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
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
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
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
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
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
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均匀度指数即Pielou指数(J sw、J si):表示群落中不同物种多度分布均匀程度。
计算公式为:
其中,Ni为样地内地第i种植物的个体数目,N为样地内所有植物的个体数目,S为所有物种数,Pi=Ni/N是一个个体属于第i类的概率。
生长状况评价
根据植物的生长势、外观和适应性等把植物的生长状况划分为5级,分级标准为:
极好:植株形体完整,姿态优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
好:植株形体较完整,姿态及生长势良好,有少量病虫害,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
一般:植株形体存在轻微的缺损,生长势和姿态一般,时有病虫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差:长势衰弱,病虫害严重,树相残破,有碍观赏;
极差:枝条干枯,整株濒死,甚至死亡,观赏价值丧失。
4、物种分布型、密度分析55
采用Clark-Evans最近邻距离法,来描述该种生物的空间分布型。
测量随机选取的生物与其周围距离最近的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以此作为观测值(Observed NND),将改值与同样密度下预期的随机分布种群的NND(Expected NND)进行比较,如果观测NND与预期NND值相等,种群为随机分布;观测NND大于预期NND,为均匀分布;观测NND小于预期NND,为集群分布。
用t-检验或方差检验来判断二者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在测定大面积范围内的植物种群数量时,由于难以对所有生物个体一一计数,必须进行抽样估测的方法。
用一定面积的方框在研究样地范围内随机采样,然后对每个方框内出现的个体进行计数,再应用统计学方法求样本平均值,即可估测整个样地的平均种群密度。
P56
环境因子差异分析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接受多种生态因子(如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养分等)的生态作用。
这些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和整个的群落的结构。
通过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于分布的作用,认识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P88
结果与分析: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1] 娄安如,牛翠娟.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