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绪论
1、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2)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将更多的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3)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早就对知识、文化等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不断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2、简述精神产品、准精神产品、泛精神产品、纯精神产品的基本概念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的产物。
准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它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泛精神产品是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纯精神产品是准精神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也就是泛精神产品中属于准精神产品的那部分内容。
3、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原则。
4、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如学校。
(3)法律调控手段。国家的立法体系既有综合性的基本法律,又有专业性的法规,相互配套衔接,成为政府对产业进行调控、干预、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经济手段,给予一定奖励。
(5)技术手段。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
5、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1)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当前文化产业的实践要明显的快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应该与文化产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并对其归纳总结,从案例的研究和实践调查中,总结出文化产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作为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管理应汲取不同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建构文化产业的科学理论。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和重要的经济部门,要对其运营进行全面的管理,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定性分析上。行业统计、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将成为
不可或缺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没有定量分析就没有真正的管理。
(4)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文化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分析。
第一章
1、简述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功能
(1)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意识形态既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产物,但又不是这种生产关系的消极反映,它能动的反作用于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所谓文化事业单位是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的,围绕着发挥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而建立和运行的非政府机构。
(3)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文化产业是顺应大众文化的形成而产生的,它适应现代消费社会的需求,为大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内容。
2、西方主要国家文化监管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机制。对文化市场的准入限制,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直接干预。
(2)对文化内容的审查。一是事先审查,又称为预防制;二是事后审查,又称追惩制。
(3)制定各种法律。通常情况下,国家和政府是运用法律制度来调整文化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
3、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
4、试论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5、比较中国与外国事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注重大众产业意识形态管理
不同点:西方国家注重监督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分工细化、社会化;而中国越来越注重商业化、经济化和政府引导。
第二章
1、简述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1)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文化产品与服务虽然具备商品的一般特性,属于产业的范畴,但是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是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市场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2)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从大的方面讲,首先,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保证,是文化安全的根本。其次,文化产业同国家形象相关联,树立国家形象的产业正是文化产业。
(3)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过程,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诸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体系等产业运行机制和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2、简述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
特征:(1)政治性,文化行政管理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2)社会性,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掌握着法律所赋予的文化行政管理权力;(3)服务性,文化行政管理组织具有广泛的社会服务的特点。
3、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有哪些基本类型?
构成要素:
(1)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目标。它服从于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总体要求,是依据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行政上级的规定所设置的,不是文化行政管理组织自身随意设定的,目标具有法律效力。
(2)文化行政人事。是文化行政管理组织为了达成组织目标、实行组织功能和推行组织工作,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和人事机关,对其所用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考核、奖惩、调配,以及相关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动。
(3)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是指各部门好各层级之间依照法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正式的相互关系。
类型:
(1)领导机构,是指中央与地方统领文化行政、管理全局的领导机构。
(2)行政职能部门,行政系统主要由文化部和地方文化厅、局归口管理,还包括与文化产业领域相关的管理部门。
(3)其他行政机构,通常有以下三类:政府咨询机构、政府独立机构、半官方机构。
4、文化行政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
(1)文化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2)文化监管职能,是指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准入许可、市场行为的规范和文化内容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监管。
(3)公共服务职能。现代市场经济师责任经济、服务经济,政府是权力主体,更是义务主体,以为厂商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服务为己任。
第三章
1、文化企业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管理有何区别
(1)文化企业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其产品和服务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是核心,而一般企业生产的产品容易消失;
(2)精神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有着自身的规律,精神内容可以被复制,并不会像物质材料那样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的消逝;
(3)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因此,精神产品的销售与一般产品的销售不同,必须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和产品移交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作为营销的核心;
(4)由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所以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到外部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影响。
2、简述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基本特征
(1)治理的特征,治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组织目标的公益性和资金来源的社会性;
(2)筹资管理的特征,营业性企业筹资的来源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而非营利性组织却没有资本金,也没有利润导向的定价制度,他们必须依靠其他资金来支持组织或机构的活动;
(3)营销管理的基本特征,文化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性或者准公共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4)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性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3、简述非营利性组织营销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