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及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8
哲学常识知识图解及疑难解析:唯物论哲学总复习体系基本原理(关系)方法论意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辩证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坚持联系的观点, 反对孤立的观点(因果联系的意义)(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运动的观点(与物质、静止的关系)在运动中认识事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坚持发展的观点, 反对静止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对主统一关系原理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与一点论认识论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含义特征作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关系坚持实践与认识(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改造“客”与“主”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透过现看本质既要实践,又要学习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分析、综合合理想象和创新思维认识无止境,反对将认识凝固化、僵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利用有利条件为社会作出贡献生 观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原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辨证 唯物 主义 哲学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辨证唯物论 唯物辨证法 认识论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矛盾发展 联系 实践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两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人生理想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二)《世界的客观性》 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关系天体起源 生物起源 人类起源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尊重自然的属性和规律是人类正确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前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 生产关系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证明证明 证明证明证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谁决定谁可否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物质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规律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良好的精神状态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前提基础利用规律可以认识定意识物质哲学上的物质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对象和范围从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中进行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一个一般概念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理论仅揭示出特定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和特性,是个具体概念特性永恒、绝对、客观实在、共性暂时、可变、相对、个性联系1.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
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概念 P3;本义 P6;产生 P4;源于 P5;作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P7;用 <对个人 >P6;功能 P25;任务 P6。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P8;二、三对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区别、联系)P8-9。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P10-11?为什么? P11-12)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唯心(两者的分关歧、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局限性或优点)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为什么?P16 P12-14<能正确判断 > 2.P16于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五、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哲学的作用 <对社会 >P17(与“对个人”的学作用区分开)1.马哲产生的条件、意义 P18-192.马哲的特征 P20-21六、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哲的产生 3.马哲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2-234.马哲的作用 <与哲学的作用区分 >P25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的概念 P292. 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P28-30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P31一、世界的本质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辩 5. 规律(概念、特点P33、对应的方法论P33-34)证唯物 1.意识的产生(起源)P35、生理基础P36、内容主P36-37、本质义2. 意识的作用(认识、改造) P38-40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40-41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重要性、要求 P4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P51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的概念 P42、特点 P42-43实践与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认识认识、 3.真理的概念 P4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46-47论真理 4.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 -----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48-49;及方法论 P49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基础<四方面 >P44-46 ;能动反作用)及方法论(投身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一、联系观二、发展观唯三、矛盾观物(实质与辩证核心)法四、否定观1.联系的含义 P542. 联系的特征(普遍、客观、多样)及对应的方法论P54-57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b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1. 发展的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区别)P632. 发展的普遍性及方法论P60-623.具体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原理及方法论) P64-65;b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质变含义P6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66)1.矛盾的概念 P672.基本属性(内涵 P67、两者的辩证关系 P68-69)3.矛盾的普遍性(内涵 <原理 >P69,及对应的方法论 P70;矛盾特殊性(内涵 <原理 >P70,及对应的方法论 P73-7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P71-72 )4.具体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各两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P72-73)b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P73(一)辩证否定观(含义P75、实质 P76)及一、树立创新意识是方法论 P76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的哲学基础)(二)辩证法的本质P7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P77 及方法论P77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 个方面) P78-80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内涵、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P8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P83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二、人生价值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P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P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人的价值及其评价P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4.价值创造与实现P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新课改版)目 录四. 1.《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
(39)2.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
. (42)3.《生活与哲学》原理判断关键词识别........................。
(48)《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一、辩证唯物论哲学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何为第一性(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古代唯物 机械唯物 马克思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不依赖人的意志 不能被创造的消灭 不可违抗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反映 认识世界 认识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基础) 辩证关系二、唯物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反作用 改造世界 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精神 实质既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含义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 目的(归宿) 基础(决定作用) 谬误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 发展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特点: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构 成 核心 矛盾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 普遍性 特殊性 坚持一分为二 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 体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根本要求:创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必要性 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3点 形而上学 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观 点 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分歧四、唯物史观五、人生价值观实践认识 反作用 性质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特 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 点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 求 投身实践,同时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具体表现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根本动力) 反作用 决定 经济基础 总和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总体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社会主体推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价值观 (社会意识) 反作用 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 人们的行为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生道路的选择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 求社会历史性 主体性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生活与哲学》4个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具体知识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百舸争流的思想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未来,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其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与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本的一切事物老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体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自觉遵循物质动力的规律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仗态度的统一既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含义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实践在发展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超越自身而发展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思 想 方 法 与创 新 意 识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得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就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动力与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形式与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得方向与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认识得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得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得循环性与上升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得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与社会得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与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与人得本质与价值人得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得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哲学与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得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唯心主义得关系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与阶级基础学就是马哲产生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得世哲学得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与方马哲得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得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得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得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得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得丰富与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得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得世界观方法论得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得可知论与唯物主物质及其得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得、历史得物质观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得相对性与绝对性时间与空间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实践得本质:人类有目得地改造客观世界得一切社会性得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得要素实践客体得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与人与实践得特征自觉能动性得实人得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得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得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得分化实践得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得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得中介在于它得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得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社会劳动得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实事求就是功能: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实事求就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精髓实事求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就是得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得普遍性与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得多样性与条件性普遍联系中得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得方向性:前进、上升得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与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得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就是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得作用对立统一发展得动力内外因得辩证关系规律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根本方法与发质、量、度展得量变与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及其规律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得方法论意义事物得自我否定辩证得否定事物联系得环节事物发展得环节事物发展得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得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得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得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得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就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得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与未来得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得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得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得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得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 (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得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得条件质与认识得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得条件认识过程得循环性与上升性真理得客观性与价值性认识得真理性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标准得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得标准实践标准得不确定性逻辑证明就是实践标准得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与发展得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得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就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得基础与社会实践本质实践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就是特定经济结构中得人群共同体得本政治制度质与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得起源与本质国家政权国家得对内、对外职能(核心) 国体与政体得关系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得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得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得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得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得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得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得评价功能得功能对社会活动得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得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得生产力就是社会发展得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与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就是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与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结构得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历史创造者) 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得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得社会得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得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得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社会性人得本质多层次性社会 (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得本质系得总与) 历史性与人与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及其关系得发人得价值人得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得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得特征消灭阶级与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得思想觉悟与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 可修编.【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为什么:为什么是基本问题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就其局部X 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自然科学基础。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 可修编.【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的全部理论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以实践为目的,指导无产阶级追求解放。
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这也是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中国化 思想 产生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
主要贡献: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主要内容: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思想的活的灵魂。
理论产生条件: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伟大成果,是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贡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产生条件:同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主要贡献: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我们少走弯路。
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产生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主要贡献:①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②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重要地位: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④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可修编.【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都按其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发展看: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物质运动有规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②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反应特性—物质基础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学前提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促进人脑生成、语言产生、提供意识的内容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
小结: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有别于动物无目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不但能够反映现象,还能认识本质和规律不但能够反映当前,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思维的眼睛)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消极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 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识和利用规律。
小结: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小结:物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决定作用性为前提。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我们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①从具体的工作来看: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②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③从一般的哲学道理看: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为什么 哲学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现实意义 怎么样 ①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安于现状的思想。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