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4节 光的折射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024年第4节光的折射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光的传播”,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折射定律,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理解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白纸、直尺、量角器。
2. 学具:每组一份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白纸、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激光笔照射在透明塑料尺上的光线,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
(2)将透明塑料尺倾斜,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2. 例题讲解(1)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2)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水等材料,观察光从空气进入这些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角。
(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5.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掌握了折射定律,并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3. 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的折射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的折射率为1.33,求光从空气进入水时的折射角。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不足,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3.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教学案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眼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
2.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具、水、玻璃棒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为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折射定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避免误差的产生。
同时,要加强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分享。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我选择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应用实例: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用折射定律解释光的折射。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板、水、激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验证折射定律。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进行验证。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理解凸透镜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板、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
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叉在“鱼”的上方后呢?这是错觉还是与光有关的一种特殊现象呢?导入语:其实这些都是光的一种特殊现象——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能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
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呢?这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时,情况又会怎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让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在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ON作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由实验可以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分析论证:光折射时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进入空气的折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也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池底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折射光看去,就会感觉这点的位置升高了。
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看见水中的鱼。
从鱼身上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A的虚像A′,虚像A′的位置比鱼A的位置高。
从鱼身上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鱼的位置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第四章《光现象》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多应用、多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学生用器材:小激光器、光的折射实验器(若干套)。
教师用器材:激光器、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构建引入课题探究1:什么是光的折射?魔术表演:碗中窥币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硬币是真实的吗?碗里真的有硬币吗?为什么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猜想)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让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演示: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的折射光线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通过魔术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1)继续沿直线传播;(2)可能弯曲了。
(3)……观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建立光的折射光路图模型。
第4节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学习光折射的规律,了解光折射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光的折射,先从现象入手,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再用知识去研究生活中的规律。
这节内容承上启下,上要对光的反射做一个总结,下要利用光折射的规律,来解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光折射时的相关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的教学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做一做:1.器材准备:陶瓷碗、硬币一枚、适量水2.按要求进行操作并思考:(1)坐在桌前,将硬币放在空碗底。
保持坐姿,使自己能够看到硬币。
请思考:此时观察者能够看到硬币的原因是什么?(2)保持坐姿不变,将装有硬币的空碗向前推(远离身体),直至刚好看不到碗底硬币。
请思考:此时看不到硬币,原因是什么?(3)保持坐姿不变,向碗中缓慢注水,直至碗底硬币重现。
请思考:此时又能看到硬币了,原因是什么?3.分析、讨论光在均匀空气和均匀水中都沿直线传播,但光路在水面处发生偏折。
教师介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光的折射。
二、折射概念及命名1.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要求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描述出现象。
介绍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2.演示实验,完善折射条件: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
引出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空气法线射光 射角折折射角线发生偏 折,仍 沿直线 传播。
借 鉴光的反射定 律光路 模型完 成 命 名。
回 顾光的 反射定律,对 折射现 象中折 射角与 入射角 的大小 关系进 行大胆 猜想。
观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
鼓励学生迁移已有经验,加深对新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建立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提升学生数据分析与科学推理的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提出问题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是否相等?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介绍实验器材,探究 光的折射现象中,两角大小是否相等。
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改变入射角i,测 量折射角r,并记录。
(2)数据汇总,分析归纳提问:若入射角i 减小 至0,折射角r 的大小将是 多少?水N3.提出新问题: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折射现象是否也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器材进行验证。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
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问题:我们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
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
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探究点一光的折射
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
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分界面(水面)MM′(二辅助线:法线NN′)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OC叫光线(OB叫光线)
④三角反射角为与法线NN′的夹角(折射角为与法线NN′的夹角)
探究点二光的折射规律
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方向)?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
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即时练习画光路图:
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因果关系: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
通过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认识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的存在。
出示装有一条小鱼的大烧杯,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操作。
从侧面和上面观察鱼,对比鱼的大小的不同。
结论:从侧面看,鱼更大(原因以后再讲)。
让学生用铅笔模仿猫去“刺”鱼。
结论:鱼看起来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浅,是虚像(可讨论问题:“眼见”一定“为实”吗)。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讨论交流: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讨论导引:
导引一:人透过空气看树木,是树木反射的光从树木沿直线进入人眼。
导引二:人通过水面看岸边树木,光从树木到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
但人还是习惯地以为光是从水中树木的倒影处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即: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直线方向去判断光源的位置。
眼看鱼,光从鱼处反射进入人眼,即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折射(与实验探究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的情况相反)。
出示小黑板:对比
扩展:海市蜃楼——在海面、沙漠上方不均匀的空气中,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幻景像呈现在高空(古人误以为是蜃、大蛤蚧吐气而成,故又叫蜃景)。
其形成原理可参考从水中看岸上物体的光路图。
三、板书设计
第4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折射的规律:
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③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④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四、教学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