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案18、彩色的翅膀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9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蝴蝶翅膀彩色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
2.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蝴蝶飞翔的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观察图片:(1)展示蝴蝶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让学生描述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并解释其意义。
《彩色的翅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追求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模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情景模拟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蝴蝶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蝴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蝴蝶的了解,引出课文《彩色的翅膀》。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事物。
(2)分组讨论:课文中为什么说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5.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绘制一幅关于蝴蝶的画,并附上解说词。
3.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翅膀”、“彩虹”、“甲虫”等词语;(2)能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夏洛蒂和甲虫们寻找彩色翅膀的经历;(3)能够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2)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彩色的翅膀》文本;(2)生词卡片;(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4)手工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3)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评价;(3)教师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2)根据课文内容,绘画一幅甲虫找到彩色翅膀的画;(3)家长签字,加强家校沟通。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大自然,记录下美丽的瞬间;(2)调查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蝴蝶、昆虫等动物翅膀的基本特征和色彩变化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技能。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的形成原因。
2.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蝴蝶翅膀色彩的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蝴蝶翅膀的基本特征和色彩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蝴蝶翅膀标本、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4.2 教材准备《彩色的翅膀》课件、教材。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翅膀标本,引导学生关注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
5.2 讲授新课讲解蝴蝶翅膀的基本特征、颜色和花纹的形成原因。
5.3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实验。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分享实验心得。
5.5 总结提高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蝴蝶翅膀颜色和花纹形成原因的掌握情况。
6.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6.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蝴蝶翅膀色彩变化原因的理解深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7.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3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024年彩色的翅膀教案5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1(约2858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__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1.出示语段,要求同学自由朗读: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同学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同学:A、“残存”是什么意思?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同学质疑: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幼稚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同学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同学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协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同学可能汇报的要点: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同学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同学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彩色的翅膀教案
教案: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 学习彩色的翅膀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刀、颜料或彩色笔、胶水、铁丝或麻绳。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彩色的翅膀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
他们的想象力。
2. 材料准备:准备彩色纸、剪刀、颜料或彩色笔、胶水、铁丝或麻
绳等材料。
3. 制作翅膀的形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色纸,根据自
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翅膀的形状,可以是蝴
蝶翅膀、天使翅膀等。
4. 给翅膀上色:学生可以使用颜料或彩色笔给翅膀上色,可以选择
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的形象进行上色。
5. 固定翅膀:将翅膀的两侧用胶水固定在一起,确保翅膀不会松动。
6. 添加细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翅膀添加一些细节,可以
用颜料或彩色笔画上花纹或图案。
7. 添加悬挂装置:将铁丝或麻绳穿过翅膀的中间部分,用来悬挂翅膀。
8. 完成作品:学生完成后可以将彩色的翅膀悬挂在教室或自己的房
间里,展示自己的创作。
教学扩展:
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彩色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彩色翅膀的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互相欣赏和交流。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个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展览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彩色的翅膀》是一篇描绘昆虫世界的美妙篇章,通过讲述蝴蝶、瓢虫等昆虫的翅膀色彩,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1.2 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认识不同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增强词汇积累。
2.3 课文解析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特点和功能,探讨昆虫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教学活动设计3.1 观察昆虫标本学生观察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翅膀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昆虫翅膀的特点。
3.2 绘画昆虫翅膀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翅膀特点,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中的彩色翅膀。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昆虫翅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2 绘画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昆虫翅膀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保护环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昆虫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2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昆虫的资料,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翅膀特点,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课文文本:《彩色的翅膀》原文6.2 昆虫标本或图片:蝴蝶、瓢虫等昆虫的标本或高清图片6.3 绘画材料:彩笔、水粉、画纸等6.4 环境保护资料:关于昆虫保护的相关文章、视频等第七章:教学步骤设计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7.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增强词汇积累。
《彩色的翅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态保护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虫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彩色的翅膀》。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彩色的翅膀》。
(2)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3)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昆虫”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和运用。
4.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对课文内容的讨论,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彩色的翅膀》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色的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懂得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蝴蝶、甲壳虫等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翅膀。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彩色的翅膀的观察和感受。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品味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蝴蝶、甲壳虫等昆虫翅膀的描写。
(2)学生讨论:课文中为什么说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3)教师讲解:蝴蝶翅膀上的色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4.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其他有趣的昆虫特点。
(2)每组选取一种昆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朗读感悟,提升情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翅膀。
2. 选择一种昆虫,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彩色的翅膀教案(精选6篇)彩色的翅膀篇1教材简析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回家探亲,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2.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尝瓜”切入,引发思考1.课文中写了战士们海岛上的哪些生活?用简洁语言表达梳理2.阅读“尝瓜会”内容,画出描写尝瓜的句子3.品读“尝瓜”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战士们都笑着,慢慢地咬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1)指名读,圈一圈描写“尝瓜”词句(2)聚焦“细细地端详、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这一尝瓜细节描写,你体会出什么?尝瓜细节描写还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3)“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甘泉”指什么?你从中读出什么?4.引出继续研究话题:岛上唯一的这个大西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战士们觉得甜如甘泉?【设计意图】从特定的情境入手,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很快抓住读者的心而这个特写镜头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它看起来很平凡,很普通,但细究却别有滋味,造成悬念在阅读中紧紧扣住语言文字,把细节再放大,这又是高段学生写作的要求,在无形中将阅读与写作嫁接起来了二、细读“瓜史”,亲历艰辛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大西瓜来历的内容?用学习符号作标记2.交流:阅读大西瓜成熟的过程,用一个词语说说西瓜成长带给你的感受3.哪些句子描写西瓜成熟的不容易?透过不容易你还读出什么?品读句子一: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施肥不足?还是土壤不行?(1)这是什么句?指导读好问句(2)从连续问句中,你还读出什么?(3)结合理解句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品读句子二: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1)自读句子,发现小瓜什么变化?(2)“残存”是什么意思?它还可以替换哪些词?(3)根据“残存”这个词,请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感受到海岛战士们怎么样的心情?【设计意图】采用顺藤摸瓜的方式导入这部分教学,既然一个普通的西瓜得到大家的珍视,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顺着这条脉络走进这部分,顺理成章在学习中,融合朗读、想象、体验等,充分感受西瓜来之不易三、再读“海岛”,感悟深情1.自主阅读课文中通迅站的信号兵小高回岛对话内容2.指导朗读对话,从说话人的语气中品味人物的品质3.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小精灵”指谁?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还指谁?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透过这个词你读出什么?4.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海岛上的战士小高或其他【设计意图】由瓜到蝴蝶,由物到人,巧妙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以语言文字为媒体,紧扣“小精灵”,“安居乐业”等,读懂词语背后丰富的内容四、回味“海岛”,表达情谊1.自读课文最后“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读着读着,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笔写下来2.师生交流“彩色的翅膀”联想【设计意图】借助这个美丽的画面,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随文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自我领悟“彩色的翅膀”内涵,与课题遥相呼应附板书设计:彩色的翅膀建岛爱岛尝瓜会:切盛送捏端详闻咬赞叹种瓜史:残存扇动【总设计意图】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落实自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把“朗读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切实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学要下的苦功,也是设计本的基本思考由读到写,读中渗透写的思想,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读、悟上,将留些时间给学生自己读自己悟《彩色的翅膀》一文,重在体会战士们对海岛对祖国那份浓浓的爱上本课教学设计,以“爱”的情感为主线,凭借战士热爱海岛的故事,采用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2授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课题:彩色的翅膀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思考】《彩色的翅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自读课文。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篇一: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宝石岛的几个特点。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5、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教学重难点: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读题存疑2、指名读题。
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
)“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二、检查预习、交流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2、交流如下问题:(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1、不毛之地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条件艰苦远离大陆四、爱岛深情(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
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彩色的翅膀》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彩色的翅膀作品,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追求梦想。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创作彩色的翅膀作品,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4. 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
5.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或动物,研究它们的翅膀特点和生存环境。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边防战士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的品质。
2.学习写作方法。
2.难点
1.体会“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海岛图片,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
1.分析边防战士在海岛上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2.理解“彩色的翅膀”的象征意义。
4.总结拓展
1.总结边防战士的精神。
2.让学生谈谈对军人的敬意。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赞美军人的短文。
2.了解其他边防战士的故事。
《彩色的翅膀》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涉及的生物知识,如蝴蝶的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彩色的翅膀》是一篇描写蝴蝶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蝴蝶翅膀颜色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了解蝴蝶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2.2.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对蝴蝶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翅膀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卡片,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翅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翅膀颜色的形成原因。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学生讨论蝴蝶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特别是蝴蝶翅膀颜色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生字词练习和课后思考题。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概念与分类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的了解和观察。
1.4 教学步骤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的了解和观察。
第二章:彩色的翅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翅膀的颜色和图案的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翅膀颜色和图案对生存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蝴蝶翅膀的颜色和图案的形成原因蝴蝶翅膀颜色和图案对生存的作用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蝴蝶翅膀颜色和图案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展示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翅膀的颜色和图案。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翅膀颜色和图案的形成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蝴蝶翅膀颜色和图案的理解。
第三章:蝴蝶的生命周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生命周期对生存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蝴蝶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蝴蝶生命周期对生存的意义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蝴蝶生命周期的理解。
3.4 教学步骤展示蝴蝶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生命周期对生存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蝴蝶生命周期的理解。
第四章:蝴蝶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适应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蝴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蝴蝶的生态环境和适应策略蝴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蝴蝶生态环境的理解。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世界。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蝴蝶翅膀彩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蝴蝶翅膀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蝴蝶翅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对蝴蝶翅膀的美丽之处的感受。
(3)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4. 巩固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2)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增强体验。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中的彩色事物,体会生命之美。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蝴蝶翅膀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彩色世界”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测试: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彩色的翅膀》,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珍珠鸟的成长过程及“我”与它的深厚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小珍珠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彩色的翅膀》2.课件或黑板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珍珠鸟的成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答案。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彩色的翅膀》,谁能复述一下小珍珠鸟的成长过程?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小珍珠鸟孵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答案。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珍珠鸟学飞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答案。
四、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之情。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彩色的翅膀》,谁能谈谈小珍珠鸟独立生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珍珠鸟独立生活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关心和帮助它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答案。
三、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小珍珠鸟的成长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2.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彩色的翅膀》,谁能谈谈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感悟?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彩色的翅膀》教案《彩色的翅膀》教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彩色的翅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彩色的翅膀》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彩色的翅膀”和“宝石岛”以及岛上的主人公们。
出示ppt,展示蝴蝶等昆虫,初步理解“彩色的翅膀”指的是什么。
出示ppt,展示宝石岛(西沙群岛)美丽的画面。
出示配乐ppt,展示守岛官兵的训练、生活。
二、初读感知,明确要求。
生齐读自读要求,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1.疏通生字词,特别注意理解“碧空如洗、矮墩墩、端详”等词语。
2.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读后交流。
(1.带昆虫上海岛。
2.尝瓜会)质疑1:为什么带昆虫上海岛?学生讨论明确:花朵授粉结果的知识。
质疑2:西瓜这么普通,为什么要开尝瓜会?初步明确西瓜来之不易,岛上生活艰苦。
三、研读课文,探究第一部分:带昆虫上宝石岛。
1.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生齐读。
找出其中动词:扔、抱。
对比揣摩:扔的大提包里可能有什么东西?(生活用品、衣服、书籍、象棋、甚至还可能有母亲精心准备的食物,突出这些东西对小高来说很重要)抱的纸箱里有什么?(蝴蝶等昆虫,用来给小岛上的花授粉,好结出瓜果。
突出对小岛官兵很重要)思考:在小高看来,哪个更重要?说明了什么?(热爱海岛胜过一切)再思考:小岛上为什么没有昆虫?远离大陆,环境恶劣,无法生存。
《彩色的翅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彩色的翅膀》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彩色的翅膀》的主要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彩色的翅膀》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讨论问题及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蝴蝶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蝴蝶的美丽翅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彩色的翅膀》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3. 合作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是如何描述蝴蝶的翅膀的?c. 作者对蝴蝶的翅膀有什么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让更多的生物拥有美丽的翅膀?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6. 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美丽翅膀”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生物及其美丽的翅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蝴蝶的美丽。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彩色的翅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宝石岛上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解放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建设和改造荒无人烟的海岛的。
体会战士们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思想感情。
3、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4、流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们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18、彩色的翅膀
2、揭示课题:课题指的是什么?(昆虫)
三、朗读课文:
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高为什么要带昆虫?
四、学习生字新词:
1、板书:
zī rǎng shòu mì
滋壤授秘
2、拼读生字新词:
3、理解词义:
碧空如洗:蔚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确。
滋味:味道。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岩石:构成地壳的矿物的集合体。
土壤: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
授粉:雄蕊花粉传达到雌蕊的柱头上。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
安居乐业: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
4、指导书写:
五、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吃生字新词的含义:
六、小结:
七、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默写生字新词:
“碧空如洗、安居乐业、滋味、秘密、授粉、土壤”
三、讲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讨论:
(1)“我”要去哪里,由谁陪同?
(“我”要去宝石岛,由观察站的信号兵小高陪同。
)
(2)小高在晕船的时候,为什么把大提包仍掉,却紧紧抱着一只纸箱子?纸箱里装的是什么?
(3)作者感到好奇,干了什么?
(对小高进行了试探。
)
(4)发现了什么?
(纸箱里装的全是一些小昆虫。
)
四、讲读第八至十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讨论:
(1)到了宝石岛,站长拉“我”去干什么?
(参加晚会。
)
(2)是一场什么晚会?(尝瓜会。
)
(3)这场晚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个西瓜是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
)
五、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第一至十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六、小结:
七、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说说第一至十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第十一自然段至结束。
1、指导朗读:
2、思考、讨论:
(1)第十一至十八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个不平常西瓜的来历。
)
(2)原来宝石岛情况怎样?
(荒芜人烟的小岛,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这小岛上,改造建设,在岩石下,小路旁洒下菜子,瓜子。
结果,西瓜开花不结果。
)
(3)为什么?
(没有昆虫授粉。
)
(4)后来,为什么结西瓜?(人工授粉。
)
(5)到此,同学们应该怎样理解小高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保护纸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
(6)“尝瓜会”上,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表达了什么?
(战士热爱自己祖国海岛的情感和改造海岛的决心。
)
(7)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讲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家。
预示着战士们改造海岛的胜利。
)
小结: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瓜的来历。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第十一自然段至最后。
五、小结: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思考、练习”
(1)小高探亲回部队时,为什么要带许多小昆虫?
(2)为什么岛上结了西瓜,还要开“尝瓜会”?战士们吃了瓜,为什么会觉得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泉流进心田?
(3)最后小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课文结尾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练习时,先读课文,让学生从中理解,组织,在讲读课文时,已经渗透在其中。
参考答案:
(1)因为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小昆虫。
去年种的西瓜,开了花却没有昆虫传授,结不了瓜。
所以小高探亲回部队时,带了许多小昆虫。
(2)因为这个西瓜来之不易。
它饱含了战士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建设、改造海岛的决心。
所以要开尝瓜会。
因为这个西瓜标志战士们改造海岛的胜利,是战士们的劳动果实。
所以,吃瓜时,战士们感觉甜丝丝的。
(3)答案见第三课时。
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捉了一些小昆虫带回海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可贵精神。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战士们吃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爸爸看书。
指导时,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4、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句子。
外貌:如矮墩墩。
神态:有说有笑。
这时候不吭声了。
紧闭着嘴唇,两眼知发愣。
三、小结:
四、作业:
1、2、3
第五课时(练习)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滋()蔓()授()
壤()雌()秘()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大西瓜一()暴雨一()海岛田
一()纸箱子一()甘泉一()小黄花
一()雷达兵一()瓜秧一()欢笑声
一()小蝴蝶一()雌花一()西瓜子
三、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解释打上“√”。
1、我想问小高话,但见小高紧密闭嘴唇,便打.住了。
(1)击()(2)停()(3)计算()
2、小高淡.淡一笑。
(1)含的盐分少。
()(2)不热心。
()
(3)营业不旺盛。
()
3、安居乐.业。
(1)快乐、愉快。
()(2)乐于。
()
(3)使认得快乐的事。
()
4、水落石出.。
(1)来到。
()(2)离开。
()
(3)超过。
()(4)显露。
()
四、回答问题:
1、小高的纸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2、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3、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尝瓜会”来祝贺?
4、请把小高最后说的话写下来。
五、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附板书设计:
18、彩色的翅膀
1、吃西瓜
彩色的翅膀 2、开晚会
3、西瓜的来历
教学后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战士热爱自己祖国海岛的情感和改造海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