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 》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28 KB
- 文档页数:9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孙权劝学》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原文再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学常识】)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自以为大有所益(4)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二、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析——把握课文内容。
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一、孙权学,吕蒙学;二、鲁肃学,结友而别。
15.孙权劝学【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和它的作者司马光的相关文学常识。
②学习本文一些文言词语的古今义;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会“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用法;学生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能正确翻译、理解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个性化阅读,理解文意,顺畅翻译,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理解终生学习、勤奋学习的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读书学习观,体验学习带给人的乐趣。
【导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流畅地翻译,个性化地理解。
【导学难点】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性格。
【走进作者】①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②《资治通鉴》是有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所以取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自主学习案】1. 给加点字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2.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②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3.一词多义: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②当涂掌事(动词:正)③见:见往事耳(了解) ④大兄何见事晚乎(认清)4.古今异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古义:推辞。
今义:美好的词语。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③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④及鲁肃过寻。
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⑤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⑥但当涉猎.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一、基础达标——自主学习,二人互查(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吴下阿蒙()..() 8.非复9.即更刮目相待..之晚乎()....() 10.大兄何见事(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司马光砸缸救友”故事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情况。
(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诵读,疏通文字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组内互检诵读。
3.小组竞赛。
4.结合注释和参考书自主翻译课文,勾划出疑难。
5.学习小组内交流翻译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可进一步提出疑问。
6.小组间展示翻译,共同探究问题。
7.进行小组间翻译抢答比赛。
四、概括课文内容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五、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方法、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读书的好处。
2.吕蒙找出吕蒙态度的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重点】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材料】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X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外交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sù)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自主预习案】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司马光,字,时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写的《》,是我国一部重要的体通史。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并理解课文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即更..()孰.()遂.()邪.()2、解释下列词语:当涂掌事:大兄:才略:涉猎:博士:3、能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内探究案】三、探究质疑,深入研讨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2、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3、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的?4、孙权的劝说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四、体验反思,主题升华1、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2、如果身边有些同学出现厌学等现象,你作为同学或朋友,该如何劝说呢?五、课堂小结略【拓展检测案】六、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③蒙乃.()始就学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以:(
是指物作诗立鲁肃过寻阳
【分步学习】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
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自学互学,理解疏通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3.理解内容,感悟文章阐释的道理:学习很重要。
教学过程:一、用/ 给文章断句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别______________注释: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某某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某某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知识链接】《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吴下阿蒙()..() 8.非复9.即更刮目相待..之晚乎()....() 10.大兄何见事(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二、合作探究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导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掌握关键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并背诵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中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赏析法、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及《资治通鉴》;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及名人故事。
导学流程:一、激趣引读,出示目标1.设计导语:每次听到《三国演义》主题歌,我都会想起那个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那么关于这些英雄的成语或者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呢?我们就来个七嘴八舌话三国,看谁说得好,行不行?……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礼贤下士的刘备,举贤任能的孙权真可谓三足鼎立,水火不容。
但曹操又有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德何能竟能让对手曹操如此佩服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去孙权帝王的面纱,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
((板书《孙权劝学》)2.出示目标。
(小黑板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掌握文意(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读音:1.生僻字:qīng shè卿涉猎2.多音字:méng wéi geng蒙为更3.通假字:yé邪停顿: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学生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文意,理顺情节。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地方,将其提交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内解决。
七年级语文下册 315《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学案导读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先学后教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邪()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邪..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小组合作1.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2.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当堂达标1.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3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了解文章中从涉及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
《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③当涂:④辞:⑤治经:⑥邪:⑦涉猎:⑧见.往事:⑨及.鲁肃过寻阳: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轻声朗读,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情节。
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劝的语言是:吕蒙就学,鲁肃称赞。
②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当堂检测】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孙权劝学【学习导言】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虽战功赫赫,却不爱读书学习,在孙权的劝说下他发奋读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以至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成就了一段佳话。
让我们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文章,直到背诵;在合作探讨中,让我们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课前学习:自主体验(通读课文,积累基础,了解常识,感知课文)【通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直到背诵。
【积累基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画线词语,然后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卿.()邪.()遂.()孰.()即更.()刮目相待博士:往事:刮目相待:【了解常识】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3.我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孙权、吕蒙、鲁肃):【感知课文】课内学习:合作探究(研读文本,重点巩固)【研读文本】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请你结合课文注解,先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可在小组内质疑交流。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 请你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文章以“学”字贯穿始终,请你以“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为依据,先给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字,然后将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孙权学:②吕蒙学:③鲁肃学:【重点巩固】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蒙乃.()始就学。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⑸及.()鲁肃过.()寻阳。
⑹卿今当涂..()掌事。
⑺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 ⑻古今异义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 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2.指出下面加点的文言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并加以翻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翻译: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语气翻译: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气翻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卿言多务,孰若孤?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课后学习:拓展延伸(课外积累,拓展练习)【课外积累】文中的人物都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出现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孙权劝学》【基础积累与运用】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一)预习导航、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
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
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猜猜看:他是谁?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
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
《孙权劝学》导学案一、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篇幅短小,在教学时应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在分组预习中学生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二、资料助读(一)关于孙权、吕蒙、鲁肃:1.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三国志》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历》2.吕蒙(178-219) ,东吴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3.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周瑜死后,官至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
三国时吴国的军师。
(二)关于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
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
学术上有不朽贡献:历经19年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通鉴》中资:帮助;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来帮助加强统治。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以:(
是指物作诗立鲁肃过寻阳
【分步学习】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
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