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间水稻调查表

田间水稻调查表

田间水稻调查表

水稻病虫田间调查表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通用范本_1

内部编号:AN-QP-HT77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

田间实验和数据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实验一 试验数据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3 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整理田间调查资料,了解资料整理的意义,掌握频数分布表、图的制作方法、各种特征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利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图表制作及特征数的计算。 重点: 频数分布表、图的制作、各种特征数计算 难点: frequency 等函数的使用 ? EXCEL 中的数据整理工具 ? 利用 EXCEL 进行数据描述 实验二 统计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 3 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显著性测验的意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利用 EXCEL 进行统计假设测验和参数区间估计的方法。 重点: 与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有关的粘贴函数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应用 难点: TINV 、 TDIST 含义和使用 ? 利用函数进行样本平均数和平均数差数的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 ?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 实验三 常用田间试验田参观( 2 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试验设计在排列方式上的异同,对小区形状、面积、长宽比例、标牌、保护行等概念增加感性认识。 重点: 各试验设计小区排列方式 ? 作物育种中心试验田参观 ? 学校标本园实验田参观 实验四 单因素完全随机及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分析( 2 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能够独立地利用 EXCEL 中的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重点: SUMSQ 、 DEVSQ 、 FINV 等常用于方差分析的函数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方差分析 难点: SUMSQ 进行平方和的计算技巧 ? 利用 EXCEL 中的函数进行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试验的方差分析 ?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试验的方差分析 实验五 顺序排列及裂区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3 学时) 基本要求: 在计算机上实现小区顺序排列和裂区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重点: 相对生产力的计算、裂区试验资料整理 难点: 处理间的多重比较 ? 对比和间比试验资料的结果分析 ? 二裂式裂区试验资料整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六 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3 学时) 基本要求: 了解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意义 ,掌握利用 EXCEL 计算一元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方法和显著性检验方法。 重点: 回归系数、回归截距和相关系数计算 难点: 利用 EXCEL 粘贴函数计算回归和相关统计数 ? 利用图表向导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 利用 EXCEL 粘贴函数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 朱明哲主编《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 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本教研组自编:《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上机实习指导书 》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 一、发芽期记载 1、发芽日数。从催芽开始到齐芽的天数。 2、发芽势。种子在试验日开始3天内发芽数与调查种子数的比值。 发芽势(%)= ×100 3、破胸。种谷吸足水后胚乳开始生长膨大,并胀破外颖露出白色叫破胸(露白)。 4、发芽的标准。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 5、发芽率。随机取检验净度的种子两份,每份100粒。用吸湿性很强的纸做发芽床放入发芽皿内,滴水湿润纸垫(此法称垫纸法),将两份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发芽皿内。发芽皿放入30-35℃恒温厢内进行发芽,经7天后检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 ×100 6、出苗。不完全叶伸出芽鞘(不计叶数)又叫现青(扶针)。 7、出苗率。出苗时(第一完全叶时),数记上述观察点内已发芽种子的出苗数,求算出苗率。 出苗率(%)= ×100%

8、成苗率。三叶期调查观察点内包括弱苗的成苗数,计算成苗率。 成苗率(%)= ×100% 9、成秧率。插秧前1-2天,调查点内的总苗数和缩脚苗(苗高不足正常苗的一半者)的数量,求算成秧率。 成秧率(%)= ×100% 10、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和成秧率的乘积。 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秧率 二、秧苗素质考查 1、苗高。由秧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之顶端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单株绿叶数。计算包括分蘖的已展开的新叶的绿叶数,求其单株平均值。 3、茎基宽。将20株秧苗每10株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包括分蘖),求其平均值。 4、总根数和白根数。取10株数记总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白根数。 5、单株分蘖数。取样20蔸计算分蘖的个数,以20蔸平均之。 6、分蘖株率。调查20蔸的总苗数和带分蘖的株数,求算分蘖株率。

水稻管理

6月份,是我区水稻栽插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手段是通过加强水的管理,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从而达到壮根、壮秆和足蘖。 一、水的管理 (一)浅水灌溉或间歇灌溉。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的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弱,此时,外界气温高、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因此,插秧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灌苗高的1/2~2/3深水,以不淹没秧心为好。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叶片的蒸腾失水造成干枯,而且也可防止低温秧苗受冻,起到以水护苗的作用。水稻返青后,应将水放浅,保持3~5厘米的浅水,这样有利于提高水温、地温,特别是今年的阴雨天气,水浅温度在15℃以上,出点太阳很快会使水温升高,这样有利于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健壮,也就是泥温相对比水深的要高些,出根快些,能多发新根,秧苗早分蘖、快分蘖。或者水稻返青后采取间歇灌溉,即一次灌3~5厘米浅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脚窝有水、田面无水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环。 (二)晒田。晒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十分有利。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高产栽培中,当全田总苗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常采取排水晒田措施,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6月上中旬),也就是水稻接近有效分蘖终止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及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要撤水晒田5~7天,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秆。晒田常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三)增温灌溉。由于白天灌水会降低稻田的水温、地温,影响水稻的生育,导致蘖数不足、生育拖后。因此,灌水应当在日落前1~2个小时到日出后1~2个小时之间进行。特别是井水灌溉的稻区,更应注意。不仅要昼停夜灌,而且要采取如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加宽进水口、表层水灌溉等增温措施,防止或减轻水温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经常检查加固田埂,防止漏水。水田田埂应经常检查,防止漏水。漏水会造成除草剂效果差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施肥后的肥水流入其它稻田导致别的地块贪青,而该稻田又长得不好。另外还会加深其它稻田水层,引起池埂连锁毁坏等。因此,水稻插秧后,要经常检查修补田埂。 二、分蘖肥的施用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由于温度一般仍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的少,又由于基肥是全层施,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因此,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 (一)施肥量 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尿素3~5公斤/亩,或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多施,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同时要注意水稻锌肥的施用(详见水稻缺锌及施锌技术)。 (二)施肥方法 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应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蘖肥的80%全田均匀撒施,其余20%就看田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 一、发芽期记载 1、发芽日数。从催芽开始到齐芽的天数。 2、发芽势。种子在试验日开始3天内发芽数与调查种子数的比值。 发芽势(%)= ×100 3、破胸。种谷吸足水后胚乳开始生长膨大,并胀破外颖露出白色叫破胸(露白)。 4、发芽的标准。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 5、发芽率。随机取检验净度的种子两份,每份100粒。用吸湿性很强的纸做发芽床放入发芽皿内,滴水湿润纸垫(此法称垫纸法),将两份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发芽皿内。发芽皿放入30-35℃恒温厢内进行发芽,经7天后检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 ×100 6、出苗。不完全叶伸出芽鞘(不计叶数)又叫现青(扶针)。 7、出苗率。出苗时(第一完全叶时),数记上述观察点内已发芽种子的出苗数,求算出苗率。 出苗率(%)= ×100% 8、成苗率。三叶期调查观察点内包括弱苗的成苗数,计算成苗率。

成苗率(%)= ×100% 9、成秧率。插秧前1-2天,调查点内的总苗数和缩脚苗(苗高不足正常苗的一半者)的数量,求算成秧率。 成秧率(%)= ×100% 10、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和成秧率的乘积。 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秧率 二、秧苗素质考查 1、苗高。由秧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之顶端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单株绿叶数。计算包括分蘖的已展开的新叶的绿叶数,求其单株平均值。 3、茎基宽。将20株秧苗每10株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包括分蘖),求其平均值。 4、总根数和白根数。取10株数记总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白根数。 5、单株分蘖数。取样20蔸计算分蘖的个数,以20蔸平均之。 6、分蘖株率。调查20蔸的总苗数和带分蘖的株数,求算分蘖株率。 分蘖株率(%)= ×100% 7、百株地上部鲜重。随机取样100株。剪去根部和附着的谷壳,用吸水纸除去叶面水分,然后称重。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群的教学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以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原理和思路为重点,以灵活应用数据处理软件为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及其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科学研究、逻辑推理、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的能力,特别是科学创新能力。使用优良的设计方法及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自2004年被列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以来,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已完成预期建设目标。分述如下: 1.课程建设目标 (1)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适合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构建适应于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体现教育教学的现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摸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3)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推进科研,教学科研同步提高的途径。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学术水平和素质。 (4)选用国内优秀的教材,并组织或参与《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系列教材的编写,建设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体系。 (5)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资料和案例。

(6)建立适合于本课程特点的考试方式和评定标准,扩充试题库。 2.课程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1)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 按照我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整改,按照专业类别、学历层次组织教学,构建一个既能够体现植物生产类特色、又能传授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课程群。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群中包括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专科)、《生物统计学》(本科)、《试验设计与分析》(本科)和《应用统计学》(本科)四门课程。 (2)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的情况 ①将科学研究经验、教训、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凸显课程特色。在课堂讲授的恰当时候向学生们阐释科研处理数据资料的经典实例,使学生们意识到只有灵活使用统计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把所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内容从试验设计学和统计分析的侧面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采取案例式教学、形象化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利用本精品课程网上在线答疑、Bb (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教师的BLOG网页等多种形式实现课下辅导。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水稻调查报告

关于市水稻生产调查报告范文 ××是全国商品粮重点县市。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到底怎样?粮食安全会不会出现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关心。最近,我结合“五同”活动下乡就此进行了调研。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 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xx年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xx年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xx年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田耕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 厘米,土厚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投资成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 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⑴床土选择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公斤作床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 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

直接用作床土。其它⑶床土培肥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氮、磷、,以及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25 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钾复合肥60-70公斤。取土地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公斤旱秧壮秧剂。值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 为)。施后连续机械旋耕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2-310-15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 毫米,5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2-4其中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 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种前30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2.秧田准备 大田比例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100宜为1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厘米,15~12旋耕深度为厘米,20~18为天精做秧板,秧板的宽度为米,长度根地表平整。然后于播种前10厘米的排水沟兼做深2030据田块情况确定,秧板之间开挖宽厘米、

水稻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水稻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3 水稻调查项目及标准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出苗期:全区80%植株达到立针期。 插秧期:移栽当天的日期。 始穗期:全区1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 抽穗期:全区5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 齐穗期:全区80%的稻穗顶端已露出叶鞘的日期。 成熟期:全区80%的稻穗基部2/3以上的籽粒达到玻璃质状,用指甲不易压碎的程度的日期。 生育日数:从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 活动积温:统计从插秧期至成熟期≥10℃的积温+200℃。 植株高度:收获前每小区连续取具有代表性的十穴,每穴以最高株为代表,从地面量至穗顶端(不包括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分蘖性:分强、中、弱。 倒伏调查: 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日期。 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到。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 2级:植株倾斜度在15°~45°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85°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以上。 倒伏率:目测倒伏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比。 病害调查: 叶瘟:齐穗期调查,分为十级。 0级:无病株。 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 2级:较大褐点 3级:小而圆以至稍长的褐色的环死灰斑,直径1—2毫米。 4级:典型的稻瘟病斑或椭圆型,长1—2厘米,常限于两条叶脉间,病斑面积不足叶面积的2%。 5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小于10%。 6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11—25% 7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26—50% 8级:典型的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为51—75% 9级:全部叶片死亡。 穗颈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一)育秧情况 今年播种期适当推迟,鲁南和鲁西南稻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沿黄稻区5月10-15日播种。 出苗期间,温度适宜,没下大雨,出苗较往年整齐,成苗率高。秧苗生长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病情。 不利情况是苗期稻飞虱发生严重,发生数量较大,危害特别严重。由于连续用药和飞虱危害,对秧苗素质造成较大影响,秧苗瘦弱。 (二)插秧情况 绝大部分地块都能做到及时早插,个别地块因没及时灭茬造成晚插。插秧质量较好。 (三)前期水稻生长管理及生长情况 返青期及分蘖前期气温较高,雨水少,水稻生长较慢。个别地块插后返青肥施用量大(特别是施用碳铵),遇高温及缺水,造成稻苗大量死亡,有重新插秧的情况。 分蘖中期连续几次大雨,水稻快速生长,但部分地区没能及时排水,保持适宜水层,造成涝害,影响了水稻生长和分蘖,群发展不足,将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分蘖后期及幼穗分化期,气温偏低,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利,将对水稻后期及产量有影响。 由于灰飞虱量大,秧苗带毒率高,大田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部分地块发病严重,将对产量影响较大。关于黑条矮缩病防治问题,目前方法不多,有待加强研究。 总的来说前期水稻生长受病、虫危害及异常气候影响,总体生长不理想,部分地块生长较差,减产已成定局。因此为使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加强中后期管理。 二、中后期管理技术 7月中旬水稻由营养生长转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生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主要分两个阶段,即拔节抽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一)拔节抽穗期肥水管理 此期的管理目标是壮杆大穗,主要措施适时搁田。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搁田。搁田标准是地表变白,有小裂缝,人能穿鞋进地。搁田的作用一是减少无效分蘖,二是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有毒物质和有毒气体,三是增加后期抗倒伏能力。搁田的时间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而定。搁田后要及时覆水,一直到抽穗进行间歇灌水。 肥料运筹,结合覆水于8月1日前,亩施复合肥10kg(N:P2O5:K2O=18:12:18),尿素5-7.5 kg,作促花肥,中熟品种可于孕穗期酌情亩施4-5kg尿素,作保花肥。 (二)开花结实期肥水管理 水层管理:抽穗开花期建立浅水层,切忌脱水。灌浆期间采用间歇灌水法,直到收获,肥料运筹:一般不需施肥,可于扬花后喷施两次叶面肥。 (三)中后期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 螟虫:防治时期:7月中旬、8月初、8月中旬、9月上旬。主要药剂:杀虫双,阿维菌素、三锉磷、锐劲特等。 稻飞虱:防治时期:7月上旬、8月初、9月上旬,主要药剂:吡虫啉、扑虱灵、毒死蜱、乐斯本、敌敌畏(大量发生时熏蒸) 病害防治: 纹枯病:防治时间:主要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期,亩用10%的井岗霉素水剂150ml,兑水50kg喷施于植株下部。 稻瘟病: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亩用20%三环锉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

水稻田间水的管理——益阳传统农活(12)

水稻田间水的管理 ——姚国文著《益阳湖区传统农活》(12) 这里介绍的是湖南益阳市洞庭湖平原区(以下简称为益阳湖区)的传统(1956年前的)农活——水稻田间水的管理,是姚国文著《益阳湖区传统农活》的一部分。 水稻田间水的管理是一项常年性的工作,其中,从春耕开始至稻谷收割这段时间是水管理的重点时期。 一、稻田蓄水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要搞好水稻田间水的管理,首先要搞好稻田畜水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一)稻田畜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每一丘稻田四周的田埂就是稻田的畜水设施。稻田畜水设施的管理就是要管理好稻田四周的田埂,不让稻田里的水从田埂向上泄漏。一般而言,不做子堰的田埂是不会漏水的,主要是防止做子堰的田埂漏水。为此,一是要要定期筑好稻田田埂的子堰(见上文《挖子堰和重筑子堰》)。二是定期检查作有子堰的田埂,如发现作有子堰的田埂有漏水的地方,就立即堵死。因为稻田作有子堰的田埂土质较软,泥鳅、鳝鱼有时会在此打洞,如果泥鳅、鳝鱼打的洞从通这丘田通到了下丘田或排水沟,那么这丘田的水就会从这些洞流到下丘田或排水沟。另外,耕牛在田埂上吃草时,牛脚把稻田田埂踩塌了,引起田埂淌水或漏水,开始时水的流量可能很小,但时间长了,水流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堵好,整丘田的水都会放干。 (二)稻田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每一丘稻田的排水沟和溢水口就是稻田的排水设施。稻田排水设施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好稻田的溢水口。稻田的溢水口(当地称月口)要建在便于排水的位置:稻田周围有小溪、小沟等排水通道的,该稻田的溢水口一般建在临小溪、小沟等排水通道的田埂上;其周围与小溪、小沟等排水通道不相邻的稻田,溢水口建在由这一丘田的耕种者作子堰的田埂上,因为作子堰的田埂两侧的两丘稻田之间有一定高差,而且田埂作子堰一侧的稻田比另一侧的稻田高。溢水口一般宽约0.15米。面积较大的一丘稻田,溢水口可以适当宽一些,也可以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溢水口。 2、定期检查溢水口,如发现溢水口有漏水的地方,就立即堵死。因为稻田的溢水口处土质较软,泥鳅、鳝鱼有时会在此打洞,如果泥鳅、鳝鱼打的洞从上丘田通到了下丘田,那么上丘田的水就会从这些洞流到下丘田。另外,耕牛在田埂上吃草时,牛脚可以把稻田的溢水口踩塌,引起溢水口漏水,开始时水的流量可能很小,但时间长了,水流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堵好,整丘田的水都会放干。 3、面积大的稻田在晒田和在稻谷收割前排水前开好排水沟,开挖的排水沟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从稻田的一侧或稻田的中间通到溢水口。开挖排水沟的办法:①用耙头将这一条线上(宽约0.25米)的所有禾苗,一兜一兜地连兜子周围的泥土一并挖起,放置在这一条线两侧的禾苗中间;②将排水沟位置宽约0.25米、深约0.25~03米范围内的泥土探出堆在两侧的禾苗中间(排水沟靠近溢水口的一段要深一些)。 二、春耕期间稻田水的管理 春耕期间是指从清明节前后开始至插秧之日为止的这一段时间。在稻田春耕期间,稻田里都要有水,尽量做到稻田里的泥土表层都浸泡在水中。为此,在春耕初期的耕耙过程中,

关于水稻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推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e5791770.html, 关于水稻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推广分析 作者:李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5期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不仅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以水稻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推广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并分别对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策略进行阐述。 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逐渐深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宏观的调控作用,现今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呈滞后状态,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技术推广策略。 一、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选择 水稻育苗阶段,应该对品种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育苗工作之前,需要对水稻种植地区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栽培方案。不仅如此,在水稻生长的过程当中,壮苗环节至关重要,应该大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保证水稻压实和平整环节的处理效果。水稻生长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量的水肥,保证土壤环境能够充分满足水稻生长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要对土壤的紧密程度进行严密的控制,保证水分下渗的合理性。为了能够有力地促进和推动水稻根系的健康生长,床土的密实程度不宜过高。 2、播种准备 在正式播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水稻种子发芽情况进行测试,将其浸泡在温水中四个小时,之后再放入到容器当中,对其发芽情况进行观察,保证最终的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此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在浸泡种子之前做好晒种工作,提升酶元素的活性,将晒种的时间控制在三小时左右。此外,在选种过程中,需要配置合理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和盐的比例控制在1:12,同时也要将水温控制在十二摄氏度,浸泡的时间控制在八天。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利用清水对种子进行彻底的清理,之后将温度控制在二十五摄氏度,继而进行催芽工作。 3、田间管理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及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习题集及解答
在种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中,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方法为: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 2. 若要控制来自两个方面的系统误差,在试验处理少的情况下,可采用:拉丁 方设计 3. 如果处理内数据的标准差或全距与其平均数大体成比例,或者效应为相 乘性, 则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 须作数据转换。 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 对数转换。 4. 对于百分数资料,如果资料的百分数有小于 30%或大于 70%的,则在进 行方差分析之前,须作数据转换。其数据转换的方法宜采用:反正弦转换 (角度转换)。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 5. 样本平均数显著性测验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根据是: 原理。 6. 对于同一资料来说,线性回归的显著性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一定等价。 7. 为了由样本推论总体,样本应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的一部分 8. 测验回归和相关显著性的最简便的方法为:直接按自由度查相关系数显著 表。 9. 选择多重比较的方法时,如果试验是几个处理都只与一个对照相比较,则应 选择:LSD 法。 10. 如要更精细地测定土壤差异程度,并为试验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则宜采用: 空白试验 1. 11. 当总体方差为末知,且样本容量小于 30,但可假设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两样本 所属的总体方差同质)时,作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宜用的方法为:t 测验 因素内不同水平使得试验指标如作物性状、特性发生的变化,称为:效应 若算出简单相差系数 大于 1 时,说明:计算中出现了差错。 田间试验要求各处理小区作随机排列的主要作用是: 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值 正态分布曲线与 轴之间的总面积为:等于 1。 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叫:参数,用希腊字母表示;描述样本的特征数叫:统计 数,用拉丁字母表示。 确定 分布偏斜度的参数为:自由度 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作多重比较时,当两处理平均数的差数大于 LSD0.01 时, 推断两处理间差异为:极显著 要比较不同单位, 或者单位相同但平均数大小相差较大的两个样本资料的变 异度宜采用:变异系数 选择多重比较方法时,对于试验结论事关重大或有严格要求的试验,宜用: q 测验。 顺序排列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 田间试验贯彻以区组为单位的局部控制原则的主要作用是: 更有效地降低试 验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