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 格式:ppt
- 大小:611.00 KB
- 文档页数:56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即可求.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2.某实验室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如图所示的四块,胡老师想去店里买一块形状、大小与原来一样的玻璃,胡老师要带的玻璃编号是()A.1B.2C.3D.43.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两侧,若BE=DE,∠B=∠D=90°,CD=10m,则水池宽AB=()m.A.8B.10C.12D.无法确定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的两侧,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宽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墙面的夹角∠ACB与∠DEF的度数和为()A.60°B.75°C.90°D.120°5.下列选项中,不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是()A.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C.利用卡钳测量内槽的宽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6.如图,大树AB与大树CD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颗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是()A.13B.8C.6D.57.野营活动中,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能正好落在“锅”中.小丽有四张三角形的铁皮(如图所示),她想选择其中的一张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所选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将饼切一刀,然后将两小块都翻身,饼也能正好落在“锅”中.她的选择最多有()A.1种B.2种C.3种D.4种二.填空题(共7小题)8.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 =CB,连接DE,量出DE的长为50m,则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m.9.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s.10.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段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11.把两根钢条AD,BC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8厘米,则槽宽为厘米.12.如图,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条凳子之间(凳子与地面垂直).已知DC=a,CE=b.则两条凳子的高度之和为.1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AOB的平分线.这种做法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图中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14.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 垂足为D.已知AB=20米.根据上述信息,标语CD的长度为m.三.解答题(共2小题)15.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A点处,在河的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 在一条直线时,他共走了100步.(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估计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并说明理由.16.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7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点F.(1)求证:△ACD≌△CBE;(2)蜗牛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2019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即可求.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58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某实验室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如图所示的四块,胡老师想去店里买一块形状、大小与原来一样的玻璃,胡老师要带的玻璃编号是()A.1B.2C.3D.4【分析】显然第2中有完整的三个条件,用ASA易证现要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解答】解:因为第2块中有完整的两个角以及他们的夹边,利用ASA易证三角形全等,故应带第2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夹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答是关键.3.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两侧,若BE=DE,∠B=∠D=90°,CD=10m,则水池宽AB=()m.A.8B.10C.12D.无法确定【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ABE和△CD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D.【解答】解:在△ABE和△CDE中,,∴△ABE≌△CDE(ASA),∴AB=CD=10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的两侧,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宽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墙面的夹角∠ACB与∠DEF的度数和为()A.60°B.75°C.90°D.120°【分析】先根据BC=EF,AC=DF判断出Rt△ABC≌Rt△DE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1=∠4,再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解答.【解答】解:∵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BC=EF,AC=DF,∴Rt△ABC≌Rt△DEF(HL),∴∠1=∠4,∵∠3+∠4=90°,∴∠ACB+∠DEF=9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基础题目.5.下列选项中,不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是()A.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C.利用卡钳测量内槽的宽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分析】分别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以及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和卡钳测量内槽的宽都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利用SSS得出,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工人师傅用角尺平分任意角,是利用SSS得出,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利用卡钳测量内槽的宽,是利用SAS得出,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触角,是利用相似,不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6.如图,大树AB与大树CD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颗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是()A.13B.8C.6D.5【分析】首先证明∠A=∠DEC,然后可利用AAS判定△ABE≌△ECD,进而可得EC=AB=5m,再求出BE的长,然后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解答】解:∵∠AED=90°,∴∠AEB+∠DEC=90°,∵ABE=90°,∴∠A+∠AEB=90°,∴∠A=∠DEC,在△ABE和△DCE中,,∴△ABE≌△ECD(AAS),∴EC=AB=5m,∵BC=13m,∴BE=8m,∴小华走的时间是8÷1=8(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野营活动中,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能正好落在“锅”中.小丽有四张三角形的铁皮(如图所示),她想选择其中的一张铁皮代替锅,烙一块与所选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将饼切一刀,然后将两小块都翻身,饼也能正好落在“锅”中.她的选择最多有()A.1种B.2种C.3种D.4种【分析】根据翻身后饼也能正好落在“锅”中,考虑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如图,第一个沿直角三角形作斜边上的中线切,第二个三角形在钝角处沿20°角的另一边切,第三个三角形在60°角处沿20°角的另一边切,第四个三角形无法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所以,她的选择最多有3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判断出翻折后正好能够重合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8.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 =CB,连接DE,量出DE的长为50m,则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50m.【分析】利用“SAS”证明△ABC≌△EDC,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B=DE=50m.【解答】解:在△ABC和△EDC中,∴△ABC≌△EDC(SAS),∴AB=DE=50.答: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50m.故答案是:5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一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其中,画出示意图,把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关键.9.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3s.【分析】根据题意证明∠C=∠DMB,利用AAS证明△ACM≌△BM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M=3m,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加上即可.【解答】解:∵∠CMD=90°,∴∠CMA+∠DMB=90°,又∵∠CAM=90°,∴∠CMA+∠C=90°,∴∠C=∠DMB.在Rt△ACM和Rt△BMD中,,∴Rt△ACM≌Rt△BMD(AAS),∴AC=BM=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他到达点M时,运动时间为3÷1=3(s).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应角相等,并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是求得Rt△ACM≌Rt△BMD.10.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段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PQ.【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Q=MN.【解答】解:∵△PQO≌△NMO,∴PQ=MN,故答案为:PQ.【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1.把两根钢条AD,BC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8厘米,则槽宽为8厘米.【分析】连接AB,CD,根据O为AD和CB的中点,且∠COD=∠AOB即可判定△COD ≌△OAB,即可求得CD的长度.【解答】解:连接AB,CD,O为AD和CB的中点,∴OC=OB,OA=OD,∵∠COD=∠AOB∴△OCD≌△OAB,即CD=AB,故CD=AB=8cm,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OCD≌△OAB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条凳子之间(凳子与地面垂直).已知DC=a,CE=b.则两条凳子的高度之和为a+b.【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D+∠BCE=90°,∠ACD+∠DAC=90°,则∠DAC=∠BCE,在△ACD和△CBE中,,∴△ACD≌△CBE(AAS),故DC=BE=a,AD=CE=b,则两条凳子的高度之和为:a+b.故答案为: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CD≌△CBE是解题关键.1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AOB的平分线.这种做法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图中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SSS.【分析】由三边相等得△COM≌△CON,即由SSS判定三角全等.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判定方法逐个验证.【解答】解:由图可知,CM=CN,又OM=ON,∵在△MCO和△NCO中,∴△COM≌△CON(SSS),∴∠AOC=∠BOC,即OC是∠AOB的平分线.故答案为:SS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要熟练掌握确定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要注意培养.14.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 垂足为D.已知AB=20米.根据上述信息,标语CD的长度为20m.【分析】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得到OB=OD,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一对内错角相等,利用ASA得到三角形AOB与三角形CO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OB=OD,∵OB⊥AB,OD⊥DC,∴∠ABO=∠CDO=90°,在△ABO和△CDO中,,∴△ABO≌△CDO(ASA),∴CD=AB=20m,故答案为:20【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垂直定义,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2小题)15.如图:小刚站在河边的A点处,在河的对面(小刚的正北方向)的B处有一电线塔,他想知道电线塔离他有多远,于是他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树C处,接着再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小刚看到电线塔、树与自己现处的位置E 在一条直线时,他共走了100步.(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50厘米,估计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题意所述画出示意图即可.(2)根据AAS可得出△ABC≌△DEC,即求出DE的长度也就得出了AB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所画示意图如下:(2)在△ABC和△DEC中,,∴△ABC≌△DEC,∴AB=DE,又∵小刚共走了100步,其中AD走了40步,∴走完DE用了60步,步大约50厘米,即DE=60×0.5米=30米.答:小刚在点A处时他与电线塔的距离为30米.【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像此类应用类得题目,一定要仔细审题,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难度一般不大,细心求解即可.16.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7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点F.(1)求证:△ACD≌△CBE;(2)蜗牛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SAS即可判断出△ACD≌△CBE;(2)根据△ACD≌△CBE,可知∠BFC=180°﹣∠FBC﹣∠BCD=180°﹣∠ACD﹣∠BCD.【解答】(1)证明:∵AB=BC=CA,两只蜗牛速度相同,且同时出发,∴CE=AD;∠A=∠BCE=60°,在△ACD与△CBE中,,∴△ACD≌△CBE(SAS);(2)解:DC和BE所成的∠BFC的大小不变.理由如下:∵△ACD≌△CBE,∴∠BFC=180°﹣∠FBC﹣∠BCD=180°﹣∠ACD﹣∠BCD=120°.【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求解第二问时找出∠BFC=180°﹣∠FBC﹣∠BCD=180°﹣∠ACD﹣∠BCD是关键.。
一、情境导入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类型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物体的高度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6°,测楼顶A视线P A与地面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6米,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解析:根据题意可得△CPD≌△P AB(ASA),进而利用AB=DP=DB-PB求出即可.解:∵∠CPD=36°,∠APB=54°,∠CDP=∠ABP=90°,∴∠DCP=∠APB=54°.在△CPD 和△P AB中,∵∠CDP=∠ABP,DC=PB,∠DCP=∠APB,∴△CPD≌△P AB(ASA),∴DP=AB.∵DB=36米,PB=10米,∴AB=36-10=26(米).答:楼高AB是26米.方法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问题,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将这些距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测量目的.【类型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物体的内径要测量圆形工件的外径,工人师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卡钳,点O为卡钳两柄交点,且有OA =OB=OC=OD,如果圆形工件恰好通过卡钳AB,则此工件的外径必是CD的长,其中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SSS B.SASC.ASA D.AAS解析:如图,连接AB、CD.在△ABO和△DCO中,OA=OD,∠AOB=∠DOC,OB=OC,∴△ABO≌△DCO(SAS),∴AB=CD.故选B.方法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类型三】与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相关的方案设计问题如图所示,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请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画出图形),并说明测量步骤和依据.解析:本题让我们了解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方法,设计时,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测量的线段在陆地一侧可实施,就可以达到目的.解:在平地任找一点O,连OA、OB,延长AO至C使CO=AO,延BO至D,使DO=BO,则CD=AB,依据是△AOB≌△COD(SAS).方法总结:在解决方案设计探究问题时,符合条件的方案设计往往有多种,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解决.【类型四】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头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B点处打开,墙壁厚是35cm,B点与O点的铅直距离AB长是20cm,工人师傅在旁边墙上与AO水平的线上截取OC=35cm,画CD⊥OC,使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O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B点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呢?请你说出理由.解析:由OC与地面平行,确定了A,O,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说明△AOB≌△COD可得D,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OC=35cm,墙壁厚OA=35cm,∴OC=OA.∵墙体是垂直的,∴∠OAB=90°.又∵CD⊥OC,∴∠OAB=∠OCD=90°.在△OAB和△OCD中,∠OAB=∠OCD=90°,OC=OA,∠AOB=∠COD,∴△OAB≌△OCD(ASA),∴DC=AB.∵DC=20cm,∴AB=20cm,∴钻头正好从B点出打出.三、板书设计1.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SAS”“ASA”“AAS”2.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A.SASB.ASAC.SSSD.AAS3.某大学计划为新生配备如图①所示的折叠凳.图②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和CD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设计为30 cm,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的长度也为30 cm,依据是( )A.SASB.ASAC.SSSD.AAS4.教室里有几盆花,如图①,要想测量这几盆花两旁的A,B两点间的距离不方便,因此,选点A,B都能到达的一点O,如图②,连接BO并延长BO到点C,使CO=BO,连接AO并延长AO到点D,使DO=AO.那么C,D两点间的距离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理由:在△COD和△BOA中,所以△COD≌△BOA( ).所以CD= .所以只要测出C,D两点间的距离就可知A,B两点间的距离. 5.如图,由两根钢丝固定的高压电线杆,按要求当两根钢丝与电线杆的夹角相同时,固定效果最好.现已知钢丝触地点到电线杆的距离相等,那么请你判断图中两根钢丝的固定是否合乎要求,并说明理由.(电线杆的粗细忽略不计)6.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SASB.ASAC.AASD.SSS7.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8.如图,为了测量出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到一点C,连接BC,A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点D,使CD=BC,那么只要测量出AD的长度就得到了A,B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9.如图,已知零件的外径为a,要求它的厚度x,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工具,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求出x.10.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AD=5 cm,∠B=∠C,BC=8 cm.(1)若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从点B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从点C向终点A运动.①若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相等,经过1 s后,请说明△BPD≌△CQP.②若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不等,当点Q的速度为多少时,能使△BPD≌△CPQ?(2)若点P以3 cm/s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5 cm/s的速度从点C向点A运动,它们都依次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追上点P?11.如图,AB=DC,∠A=∠D.试说明:∠ABC=∠DCB.12.如图,在△ABC中,∠BAC=4∠ABC=4∠C,BD⊥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D,求∠ABD的度数.13.农科所有一块五边形的试验田如图所示,已知在五边形ABCDE中,∠ABC=∠AED=90°,AB=CD=AE=BC+DE=20 m,求这块试验田的面积.通过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了解到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小组。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例1】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估测这个距离呢?一位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分析:由战士所讲述的方法可知:战士的身高AD不变,战士与地面是垂直的(AD⊥BC);视角∠DAC=∠DAB.战士要测的是敌碉堡(B)与我军阵地(D)的距离,战士的结论是只要按要求测得DC的长度即可.(即BD=DC)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例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DE=AB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DE的长度是8 m,则AB的长度是多少?教师指导1.易错点在构建全等三角形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然后再结合实际条件进行考虑.2.归纳小结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3.方法规律根据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对应边相等进行求解.只需要去构建全等的三角形就能够解决问题.当堂训练1.如图所示,要测量河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先从B处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向前走50米到C处立一根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朝前走50米到D处,在D处转90°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达E处,使A,C与E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测得A,B的距离为.2.如图,两根长12 m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的同一位置,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上的两个木桩上(绳结处的误差忽略不计),现在只有一把卷尺,如何来检验旗杆是否垂直于地面?请说明理由.。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一.选择题(共3小题)1.如图,工人师傅常用“卡钳”这种工具测定工件内槽的宽.卡钳由两根钢条AA′、BB′组成,O为AA′、BB′的中点.只要量出A′B′的长度,由三角形全等就可以知道工件内槽AB的长度.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第1题图)A.SAS B.ASA C.SSS D.AAS2.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第2题图)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3.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第3题图)A.SAS B.ASA C.AAS D.SSS二.填空题(共3小题)4.如图,黄芳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成三块碎片,现要带其中一块去配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正确的办法是带来第块去配,其依据是根据定理(可以用字母简写)(第4题图)5.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块.(第5题图)6.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度.(第6题图)三.解答题(共10小题)7.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6°,测楼顶A视线PA与地面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距离PB 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6米,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第7题图)8.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树C,继续前行20步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就是河宽AB.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第8题图)9.在△ABC中,∠B=45°,∠C=30°,点D是BC上一点,连接AD,过点A作AG⊥AD,在AG上取点F,连接DF.延长DA至E,使AE=AF,连接EG,DG,且GE=DF.(1)若AB=2,求BC的长;(2)如图1,当点G在AC上时,求证:BD=CG;(3)如图2,当点G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直接写出的值.(第9题图)10.在湖的两岸A、B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1)画出测量图案;(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3)计算AB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第10题图)11.(1)如图1,以△A 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试判断△ABC与△AEG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第11题图)12.(1)作图发现.如图1,已知△ABC,小涵同学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这时他发现BE与CD的数量关系是.(2)拓展探究如图2.已知△ABC,小涵同学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试判断BE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200米.AC=AE,则BE=米.(第12题图)13.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一条直线MN,且使MN⊥AB于点B,在BN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MN,使点A、C、E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第13题图)14.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求证:△ADC≌△CEB.(第14题图)15.如图,为了测量一池塘的宽AB,在岸边找到一点C,连接AC,在A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D,使得DC=AC,连接BC,在B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使得EC=BC,测出DE=60m,试问池塘的宽AB为多少?请说明理由.(第15题图)16.为了测量一幢高楼高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8°,测楼顶A视线PA与地面夹角∠APB=52°,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8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3米,计算楼高AB是多少米?(第16题图)参考答案一.1.A2.D3.D二.4.③; ASA5.26.90三.7.解:∵∠CPD=36°,∠APB=54°,∠CDP=∠ABP=90°,∴∠DCP=∠APB=54°.在△CPD和△PAB中∵,∴△CPD≌△PAB(ASA),∴DP=AB,∵DB=36,PB=10,∴AB=36﹣10=26(m),答:楼高AB是26米.8.证明:如图,由做法知:在Rt△ABC和Rt△EDC中,∴Rt△ABC≌Rt△EDC(ASA)∴AB=ED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9.解:(1)如图1中,过点A作AH⊥BC于点H.∴∠AHB=∠AHC=90°,在RT△AHB中,∵AB=2,∠B=45°,∴BH=AB•cosB=2×=2,AH=AB•sinB=2,在RT△AHC中,∵∠C=30°,∴AC=2AH=4,CH=AC•cosC=2,∴BC=BH+CH=2+2.(2)证明:如答图1中,过点A作AP⊥AB交BC于P,连接PG,∵AG⊥AD,∴∠DAF=∠EAC=90°,在△DAF和△GAE中,,∴△DAF≌△GAE,∴AD=AG,∴∠BAP=90°=∠DAG,∴∠BAD=∠PAG,∵∠B=∠APB=45°,∴AB=AP,在△ABD和△APG中,,∴△ABD≌△APG,∴BD=PG,∠B=∠APG=45°,∴∠GPB=∠GPC=90°,∵∠C=30°,∴PG=GC,∴BD=CG.(3)如答图2中,作AH⊥BC于点H,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P,交BC于M.则AP=PC,在RT△AHC中,∵∠ACH=30°,∴AC=2AH,∴AH=AP,在RT△AHD和RT△APG中,,∴△AHD≌△APG,∴∠DAH=∠GAP,∵GM⊥AC,PA=PC,∴MA=MC,∴∠MAC=∠MCA=∠MAH=30°,∴∠DAM=∠GAM=45°,∴∠DAH=∠GAP=15°,∴∠BAD=∠BAH﹣∠DAH=30°,作DK⊥AB于点K,设BK=DK=a,则AK=a,AD=2a,∴==,∵AG=CG=AD,∴=.(第9题答图)10.解:(1)如答图.(2)在湖岸上选一点O,连接BO并延长到C使BO=OC,连接AO并延长到点D使OD=AO,连接CD,则AB=CD.测量DC的长度即为AB的长度;(3)设DC=m.∵BO=CO,∠AOB=∠COD,AO=DO∴△AOB≌△COD (SAS)∴AB=CD=m.(第10题答图)11.解:(1)△ABC与△AEG面积相等.理由:过点C作CM⊥AB于M,过点G作GN⊥EA交EA延长线于N,则∠AMC=∠ANG=90°,∵四边形ABDE和四边形ACFG都是正方形,∴∠BAE=∠CAG=90°,AB=AE,AC=AG,∵∠BAE+∠CAG+∠BAC+∠EAG=360°,∴∠BAC+∠EAG=180°,∵∠EAG+∠GAN=180°,∴∠BAC=∠GAN,在△ACM和△AGN中,,∴△ACM≌△AGN,∴CM=GN,∵S△ABC=AB•CM,S△AEG=AE•GN,∴S△ABC=S△AEG,(2)由(1)知外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这条小路的面积为(a+2b)平方米.(第11题答图)12.解:(1)如答图1.∵△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C=AE,∠BAD=∠CAE=60°,∴∠BAD+∠BAC=∠CAE+∠BAC,即∠CAD=∠EAB,在△CAD和△EAB中,∵,∴△CAD≌△EAB(SAS),∴BE=CD;(2)BE=CD,理由同(1),∵四边形ABFD和ACGE均为正方形,∴AD=AB,AC=AE,∠BAD=∠CAE=90°,∴∠CAD=∠EAB,∵在△CAD和△EA B中,,∴△CAD≌△EAB(SAS),∴BE=CD;(3)如图3,由(1)、(2)的解题经验可知,过A作等腰直角△ABD,∠BAD=90°,则AD=AB=200米,∠ABD=45°,∴BD=200米,连接CD,BD,则由(2)可得BE=CD,∵∠ABC=45°,∴∠DBC=90°,在Rt△DBC中,BC=200米,BD=200米,根据勾股定理得:CD==200(米),则BE=CD=200米.故答案为:200.(第12题答图)13.解:∵AB⊥MN,∴∠ABC=90°,同理∠EDC=90°,∴∠ABC=∠EDC,在△ABC和△EDC中∴△ACB≌△ECD(ASA),∴AB=DE.14.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求证:△ADC≌△CEB.(第14题答图)证明: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15.解:AB=60米.理由如下:∵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60(米),则池塘的宽AB为60米.16.解:∵∠CPD=38°,∠APB=52°,∠CDP=∠ABP=90°,∴∠DCP=∠APB=52°.在△CPD和△PAB中∵,∴△CPD≌△PAB(ASA),∴DP=AB,∵DB=33,PB=8,∴AB=33﹣8=25(m),答:楼高AB是25米.。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即可求.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2.如图,红红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她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红红画图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到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4.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高,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AS B.SSS C.ASA D.AAS5.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去.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6.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A.a B.b C.b﹣a D.(b﹣a)7.如图,平安路与幸福路是两条平行的道路,且都与新兴大街垂直,老街与小米胡同垂直,书店位于老街与小米胡同的交口处.如果小强同学站在平安路与新兴大街交叉路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为()A.300m B.400m C.500m D.700m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解答题(共6小题)10.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11.茗茗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材料的长度为多少?12.如图所示的A、B是两根呈南北方向排列的电线杆,A、B之间有一条小河,小刚想估测这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于是小刚从A点开始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大树C 处,接着又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他看到电线杆B、大树C 和他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E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他从D位置走到E处恰好走了100步,利用上述数据,小刚测出了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1)请你根据上述的测量方法在原图上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60厘米,请你求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13.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AB ∥DE,∠A=∠D,测得AB=DE.(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14.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15.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求:(1)河的宽度是多少米?(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2019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即可求.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58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如图,红红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她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红红画图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到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分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C=MC,再加上公共边CO=CO可利用SSS定理判定△MOC≌△NOC.【解答】解:∵在△ONC和△OMC中,∴△MOC≌△NOC(SSS),∴∠BOC=∠AOC,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4.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高,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ABC 的理由是()A.SAS B.SSS C.ASA D.AAS【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B⊥BD,ED⊥BD,∴∠ABD=∠EDC=90°,在△EDC和△ABC中,,∴△EDC≌△ABC(AS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去.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分析】本题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解答】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看这4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6.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A.a B.b C.b﹣a D.(b﹣a)【分析】连接AB,只要证明△AOB≌△DOC,可得AB=C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连接AB.在△AOB和△DOC中,,∴△AOB≌△DOC,∴AB=CD=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b﹣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平安路与幸福路是两条平行的道路,且都与新兴大街垂直,老街与小米胡同垂直,书店位于老街与小米胡同的交口处.如果小强同学站在平安路与新兴大街交叉路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为()A.300m B.400m C.500m D.700m【分析】由于BC∥AD,那么有∠DAE=∠ACB,由题意可知∠ABC=∠DEA=90°,BA =ED,利用AAS可证△ABC≌△DEA,于是AE=BC=30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即可求CE,根据图可知从B到E的走法有两种,分别计算比较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设老街与平安路的交点为C.∵BC∥AD,∴∠DAE=∠ACB,又∵BC⊥AB,DE⊥AC,∴∠ABC=∠DEA=90°,在△ABC和△DEA中,∴△ABC≌△DEA(AAS),∴EA=BC=300m,在Rt△ABC中,AC==500m,∴CE=AC﹣AE=200m,从B到E有两种走法:①BA+AE=700m;②BC+CE=500m,∴最近的路程是500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DEA,并能比较从B到E有两种走法.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分析】先证明△ABD与△CBD全等,再证明△AOD与△COD全等即可判断.【解答】解:在△ABD与△CBD中,,∴△ABD≌△CBD(SSS),故①正确;∴∠ADB=∠CDB,在△AOD与△COD中,,∴△AOD≌△COD(SAS),∴∠AOD=∠COD=90°,AO=OC,∴AC⊥DB,故②正确;四边形ABCD的面积=,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SSS证明△ABD与△CBD全等和利用SAS证明△AOD与△COD全等.9.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先证明△ABD与△CBD全等,再证明△AOD与△COD全等即可判断.【解答】解:在△ABD与△CBD中,,∴△ABD≌△CBD(SSS),故③正确;∴∠ADB=∠CDB,在△AOD与△COD中,,∴△AOD≌△COD(SAS),∴∠AOD=∠COD=90°,AO=OC,∴AC⊥DB,故①②正确;四边形ABCD的面积=S△ADB+S△BDC=DB×OA+DB×OC=AC•BD,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SSS证明△ABD与△CBD全等和利用SAS证明△AOD与△COD全等.二.解答题(共6小题)10.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分析】(1)先证明∠ABC=∠DEF,再根据ASA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AB∥DE,∴∠ABC=∠DEF,在△ABC与△DEF中∴△ABC≌△DEF;(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0m,BF=3m,∴FC=10﹣3﹣3=4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记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11.茗茗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材料的长度为多少?【分析】首先证明△ABC≌△DEF(SAS)可得AC=DF,然后再根据△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可得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长度.【解答】解:∵BF=EC,∴BF+FC=CE+F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C=DF,∵△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长度为24×2﹣3=4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12.如图所示的A、B是两根呈南北方向排列的电线杆,A、B之间有一条小河,小刚想估测这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于是小刚从A点开始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大树C 处,接着又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他看到电线杆B、大树C 和他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E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他从D位置走到E处恰好走了100步,利用上述数据,小刚测出了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1)请你根据上述的测量方法在原图上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60厘米,请你求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各线段长度,再证△ABC≌△DEC得AB=DE=60m.【解答】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2)由题可知∠BAC=∠EDC=90°,60cm=0.6m,AC=20×0.6=12m,DC=20×0.6=12m,DE=100×0.6=60m,∵点E、C、B在一条直线上,∴∠DCE=∠ACB.∵∠BAC=∠EDC=90°,AC=DC,∠DCE=∠ACB,∴△ABC≌△DEC,∴AB=DE.∵DE=60m,∴AB=60m,答: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大约为60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3.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AB ∥DE,∠A=∠D,测得AB=DE.(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分析】(1)先证明∠ABC=∠DEF,再根据ASA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AB∥DE,∴∠ABC=∠DEF,在△ABC与△DEF中,∴△ABC≌△DEF;(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0m,BF=3m,∴FC=10﹣3﹣3=4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记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14.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 =∠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证明△ADC≌△CEB 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由题意得:AD=EC=6cm,DC=BE=14cm,∴DE=DC+CE=20(cm),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5.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求:(1)河的宽度是多少米?(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DE;(2)利用“角边角”证明Rt△ABC和Rt△EDC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解答】(1)解:河的宽度是5m;(2)证明:由作法知,BC=DC,∠ABC=∠EDC=90°,在Rt△ABC和Rt△EDC中,,∴Rt△ABC≌Rt△EDC(ASA),∴AB=ED,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两侧,若BE=DE,∠B=∠D=90°,CD=10m,则水池宽AB为A. 8mB. 10mC. 12mD. 无法确定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A. SSSB. ASAC. AASD. SAS3.如图,要测量河中礁石A离岸边B点的距离,采取的方法如下:顺着河岸的方向任作一条线段BC,作∠CBA′=∠CBA,∠BCA′=∠BCA可得△A′BC≌△ABC,所以A′B= AB,所以测量A′B的长即可得AB的长,判定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是()A. SASB. ASAC. SSSD. AAS4.如图所示,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A. ①B. ②C. ③D. ④5.茗茗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长度为A. 51cmB. 48cmC. 45cmD. 54cm6.如图,△ACE≌△DBF,若AD=10,BC=4,则AB的长为()A. 6B. 5C. 4D. 37.如图,两棵大树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小华走的时间是A. 13sB. 8sC. 6sD. 5s8.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测得AB=a,EF=b,圆形容器的壁厚是()(b−a)A. aB. bC. b−aD. 129.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的两侧,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宽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墙面的夹角∠ACB与∠DEF的度数和为()A. 60°B. 75°C. 90°D. 120°10.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 ≌△OA′B′的理由是()A. SASB. ASAC. SSSD. AAS二、填空题11.如图,AC=DB,AO=DO,CD=2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________.12.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______的长就等于AB的长.13.现有A、B两个大型储油罐,它们相距2km,计划修建一条笔直的输油管道,使得A、B两个储油罐到输油管道所在直线的距离都为0.5km,输油管道所在直线符合上述要求的设计方案有______种.1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BC和EF,∠CBA=27°,则当∠EFD=______°时,可以得出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15.如图,幼儿园的滑梯中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梯子(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等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则∠ABC+∠DFE=________.16.如图,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动,端点落在射线BC上的C、D两位置时,形成△ABD和△ABC.此时AB=AB,AC=AD,∠ABD=∠ABC,但是△ABD和△ABC不全等,这说明______.17.如图,是小明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秋千链长AB=5m(秋千踏板视作一个点),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C上,此时秋千踏板A′到地面的距离为0.5m.当秋千踏板摆动到点D 时,点D到BC的距离DE=4m.若他从D处摆动到D′处时,恰好D′B⊥DB,则D′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m.18.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晓明同学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O= CO═1AC;③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个.2∠A,BG⊥MG,19.如图,在△ABC中,∠C=90°,CA=CB.点M在线段AB上,∠GMB=12垂足为G,MG与BC交于点H.若MH=8cm,则BG=________cm.20.课间,小聪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ACB=90°,AC=BC,每块砌墙用的砖块厚度为8cm,小聪很快就知道了两个墙脚之间的距离DE的长为______cm.三、解答题21.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AB的高度,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6°,测得楼顶A视线PA与地面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6米,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22.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求:(1)河的宽度是多少米?(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答案】1. B2. D3. B4. D5. C6. D7. B8. D9. C 10. A11. 20m12. DE13. 414. 6315. 90°16. 两边及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7. 1.518. 319. 420. 5621. 解:∵∠CPD =36°,∠APB =54°,∠CDP =∠ABP =90°, ∴∠DCP =∠APB =54°.在△CPD 和△PAB 中,{∠CDP =∠ABP,DC =PB,∠DCP =∠APB,∴△CPD ≌△PAB(ASA).∴DP =AB .∵DB =36米,PB =10米,∴AB =36−10=26(米).答:楼高AB 是26米.22. (1)解:河的宽度是5m ;(2)证明:由作法知,BC =DC ,∠ABC =∠EDC =90°, 在Rt △ABC 和Rt △EDC 中,{∠ABC =∠EDC =90°BC =DC ∠ACB =∠ECD,∴Rt △ABC ≌Rt △EDC(ASA),∴AB =ED ,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是本册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测距离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测量距离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测距离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测距离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测量距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全等与测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测量距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问题。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亲身体验三角形全等在测量距离中的应用。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3小题)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到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高,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ABC 的理由是()A.SAS B.SSS C.ASA D.AAS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到一点C,连接BC,A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D,使CD=BC,那么只要测量出AD的长度也就得到了A,B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测量的依据是()A.AAS B.SAS C.ASA D.SSS二.填空题(共2小题)4.如图,小颖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她在池塘外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出BF的垂线DE,使点E与A、C在一条直线上,则量出的DE长就是A、B的距离.她的依据是.5.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s.三.解答题(共6小题)6.如图所示的A、B是两根呈南北方向排列的电线杆,A、B之间有一条小河,小刚想估测这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于是小刚从A点开始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大树C 处,接着又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他看到电线杆B、大树C 和他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E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他从D位置走到E处恰好走了100步,利用上述数据,小刚测出了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1)请你根据上述的测量方法在原图上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60厘米,请你求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7.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点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直线l 的异侧,测得AB=DE,AB∥DE,AC∥DF.(1)求证:△ABC≌△DEF;(2)若BE=14m,BF=5m,求FC的长度.8.茗茗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材料的长度为多少?9.如图是小朋友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3m.小亮在荡秋千过程中,当秋千摆动到最高点A时,测得点A到BD的距离AC=2m,点A到地面的距离AE=1.8m;当他从A处摆动到A′处时,有A'B⊥AB.(1)求A′到BD的距离;(2)求A′到地面的距离.10.如图,一块三角形模具的阴影部分已破损.回答下列问题:(1)只要从模具片中度量出哪些边、角,就可以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A′B′C′模具?请简要说明理由.(2)按尺规作图的要求,在框内正确作出△A′B′C′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11.如图,有一个池塘,要到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C不经过池塘可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2019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到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分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C=MC,再加上公共边CO=CO可利用SSS定理判定△MOC≌△NOC.【解答】解:∵在△ONC和△OMC中,∴△MOC≌△NOC(SSS),∴∠BOC=∠AOC,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高,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EDC≌△ABC 的理由是()A.SAS B.SSS C.ASA D.AAS【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AB⊥BD,ED⊥BD,∴∠ABD=∠EDC=90°,在△EDC和△ABC中,,∴△EDC≌△ABC(AS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到一点C,连接BC,A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D,使CD=BC,那么只要测量出AD的长度也就得到了A,B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样测量的依据是()A.AAS B.SAS C.ASA D.SSS【分析】根据SAS即可证明△ACB≌△ACD,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C⊥BD,∴∠ACB=∠ACD=90°,在△ACB和△ACD中,,∴△ACB≌△ACD(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共2小题)4.如图,小颖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她在池塘外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出BF的垂线DE,使点E与A、C在一条直线上,则量出的DE长就是A、B的距离.她的依据是AS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注意看题目中提供了哪些证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据已知选择判断方法.【解答】解:在△ABC和△EDC中,∴△ABC≌△EDC(ASA),她的依据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故答案为:ASA.【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5.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12m,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3s.【分析】根据题意证明∠C=∠DMB,利用AAS证明△ACM≌△BM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M=3m,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加上即可.【解答】解:∵∠CMD=90°,∴∠CMA+∠DMB=90°,又∵∠CAM=90°,∴∠CMA+∠C=90°,∴∠C=∠DMB.在Rt△ACM和Rt△BMD中,,∴Rt△ACM≌Rt△BMD(AAS),∴AC=BM=3m,∵该人的运动速度为1m/s,∴他到达点M时,运动时间为3÷1=3(s).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应角相等,并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是求得Rt△ACM≌Rt△BMD.三.解答题(共6小题)6.如图所示的A、B是两根呈南北方向排列的电线杆,A、B之间有一条小河,小刚想估测这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于是小刚从A点开始向正西方向走了20步到达一棵大树C 处,接着又向前走了20步到达D处,然后他左转90°直行,当他看到电线杆B、大树C 和他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E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他从D位置走到E处恰好走了100步,利用上述数据,小刚测出了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1)请你根据上述的测量方法在原图上画出示意图;(2)如果小刚一步大约60厘米,请你求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各线段长度,再证△ABC≌△DEC得AB=DE=60m.【解答】解:(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2)由题可知∠BAC=∠EDC=90°,60cm=0.6m,AC=20×0.6=12m,DC=20×0.6=12m,DE=100×0.6=60m,∵点E、C、B在一条直线上,∴∠DCE=∠ACB.∵∠BAC=∠EDC=90°,AC=DC,∠DCE=∠ACB,∴△ABC≌△DEC,∴AB=DE.∵DE=60m,∴AB=60m,答:A、B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大约为60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点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直线l的异侧,测得AB=DE,AB∥DE,AC∥DF.(1)求证:△ABC≌△DEF;(2)若BE=14m,BF=5m,求FC的长度.【分析】(1)先证明∠ABC=∠DEF,再根据ASA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AB∥DE,∴∠ABC=∠DEF,∴AC∥DF,∴∠ACB=∠DFE,在△ABC与△DEF中,∴△ABC≌△DEF;(AAS)(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4m,BF=5m,∴FC=14﹣5﹣5=4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记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8.茗茗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材料的长度为多少?【分析】首先证明△ABC≌△DEF(SAS)可得AC=DF,然后再根据△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可得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长度.【解答】解:∵BF=EC,∴BF+FC=CE+F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C=DF,∵△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长度为24×2﹣3=4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9.如图是小朋友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D上,转轴B到地面的距离BD=3m.小亮在荡秋千过程中,当秋千摆动到最高点A时,测得点A到BD的距离AC=2m,点A到地面的距离AE=1.8m;当他从A处摆动到A′处时,有A'B⊥AB.(1)求A′到BD的距离;(2)求A′到地面的距离.【分析】(1)作A'F⊥BD,垂足为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1)如图2,作A'F⊥BD,垂足为F.∵AC⊥BD,∴∠ACB=∠A'FB=90°;在Rt△A'FB中,∠1+∠3=90°;图2又∵A'B⊥AB,∴∠1+∠2=90°,∴∠2=∠3;在△ACB和△BF A'中,∴△ACB≌△BF A'(AAS);∴A'F=BC∵AC∥DE且CD⊥AC,AE⊥DE,∴CD=AE=1.8;∴BC=BD﹣CD=3﹣1.8=1.2,∴A'F=1.2,即A'到BD的距离是1.2m.(2)由(1)知:△ACB≌△BF A'∴BF=AC=2m,作A'H⊥DE,垂足为H.∵A'F∥DE,∴A'H=FD,∴A'H=BD﹣BF=3﹣2=1,即A'到地面的距离是1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如图,一块三角形模具的阴影部分已破损.回答下列问题:(1)只要从模具片中度量出哪些边、角,就可以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A′B′C′模具?请简要说明理由.(2)按尺规作图的要求,在框内正确作出△A′B′C′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当已知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据此求解即可.(2)根据角边角作△A′B′C′即可.【解答】解:(1)要从模具片中度量出边BC的长度、∠B及∠C的大小,就可以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A′B′C′模具.因为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图:【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知道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此也可画出全等三角形.11.如图,有一个池塘,要到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C不经过池塘可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利用“边角边”证明△ABC和△DEC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解答】解:量出DE的长就等于AB的长,理由如下: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巩固篇)1.(2020·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小明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2m高的B 处接住他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他,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6m和2m,∠BOC=90°.(1)△OBD与△CO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爸爸是在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接住小明的?2.(2021·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时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根据他们的做法,回答下列问题:(1)河的宽度是多少米?(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3.(2021·吉林·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1)启迪中学计划为七年级学生暑期军训配备如图1所示的折叠凳,这样设计的折叠凳坐着舒适、稳定.这种设计所运用的数学原理是;(2)图2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和CD 的长相等,O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设计为40cm,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的长度是多少?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020·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小明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距地面1.2m高的B 处接住他后用力一推,爸爸在C处接住他,若妈妈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6m和2m,∠BOC=90°.(1)△OBD与△CO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爸爸是在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接住小明的?【答案】(1)△OBD与△COE全等;理由见解析(2)爸爸是在距离地面1.6m的地方接住小明的【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E=∠OBD,根据AAS可证明△COE≌△OBD;(2)根据题意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OD,OE=BD,求出DE的长则可得出答案.(1)解:(1)△OBD与△COE全等.理由如下:由题意可知∠CEO=∠BDO=90°,OB=OC,∵∠BOC=90°,∴∠COE+∠BOD=∠BOD+∠OBD=90°.∴∠COE=∠OBD,在△COE和△OBD中,COE OBDCEO ODBOC OB∠=∠⎧⎪∠=∠⎨⎪=⎩,∴△COE≌△OBD(AAS);(2)解:∵△COE≌△OBD,∴CE=OD,OE=BD,∵BD、CE分别为1.6m和2m,∴DE=OD﹣OE=CE﹣BD=2﹣1.6=0.4(m),∵AD=1.2m,∴AE=AD+DE=1.6(m),答:爸爸是在距离地面1.6m的地方接住小明的.【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证明△COE≌△OBD是解题的关键.2.(2021·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时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根据他们的做法,回答下列问题:(1)河的宽度是多少米?(2)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答案】(1)5(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数学兴趣小组的做法可知河宽为5米.(2)由角边角即可证得ABC 和EDC △全等,再由对应边相等可知AB =DE .(1)由数学兴趣小组的做法可知,AB =DE ,故河宽为5米(2)由题意知90ABC CDE ∠=∠=︒,BC =CD =20米又∵光沿直线传播∴∠ACB =∠ECD又∵在ABC 和EDC △中有ABC CDE BC CDACB ECD ∠=∠=∠=∠⎧⎪⎨⎪⎩∴()ABC EDC ASA ≅△△∴AB =DE【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由数学兴趣小组的第三步:从D 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 树正好被C 树遮挡住的E 处时停止行走,得出∠ACB =∠ECD 是解题的关键.3.(2021·吉林·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1)启迪中学计划为七年级学生暑期军训配备如图1所示的折叠凳,这样设计的折叠凳坐着舒适、稳定.这种设计所运用的数学原理是 ;(2)图2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 和CD 的长相等,O 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 设计为40cm ,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 的长度是多少?请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40 cm ,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2)证明△AOD ≌△BOC ,得BC =AD ,结合已知条件则可知BC 的长度【详解】(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O 是AB 和CD 的中点,∴AO =BO ,CO =DO ,在△AOD 和△BOC 中,AO BO AOD BOC DO CO =⎧⎪∠=∠⎨⎪=⎩∴△AOD ≌△BOC (SAS )又∵AD =40cm ,∴BC =AD =40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证明△AOD ≌△BOC 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小题)1.某人不小心将一块正五边形玻璃打碎成四块,现要到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①②去C.带①②③去D.①②③④都带去二.填空题(共6小题)2.如图,黄芳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三块碎片,现要带其中一块去配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正确的办法是带第块去配.3.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AB宽度,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 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10m,则池塘宽AB为m.4.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 =CB,连接DE,量出DE的长为50m,则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m.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在河岸BM上截取BC=CD,作DE⊥BD 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D,测得ED=3,CD=4,则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6.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只要量出CD的长,就能求出工件内槽的宽,依据是.7.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 =CD,过D作DE⊥BF,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若测得DE=30米,则AB=米.三.解答题(共6小题)8.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9.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如图(1)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数学原理是;(2)如图(2)所示,在新修的小区中,有一条“Z”字形绿色长廊ABCD,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一小凉亭E,M,F,且BE=CF,点M是BC 的中点,在凉亭M与F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要想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ME的长度,这样做合适吗?请说明理由.10.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尺玩,不小心掉到两堆砖块之间,如图所示.(1)求证:△ADC≌△CEB;(2)已知DE=35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同).11.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点B处打开,墙壁厚是35cm,点B与点O的垂直距离AB长是20cm,在点O处作一直线平行于地面,在直线上截取OC=35cm,过C作OC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0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点B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1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E、M、F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13.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木条的厚度不计)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学期《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2019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1.某人不小心将一块正五边形玻璃打碎成四块,现要到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①②去C.带①②③去D.①②③④都带去【分析】类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只要带去的玻璃能够测量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与正五边形的边长就可以,然后对各块玻璃进行分析即可得解.【解答】解:带①去,能够测量出此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以及边长,所以可以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带②③去,只能够测量出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不能够量出边长的长度,所以不可以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带④去,既不能测量出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也不能够量出边长的长度,所以不可以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所以最省事的方法是带①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拓广,根据正五边形的定义每个角都相等,每条边都相等,所以只要知道一个角、一条边即可作出能够完全重合的正五边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2.如图,黄芳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成三块碎片,现要带其中一块去配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正确的办法是带第2块去配.【分析】显然第2中有完整的三个条件,用ASA易证现要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解答】解:因为第2块中有完整的两个角以及他们的夹边,利用ASA易证三角形全等,故应带第2块.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夹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答是关键.3.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AB宽度,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 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10m,则池塘宽AB为10m.【分析】这种设计方案利用了“边角边”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对应边相等,得AB =CD.方案的操作性强,需要测量的线段和角度在陆地一侧即可实施.【解答】解:在△APB和△DPC中,∴△APB≌△DPC(SAS);∴AB=CD=10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答:池塘两端的距离是10米.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4.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 =CB,连接DE,量出DE的长为50m,则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50m.【分析】利用“SAS”证明△ABC≌△EDC,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B=DE=50m.【解答】解:在△ABC和△EDC中,∴△ABC≌△EDC(SAS),∴AB=DE=50.答:锥形小山两端A、B的距离为50m.故答案是:5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一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其中,画出示意图,把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关键.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在河岸BM上截取BC=CD,作DE⊥BD 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D,测得ED=3,CD=4,则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3.【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ABC和△ED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DE.【解答】解: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DE=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是基础题,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确定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只要量出CD的长,就能求出工件内槽的宽,依据是根据SAS证明△AOB≌△COD.【分析】本题让我们了解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SAS,只需要测量易测量的边CD上.测量方案的操作性强.【解答】解:连接AB,CD,如图,∵点O分别是AC、BD的中点,∴OA=OC,OB=OD.在△AOB和△COD中,OA=OC,∠AOB=∠COD(对顶角相等),OB=OD,∴△AOB≌△COD(SAS).∴CD=AB.答:需要测量CD的长度,即为工件内槽宽AB.其依据是根据SAS证明△AOB≌△COD;故答案为:根据SAS证明△AOB≌△CO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可用边角边定理判断出全等.7.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 =CD,过D作DE⊥BF,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若测得DE=30米,则AB=30米.【分析】已知等边及垂直,在直角三角形中,可考虑ASA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推出线段相等.由“角边角”可说明△ABC≌△EDC,所以DE=BA.【解答】解:∵DE⊥BF,AB⊥BF,∴∠ABC=∠EDC=90°,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DE=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难以实地测量的线段,常常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转化需要测量的线段到易测量的边上或者已知边上来,从而求解.三.解答题(共6小题)8.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分析】(1)先证明∠ABC=∠DEF,再根据ASA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AB∥DE,∴∠ABC=∠DEF,在△ABC与△DEF中∴△ABC≌△DEF;(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0m,BF=3m,∴FC=10﹣3﹣3=4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记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9.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如图(1)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数学原理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如图(2)所示,在新修的小区中,有一条“Z”字形绿色长廊ABCD,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绿色长廊上各修一小凉亭E,M,F,且BE=CF,点M是BC 的中点,在凉亭M与F之间有一池塘,不能直接到达,要想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ME的长度,这样做合适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而填空得出即可.【解答】解:(1)如图1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合适,理由如下:∵AB∥CD,∴∠B=∠C,∵点M是BC的中点,∴MB=MC,在△MEB与△MCF中,∴△MEB≌△MFC(SAS),∴ME=MF,∴想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只需要测出线段ME的长度.【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线段的性质和三角形稳定性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10.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尺玩,不小心掉到两堆砖块之间,如图所示.(1)求证:△ADC≌△CEB;(2)已知DE=35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同).【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证明△ADC≌△CEB即可.(2)利用(1)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1)证明: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2)解:由题意得:∵一块墙砖的厚度为a,∴AD=4a,BE=3a,由(1)得:△ADC≌△CEB,∴DC=BE=3a,AD=CE=4a,∴DC+CE=BE+AD=7a=35,∴a=5,答:砌墙砖块的厚度a为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如图,工人师傅要在墙壁的O处用钻打孔,要使孔口从墙壁对面的点B处打开,墙壁厚是35cm,点B与点O的垂直距离AB长是20cm,在点O处作一直线平行于地面,在直线上截取OC=35cm,过C作OC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CD=20cm,连接OD,然后,沿着D0的方向打孔,结果钻头正好从点B处打出.这是什么道理?【分析】通过证明△AOB≌△COD,得出AB=CD,即可可作出说明.【解答】解:∵在△AOB和△COD中,,∴△AOB≌△COD(ASA),∴AB=CD=20cm,即钻头正好从点B处打出.【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证明△AOB≌△COD,注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2.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E、M、F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分析】首先连接EM、MF,再证明△BEM≌△CFM可得∠BME=∠FMC,再根据∠BME+∠EMC=180°,可得∠FMC+∠EMC=180,进而得到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解答】解:连接EM、MF,∵AB∥CD,∴∠B=∠C,又∵M为BC中点,∴BM=MC.∴在△BEM和△CFM中,∴△BEM≌△CFM(SAS),∴∠BME=∠FMC,∵∠BME+∠EMC=180°,∴∠FMC+∠EMC=180°,∴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证明△BEM≌△CFM,证明出∠FMC+∠EMC=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木条的厚度不计)【分析】连接AB、CD,由条件可以证明△AOB≌△DOC,从而可以得出AB=CD,故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解答】解:连接AB、CD,∵O为AD、BC的中点,∴AO=DO,BO=CO.在△AOB和△DOC中,,∴△AOB≌△DOC.∴AB=CD.∴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全等三角形的运用试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在解答时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4.5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同步提升训练1.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小颖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 上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点E与A,C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ABC≌△EDC,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这里判定△ABC≌△EDC 的依据是( )A.ASA B.SAS C.AAS D.SSS2.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A.SAS B.AAA C.SSS D.ASA3.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A.6cm B.7cm C.8cm D.9cm4.如图1,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四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简单的办法是( )A.只带①去B.带②③去C.只带④去D.带①③去5.为了测量池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在地面上找一点C,连接AC,BC,使∠ACB=90°,然后在BC的延长线上确定点D,使CD=BC,得到△ABC≌△ADC,通过测量AD 的长,得AB的长.那么△ABC≌△ADC的理由是( )A.SAS B.AAS C.ASA D.SSS6.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 )A.SSS B.ASA C.AAS D.SAS7.小涛在家打扫卫生,一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台板打碎了,如图所示,如果要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至少要带的玻璃碎片序号是 .8.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他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完全一样的一个三角形,他的依据是 .9.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A′B′的长度即可,该做法的依据是 .10.如图,AD、BC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AD、BC的中点,经测量AB=9cm,则容器的内径CD为 cm.11.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0米,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BD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 秒.12.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则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cm/s时,△ACP与△BPQ全等.13.在学习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后,小丽总结出很多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她设计了以下问题给同桌解决:做一个“U”字形框架PABQ,其中AB=20cm,AP,BQ足够长,PA⊥AB于点A,QB⊥AB于点B,点M从B出发向A运动,点N从B出发向Q运动,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一瞬间两点同时停止,在AP上取点C,使△ACM与△BMN全等,则AC的长度为 cm.14.如图,小明与小红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红从水平位置CD下降4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 cm.15.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AB宽度,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10m,则池塘宽AB为 m.16.如图,A,B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DE,∠B=∠D=90°,点A,E,C在同一条直线上,CD=8cm,则水池宽AB= cm.17.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到野外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营地看到一池塘,同学们想知道池塘两端的距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先取一个可直接到达池塘的两端的点A,B的点E,连接AE,BE,分别延长AE至点D,BE至点C,使得ED=AE,EC=BE.再测出CD的长度即可知道AB之间的距离.他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理由.18.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19.小明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村里准备在河面上架上一座桥,但河宽AB无法直接测量,爱动脑的小明想到了如下方法:在与AB垂直的岸边BF上取两点C、D使CD= ,再引出BF的垂线DG,在DG上取一点E,并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出线段 的长度就是AB的长.(1)按小明的想法填写题目中的空格;(2)请完成推理过程.20.如图,幼儿园的滑梯有两个长度相等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1)△ABC与△DEF全等吗?(2)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与∠DF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1.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千米,C、D为两所学校,DA⊥AB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5千米,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报亭H,使得C、D两所学校到H 的距离相等,且∠DHC=90°,问:H应建在距离A站多远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2.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山的另一面同时施工,工人师傅在AC上取一点B,在小山外取一点D,连接BD并延长,使DF=BD,过F点作AB的平行线MF,连接MD并延长,在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DE=DM,在E点开工就能使A,C,E成一条直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3.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1)证明△ACD≌△CBE;(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24.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B∥DE,∠A=∠D.(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参考答案1.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BC=CD,∠ABC=∠EDC=90°,∠ACB =∠ECD(对顶角相等),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故选:A.2.解:在△ABC和△MBC中,∴△MBC≌△ABC(ASA),故选:D.3.解:设△DEF的面积为s,边EF上的高为h,∵△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8又S=•EF•h=18,∴h=6故选:A.4.解:第①块和第②③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④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④去.故选:C.5.解:在△ACB和△ACD中,,∴△ABC≌△ADC(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选:A.6.解:观察图形发现:AC=DC,BC=BC,∠ACB=∠DCB,所以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SAS,故选:D.7.解:因为3和4有一条完整的边和两个角,从而可以推算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及其它两边的长度,所以至少要带2块,序号分别是③,④;带②③或者②④也都能唯一确定三角形,故答案为:③④或②④.8.解: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他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完全一样的一个三角形,他根据的定理是: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故答案为:ASA.9.解:连接AB,A′B′,如图,∵点O分别是AA′、BB′的中点,∴OA=OA′,OB=OB′,在△AOB和△A′OB′中,,∴△AOB≌△A′OB′(SAS).∴A′B′=AB.答:需要测量A′B′的长度,即为工件内槽宽AB.其依据是根据SAS证明△AOB≌△A′OB′;故答案为:根据SAS证明△AOB≌△A′OB′.10.解:由题意知:OA=OD,∠AOB=∠DOC,OB=OC,在△AOB和△DOC中,,∴△AOB≌△DOC(SAS),∴CD=AB=9cm.故答案为:9.11.解:∵∠CMD=90°,∴∠CMA+∠DMB=90°,又∵∠CAM=90°,∴∠CMA+∠C=90°,∴∠C=∠DMB.在Rt△ACM和Rt△BMD中,,∴Rt△ACM≌Rt△BMD(AAS),∴BD=AM=12米,∴BM=20﹣12=8(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m/s,∴他到达点M时,运动时间为8÷2=4(s).故答案为4.12.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解得:t=2,则3=2x,解得: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答案为:1或1.5.13.解:设BM=2t,则BN=3t,因为∠A=∠B=90°,使△ACM与△BMN全等,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M=AC,BN=AM时,∵BN=AM,AB=20,∴3t=20﹣2t,解得:t=4,∴AC=BM=2t=2×4=8;情况二:当BM=AM,BN=AC时,∵BM=AM,AB=20,∴2t=20﹣2t,解得:t=5,∴AC=BN=3t=3×5=15,综上所述,AC=8或AC=15.故答案为:8或15.14.解:在△OCF与△ODG中,,∴△OCF≌△ODG(AAS),∴CF=DG=40,∴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50+40=90,故答案为:90.15.解:在△APB和△DPC中,∴△APB≌△DPC(SAS);∴AB=CD=10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答:池塘两端的距离是10米.故答案为:1016.解:在△ABE和△CDE中,∴△ABE≌△CDE(ASA),∴CD=AB=8cm.故答案为:8.17.解:在△AEB和△DEC中,,∴△AEB≌△DEC(SAS);∴AB=CD.18.解: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由题意得:AD=EC=6cm,DC=BE=14cm,∴DE=DC+CE=20(cm),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19.解:(1)在与AB垂直的岸边BF上取两点C、D使CD=CB,再引出BF的垂线DG,在DG上取一点E,并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出线段DE的长度就是AB的长.故答案为:CB,DE;(2)由题意得DG⊥BF,∴∠CDE=∠CBA=90°,在△ABC和△EDC中,,∴△ABC≌△EDC(ASA),∴DE=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0.解:(1)△ABC与△DEF全等.理由如下:在Rt△ABC与Rt△DEF中,,∴Rt△ABC≌Rt△DEF(HL);(2)∠ABC+∠DFE=90°,理由如下:由(1)知,Rt△ABC≌Rt△DEF,则∠ABC=∠DEF,∵∠DEF+∠DFE=90°,∴∠ABC+∠DFE=90°.21.解:∵∠DHC=90°,∴∠AHD+∠CHB=90°,∵DA⊥AB,∴∠D+∠AHD=90°,∴∠D=∠CHB,在△ADH和△BHC中,,∴△ADH≌△BHC(AAS),∴AD=BH=15千米,AH=BC,∵A,B两站相距25千米,∴AB=25千米,∴AH=AB﹣BH=25﹣15=10千米,∴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10千米.答:H应建在距离A站10千米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10千米.22.解:∵在△BDE和△FDM中,∴△BDE≌△FDM(SAS),∴∠BEM=∠FME,∴BE∥MF,∵AB∥MF,∴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23.(1)证明:∵小蚂蚁同时从A、C出发,速度相同,∴t(s)后两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程AD=CE,∵在△ACD和△CBE中,,∴△ACD≌△CBE(SAS);(2)解:∵△ACD≌△CBE,∴∠EBC=∠ACD,∵∠BFC=180°﹣∠EBC﹣∠BCD,∴∠BFC=180°﹣∠ACD﹣∠BCD,=180°﹣∠ACB,∵∠A=∠ABC=∠ACB,∴∠ACB=60°,∴∠BFC=180°﹣60°=120°,∴∠BFC无变化.24.(1)证明:∵AB∥DE,∴∠ABC=∠DEF,在△ABC与△DEF中∴△ABC≌△DEF;(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0m,BF=3m,∴FC=10﹣3﹣3=4m.。
置疑导入归纳导入类比导入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图4-5-1说明:用真实的故事引入新课,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建议:重点理解“调整帽子”“保持刚才的姿势”的数学意义.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听听他们是怎样理解战士的做法的.图4-5-2问题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问题2: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相交于点O,AO=BO,CO=DO,AC=18米.你能求出BD的长度吗?说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提问,可以温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巩固旧知识,同时也是本节课的理论基础.建议:根据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回答出“SSS”“SAS”“ASA”“AAS”,添加条件是全等的灵活应用.图4-5-3如图4-5-3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此问题吗?说明: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积蓄求知欲.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不可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可测量的距离,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做好铺垫.建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发表见解,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同时师追问:当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这类问题呢?109页习题4.10第2题图4-5-4如图4-5-4,把两根钢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只要量得AC的长度,就可知工件的内径BD是否符合标准.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模型建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变式变形】1.泰勒斯是古希腊哲学家,相传他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求图4-5-5出岸上一点到海中一艘船的距离.如图4-5-5,B是观察点,船A在B的正前方,过B作AB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任意长BD,C是BD的中点,观察者从点D沿垂直于BD的DE方向走,直到点E、船A和点C在一条直线上,那么△ABC≌△EDC,从而量出DE的距离即为船离岸的距离AB,这里判定△ABC≌△EDC的方法是(B)A.SAS B.ASA C.AAS D.SSS2.某学校花台上有一块如图4-5-6所示的三角形ABC地砖,现已破损.管理员要对此砖测量再去市场加工一块形状和大小与此完全相同的地砖来换,今只有尺子和量角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使其加工的地砖能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3.小明做了一个如图4-5-7所示的风筝(如图①),他想验证∠ABC与∠ADC是否相等(如图②),但手头只有一把足够长的尺子,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并说明你这样做的理由.4-5-6图4-5-74-5-84.一条大河两岸的A,B处分别立着高压线铁塔,如图4-5-8所示.假设河的两岸平行,你在河的南岸,请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皮尺和标杆,并结合你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设计一个不过河便能测量河的宽度的好办法.(要求画出示意图,并标出字母,结合图形简要叙述你的方案)图4-5-95.如图4-5-9,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图4-5-106.如图4-5-10所示,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AB,BC,CD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M,F,且E,F,M在同一直线上,M恰好为BC的中点.在BE道路上停放着一排小汽车,从而无法直接测量B,E之间的距离,你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吗?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利用全等三角形制作实用工具当某些零部件的尺寸不容易直接测量时,可以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制作测量工具.例如图4-5-11,已知零件的外径为a,要求出它的厚度x,需先求出内孔的直径AB,动手制作一个简单工具,利用三角形全等求出AB 的长.4-5-114-5-12解:可设计如图4-5-12所示的类似钳子的工具,则CD 的长就是A ,B 间的距离.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当无法直接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 某铁路施工队在建设铁路的过程中,需要打通一座小山,设计时要测量隧道的长度.小山前面恰好是一块空地,利用这样的有利地形,测量人员是否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测量出需要开挖的隧道的长度?请说明理由.4-5-134-5-14解:可以.理由:在空地上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 点,B 点的点O ,连接AO 并延长到D ,使OD =OA ;连接BO 并延长到E ,使OE =OB.连接DE 并测出它的长度,则DE 的长就是A ,B 间的距离.如图4-5-14所示.在△AOB 与△DOE 中,⎩⎪⎨⎪⎧AO =DO ,∠AOB =∠DOE (对顶角相等),BO =EO ,∴△AOB≌△DOE(SAS),∴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确定方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确定所给方案是否可行;或判断自己所给方案是否正确.例某校七(1)班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①如图4-5-15,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 至点D,BC至点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长即为A,B两点间的距离.②如图4-5-15,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的长即为A,B两点间的距离.问:4-5-154-5-16(1)方案①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方案②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3)方案②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________,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②是否仍成立?(1)可行SAS(2)可行ASA(3)使AB∥DE仍成立P109习题4.101.如图,一条输电线路需跨越一个池塘,池塘两侧A,B处各立有一根电线杆,但利用现有皮尺无法直接量出A,B间的距离,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出A,B间的距离,并说明理由.解:方法不唯一,如:先作一个以AB为边的三角形,再利用“SAS”构造一个三角形与其全等即可.2.如图,把两根钢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 只要量得AC的长度,就可知工件的内径BD是否符合标准.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解:两个三角形全等,BD=AC.3.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的道理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吗?解:是利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很多测量无法到达的两地之间距离的问题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P110复习题1.一个三角形可以有两个直角吗?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能都大于70°吗?能都小于50°吗?解:不可以,不能,不能.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求这两个锐角的度数.解:都是45°.3.如图,△ADB≌△EDB,△BDE≌△CDE,B,E,C在一条直线上.(1)BD是∠ABE的平分线吗?为什么?(2)DE⊥BC吗?为什么?(3)点E平分线段BC吗?为什么?解:(1)是.∵△ADB≌△EDB,∴∠ABD=∠EBD.(2)DE⊥BC.∵△BDE≌△CDE,∴∠BED=∠CED.∵∠BED+∠CED=180°.∴∠BED=90°.(3)点E平分线段BC.∵△BDE≌△CDE,∴BE=CE.4.如图,BE⊥AE,CF⊥AE,垂足分别是E,F,又知D是EF的中点,△BED与△CFD全等吗?为什么?解:全等,根据“ASA”易说明.5.已知线段a和∠α,尺规作图:(1)作一个△ABC,使AB=3a,BC=4a,AC=5a;(2)作一个△ABC,使BC=a,AC=2a,∠BCA=∠α.解:略.6.如图,AB=DF,AC=DE,BE=FC,BC与FE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解:BC=FE.△ABC≌△DFE.理由略.※7.如图,AB=AD,AC=AE,∠BAE=∠DAC,△ABC与△ADE全等吗?解:全等.8.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举例说明.解:不一定.如:取△ABC的边BC的中点D,连接AD,则△ADB与△ACD面积相等,但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只有在AB=AC时才全等).9.如图,已知∠ABC=∠DCB,要使△ABC≌△DCB,只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添加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解:答案不唯一,如:AB=DC.10.有四根细木棒,长度分别为3 cm,5 cm,7 cm,9 cm,哪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实际摆一摆,验证你的结论.解:有三种情况:3 cm,5 cm,7 cm;3 cm,7 cm,9 cm;5 cm,7 cm,9 cm.11.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 如图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边OB上分别取OD=OE,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你能先说明△OPE与△OPD全等,再说明OP平分∠AOB吗?提示:根据“SSS”说明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说明∠AOP=∠BOP.12.如图,△ABC≌△EFD,你能从图中找出几组平行线?小颖的思考过程如下:你能明白她的意思吗?解:两组:AB∥EF,AC∥ED.小颖的意思是由内错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13.你还记得怎样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小明回顾了作图的过程,并进行了如下的思考:你能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吗?解:第一步由作图得到,第二步根据“SSS”,第三步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4.如图,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中取三边的中点,以虚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你认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知道的?解:38.四个等边三角形都全等,阴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个半三角形.15.沿着图中的虚线,用两种方法将下面的图形划分为两个全等的图形.解:略.16.按下列步骤设计图案:(1)画一个正方形,并在它的下方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如图(1); (2)将剪下的小正方形补在大正方形的上方,如图(2); (3)在新得到的图形上绘制出你所喜欢的图案;(4)再制作若干个这样的图案,并利用它们拼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将你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你喜欢它们吗? 解:略.※1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 应等于90°,∠B ,∠D 应分别是20°和30°. 李叔叔量得∠BCD =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解:连接BD ,则∠CDB +∠CBD =38°.而在Rt △ABD 中,∠CDB +∠CBD =90°-(30°+20°)=40°≠38°,故断定零件不合格. ※18.如图,太阳光线AC 与A ′C ′是平行的,同一时刻两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一样长吗?说说你的理由.解:一样长.根据“AAS ”说明△ABC ≌△A ′B ′C ′,进而可得BC =B ′C ′.1.在湖的两岸A,B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B两点间的距离.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1)画出测量图案;(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3)计算AB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2.一条大河两岸的A,B处分别立着高压线铁塔,如图所示.假设河的两岸平行,你在河的南岸,请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皮尺和标杆,并结合你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设计一个不过河便能测量河的宽度的好办法(要求,画出示意图,并标出字母,结合图形简要叙述你的方案).3.如图所示,施工队在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点E同时施工,从AC 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B的距离如何求得?请你设计出解决方案.2.阅读理解:某校二(1)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Ⅰ)如图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点D,BC 至点E,使DC=AC,EC=B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Ⅱ)如图2,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Ⅰ)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2)方案(Ⅱ)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3)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仍成立?【知识要点】当两点间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时,就可以想办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把难以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线段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线段.【温馨提示】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关键要点:如何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如何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说明测量距离的正确性.2.构造全等三角形时要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AAS”以及“SSS”.【方法技巧】1.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去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2.用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条件去说明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解:(1)如图:(2)在湖岸上选一点O,连接BO并延长到点C使BO=OC,连接AO并延长到点D使OD=AO,连接CD,则AB=CD.测量DC的长度即为AB的长度;(3)设DC=m,∵BO=CO,∠BOA=∠COD,AO=BO,∴△AOB≌△DOC(SAS),∴AB=CD=m.2.解:在河南岸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E,使CE=BE,再定出BF的垂线CD,使A,E,D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CD的长就是AB的长.3.解:延长BD到点F,使BD=DF=500米,过F作FG⊥ED于点G.因为∠ABD=145°,所以∠CBD=35°.在△BED和△FGD中,∠EBD=∠F,BD=DF,∠EDB=∠GDF(对顶角相等) ,所以△BED≌△FGD(ASA),所以BE=FG(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要求BE的长度可以测量GF的长度.4.解:(1)可行,由边角边说明△ACB≌△DCE,则DE=AB.(2)可行,由角边角说明△ABC≌△EDC,则DE=AB.(3)得到∠ABC=∠EDC,方案(Ⅱ)仍成立.“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两例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测量不能达到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其实质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请欣赏下面两例:例1如图,河边有一条笔直的公路l,公路两侧是平坦的草地.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要求测量河对岸B点到公路的距离,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要求:·B公路l(1)列出你测量所使用的测量工具;(2)画出测量的示意图,写出测量的步骤;(3)用字母表示测得的数据,求出B 点到公路的距离.解析:(1)测角器、尺子;(2)测量示意图见右图;测量步骤:①在公路上取一点A,用测角器测得∠A=90º;②在公路上取一点C ,用尺子测出AC 的长,记为m 米;③用测角器测得∠ACB=α;④在公路的下方过点C 作射线CM ,使∠ACM=∠ACB =α,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⑤用尺子测出AD 的长,记为n 米.(3)由测量步骤知, 在△BAC 和△DAC 中,⎪⎩⎪⎨⎧∠=∠=∠=∠.,,ACD ACB AC AC DAC BAC所以△BAC ≌△DAC (ASA ).所以AB=AC.因此B 点到公路的距离为n 米.例2某地质勘测队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 、B 的距离(如图所示),可先在AB 的垂线AF 上取两点C 、D ,使AC=CD ,再过D 作AD 的垂线DE ,使B 、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DE 的长就是AB 的长.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解析:由题意知,AB ⊥AD ,DE ⊥AD ,所以∠BAC=∠EDC=90º.在△BAC 和△EDC 中,⎪⎩⎪⎨⎧∠=∠=∠=∠.,,DCE ACB CD AC EDC BAC 所以△BAC ≌△EDC (ASA ).所以AB=DE.【温馨提示】 由上述两例的解题过程可知,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都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思想方法·B公路l A D M C ·B·A C D EF的运用,生活中需要有心人哦!。
§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属于北师大版(2011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位于本册书的第108页至109页(包括练习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三角形全等理解。
此外,本节课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3.教科书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现实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条件来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教科书中较强调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4.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学以致用,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前几节内容中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尤其是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了“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定理,用这些定理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具备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理论基础.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几节内容中已经经历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三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思考:1.通过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引发他们去思考,并能在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2.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不可测距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问题解决:1. 通过让学生体会教科书中提供的情境,明白战士的具体做法,并尝试思考其中的道理.2.会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 通过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1): SSS ;(2): ASA ;(3): AAS ;(4): SAS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是?(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意图:温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帮助基础较弱或掌握不牢的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是本节课的理论基础,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二)创设情境如何用两根等长的木条,一把刻度尺,测量玻璃瓶的内径?(抽象为几何模型)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