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_以汉语_加以_和日语_加_为例_黄燕青
- 格式:pdf
- 大小:577.08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汉同形词【摘要】在日语教学中,日汉同形词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汉同形词的定义与特点,然后探讨了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这些词汇,并提出了使用技巧。
还分析了日汉同形词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对学习者的启发。
结论部分总结了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了这些词汇对学习者的帮助,并提出了相关的学习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日汉同形词的重要性,提高日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日汉同形词、日语教学、重要性、定义、特点、教学方法、使用技巧、语言学习、作用、启发、地位、价值、帮助、学习策略1. 引言1.1 探讨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习者的日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中具有相同发音和形式的词语,虽然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种相似性便于学习者快速记忆和掌握。
日汉同形词的存在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扩充词汇量,还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日汉同形词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习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
通过日汉同形词的教学,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促进语言学习的互通和互融。
2. 正文2.1 日汉同形词的定义与特点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中形状、发音相似的词语。
这种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汉同形词的存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速地掌握日语词汇,因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比中文和日文的同形词来建立新词的记忆。
日汉同形词也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日语的发音和语音规律,因为这些词语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学习者可以通过比较从而更好地掌握日语的语音。
日汉同形词的特点在于不仅在形状上相似,在语义上也通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运用和记忆这些词汇。
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日语词汇,提高语言能力。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汉同形词作者:曹巍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9期【摘要】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词和中文的字形相同,即同形词,所以中国学生对日语中的“汉语”感到特别亲切。
然而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很多日汉同形词在语义、使用范围等方面呈现出差异。
学生若仅依据中文意思来作判断,很容易造成误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日汉“同形词”,并使教师们能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我们有必要对同形词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同形词形成原因同形同义同形异义【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24-01一、日汉同形词形成的原因不管是日本人学汉语,还是中国人学日语,都会发现两国之间有很多词词形相同,而且意思也相近。
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历史上来看,17世纪以前,一直是中华文明向其它周边国家扩散,所以近代以前,是日语从中文里大量借用了汉语词。
诸如“料理、写真、丈夫”等词现在虽然已与中文词义相去甚远,但仍可以解释为词义演变的结果。
而近代以后,一般则认为是中文从日语里吸收了大量的新词,诸如“象征、科学、美学、美术、哲学”等。
这类词因为在时间上距离我们现在并不远,所以词形和词义中日文完全一致。
通过这样的一来一往相互借用便在各自的语言里形成了所谓的中日同形词。
对于这一现象,从两千多年的中日交流史上来看,当然是近代以前日文吸收汉语的成份要多得多。
早在奈良至平安初期(8-9世纪),日本盛行汉诗汉文,都是用中文写成的作品,这就是全面接受中国文化的时期,汉语的词汇也必然成为日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进入19世纪后,日本看到邻国中国在鸦片战争(1840)的失败,倍感危机,不得不积极主动地收集有关西洋的情报。
通过有系统地、大量引进中文的书刊和辞书等,确立了一条经由中国吸收西洋文明的渠道。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还有日本独自直接从西洋导入近代文明的步骤,即努力创造新词来对应新概念。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交往,汉语与日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词汇相似性,其中不乏相同的词形。
由于日本在过去的历史中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形态和意义相似的汉字词,即日汉同形词。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结构的不同,有关这些词的用法和意义会有所区别,容易导致错误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日语的汉语母语者而言,正确理解和掌握日汉同形词的用法和含义至关重要。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汉同形词的偏误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对策,以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水平。
2.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1)分析日汉同形词的使用偏误与原因,探究偏误的共性和特点;(2)提出日汉同形词的针对性教学对策,以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3)验证对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3. 研究内容(1)对日汉同形词进行梳理,挑选出一些常用或容易产生偏误的词汇;(2)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考试试卷分析等多种调研方法收集学生的偏误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3)分析偏误的产生原因,探究学生在使用日汉同形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提出一系列日汉同形词的教学对策,包括词义区分、语境理解、典型用法辨析等,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偏误问题;(5)验证对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效果评估。
4. 研究意义通过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该研究有以下意义:(1)对于日语学习者,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困扰,提高对日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对于日语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指导他们更好地教授日汉同形词,提高教学质量;(3)对于日汉词汇教学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究跨语言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策略。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与《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对比研究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作为促进双方交流的重要工具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两者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中应用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以期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从语法角度来看,《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日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末尾,而在中国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或末尾。
日语中使用助词来表示句子的语气和语法关系,而中国语中则使用词序和语气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而日语中名词的性、数、格都有相应的变化形式。
在词汇方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的词汇汇总中存在着一些差异。
日语中的罗马音和汉字的使用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易于掌握词汇的发音和拼写。
而对于中国语,很多字在发音和拼写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更是一大挑战。
由于日语是孤立性语言,词汇相对固定,而中国语则是一种形合性语言,词汇的使用相对灵活。
在学习词汇时,学习者需要根据语境适当地运用不同的词汇,这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大挑战。
在语音方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日语的音节相对简洁,音调相对平缓,音色比较清晰,因此外国学习者较容易学会日语的发音。
而中国语的音节相对复杂,音调起伏比较大,同时还存在着浊音、清音的区分,因此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中国语的发音时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日语有五个元音和五个辅音,而中国语有七个元音和二十一个辅音,因此中国语的发音更为复杂。
学习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发音水平,使其更接近于地道的发音。
从实际运用中来看,《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在场景落地中存在一定的不同。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及其对中国学习者习得的影响。
我们将从日语汉字词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地位入手,探讨这些词汇对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影响和挑战。
我们还将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汉字词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策略。
日语汉字词,即源于汉字、但在日语中具有独特发音和意义的词汇,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词汇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然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虽然汉字词在形态上与中文汉字相似,但其发音和意义往往与中文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为中国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日语汉字词的起源、分类及其在现代日语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这些词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以帮助中国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日语汉字词,提高日语水平。
二、日语汉字词的历史与现状日语汉字词,即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演变过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系统,早在公元前后就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在日语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汉字作为官方和学术语言被大量使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万叶集》,多以汉字书写。
然而,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以后,随着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创制和普及,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更多地被用于书写外来语和专有名词。
然而,到了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以后,随着日本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引进和学习,汉字词在日语中再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一、概述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个涵盖了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这些同字词,即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汇,是两国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语言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同字词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古代的汉字传入日本开始,中日语言就开始了密切的接触与交流。
汉字作为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字基础,为同字词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语言中的同字词也不断增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相互影响。
同时,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日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文献考证、语言比较、文化解读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追溯同字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同字词在语义、用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同字词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同字词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推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1. 介绍中日同字词的概念和背景中日同字词,指的是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相同书写形式或相同读音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存在,源于中日两国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拓展,逐渐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并对当地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日同字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其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保持一致,如“山”、“水”、“人”等基础词汇另一类则是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虽然书写形式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在两国语言中发生了变化,如“便当”在汉语中指的是方便、适宜,而在日语中则指的是盒饭。
浅议汉日语言比较在日语教学中的导入摘要:近年来,关于汉日语言的比较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将所学的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又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其他外语相比日语与汉语有着莫大的联系。
因此日语教学中导入汉日语言比较,是非常必要和常见的。
那么,如何在日语教学中适度地导入汉日语言比较研究就变成了一个势在必行的研究课题。
本文试从其导入方法与导入程度控制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字:汉日语言比较;日语教学;导入方法;导入程度中图分类号:g623.36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在针对零起点的外语学习者的日语教学中,教师都会适应学习者的母语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该课程的外语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比较。
对于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汉语母语者的日语教学,汉日语言的比较更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日语的有力教学工具。
那么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有效、适度地导入汉日语言比较的方法和理论,这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中需要反复研究、推敲和提高的重点、难点。
一、关于汉日语言比较的研究现状首先,就汉日语言比较的研究现状来说,解放以来,对汉语和日语进行的语言比较无论是我国国内还是在日本,都已经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语音、文字到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不少著作和论文问世。
《日语学习与研究》《日语知识》这些含金量较高的日语专门期刊都有开辟”汉语与日语比较研究”“日汉对照”这样的专栏。
无论是日本还是国内都有成立汉日语言比较学会,《汉日语法比较》《日汉语言比较》等专著也早已相继出版。
同时,关于汉日语言比较的研究还在持续热烈地进行中。
这其中大部分的论文和专注基本上采用了共时比较的方法,而历时比较由于对研究者的知识纵向延伸度要求比较高,需要研究者通晓古代日语和古代汉语,难度较大,相对研究成果也就比较有限。
另外,与别的语言比较相比,汉日语言比较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者也大部分都是高校教师,因此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应用型的零散知识点的语言比较上。
这对日语教学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可以拿来即用,应用的意义体现于此,而不利的地方体现在:系统性欠缺,总结性的概括性的汉日语言比较成果较少。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汉同形词【摘要】日汉同形词是日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比较日汉同形词的语义差异和用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语。
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扮演着连接日汉两种语言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根据不同的特点,同形词可以被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同音同义和同形异义等不同类型。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同形词的用法和意义。
同形词在语言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展示同形词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同形词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为日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引言:介绍日汉同形词的概念正文: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意义、同形词的分类、日汉同形词的教学方法、同形词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案例分析结论: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日汉同形词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日汉同形词、日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习得、案例分析、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日汉同形词的概念日汉同形词是指在日语和汉语中形态和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这种词语在日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词汇,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
了解日汉同形词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减少语言学习的困难。
日汉同形词的存在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借鉴的产物。
通过研究日汉同形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日汉同形词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
学生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同形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日汉同形词是日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对于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都至关重要。
日语汉字词及中国学习者习得研究在日语学习中,汉字词的存在是中国学习者的一大优势。
然而,这些汉字词的发音和意义往往与中文有很大的差异,这给中国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日语汉字词的特性、中国学习者对日语汉字词的习得过程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一些学习的建议。
语义:日语汉字词的语义常常与中文词汇的语义有密切关系,但在很多情况下,其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发音:虽然日语汉字词的发音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
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优势,因为学习者可以利用这种来推测日语汉字词的发音。
书写:日语汉字词的书写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
在日语中,汉字被更为复杂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书写系统。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中国学习者对日语汉字词的习得过程。
学习者的母语影响:中国学习者的母语为中文,中文和日语的汉字词有很大的相似性。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这种相似性也带来了很多困惑和误解。
学习者的年龄因素:年龄也是影响汉字词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年长的学习者往往比年轻的学习者更难习得日语汉字词。
这可能是因为年长的学习者往往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语言习惯,而年轻的学习者则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知识。
学习策略: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各种策略来习得日语汉字词,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
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策略,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汉字词的习得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以下是一些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汉字词学习的建议:重视语音:尽管对于初学者来说,日语汉字词的发音可能很困难,但是越早开始学习发音越好。
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日语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可以结合日本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来提高发音能力。
理解语法:与中文不同,日语有着自己的语法结构。
在学习日语汉字词时,理解其所在的语境和语法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上下文学习:将汉字词放在句子或段落中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摘要: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
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辨析;对比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对于两国来说,汉字是继承与发展文化所不可欠缺的媒体。
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在汉字词方面也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对中日汉字词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汉日同形词辨析汉字词,或称为“汉源词”是指位于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内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语言中存在的、从古汉语中派生出的词汇。
它可以由几个汉字组成,也可以由一个汉字组成。
汉语中所有的词都是汉字词。
从词源上看,汉语中的汉字词绝大多数是汉族语言的词,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非汉族语言的外来词。
如葡萄、罗汉、马拉松、迪斯科等是音译外来词。
在日语中,“汉语”通常指吸收并改造汉语(中文)的词汇,当中包括和制汉语。
大部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其中一小部分与中文意思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范围的区别中日两国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保留了一定的相同意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派生意义。
由此产生了词义范围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日语词义范围大于汉语。
如「道具」,日语中该词有着和汉语相同的意思,表示工具、舞台道具等等。
除此之外,日语还有三种意思:①制作东西时使用的器具的总称。
如:「大工道具」(土木工具)。
②家庭生活用具。
如:「勝手道具」(厨房炊事用具)。
③手段。
如:「結婚を出世の道具に使う」(把结婚当作发迹扬名的手段);第二类,汉语词义范围大于日语。
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研究本文主要就对日汉语词汇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基础还不够扎实,理论还缺乏高度,应用也缺乏操作性。
今后的研究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
标签:汉日同形词研究现状对日汉语词汇教学进行语言对比是促进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汉语或日语学习而言,由于汉字的存在,这显得更有意义。
汉日同形词数量巨大,其研究成果不仅可应用于国内日语教学中,还可应用于对日汉语教学中,作用广泛。
本文拟立足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对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汉日同形词的内涵及研究意义(一)汉日同形词的内涵“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很重要。
学界对同形词的概念大多比较含糊,但也有论文(刘富华,1998;鲁宝元,2000)对同形词内涵的界定比较具体,只是还不够全面。
下面将鲁宝元先生文章中的具体分类转述如下:1.所用汉字完全相同的词。
如:山/山水/水2.中国的汉字简化了,而日本汉字未简化。
如:意見/意见経済/经济3.日语为了表示词性加了平假名词尾。
如:大きい/大来る/来除以上三类外,我们认为还有四类需要考虑进来。
4.日本汉字简化了,而中国汉字未简化。
如:渓流/溪流陥落/陷落5.中国汉字和日本汉字简化的方法不同。
如:辺境/边境変化/变化6.中日汉字相同(或只是繁简体的区别)、字序不同的同素逆序词。
如:言語/语言栄光/光荣7.中日汉字的笔画笔形仅有细微差异。
(万玲华,2004:27)此外,上述的一些综合形式也应属于同形词,像第2类和第3类的综合形式,如:正確だ/正确。
有了这样相对清晰的对汉日同形词内涵的界定后,研究对象会变得更加明晰。
不过,汉日同形词除上述分类法外,还可按照音读、训读来划分,但考虑到教学的实用性需要,我们仍坚持前一种分类方法。
关于日语词汇在汉语中使用的初步研究与总结[摘要]日语原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语中的绝大部分汉字词汇是由中国传去的。
日本人民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汉字等。
现在,其中又有不少汉字词汇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就汉语中日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现代汉语;日语词汇;汉语词汇;借用汉字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民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特别是明治维新以来,为了追赶西方先进国家,他们充分利用了汉字超强的组合及表现能力翻译了很多西方文明的东西。
现在这些日语汉字被大量地运用到汉语中,构成了现代汉语的新词汇。
本文通过日语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研究,来正确认识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
一、日式汉语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从16世纪末开始,日本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在此之前主要是通过和中国的交流来学习。
而此时,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逐步为日本所接受。
关于日语中“外来语”的定义:日语原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人民通过学习中国汉字,逐渐将其转变为日本文字。
汉语词汇在转化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1阶段是“音译法”,如:日语中的“山”的发音是“YAMA”,于是就写成“雅?R”。
这两种都可以表示“山”这个词汇。
这样以来就显得非常麻烦,且难度极大。
第2阶段是“意译法”,如:把日语中的“雅?R”直接写成“山”,并把其作为日语词汇来使用,可是日语中“山”的发音不是“SHAN”,而是“YAMA”,于是,日本人就把“YAMA”的读法称为“训读”。
和“训读”相对的就称为“音读”。
还有的词汇在古代日本就不存在,因此就不存在“训读”,这样的词的读法就直接模仿汉语的发音,直接引用汉字的文字和意思。
如:“判断”的读法和汉语的读法“PANDUAN”极其相似,日语汉字也写成“判断”。
第3阶段是“借用法”,日语词汇中“?⒚?”的“??”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假借,借用”的意思。
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汉字词汇类比摘要: 日语中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日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日语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共同性及差异性,对于正确认识日语中的汉字、掌握运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日语教学汉字对比中日两国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
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往过程中,两国的文字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本曾大量引进中国文化,在引进汉字的同时,还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
日语中大量的日文汉字,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中日两国都用汉字作为语言的标记符号,但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使用汉字的方式上却不尽相同。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日语汉字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日汉字词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日汉汉字词汇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把握日语中的汉字词汇。
公元七世纪以前,日本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大约在七世纪后,也就是在我国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来自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将先进的中国文明带到日本,其中一部分就是语言文字,日本从此才正式开始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有的是直接采用了我国的汉字,有的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而来,有的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些汉字,但数量较少。
和其他国家日语学习者相比,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确实有着便利的条件。
但在日语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将日语汉字和中国文字互相误用的情况。
日语汉字词汇和汉字有的形同义同;有的却形同义不同;有的形异义同。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面对众多的日语汉字,首先想到的是汉语词汇,经常会发生对日语词汇理解上的错误。
从日语入门伊始,教学者应该把中日汉字对比规划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如果不进行中日汉字词汇比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容易望文生义,在实际运用中误用汉字,甚至闹出笑话。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就中日汉字词汇的异同做归纳探讨,并阐明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学者的日语语法化研究现状
黄燕青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22
【摘要】日语语法化的研究是当前日语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中国学者的日语语法化研究现状的分析,到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特征的阐释,可以看出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整体上稍逊于日本学者,但是他们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借鉴汉语语法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日汉语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不仅能为丰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作出贡献,还可为日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黄燕青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5
【相关文献】
1.浅谈日语汉字词汇学习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以中国人日语初学者为中心 [J], 史丽杰
2.韩国学者到访中国交流中国诗歌研究现状 [J], 无;
3.从日语初学者常见错误看日语特征 [J], 马辉;
4.从日语初学者常见错误看日语特征 [J], 马辉
5.从日语初学者常见错误看日语特征 [J], 马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以汉语“加以”和日语“加える”为例● 黄燕青(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 要:自从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后,福建的经济发展态势迅猛,而作为龙头城市的厦门更是日新月异。
文章主要从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着手,结合高校日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商务日语;就业;教育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53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134-02一、引言 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但对此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那种单一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日语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既有较强日语能力,又了解日本人思维习惯,理解日本企业文化且熟悉国际商务惯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
在此情况下,高校面临着如何改变传统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课题。
本文主要从厦门地区的实际状况入手,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厦门地区日语人才的供需状况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导游的需求量是与日俱增。
随着厦门知名度的提高,到厦门旅游的海内外旅客越来越多。
2010年,动车开通后不到8个月时间,厦门全年共接待境内游客就有3026.09万人次,比增19.85%;实现旅游总收入383.89亿元,比增16.89%。
面对火暴的客源,厦门却患上“导游荒”的重症。
厦门有持证导游员3300余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兼职,还有老一代持证导游人员也已不在一线带团,实际在一线从业导游的不足1500人,远不能满足日益升温的旅游市场需求。
[1]入境游客市场方面,2011年1至5月,厦门接待境外过夜外国人总量占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48%。
,其中日本游客最多。
[2]但是,据厦门旅游培训中心统计,厦门目前考取国家资格导游证的日语导游不过80人左右。
厦门目前有五星级酒店11家,四星级酒店23家①。
此外,还有多家在建四、五星级酒店,但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节假日、旅游旺季、会展期间一房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旅游带来的需求外,会展业的发展也给厦门的旅游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厦门从事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的日语人才却一直处于“精才难求”“专才难觅”的状况。
就以上对厦门的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状况所做的简单介绍,可以窥视到对日语人才有着相当数量的需求,而下面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也从另一方面对此进行了验证。
据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厦门市人才市场)提供的《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的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前四位为:第一位市场营销类,第二位信息计算机类,第三位生产管理类,第四位旅游/酒店/餐饮类。
[3]在近两年的调查中,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一直位列首位,有趣的是生产管理类和旅游/酒店/餐饮类也一直处于前五位之内,但经常互换位置。
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没有外语人才的一席之地,而人才求职量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外语类则一直在第六、第七位徘徊,反映了人才供求的匹配程度仍然不高,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市场营销类人才最为受欢迎正是厦门贸易业发展强盛的体现,既懂管理又懂语言的生产管理类人才也正是日资企业中所缺乏的,而旅游/酒店/餐饮类对人才需求量大则反映了厦门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
虽然高校设置的专业中都有这三类专业,但外语人才凭借其外语优势,仍然在招聘中相当受欢迎。
以外语为工具从事其它相关工作,这正是目前外语人才,特别是日语人才就业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要提升发展空间,那就需要大批懂外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才。
鉴于外语人才近年收稿日期:2012-03-27基金项目:集美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1013。
作者简介:黄燕青(1966-),女,福建闽清县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日语言对比及日语教学。
①行业管理/企业名录/宾馆饭店:数据来自厦门市旅游局网站:www.xmtravel.gov.cn来一直处于求职人数前位的实际情况,如何立足厦门区域经济培养外语人才就成为高校和相关单位共同的任务,高校日语专业更要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日语人才。
三、日语人才就业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在“精”“专”日语人才紧缺的就业市场中,日语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中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1.会外语不懂专业日语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大多数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应付日常交往绰绰有余,但一旦涉及到专业问题,如贸易、营销、管理、旅游业务等,则总是不知所措,以至于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工作。
据对上述集美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所做调查表明,从事商贸工作的毕业生多数认为自己由于缺乏商务知识而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学校虽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课时偏少,且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实践机会,因此收效甚微。
2.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中国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但学习目的却不甚明了。
九年义务教育及三年高中都是为了上大学这个目标,上大学后要考虑将来做什么时,很多学生却是一脸茫然。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上有哪些行业,不同职业有何不同要求,对此学生们知之甚少。
只有确立了将来的职业目标,才能激发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但由于缺乏优秀师资及实践机会等原因,多数课程流于形式。
3.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对专业能力的考察外,其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也是考察的重点。
尤其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要求其从事的多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对后者的考察往往比外语能力的考察还重要。
因此,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实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
但是,目前反映毕业生眼高手低、害怕吃苦、受挫能力差等毛病的报道却不断诉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归饬于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树立远大的志向,塑造良好的人格,正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
反观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形式主义至上,说教压制普遍,自然效果不佳。
四、立足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 拘于对厦门地区的日语人才培养和就业状况,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上面提到日语专业就业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正是体现了外语专业的优势所在。
目前中国高校掀起的商务日语热,也正是外语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
最近几年中全国高校开设商务日语专业方向或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目前设立日语专业的高等院校达671所(福建省27所),其中开设商务日语专业(或方向)的数量为235所(福建省14所)。
这说明,各院校外语专业已经意识到单一的语言技能人才已落后于时代,不为社会所接受,所以转向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商务日语人才。
如何围绕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摆在高校外语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2.商务日语概念商务日语的概念借鉴于商务英语。
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科学。
它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职业相关联的英语。
正如商务英语一样,商务日语也是与职业相关联的日语———即在商务环境下从事商务活动的日语。
而商务日语人才的定义则为:在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具备用日语进行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
[4]为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2009年,中国国际商务日语研究委员会和日本应用日本语教育协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STBJ标准商务日语考试”。
该考试不同于国际日语能力考试重语法的特点,重点考核听力及阅读,以测定应试者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
其在一般日语能力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各项能力的测试。
1、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词汇、表达方面知识,及恰当运用的能力;2、对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表达的真实意图的理解能力;3、商务场合不可欠缺的恰当的敬意表达能力;4、了解日本人独特的委婉表达,虑及对方的表达并能恰当应对的能力;5、掌握日本要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商务惯例。
以上商务日语人才的定义和测试标准与前面提到的在厦对日贸易公司、生产企业及旅游酒店业需要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则一定要考虑到区域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色商务日语教育特色。
3.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商务日语教育在目前商务日语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必须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特色的商务日语人才为目标。
(1)外语+专业模式,做好职业规划。
以厦门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变化,以不仅贸易营销方面,而且生产管理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会外语、懂业务的人才。
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就要从单纯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标准商务日语考试的五点要求其实就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测试。
在此基础上,培养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显得极为重要。
这就是日语+α能力的培养,即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
[1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语言,而在单位则要从事使用语言进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工作将无从下手,更别说出成绩了。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以选修课或跨专业修读的形式,以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也可外聘企业优秀从业人员以定期讲座的方式给学生补足这方面的功课。
在厦门,石材、食品、茶叶是对日贸易额最大的行业,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上手熟悉工作,缩短企业培训时间,自然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而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量身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相当重要的。
可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邀请毕业生回校或从业人员到校宣讲,向学生介绍本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量大的行业的具体情况及要求。
当学生了解到某行业的发展前景且适合自己时,就会确立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增加了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