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2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渐引入和深入发展,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制定的、具有独立性、可操作性的一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在建构校本课程体系时,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使命的具体阐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的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养。
明确办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建构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必须与学校办学理念紧密结合,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中,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特点,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创新。
学校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等,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紧密的课程体系。
也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也需要注重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是校本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学科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制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教师的参与,可以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
在建构校本课程体系时,还需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和对外交流。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未来发展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设计中,应当考虑到社会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变化。
还应鼓励学校与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合作,进行校本课程的互通和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理念的内涵和特点、建构思路和步骤以及开发要点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一、理念的内涵和特点1. 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形成的跨学科、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了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具有整体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 特点(1)整体性: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不仅包括了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前瞻性: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维等。
(3)灵活性: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适应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因此应具有灵活性。
二、建构思路和步骤1. 建构思路(1)确定目标:明确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整合资源: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如教师、实验室、图书馆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支持。
(3)规划内容: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规划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4)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能够达到目标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5)评估反馈: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开发要点1. 注重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校本课程体系应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2. 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发展。
3. 强调合作与实践: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应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针对学校特点、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本文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需求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其独特性,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相应的课程。
在唐山市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面临着以下需求:1. 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体育健康等。
2. 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思考判断、合作探究等。
3. 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 设置核心素养课程: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设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核心素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
例如,开设“观察力培养”、“合作探究”、“创新思维培养”等专题课程。
2. 强化跨学科融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3. 注重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境保护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施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是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力量,需要进行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开展教学反思和研讨活动等。
2. 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和家长对校本课程的支持是课程推行的重要条件。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需求。
在当前,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特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教具的设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教材教具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注重综合评价,不局限于课堂成绩,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还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且长期的过程。
在建构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还要注意合理选择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具,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学校教育的目标也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素养”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方法素养、思维素养、情感素养、实践素养等多个方面。
校本课程体系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分配各种素养的培养任务,使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要重视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局限于学科的划分,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校本课程体系应尝试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要注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校本课程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和设计者,他们的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实施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理念明确、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方法灵活的基础上,校本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校本课程体系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词。
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需的重要因素。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意见》,核心素养包括了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这些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校本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内容。
二、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学校需要积极建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课程结构。
1. 针对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水平,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融入到校本课程体系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
2. 结合社会需求开发课程学校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符合行业标准和社会实际的课程。
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保障。
3. 教师团队建设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容,将核心素养引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校本课程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开发是实现校本课程体系有效运行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开发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实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需求。
建立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过多地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更好地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本研究将从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体现、开发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是希望通过对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于为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深入挖掘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路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借助"核心素养"理念,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建立起校本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机制,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通过研究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探索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鉴于中心修养的学生优异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鉴于中心修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优异发展和学校优异发展。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建立了“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校本课程群,在实行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先导,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优异发展的中心修养;以多样性课程内容为依靠,在选择性学习中促进优异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论坛为平台,让学生在激励与启迪中共同迈向优异。
采纳荣誉晋级系统和学分认定系统对鉴于中心修养的学生优异发展校本课程进行评论,获得明显收效。
【重点词】中心修养;学生发展;优异学生;校本课程【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初中生优异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行”(课题编号:2015SC150)的阶段性研究成就。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件表记码: 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7) 22-0004-03建立切合中心修养基本要求、促进学生优异发展、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系统,无疑是促进学校优异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代优良学校的主要标记。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坚持改革创新,致力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5 年,“促进初中生优异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行”获取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近 3 年来,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以下简称“我校” )鉴于学生发展中心修养的框架,开发了“弘毅 ?睿智 ?健硕 ?优雅 ?善群”五大校本课程群,并在全校踊跃研究和勇敢实践,获得了明显收效。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行和课程评论四个方面,对我校鉴于中心修养的学生优异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所获得的成就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希冀对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鉴于中心修养的学生优异发展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行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主旨,表现学校办学特点的有效门路。
学校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联合“精诚办学、追求优异”的办学理念,经过对本校及社区资源的检查与解析,定位于鉴于中心修养的学生优异发展校本课程,与“弘毅?睿智 ?健硕?优雅 ?善群”培养目标符合,促进学生优异发展和学校优异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引言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所需的综合能力,例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基于学校的特色和需求,有别于国家统一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1.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都能更好地发展。
2.凸显学校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凸显学校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
3.适应社会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学生为中心。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多元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包括学术型、技术型、艺术型等多种类型的课程。
3.教师专业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
4.持续改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课程的评估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确认目标。
学校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确定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需求。
2.制定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包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资源等。
3.邀请专家。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指导,以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教师培训。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作者:沈建国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第08期【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和学校卓越发展。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构建了“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校本课程群,在实施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先导,在德育活动中培育学生卓越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多样性课程内容为依托,在选择性学习中促进卓越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论坛为平台,让学生在鼓舞与启发中共同迈向卓越。
采用荣誉晋级体系和学分认定体系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卓越学生;校本课程【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初中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2015SC1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004-03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无疑是促进学校卓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优质学校的主要标志。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坚持改革创新,致力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促进初中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近3年来,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开发了“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五大校本课程群,并在全校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希冀对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宗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2021年第15期91基础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孙永华引言:校本课程就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课程,所以学校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而设立的,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学习到知识,也能够更好地根据课程进行。
学习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所以更要完善核心素养,要求之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一)基础型校本课程所谓的基础型校本课程,主要是用来训练小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包括在数学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话更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因为很多学生在考试当中。
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所以计算能力必须在小学阶段要过关,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数学学习,所以从目前的数学校本课程来看,运算准确是必须要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
素质教育也强调校本课程要创新,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时候,更要进一步的学会运用,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时候,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所,以可以更好地编写数学方面的校本教材。
(二)拓展型校本课程基础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后,就需要更好的去开发拓展型的校本课程,所谓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包括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这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自我特色,发展学生的自我爱好,因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
对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以及自我意识的发现,因为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提高环保知识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音乐学科编制的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满足基本的音乐学习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美术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因为美术也是一项创新的技能,所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矫正自己的审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下卓越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构建和执行核心素养课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们较强的核心
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技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及收获。
首先,在构建核心素养课程时,首先要考虑课程的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需求。
因此,建议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聪明才智,以便及时引导学生用心参与课程,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其次,在进行课程实施时,要重视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
兴趣,培养学生具备发现、探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建议在课程实施时,要创设探究时节,让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自主分析特殊问题的课堂行为。
最后,要引导学生主动拓展自身素养,要求学生以崭新的眼光审视、观察、思
考并探索周遭的一切,在构建核心素养课程的过程中,应定期组织系列的文化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学会研究,学会探索,培养创新、竞争、团队合作和国际视野等核心素养。
总之,我们应当坚持核心素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收获自己的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在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上更加进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收获。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21世纪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明确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确定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
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基本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素养、沟通合作素养等,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
在确定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建构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独特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整合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社会资源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
在教学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注重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应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教育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要通过教学资源整合和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素养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需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
要建立健全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和氛围。
要强化对校本课程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校本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应包括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要研究各类校本课程的制定原则,内容架构,以及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等问题,为校本课程提供各学科专业理论依据,设计各学科校本课程教材。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育中的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具有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
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识别能力、实证分析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其未来发展和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实证分析的能力。
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需要思考问题,分析现象,提出实验方案,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来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要培养学生实证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2.编制实验大纲。
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编制相应的实验大纲。
实验大纲应包括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等,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设计实验教材。
根据实验大纲,设计相应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应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文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
4.建设实验室设施。
建设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室设施,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5.培训实验教师。
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熟悉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
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
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
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
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
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5篇)第一篇: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新高考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选题依据: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公布,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出现,现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和学校卓越发展。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构建了“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校本课程群,在实施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先导,在德育活动中培育学生卓越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多样性课程内容为依托,在选择性学习中促进卓越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论坛为平台,让学生在鼓舞与启发中共同迈向卓越。
采用荣誉晋级体系和学分认定体系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取得显着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卓越学生;校本课程【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初中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2015SC1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004-03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无疑是促进学校卓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优质学校的主要标志。
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坚持改革创新,致力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年,“促进初中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近3年来,浙江省嘉善县泗洲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开发了“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五大校本课程群,并在全校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效。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希冀对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宗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精诚办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通过对本校及社区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定位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与“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培养目标吻合,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和学校卓越发展。
1. 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结合我校“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的培养目标,开发了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其具体目标如下:一是在强健体魄层面,实施体魄锻炼课程,大课间活动课程扩容扩时(25分钟变成40分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竞技水平,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运动锻炼的习惯。
二是在健全人格层面,把德育融入国家课程中,让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起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任务。
同时在拓展性课程中综合实施人格成长课程,分阶段开发与实施“入学指导课程”“军训励志课程”“法制与安全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想目标教育课程”“感恩教育课程”“富门寒教课程”等德育课程,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及其他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养,锻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志向与愿望。
三是在人文素养方面,实施文学艺术课程,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心智,修养性情,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生命底色,培育学生终身受益的文学艺术素养。
四是在科学精神层面,实施科技探究课程,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探究与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卓越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学校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积极作为,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文化积淀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基于“卓越学校,卓越人才”的学校发展愿景,针对为学生卓越发展奠定基础的现实需求,我校明确提出了“五个具有”的学生培养目标: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优异的学业成绩,具有良好的习惯和坚韧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突出的特长,具有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心理,具有国际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
而这些培养目标都必须通过学校特定的课程设置以及具体实施来逐步达成。
因此,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置于旨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下加以考虑,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加大卓越人才的培养力度,迈开卓越发展的步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校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秉承“精诚办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弘毅、睿智、健硕、优雅、善群”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1. 弘毅课程群:旨在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主要涵?w以下三类课程:主题教育类、节典活动类、自主管理类。
2. 睿智课程群:旨在促进学科学习兴趣,锻炼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科思维品质,培养和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主要涵盖以下三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科技创新类、未来畅想类。
3. 健硕课程群:旨在促使学生养成一项体育运动爱好,终身受用。
主要涵盖以下三类课程:活动健身类、竞技训练类、兴趣游戏类。
4. 优雅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的内涵素养、文艺素养和形体意识,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主要涵盖以下三类课程:风度气质类、衣着形象类、艺术素养类。
5. 善群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基本能力。
主要涵盖以下三类课程:人与自然类、人际关系类、国际理解类。
上述五类校本课程群,旨在多形式、多途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卓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W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的教育结果的手段。
设计完美、富有价值的学校课程编制出来后,如果束之高阁,那么结果还是等于零,理想的课程设计必须付诸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
1. 以立德树人为先导,在德育活动中培育学生卓越发展的核心素养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我校在促进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先导,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卓越发展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灵魂。
我校德育工作包含生命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五大系列教育活动。
在一系列德育活动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总而言之,用德育活动构建校园幸福工程,为孩子们成长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是我校德育活动的亮点与特色,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卓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2. 以多样性课程内容为依托,在选择性学习中促进卓越学生个性化发展依据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目标,我校除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外,还开设了多种类型的校本课程;既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想品德等基础性,也有知识拓展性课程、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多样性课程内容的设置,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课程范围:更注重提供与先进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在选择性学习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促进卓越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注重“三个结合”,即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长课程与短课程相结合、学生走班与教师走班相结合,让学生在菜单式的课程内容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促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卓越学生个性化发展。
3. 以学生论坛为平台,让学生在鼓舞与启发中共同迈向卓越通过建立论坛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讨论关于学生卓越发展的相关问题,展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聆听身边同学追求卓越、走向卓越的实例,从而得到启发与鼓舞。
譬如,在2016年暑期举办的学生卓越发展论坛上,我校学生会主席黄驭洋、知名小作家陈书缘、火箭模型制作能手邵钦和张贞贤、吴艺鲲、金亿6名同学代表发言。
他们分别从做好学生干部、从事小说创作、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学习书法、舞蹈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艰辛和乐趣,诠释了坚持是追求卓越最好品质的道理。
我们还聘请了杭州师范大学的6位专家,分别对6名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高度评价了6名同学的精彩演讲,并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剖析。
专家们认为,要追求卓越,就要立德,就要有担当力、人格魅力,还要有洞察力、自信力;要追求卓越,就要做到坚持不懈,而热爱是坚持的前提;要追求卓越,就要做到主动学习,主动追求。
专家们还指出,卓越不是少数人的事,凡人也可以追求卓越,小事中也可成就卓越。
通过学生论坛,一方面为卓越学生搭建了一个个人展示的舞台,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鼓舞与启发,从而共同走向卓越。
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指明了学生追求卓越、迈向卓越的光明大道。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评价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卓越发展校本课程在学生卓越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指向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所以课程评价也与学生的核心素质评价有机紧密整合起来,通过评价激励共同推进卓越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其评价主要通过荣誉晋级体系和学分认定体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