3月末M2余额高达191></a>.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国家外汇储备余额4200亿元,货币供应量充足有余,资金回笼的任务仍然艰巨。
为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继续回笼基础货币,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央行在2003年4月22日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正式发行央行票据,通过央行票据实施正回购的功能。
央行第一次引入中央银行票据是2002年9月24日,央行宣布从当日起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91天、182天、364天三个正回购品种中的未到期部分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公开市场上直接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
截止2003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已贴现发行了24期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累计发行已达到2750亿元。
从这些央行票据发行情况来看,央行根据近期正回购和央行票据到期及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加大了货币回笼的力度。
第十章中央银行案例10—1英格兰银行——从商业银行发展成中央银行一、基本原理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与监管的特殊金融机关。
在现代社会中,一般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的银行等重要职能。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是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生的问题和创造的条件导致中央银行的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导致中央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控制的需要当时资本主义政府为了开辟市场,需要积累一定的财富作后盾。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资本主义工业稚嫩,无力与力量强大的高利贷势力抗衡,政府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付私人高利贷银行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建立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大银行。
这类银行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成为国家控制整个银行业的工具。
2.统一货币发行权在银行发展早期,几乎每家银行都有银行券的发行权,只要这些银行能保证所发行的银行券随时兑换,就可以在经营存、贷、兑换等普通银行业务的同时,发行银行券。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市场的扩大以及银行机构的增多,各家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这种分散发行的局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在竞争加剧、经济危机频繁、银行林立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尤其是小银行由于本身的信用能力有限、经营不善或同业挤兑等原因,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能兑现,从而无法保证银行的正常流通,造成社会混乱;二是一些银行由于资金实力和信用等问题,所发行的银行券流通有严格的地域限制,也为银行券全面流通和全面兑换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
3.中信用的需要在众多的商业银行中,由于有些银行因为经营资金不足、头寸调度不灵,周转困难而面临流动性风险,从客观上要求有一家大银行它既能集中众多银行存款的准备金,又能为周转暂时困难的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金,为这类商业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的出现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需要。
业务异常操作的案例一、案例介绍支行柜员触发两笔反交易模型,经核实,柜员记账流水68、69、70和71四笔账。
记账串户,贷方账户应入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市级预算内,误入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柜员未对错误账务进行反交易,而是直接从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帐中转出,进入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市级预算账户内,此违规操作系统当日并未抓取。
次日,柜员处理垫款户业务时,又误将入账贷方账户误记为付款账户,后对错误账务进行反交易,然后按正确账务处理,因柜员触发反交易模型才知其账务处理有误,事后未做反交易直接转账调整账务的违规操作行为。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规避反交易痕迹明显。
柜员以时至当晚21点钟,无授权人员为由,无法对错误账务进行反交易,因此只好直接从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帐中转出,进入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市级预算内,可是此笔打印传票明显是授权业务,凭证上具有授权柜员号,与网点反映结果不相符。
(二)合规经理和授权人员存在审核业务走过场现象。
凭证经现场管理审核签章和授权人员授权通过,未对错误交易加以制止,现场管理和授权流于形式,未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
(三)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随意调账,先是记账串户,误入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发现进错账后从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转出,入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市级预算内户中,虽然余额不变,但是借贷发生额必定与人行不符,同时也违背了记账错帐后正确调账的规定。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操作随意,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对错帐加以隐瞒,企图绕过现场管理,被发现后,又把责任推诿在授权柜员不在,无法授权导致未作反交易,反映出对反交易形成风险事件的惧怕心理和对员工行为准则掌握不足,应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和员工行为准则的学习。
(二)合规管理应加强事中控制能力,及时对柜员加以业务指导和纠正柜员违规行为。
对所审核业务要做到心中有数,独立判断,不可以柜员片面之词丧失立场,甚至核查过程不真实,掩盖了风险事件形成的真实原因,同时也违背了合规经理的岗位职责。
2017年9月30日,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上述措施于2018年起实施。
1.简述何为存款准备金,以及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原因。
【答案】
各国一般都通过法律规定,凡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初始目的是维持商业银行体系的清偿力,保证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
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和清算困难时,可以动用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又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会直接引起货币乘数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所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发展成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试比较降准、降息与定向降准的区别。
【答案】
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只是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增加
市场资金供给,有利于刺激生产环节;
降息:不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
主要作用两个:既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回报,让钱进入银行之外的市场,刺激经济的发展,提高交易活跃度;又可以降低贷款的成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定向降准:定向降准是指中央银行定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行业和领域。
3.简述定向降准的好处。
【答案】
“定向降准”好处很多。
总体讲,定向降准是指中央银行定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行业和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让货币政策指向更加明确具体。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着手,
①首先稳定融资总量,因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做支撑;
②同时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优化融资结构,突出对“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的着重支持。
4.定向降准的经济背景、政策意图(定向降准与全面降准的区别)?【答案】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什么不全面降准呢?”这是因
为,
1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没有全面降准的必要。
②而且,全面降准往往被市场看作是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信号,会带来很强的预期作用。
③此外,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严峻,“全面降准”肯定造成信贷资金继续流入被产能过剩困扰的企业,最后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的压力。
不利于坚守金融系统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些企业的融资困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相比之下,“三农”、小微企业和私人部门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
这不是因为整体信贷条件不够宽松,而是因为其信贷需求往往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项目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