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分布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7.90 MB
- 文档页数:33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城市布局结构的基本形态 2009-1-5 8:02:45【大中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基本上可以分成为集中紧凑型和组群型两大类。
城市布局的空间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单核点状(团块状)、带状、多核组团状、星状和轴向发散状(指状)等几种基本形状。
单核点状空间形状是集中紧凑型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
单核点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往往围绕着城市的单一核心(多为城市早期的公共中心)向四周发展,城市路网系统多呈方格网状,或方格网加环路放射状,路网较为完整。
单核点状布局形态的城市各类用地比较集中,便于居民生活设施的集中设置,便于行政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工程比较经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节约,多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但是,这类城市规模发展太大时,城市发展的向心力过于强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紧张、环境生态质量下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北京市历史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核点状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布局结构逐步演变成分散组团式的结构形态。
为了避免市区进一步向外“摊大饼”式地扩展,不利生态环境,北京规划了140多平方公里的边缘绿带和农田林地。
带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是城市建设用地呈带形伸展式分布,城市中心区基本是双中心或多中心,城市路阏系统沿轴向分布。
市政基础设簏较为分散。
带状形态的城市大多为沿江、沿河或沿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叉受戮地形限制的城市,典型的例子如我国的兰州。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城镇之间,沿公路两侧密密麻麻鲍建了许多房厘,有的甚至将城镇连接起来,严重妨碍了交通,也无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搞得城不城,乡不乡,|考试大|这绝非带形城市,而是一种失误,今后应当防止。
多核组团状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自然条件、矿藏资源、交通干线和环境生态绿地的分割呈组团状分散分布,一般为二三个组团,也有更多的。
若各组团之间呈带形伸展连续分布,则形成了带状城市。
多核组团状城市的公共中心比较分散,一般城市的主中心多位于主要组团,城市的副中心位于其他组团,路网系统在城市的各个组团内部自成系统,各个组团之间以城市干道交|考试大|通相连接,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各组团自成系统或共用一个系统。
城乡规划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
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的特点:①高效率(熟练工)②高效益(高科技)③多功能④动态性——1,辐射带动;2,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的多方面制约2、城市最早起源于: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流域(城市兴起主因:政治)早期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地肥沃④交通便利⑤气候适宜3、(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1)自然: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②地形: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③河流:水源/水运/早期军事防御(2)社会经济因素:矿产(如攀枝花,大庆)交通(如郑州,石家庄)政策(如深圳)宗教(如麦加,耶路撒冷)军事……(随着生产力发展)灌溉农业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得以革新→出现劳动分工和集市→城市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二次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出现(城市出现)商品交换的场所→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集聚空间(改变城市内涵):资本主义产业革命4、城市发展:两方面内容①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在国家地区中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②城市内涵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二、城市化1、概念梳理(1)城市化:一,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中;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标志:①城市人口的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②一→二三(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①郊区城市化:城市人口、商业、制造业向郊区扩散(城市地价过高等原因)②逆城市化:城市人口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向乡村迁居,城市人口负增长③再城市化: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市中心的环境改善,人口重新迁回市中心(如伦敦)(3)城市化的发展:①时间;②空间: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2、城市化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工业和服务业促使大量人口涌入;(2)中期阶段:城市规模继续膨胀,城市环境趋于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3)成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高水平,逆城市化普遍出现,卫星城发展etc.3、大都市带(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由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的、多层次的城市群体(1)波华带: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2)芝匹带: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多伦多、蒙特利尔(3)东京都市圈: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4)伦敦都市圈: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5)巴黎都市圈: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6)长三角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宁波4、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建国初期:稳步发展;六七十年代:徘徊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 (论文)题目:成都市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和特点教学单位 _姓名 _年级 ____ ________专业 ____ _____ _指导教师 ___成都市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和特点摘要21世纪以来,成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快速阶段,成都城市化进程十分艰巨,城市化过程面临的矛盾也十分复杂,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而改变,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从空间结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特点。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通过对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分析,本文提出成都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合理性和特点。
关键字:成都市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成都实景图城市概况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境内地势平坦,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
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位于四川省中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
美食之都,文化之都,选秀之都,中国第四城市,现系四川省行政中心、西南科技中心、西南商贸中心、西南金融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
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名列第九(西部第一)。
成都常住人口14000000人,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占四川人口数量的17.7%,十年间净增加294万人,年均人口增长比例2.4%,呈平稳持续增长态势。
成都辖区面积12119平方公里。
2012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515平方公里,2012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有670万人。
2013年成都总人口已达1635万人,户籍人口1170万,外来流动人口465万。
历史沿革成都历史悠久,拥有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迁往成都,构筑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