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武汉市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正版

2016年武汉市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正版

2016年武汉市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正版
2016年武汉市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正版

2016~2017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6.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文昌等四大航天器发射中心,它们的纬度依次为北纬41°、38°、28°、19°。与酒泉、太原、西昌等三大航天器发射中心相比,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器发射中心所具备的优势是(D)

A.地球对火箭的引力较大

B.文昌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C.火箭在文昌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大

D.火箭在文昌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物理学家是富兰克林

B.场强处处为零的区域内,电势一定处处相等

C.电势降落的方向一定是场强方向

D.同一电场中等势面分布越密的地方,电势一定越高

3.如图所示,a是完整的圆形铝片,b由上下两个半圆形铝片通过绝缘层粘连而成。a、b固定在横梁上,横梁可以绕中间的支点O转动,初始时水平横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条形磁铁的N极沿着圆片的轴线方向迅速靠近a或b。不考虑气流对圆片的影响,在支点O

的正上方,从上往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A)

A .N 极不论靠近a 还是b ,横梁均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

B .N 极不论靠近a 还是b ,横梁均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同

C .N 极不论靠近a 还是b ,横梁均不转动

D .N 极靠近a 时,横梁转动;靠近b 时,横梁不转动

4.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小球的重力为G 。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直杆

对小球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沿图中的(C ) A .OA 方向 B .OB 方向 C .OC 方向 D .OD 方向

5.一物块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力F 拉住套在轻绳上的光滑小圆环O (圆环质量忽略不计),系统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力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当缓慢拉动圆环使α(o 090a <<)增大时(B ) A .F 变大,β变大 B .F 变大,β变小 C .F 变小,β变大 D .F 变小,β变小

6.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竖直半圆弧与粗糙水平面平滑连接,轻弹簧一端与墙壁连接,另一端与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的小滑块接触但不连接,小滑块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静止于P 点,P 点与圆弧最低点A 的间距为R 。某时刻将小滑块由静止释放,小滑块到达A 点之前已与弹簧分离,此后恰好能到达圆弧最高点C 。已知小滑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 。上述过程中弹簧对小滑块做的功为(C )

A .2mgR

B .2.5 mgR

C .3 mgR

D .3.5 mgR

7.关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 .通电直导线处于匀强磁场中一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B .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匀强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C D .两根通以同向电流的平行直导线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安培力

8.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c ,用两个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

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 、c 之间的轻绳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 A .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B .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 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 .剪断轻绳后,a 、b 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C .剪断轻绳后,a 、b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点分别从a 处由静止开始向b 处运动,甲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当甲、乙分别到达b 处时,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v ;从a →b ,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 甲、v 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C )

A .=v v 甲乙

B .v v >甲乙

C .2

v v >

甲 D .2

v v >

10.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AB s =、

2BC s =、3CD s =,已知质点通过AB 段、BC 段、CD 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 。关于质点在B 点的

速度表达式,正确的是(ABD ) A .12

2s s T + B .2332s s T - C .1332s s T +D .12322s s s T

-+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1题~第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都必须做答。第17题~第19题为选考题,根据要求做答。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4分,第12题6分,共1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处。

11.(6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动势E =4V ,内阻r ?0),电流表(0~0.1A ,内阻0.5Ω),电压表(0~3V ,内阻约为3kΩ),开关和导线若干,另外还有下列元件:

A .定值电阻R 1(阻值0.1Ω)

B .定值电阻R 2(阻值0.01Ω)

C .滑动变阻器R P1(0~50Ω,额定电流2A )

D .滑动变阻器R P2(0~500Ω,额定电流2A )

(1)为完成实验,定值电阻应选A 、滑动变阻器应选 C (选填“A 、B 、C 、D”);

(2)若不考虑电表读数产生的偶然误差,则金属丝电阻R x 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9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滑车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i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小滑车置于打点计时器附近,牵引端只挂一个钩码。

ii .接通电源,由静止释放小滑车,小滑车运动至木板左端附近时制动小滑车,关闭电源,取下纸带,计算加速度1a ;

iii .依次从小滑车上取下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钩码挂在牵引端,重复步骤ii ,分别计算加速度2a 、3a 、4a ……

iv .在a m 坐标系中描点,用直线拟合,计算动摩擦因数(m 为牵引端钩码总质量,每个钩码质量均为0m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原理及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

B .滑轮与小滑车间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 .必须保证牵引端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滑车和车上钩码的总质量

D .还需要测得小滑车的质量

(2)某条纸带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4.22 cm 、BC=4.65 cm 、CD=5.08 cm 、DE=5.49 cm 、EF=5.91 cm 、FG=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则小

滑车的加速度值为a = 0.42 m/s 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测得a m 图线在a 轴上的截距为b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滑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b

g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9分,第15题10分,第16题11分,共38分。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8分)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正六边形abcdef 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从a 点沿ae 方向射入磁场区域,从d 点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和到达d 点的速度大小。

13.(8分)【解答】

线段ad 的中垂线与直线ab 的交点即为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设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 R =2L

1分 设粒子在磁场中的速度为v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mv qvB R

=

2分

联立解得:2qBL

v m

=

1分 圆弧轨迹所对圆心角:=

3

p q

1分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R

t v

q ×=

2分

联立解得:3m

t qB

p =

1分

14.(9分)如图所示,将小球从斜面顶端A 以速度v 0=10m/s 水平抛出,小球恰好落入斜面底端C 处的接收盒中。已知斜面的直角边AB:BC=12:,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m/s 2。

(1)求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P 点是小球运动轨迹上距离斜面最远的点,求小球经过P 点的速度大小; (3)求小球落到C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 14.(9分)【解答】

(1)设小球从A 到C 的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

2

1AB 2

gt =

1分

0BC=v t

1分 联立已知条件解得:0

1s v t g

=

=

1分

(2)设α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cos

a =

1分 小球在P 点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则:0

p cos v v a

= 1分

联立解得:p v =

1分 (3)小球落到C 点时的竖直分速度:y v gt =

1分 设β为小球落到C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0

tan y v v b =

1分 联立解得:o =45b

1分

15.(10分)a 、b 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在a 以初速度v 0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同时,b 以初速度v 0滑上

倾角为o

=30θ的足够长的斜面。已知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当a 落地时,b 离地面的高度。

15.(10分)【解答】

以b 为研究对象,斜面对b 的支持力为:o

=cos30N mg 1分 斜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N μ=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o sin30+mg f ma =

1分

由于o o cos30sin30f mg mg μ=>,所以当b 的速度减为0时,b 将静止在斜面上。 1分 B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0

1v t a

=

1分

联立解得:0

145v t g

=

1分

以a 为研究对象,a 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0

22v t g

=

1分

由于12t t <,所以当a 落地时,b 已静止在斜面上。

1分

设b 离地面的高度为h ,由运动学公式:

01o =sin 302

v h t

1分

联立解得:20

5v h g

=

1分

16.(11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L =11.5m ,以速度v =7.5m/s 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A 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量为m =1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将滑块放到传送带的同时,对滑块施加一个大小为F =5N 、方向与水平面成θ=370的拉力,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m/s 2,o sin370.6=,o

cos370.8=。求滑块从A 端运动到B 端的过程中

(1)滑块运动的时间;

(2)滑块和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17.(11分)【解答】

(1)滑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前,设滑块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

1o o cos (sin )3737F mg F ma μ+-=

1分

解得:a 1=7.5m/s 2

滑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11

v

t a ==1s 1分 此过程中滑块向右运动的位移:112

v

s t =

=3.75m

1分

共速后,因o

cos37F >o (sin37)mg F μ-,滑块继续向右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2o o cos (sin )3737F mg F ma μ--=

1分

解得:a 2=0.5m/s 2

滑块到达B 端的速度:B v =

1分 滑块从共速位置到B 端所用的时间:22

B v v

t a -==1s 1分 滑块从A 端到B 端的时间:t =t 1+t 2=2s

1分 (2)0~1s 内滑块相对传送带向左的位移:111s vt s ?=-=3.75m 1分 1s~2s 内滑块相对传送带向右的位移:212()s L s vt ?=--=0.25m 1分 0~2s 内滑块相对传送带的路程:12s s s ?=?+?=4m

1分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o (sin37)Q mg F s μ=-?=14J

1分

四.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7、18、19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7.【选修3-3】(12分)

(1)(4分)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了布朗运动。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B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无规则撞击引起的

C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间接反映

D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布朗运动是微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E .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微粒的运动就越明显,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8分)如图所示,抽气机的最大容积是被抽气体容器容积的

1

10

,当上提活塞将阀门a 打开时,阀门b 关闭;当下压活塞将阀门b 打开时,阀门a 关闭。设容器中气体原来的压强为P 0=75cmHg ,容器中气体温度视为恒定,求抽气2次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8分)【解答】

设左侧容器容积为V 1,右侧抽气机的最大容积为V 2,抽气n 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P n (n =1,2,3……),以容器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波马定律,

第1次抽气前后:01112()PV P V V =+ 2分 第2次抽气前后:11212()PV P V V =+

2分

联立解得:2

12012

V P P V V =+(

2分

由已知条件:1210V V = 代入解得:P 2=62cmHg

2分

18.【选修3-4】(12分)

(1)(4分)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摆线应该选择尽量细一些的、伸缩性小一些的,并且要尽量长一些 B .为了减小周期测量的误差,应该在小球摆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C .在最大摆角较小且稳定振动的情况下测量N 次全振动的时间t ,则周期的测量值为

t

N

D .若错用绳长加上小球直径当做摆长L ,则根据22

4L

g T

p =(T 为周期)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E .若把摆球质量增加一倍,则测出的周期T 变小

(2)(8分)一透明半圆柱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C 点沿垂直于直径AB 的方向入射,在半圆柱内沿图示路径传播,最后从E 点射出半圆柱。已知圆半径为0.30m R =,半圆柱折射率为 2.0n =,AOC 30∠=?,真空中的光速为8

3.010c =?m/s 。求光线在半圆柱内沿图示C D

E 路径传播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分)【解答】

光线在C 点的入射角:AO 90C 60i =∠=?-? 1分 设折射角OCD r ∠=,由折射定律:sin sin i

r n

=

2分

r

r

θ

θθθr i P

E

D

C

A O B

解得:sin r =

可知30r ?,1

sin n

θ>

,故光线在AB 面上发生全反射。 作C 点关于AB 的对称点P ,连接PC 、OP 、OE ,则OPD OED=r ∠=∠ 1分

故光线在E 点将折射到空气中,光在透明体内走过的路程为:CD+DE=PE 2cos R r =1分 光在透明体中传播速度为:c

v n

= 1分 所求时间为:CD+DE

t v

=

1分

联立解得:9910s=3.610s t --=?

1分

19.【选修3-5】(12分)

(1)(4分)关于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E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只有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才具有放射性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C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的

D .在β衰变中,反应前后原子核的质量数保持不变

E .在原子核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有γ射线产生

(2)(8分)如图所示,小球B 与一轻质弹簧相连,并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 以某一速度与轻质弹簧正碰。小球A 与弹簧分开后,小球B 的速度为v 。碰撞过程中,当两个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动能最小时,小球B 的速度多大?

(2)(8分)【解答】

当系统动能最小时,弹簧压缩至最短,两球具有共同速度v 共。设小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后A 的速度分别为v 01、v 1。由系统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

101112m v m v m v =+

①2分 2

22101112111222

m v m v m v =+ ②2分

联立①②解得:1

2

1012

m m m v v +=

③ 碰撞过程任一时刻系统动量守恒,故:10112m v m m v =+共() ④2分 将③式代入④式解得:2

v

v =

⑤2分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静电力常量k=9.0×109N·m2 /C2。关于电荷量与库仑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电荷量为1 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 m时,相互作用力相当于地球上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B. 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1 m的两个物体都带1 C的电荷量 C. 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 D. 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所以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个电荷量为1 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 m时,相互作用力;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1 m的两个物体都带1 C的电荷量;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因粒子间的距离很小,所以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选项ABC正确;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虽然很相似,但是它们不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0时,甲车领先乙车5 km,关于两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4 h时间内,甲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0-4 h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3次

C. t=l h时,甲、乙两车相遇 D. t=4 h时,甲车领先乙车5 km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0-4 h时间内,甲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的初速度为v甲=40km/h,加速度为a甲=-10km/h2,乙的初速度为v乙=60km/h,加速度为a乙=40km/h2,甲乙车相遇时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 代入数据解得t1=1/3h,t2=1h 由图像可知,1h-3h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3h时甲乙车再次相遇;3h-4h内,乙车在甲车前面,不再相遇,故B正确,C正确; D. 3h-4h内,x甲2=(10+0)×1km=5km,x乙2=(20+0)×1km=10km,乙车领先甲车5km,故D错误。 故选:ABC 3.如图所示,交流电流表 A1、A2、A3分别与平行板电容器C、带铁芯的线圈L和电阻R串联后接在同一个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各有不同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电源频率,A3读数增大 B. 增大电源频率,A2 读数增大 C. 抽去线圈中的铁芯,A2读数增大 D. 增大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A1读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阻的电阻值与交流电的频率无关,所以频率变大,电路中的电流不变,A3示数不变,故A错误;交流电的频率变大,线圈的感抗变大,电流减小,所以A2数将减小,故B错误;抽去线圈中的铁芯,线圈的感抗变小,A2读数增大,故C正确;增大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增大,所以电流减小,A1读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也就是容抗、感抗与交变电流的关系。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时,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5.9.8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 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 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 “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 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 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 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 (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 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 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 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 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 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

(完整版)2018年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化学 (满分75分;时间45分钟) (命题:刘素文;审核:魏建斌)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刻舟求剑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在室内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3.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B.钙离子:Ca2- C.硅元素符号:SI D.三氧化硫分子:SO3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向盛有鸡蛋壳的烧杯内加入醋精:鸡蛋壳表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烘烤过的木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B.往试管加锌粒C.滴加液体D.排空气法收集CO2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过滤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卷(答案不完整)

2018~2019 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8 . 9 .7 本试题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11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静电力常量。关于电荷量 与库仑力,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两个电荷量为1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m时,相互作用力相当于地球上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B.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lm 的两个物体都带1C 的电荷量 C.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 D.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所以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 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0时,甲车领先乙车,乙车5km,关于两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起点考试语文答案

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2018.9.6) 1.D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 3分 2.B (“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有误,于文无据。) 3分 3.D(A.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天然的关联; B.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祛魅和建构; C.“‘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段说“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3 分 4.C(“对退休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已经释怀”属过度解读。)3 分 5.①悬念。小说开头写老樊决定去周健家是为了“散散心,消消火”,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老樊心中冒“火”的原因。制造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 ②误会。周健请老樊吃“香辣酸菜鱼”,没有用老樊最爱的乌鱼片,用的是胖头鱼片。老樊认为周健故意轻怠自己,后来才知道误会了好友。这样的设置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效果。 ③对比。老樊退休后,老汪、小魏等人对老樊的态度和周健对老樊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樊退休前后老汪等人对老樊的态度也存在对比(从老樊的心理活动可读出)。这些对比突出了老樊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利于塑造老樊、周健的人物形象,突显了小说的主旨。(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答“铺垫、突转”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共6分) 6.答案一:老樊。首先,老樊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老樊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老樊的烦恼展开的。其次,老樊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二:周健。首先,作者虽然对周健着墨不是最多的,但小说正是通过对周健待人真诚、重情重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其次,小说写老汪、小魏和郑局长也是为了衬托周健。(选取一个答案,分析正确一点给3分,分析正确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7. D “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表述不对,原文是是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这根本上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前后内容的指代不一致。3分。 8. C 前者和后者的看法说反了。3分 9. 第一问: (1)《人民日报》侧重介绍了禁令新规的产生背景及相关内容; (2)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禁令颁布后,对世界主要垃圾出口国和中国的影响; (3) 《中国经济导报》侧重介绍几位专家对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再生资源进口的看法。(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第二问: 三篇报道对禁令新规的解读视角不同,立场不同。(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10.A 11.D( “乞骸骨”与“致仕”不同) 12. D(“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最终答应不退兵。”理解错误。) 13. (1) 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视事”“贷”各1分,意思对3分) (2)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罢”、“大治”各1分,意思对3分) 14.C (格调不同。) 15.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逼远,为朋友担心。②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友人敢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1.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右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把火盖灭,原理是 A.清除了可燃物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油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3H2SO4=Fe2(SO4)3+3H2↑ B.Cu+AgNO3═Cu(NO3)2+Ag C.CO+CuO△Cu+CO2D.CaCO3+2HCl=CaCl2+H2O+CO2 1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D.铝化学性质活泼,但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16.下列物质不属于 ...合金的是 A.青铜B.锌C.钢D.生铁 17.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 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X >Y> Z B.Y> X >Z C.Z>Y>X D.X>Z>Y 18.自来水公司常用的一种灭菌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B.SO2C.ClO2D.NO2 19.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

高三理科数学起点考试试卷

高三理科数学起点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n 为等差数列 ,0,2,4--中的第8项,则二项式n x x )2(2 +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 A . 第7项 B .第8项 C .第9项 D .第10项 2.设),(~p n B ξ,3=ξ E ,49 =ξD ,则n 与p 的值为 ( ) A .4 1,12==p n B .4 3,12= =p n C .4 1,24= =p n D .4 3,24= =p n 3.下列电路图中,闭合开关A 是灯泡B 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 4.下列函数在x =0处连续的是 ( ) A .f (x )=?? ?>-≤-.0,1, 0,1x x x B .f (x ) =lnx C .f (x )= x x | | D .f (x )=?? ?? ?<=>-.0,1,0,0,0,1x x x 5.已知函数b a b f a f x f x f x 1 1,4)()()(2)(111 +=+=---则满足的反函数的最小值为 ( ) A .1 B . 3 1 C . 21 D .4 1 6.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是c b a ,,,设向量),sin ,(C b a += )sin sin ,3(A B c a n -+=,若n m //,则角B 的大小为 ( ) A . 6 π B . 6 5π C . 3 π D . 3 2π 7.如果以原点为圆心的圆经过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焦点,而被该双曲线的右准线分成弧长为2:1 的两段圆弧,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 A . 5 B . 2 5 C .3 D . 2 8.有两个同心圆,在外圆周上有相异6个点,内圆周上有相异3个点,由这9个点决定的直线至少有 ( ) A .36条 B .30条 C .21条 D .18条 9.记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f (x )的集合为M:当|x 1|≤1,|x 2|≤1时, |f (x 1)-f (x 2)|≤4|x 1-x 2|.若有函数g (x )=x 2 +2x -1, 则g (x )与M 的关系是( )

2017-2018年九年级化学试题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人教版) 注: 1.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先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武汉中学戴婷审题人:武汉中学戴兵红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越目要求的。 1.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 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 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 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 据以上记述能被认定的史实是秦代( ) A.“重农”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出发点 B.律法制定与执行异常严苛 C.确立了完备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D.重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 3.《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映了( )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世界意识逐渐明晰 C.天下和合的天下观 D.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4.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5.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科举制鱼亟待进一步完善 D.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 6.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揖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陆揖的理论( )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 C.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 D.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7.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b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⑤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⑥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相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②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压强增大越明显,故a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镁与盐酸反应放热,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符合题意; ⑤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⑥如盐酸过量,镁条的质量相等,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C。 2.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

选项于图像不相符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的意义 A稀盐酸和硫酸钠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质量 B水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 C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 D铝稀硫酸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 【详解】 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B、往水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从0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开始时就产生氧气,且氧气不断增加,因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过氧化氢不断滴加,氧气就不断增大,氧气没有最大量,与曲线不相符,符合题意; D、向铝中滴加稀硫酸,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中的铝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 判断反应生成物与曲线的关系时,重点找出生成物的起点和终点是否与曲线相符。 3.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019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9.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物理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 安培首先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D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但实际上电场并不存在 答案选B 。 2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框在外力作用下水平向右运 动.穿过宽度为d(d>L)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则线框从磁场左侧 进入的过程和从磁场右侧穿出的过程相比较.有 A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B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C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D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反 答案:BC 。 3如图所示的平行板器件中.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相互 垂直,具有不同水平速度的带电粒子从P 孔射入后发生偏转的 情况不同。利用这种装置能把具有某一特定速度的粒子选择出 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若正离子(不计重力)以水平速度 B E v 射入速度选择器,则 A 正离子从P 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B 正离子从Q 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新高三起点考试模拟试卷-普通用卷

新高三起点考试模拟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如图1所示,两个带电球,大球的电荷量大于小球的电荷量,可以肯定 图1 A. 两球都带正电 B. 两球都带负电 C. 大球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静电力 D. 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 2.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很大,但物体的动量变化很小 B. 物体所受到的冲量不为零,但物体的动量大小却不变 C. 物体做曲线运动,但动量变化在相等的时间内却相同 D. 物体只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但物体的动量却始终不变 3.下列选项对公式认识正确的是 A. 公式可以用来求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其中 Q为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r为研究点到带正电极板的距离 B. 可用来计算电风扇正常工作时内阻的发热功率 C. 由公式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 成反比 D. 由公式可知,磁场中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由公式中的电流I的大小来决 定 4.取一根长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 上第一个铁垫圈,隔再系一个,以后铁垫圈之间的距离分 别为、、,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 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铁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 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 5各铁垫圈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长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之比为 D. 依次落到盘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5.如图,一跨过光滑动滑轮的轻绳AB与杆的两端连接,滑轮下端连接一物体,现将 轻杆的中点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一个小角度,当平衡后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将杆逆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不变 B. 若将杆逆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变大 C. 若将杆顺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不变 D. 若将杆顺时针转动,绳AB上拉力变小 6.如图1,闭合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 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外为磁场的正方向,线框中顺时针电流的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为安培力的正方向.关于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与ad边所受的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7.两颗行星A和B均可视为球体,A的半径是B的3倍。卫星a和b分别在行星A和 B表面附近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a的周期是b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星A与B密度之比 B. 行星A与B质量之比 C. 卫星a和b绕各自行星运动的角速度之比 D. 卫星a和b绕各自行星运行的线速度之比 8.沿x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如 图所示,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选出下列各题中惟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 每题3分,满分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 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D、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木条燃烧 B、酒精挥发 C、石蜡融化 D、水结成冰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多为试管容积的1/2 C、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可用硫或木炭代替红磷完成实验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属于纯净物 5.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08 2012~201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012~2013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2.9.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铅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9月)1.在物理学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A.功B.位移C.电势D.磁通量 答案:B (2012年9月)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由于书的形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 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C.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过这个界限,强相互作用已经不存在了 D.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之间存在斥力,但原子核仍能紧密的保持在一起,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2012年9月)3.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 s 时,甲、乙相遇 B .在t =2 s 时,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 C .在t =4 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D .在t =2 s ~ t =6 s 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2012年9月)4.如图所示,一质点在一恒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从M 点运动到N 点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在此过程中,质点的动能 A .不断增大 B .不断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2012年9月)5.如图所示,正方形线框的左半侧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的对称轴MN 恰与磁场边缘平齐。若第一次将线框从磁场中以恒定速度v 1向右匀速拉出,第二次以线速度v 2让线框绕轴MN 匀速转过90?。为使两次操作过程中,线框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相等,则 A .12:2:v v π= B .12::2v v π= C .12:1:2v v = D .12:2:1v v = 答案:A (2012年9月)6.水平面上A 、B 、C 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 点,OABC 恰构成一棱长为L 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 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江苏高邮市—学度一学期高三起点考试及评分标准

2018 8 ~2019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2018.09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3 分,共5 15分) 1.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比赛中,姆巴佩虽然惊艳了世界,但法国队夺冠 的关键人物却是保罗·博格巴和格列兹曼。 B.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暴露出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监管不到位、监督指导不力、审查把关不严、失 察失责。 C.电影《我不是药神》成为现象级热门,一个现实的原因是国内的观众在持 久的压抑和沉默中,在自己的真实社会生活中,太想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善良和 真实。 D.8月20 日,围绕以“志不凡创青春”为主题的第八届苏港澳青年精英论 坛在香港举办,吸引了来自江苏、香港、澳门的约200位青年代表参加。 2.下列诗句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B.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下列对联评论的历史人物, 对应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 B.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杜甫 C.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柳宗元 D.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齐梁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声调平仄的规范、对双声叠韵词的安排、对俪辞的 追求,均体现了他们对诗歌形式的精雕细琢,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华 美。,。,,,,并为唐代律诗的形成开拓了疆域。 ①诗风从古朴高远走向整饬华美 ②但正是齐梁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自觉探索 ③造就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齐梁新体诗 ④使中国诗歌的创作传统发生了新变 ⑤这与古体诗的创作方式大异其趣 ⑥尽管齐梁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备受争议 A.④①⑤③⑥② B.⑤③⑥②④① C.⑤④③⑥②① D.④⑤⑥③①②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起点考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九年级起点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了B.自制冰淇淋C.苹果榨成汁D.铁制品生锈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滴取液体C.点燃酒精灯D.读取液体体积 3.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是()A.推广使用节能灯B.少用一次性筷子 C.关闭待机电器电源D.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氦气用填充探空气球 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铜用于制造导线 武汉教育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3e402788.html, 严禁转载 5.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6.点燃蜡烛时及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D.燃烧时放出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 D.实验室取用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 部即可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当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时,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小华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华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判断 9.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③将20g 砝码放在右盘④将游码拨至0.5g处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0.某化学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资料: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 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20.9.9 本试题卷共8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地面土壤中含有的氡具有放射性,其衰变方程为2222188684Rn Po X →+,半衰期为3.8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是α粒子 B.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 C.每过7.6天,土壤中放射性氡的含量减少75% D.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压力、温度或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等因素有关 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从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紧急刹车,汽车仍将前进--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要保持安全,这段距离内不能有车辆和行人,因此把它称为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这段时间汽车仍保持原速)。汽车以108km/h 的速度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5m/s 2 B.3.75m/s 2 C.2.5m/s 2 D.2m/s 2 3.2020年7月23日,中国“天问--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如图所示,“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之后,需要在近火星点变速,进人环绕火星的椭圆轨道。则“天问一号” A.在轨道II 上P 点的速度小于Q 点的速度 B.在轨道I.上运行周期大于轨道II.上运行周期 C.由轨道I 变轨进入轨道II 需要在P 点加速 D.在轨道I 上经过P 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轨道II.上经过P 点时的向心加速度 4.为探讨磁场对脑部神经组织的影响及临床医学应用,某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将金属线圈放置在头部上方几厘米处,给线圈通以上千安培、历时约几毫秒的脉冲电流,电流流经线圈产生瞬间的高强度脉冲磁场,磁场穿过头颅对脑部特定区域产生感应电场及感应电流,而对脑神经产生电刺激作用,其装置如图所示。”同学们讨论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脉冲电流流经线圈会产生高强度的磁场是电磁感应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