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90.85 KB
- 文档页数:9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01.认识数0- 数0的概念- 数0的书写方法- 数0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实物0- 实物0的概念- 实物0的认识方法- 实物0的掌握方法第二单元:认识1—101.认识1—5- 数字1—5的概念- 数字1—5的书写方法- 数字1—5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6—10- 数字6—10的概念- 数字6—10的书写方法- 数字6—10的认识与掌握第三单元:加法1.认识加号- 加号的概念- 加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加法- 加法的概念- 加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的性质3.加法练- 单位是1的加法- 单位是0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 与减法相似的加法第四单元:减法1.认识减号- 减号的概念- 减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减法- 减法的概念- 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性质3.减法练- 单位是1的减法- 单位是0的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1.认识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的概念-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方法2.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的性质- 不进位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3.100以内的减法- 100以内的减法的性质-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六单元:量和重量1.认识长度- 长度的概念- 长度的认识方法2.认识重量- 重量的概念- 重量的认识方法3.认识容量- 容量的概念- 容量的认识方法总结数学是一门关注基础的学科,各单元内容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数0、1—10、加法、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和量、重量、容量等知识点。
相信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这些知识点牢固掌握。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进行日积月累的复汇总。
通过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和重点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数学知识点梳理在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加法和减法- 数组- 相等的加法算式- 数数- 比较大小- 分离组合- 序数词3. 重点题回顾以下是一些重点题的复:3.1 加法和减法- 5 + 3 = 8,4 + 6 = 10,7 + 1 = 8- 10 - 5 = 5,8 - 2 = 6,9 - 3 = 63.2 数组- 有一个有5个苹果的数组,又加了3个苹果,现在有几个苹果?- 有一个有8个橙子的数组,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橙子?3.3 相等的加法算式- 3 + 2 = 4 + 1- 5 + 4 = 6 + 33.4 数数- 数一数:有5朵花,有6只鸟,有3个苹果,有2块糖。
- 数一数:有8个苹果,拿走了4个,现在还剩几个?3.5 比较大小- 填入大于(>)或小于(<)的符号:8 ___ 5,4 ___ 6,7 ___ 73.6 分离组合- 6是由2和4分离组合而成的,请写出其他的分离组合。
3.7 序数词- 写出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的三个数。
4. 复方法为了更好地复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建议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阅读课本并重点关注上述数学知识点;- 进行题训练,特别是重点题的反复练;- 利用研究工具和游戏进行趣味复;-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解答疑惑。
5. 总结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和提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水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汇总
导言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进行日积月累的汇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数1~99
- 介绍数字1~99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 研究数的顺序、比较和相等的概念。
第二单元:认识数的加法
- 研究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加法运算练。
第三单元:认识数的减法
- 研究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减法运算练。
第四单元:认识6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继续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加法和减法练。
第五单元:认识数的积和商
- 引入积和商的概念,研究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 进行有关数的简单乘法和除法运算练。
第六单元:认识60以内的乘法和除法
- 继续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并扩展到60以内的运算。
- 进行多种形式的乘法和除法练。
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
- 研究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三角形。
第八单元:认识矩形和正方形
- 研究矩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 练识别和绘制不同形式的矩形和正方形。
总结
通过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研究,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字的认识和书写方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对常见几何形状的认识和绘制。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在数学研究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1. 数字和数的认识
- 数的认识:认识0-100内的数字及其顺序。
- 数字的读法:研究正确地读和写数字0-100。
- 数量的比较: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数量的
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加法原理进行数字相加。
- 减法的认识:研究使用减法原理进行数字的相减。
- 加减法运算:研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位数和正反序数
- 位数的认识:研究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及其作用。
- 正反序数:研究按照顺序或逆序排列数字。
4. 颜色和形状
- 颜色的认识:研究认识常见的颜色,并能描述物体的颜色。
- 形状的认识:研究认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颜色和形状的搭配:研究将颜色和形状进行搭配。
5. 长度和重量
- 长度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 重量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进行比较。
6. 时间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研究认识一天的基本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等。
- 钟表的认识:研究认识钟表的构造和读时方法。
7. 金钱和购物
- 金钱的认识:研究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并进行简单的买卖计算。
- 购物的基本概念:研究购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购买、付款和找零等。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包括数字和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位数和正反序数、颜色和形状、长度和重量、时间和
钟表以及金钱和购物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
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日积月累复习汇总
简介
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日积月累复汇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点
单位与长度
- 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常见物品和长度。
重量与容量
- 掌握千克、克、斤、两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千克、克、斤、两的常见物品和重量。
- 了解升、毫升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 认识升、毫升的常见物品和容量。
时间
- 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 研究读时钟、调整时钟时间的技巧。
位置与方位
- 掌握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的概念。
- 认识地图上的方位标志。
量的加减法
- 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运用单位对长度、重量和容量进行加减法运算。
图形与图形的组成
-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
- 掌握图形的命名和特点。
复方法
- 多做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 制定研究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数学研究。
- 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结语
通过日积月累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提高数学水平。
加油!。
部编人教版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7、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部编二上形近字组数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形近字组数的相关知识。
形近字是指在形状上非常相似的汉字,很容易混淆。
通过研究形近字组数,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辨识能力和计算能力。
形近字组数的意义形近字组数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形状相似的汉字,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辨别和运算的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成绩。
形近字组数的研究内容在数学上册中,我们研究了多个形近字组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一、十、口、日2. 二、三、纟、丝3. 刀、力、匕、己4. 工、广5. 心、戈、手、支6. 木、禾形近字组数的研究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形近字组数,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 观察比较: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形近字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形成对比,加深记忆。
2. 写字练:学生需要多次书写形近字组数,熟悉字形,巩固记忆。
3. 计算练: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形近字组数的和、差、积、商等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形近字组数的应用形近字组数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辨别和计算能力,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1. 通过观察形近字组数的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辨别和记忆其他形状相似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 形近字组数的应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类比、比较等思维方法。
总结形近字组数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计算能力和观察力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比较、写字练和计算练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形近字组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形近字组数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成绩。
以上为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部编二上形近字组数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认识数字1.1 数的读法及写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数的概念;•掌握十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数感。
了解数数时需要注意:•数字的由来;•数字的大小比较;•数字的顺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1.2 数的顺序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数的先后顺序;•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孩子们掌握以下内容:•数的大小顺序;•用数字表示数量的概念;•分辨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观察和巩固训练,孩子们将会掌握数字的顺序。
1.3 数的分解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掌握数字的单位。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关系,并熟悉基本的数字单位。
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掌握:•数字可以看作是多少个1;•数字的基本单位和组合方式;•数字单位之间的转换。
通过数的分解来锻炼孩子们的数感和数字计算技能。
二、简便算术2.1 加法和减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正反关系;•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让孩子们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加法和减法的正反关系;•加号、减号和等号。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孩子们将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法。
2.2 退位减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退位减法的方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孩子们掌握:•退位减法的原理;•退位减法的方法。
通过模拟和练习退位减法,孩子们将能够掌握这种数学算法。
2.3 进位加法本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熟悉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孩子们掌握:•进位加法的原理;•进位加法的方法。
部编版1-3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1米-40厘米 =60厘米1-40 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本章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其中2~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相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相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
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
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3.注意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或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数的认识与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1 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比较1.2 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的计数应用•数的量的应用•数的排序应用二、算术基础知识2.1 加法运算•加数、和的概念•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零元素律•求和与无关数2.2 减法运算•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减法的性质•减法与加法的关系2.3 二位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二位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竖式计算•进位与借位三、数的分类和分解3.1 数的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认识数表•数的分解和数的加减法的关系3.2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二、五、十等位数的概念•一元、十元、百元构成的概念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长度的量和测量•单位长的概念•常用长度的量和测量方法•平面图案和立体图形4.2 重量的量和测量•单位重的概念•常用重量的量和测量方法•相同颜色和形状的实物的重量不一定相同4.3 时间的量和测量•单位时的概念•常用时间的量和测量方法•认识钟表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通过这份文档,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该教材中的知识点及其详细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按照这份文档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遵循教材的章节顺序,有助于辅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并且更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帮助。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一、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基本应用- 了解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加法的符号是“+”,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
-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表示数的相加次序可以改变,结果不变。
例如,2 + 3 = 3 + 2。
- 掌握加法口诀:零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即0 + 3 = 3。
其中,0被称为加法的零元素。
- 熟练进行加法运算:通过实际物件的组合和计算器的使用,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减法的基本应用- 了解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减法的符号是“-”,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 理解减法的概念: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以通过加法解决减法问题。
- 掌握减法口诀:任何数减去零都等于这个数本身,即3 - 0 = 3。
其中,0被称为减法的零元素。
- 熟练进行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物件的分离和计算器的使用,加深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数的排序和比较1. 数的排序-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线图和实际物件的比较,将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 熟悉数的大小关系: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以及其运用。
- 运用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数字问题和数的排序练,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数的比较- 熟练使用“比较大小”:通过实际情境和数的比较,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 运用不等关系:通过数字问题和数的比较练,运用不等关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长度和容量的比较1. 长度的比较- 使用直尺测量长度:通过使用直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概念。
- 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比较:通过使用厘米和米来比较物体的长度,加深对长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容量的比较- 使用容量器测量容量:通过使用容量器测量具体液体的容量,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
- 运用容量单位进行比较:通过使用毫升和升来比较液体的容量,加深对容量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复习的内容,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每课都有)第一单元知识要点①小蝌蚪找妈妈(1)好词积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2)数量词积累:一群小蝌蚪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3)读一读,记一记:脑袋口袋袋子袋鼠欢迎迎接迎风迎面水塘池塘鱼塘荷塘(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两(两个两人)就(就是成就)哪(哪里哪儿)宽(宽大宽广)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皮(头皮皮球)孩(孩子女孩)跳(跳远跳高)(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
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
(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②我是什么(1)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2)多音字:没(mò淹没没过)(méi 没有没用)(3)读一读,记一记: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滋润土壤破坏河堤(4)我会变成什么:【水:汽—→云—→雨—→冰雹—→雪】(5)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变(变成变化)极(太极北极)片(一片刀片)傍(傍晚傍水)海(大海海水)洋(海洋洋河)作(作业工作)给(送给分给)带(皮带带来)③植物妈妈有办法(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①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②苍耳:靠挂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③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课外拓展:1、靠水来传播: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
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传播: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二、出示自学指导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生:……(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4、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
7、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9、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
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0、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11、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第四、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 × 乘数 = 积
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一共有多少个?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4个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正面、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分针细长跑的快,时针粗短跑的慢。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00)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一圈),
所以1时= 60分。
比大小:3时()30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 1 走到4,走了(15)分。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写时间:两种
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60)分或( 1 )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例:
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8 )时(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时间的顺序:1时,1时多,2时,2时多,3时,2时多,4时,4时多,5时,5时多,6时,6时多,7时,7时多,8时,8时多,9时,9时多,
10时,10时多,11时,11时多,12时,12时多。
画分针时针需要注意:
①分针时针用一长一短(长短区分要明显)的直线表示即可,不用加箭头;
②时针的位置,不是整时钟面,在时针指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当小于半时时,指针指向接近较小的数,当大于半时时,时针指向接近较大的数。
以7:35为例,因为35分大于半时,所以时针指向更接近数字8,分针指向数字7.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4个人就要握6次手。
可以用连线法。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
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附:
乘法口诀表
每天读一页,牢记并理解本册知识点。
熟背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