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6
2022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即将正式开始考试,在科目二考试中简答题一直都是分值占比较高同时考试难度也稍显简单的题型,虽然很难在这一题型上拉开分数差距,但各位考生还是不能大意,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2022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吧!1.近代教育的变化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关键词记忆法:公立十一2.20世纪后教育特征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的全民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关键词记忆法:全民多现身3.教育科学调查研究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制定调查计划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④实施调查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关键词记忆法:确定调查4.教育行动研究步骤①发现问题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研究方案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关键词记忆法:发奋(分)研究总结整理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关键词记忆法:内人解手龟速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关键词记忆法:领受的7.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④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8.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基本要求)①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要善于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⑥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关键词记忆法:两立三生与自身9.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1)确立校本教育宗旨(2)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3)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4)营造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环境(5)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押韵记忆法:为了一个宗旨、拉起一支队伍、确定一个主题、营造一种环境、改变一种教学10.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④互补性--长善救失⑤差异性--因材施教11.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教养方式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个人主观因素关键词记忆法:遗传+环境(社会与家庭)+学校+个人12. 教育目的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③选择功能④评价功能关键词记忆法:向鸡评选13.社会本位论观点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②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③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关键词记忆法:个人社会、目的社会、成果社会1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①双轨制--西欧国家为代表,一轨为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
教资|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6.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有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5)对人格的依从性。
7.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参考答案】(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选择原则【参考答案】(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的特征【参考答案】(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3.教育的文化功能【参考答案】(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参考答案】(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它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科目二.必背简答题30道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全民多现身1) 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牛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且P MT 1权利3) 教育的民主化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所月)s 的文= 北4) 教育的多元化神生汪名= 化在新音r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的反映5)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决定教育的性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筒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展任务。
展任务。
教育」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
4) 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机体某方面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刻光已性c、~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老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老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简答题知识点汇总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独立继承不平衡,因为质不一样〕〔1〕教育与消费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开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开展与社会存在的开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
〔2〕教育开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详细表如今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理论与教育经历的继承。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2.请简述教育的起学说〔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1〕神话起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场,教育起问题开场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说:教育起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拟”。
心理起说和生物起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说:教育起于劳动过程中社会消费需要和人的开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3.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劳教别离有阶级,古代人死板〕第一,教育与消费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侧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4.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公立世义〕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施行义务教育。
强调对国民施行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承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西方教育开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开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别离出来。
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拥有鲜亮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够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合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经过对少儿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重视经典的识记和背诵,拥有必然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1)逐渐明确了小学教育为一般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凑近,采用修业年限为 6 年的“4—2学”制 ;(3)逐渐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获取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完满 ;(4)办学系统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4.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别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详尽包括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授课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组成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实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久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久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相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相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诚然要受必然社会的政治经济等要素的限制,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拥有其相对独立性。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基础知识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龟速够防守)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③制约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两再一新促生产)①是劳动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4.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体内两权一目的)①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②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决定受教育权⑤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5.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人鱼公主促政治)①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②促进政治民主化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两传选新促文化)传递、传播、选择、更新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两客观、主观、理论)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思想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社会、人、学制)9.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连长主动)复杂性和创造性。
连续性和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个体性和群体性。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心理能知道)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11.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微观专反)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教学反思12.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两爱两人)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13.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理念。
(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思)14.简述《小学教师与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内容。
(职业修养教育学生)职业理解与认识、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心理学基础知识1.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教资科目二61道简答题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2.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3. 什么是课程开发?4. 什么是教学设计?5. 什么是教育评价?6. 什么是教育咨询?7. 什么是教育管理?8. 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9. 什么是教育技术?10.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11.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12.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13. 什么是教育哲学?14. 什么是教育史学?15.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6.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7. 什么是课程开发的要素?18.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原则?19. 什么是教育评价的类型?20. 什么是教育咨询的过程?21. 什么是教育管理的职能?22. 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23. 什么是教育技术的分类?24.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5.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26.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27. 什么是教育哲学的主要学派?28. 什么是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29.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0.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31. 什么是课程开发的步骤?32.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流程?33. 什么是教育评价的标准?34. 什么是教育咨询的特点?35. 什么是教育管理的原则?36. 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37. 什么是教育技术的应用场景?38.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9.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40.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假设?41. 什么是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42. 什么是教育史学的分类方法?43.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44.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的应用场景?45. 什么是课程开发的评价方法?46.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评估标准?47. 什么是教育评价的方法?48. 什么是教育咨询的目的?49. 什么是教育管理的职责?50. 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51. 什么是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52.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3.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54.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围?55. 什么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56. 什么是教育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57.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58.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方法?59. 什么是课程开发的原则?60.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目的?61. 什么是教育评价的目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20世纪之后教育特点?P2521.教育终生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当代化❖小学教育特点?P2521.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方面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P25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标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学校文化功效?P2591.导向功效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影响教育制度原因(确定学制依据)?P264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影响❖注意品质?P2685.注意范围6.注意稳定性7.注意分配8.注意转移❖遗忘曲线规律?P275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刻发生,而且遗忘进程是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特点,而且达成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性?P278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适宜环境2.重视创造性个性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问题处理影响原因?P2791.问题情境 4.原型启发2.定势与功效固着 5.情绪与动机3.已经有知识经验❖意志四个品质?P283-P2841.意志自觉性2.意志果断性3.意志坚持性4.意志自制性❖影响能力发展原因?P2871、先天原因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原因)❖影响人格形成原因?P2881、生物遗传原因2、社会文化原因3、家庭教养原因4、学校教育原因5、个人主观原因❖课程标准概念及其组成?P296课程标准是国家依照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关于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序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提议、附录。
(其关键部分是课程目标)❖影响课程开发主要原因?P297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原因。
1.学生年纪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收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编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P2991.实现课程功效性改变2.表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络4.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P306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法?P3071.观摩和分析优异教师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基本内容P308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备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推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14年上1.简述我国教育的根本精神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3.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根本设施18.如何理解?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根本理念14年下4.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5.简述家校联系的根本方式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根本要求7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5年上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9 .建树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考前须知.15年下10.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11.简i金学校产生的根本条件1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根本理念16年上1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4.儿童身心开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习为本〞的根本理念16年下16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水平1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预测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1.预测22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3.简述小学生注意开展的规律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根本特征预测八40 .简述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41.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开展特点42.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开展的特点预测25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2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根本要求预测九43 .简述教师的专业水平结构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45.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预测四28 .简述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3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根本要求预测十46 .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47.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预测五31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开展的促进作用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预测六34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35.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36.简述儿童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K预测七3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8.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开展阶段论3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升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预防遗忘21简述第育过程的根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升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而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22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3 .简述小学生注意开展的规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而:〔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水平较弱24 .简述良好班集体的根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25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方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26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27 .简述运用讲授法的根本要求〔1〕有意注意逐渐开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根底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熟悉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楚、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28简述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测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2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意创设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练习30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根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4〕发扬教学民主.31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开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局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32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33简述小学谯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熟悉、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典范示范法,即用典范人物的额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失误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予以鼓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的养成和开展〔6〕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限制.34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1〕活动性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2〕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3〕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4〕活动组织具有自主性〔5〕活动方法具有实践性〔6〕活动评价具有综合性35 .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指导〔3〕注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36 .简述儿童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方面是指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开展的不同方面的开展速度不平衡.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开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开展的关键期或最正确期及时的进行教育.3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2〕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3〕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4〕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提醒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8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开展阶段论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收外界的准那么开始的.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界环境看作是她自身的延伸.规那么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央〞来考虑问题.〔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那么,接受权威指定的标准,把人们规定的准那么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准那么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器. 道德开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4〕公正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39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存在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那么、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成相应的知识.40 .简述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2〕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实践水平〔3〕开展学生体力,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1〕自我中央阶段〔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1 .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开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简洁的远景性动机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开展〔4〕认知兴趣不断开展42 .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开展的特点〔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水平〔2〕小学时期的到的言行从比拟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开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开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4〕小学阶段的道德开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开展存在“关键年龄〞.43 .简述教师的专业水平结构〔1〕教学设计水平〔2〕教学语言水平〔3〕教育教学交往水平〔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水平〔5〕教育研究水平〔6〕创新水平44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树立效仿的典范〔2〕提供实际锻炼的时机〔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5〕鼓励学生的自我教育45 .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那么〔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46 .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开展水平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7 .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2〕练习律: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映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3〕效果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应意见会增强或减弱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联结.48 .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的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要求:〔1〕保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决不移的贯彻到底、监督学生切实做到.材料分析题中14年上1 .谈谈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2 .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3 .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4 .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复的方法与预设不同,表达了教育机智,符合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要求,值得学习.14年下1 .班级治理2 .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3 .如何处理学生对于“5元钱〞不同看法等.4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那么.15年上1 .对课堂上忽然出现的问题“老师的J1画像〞,评析处理方式.2 .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原那么5条:a教育性原那么,教师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b客观性原那么,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预防“定式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的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C有效性原那么,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d可接受原那么,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E冷处理原那么,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 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处理方法5条:a沉着冷静2 .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3 .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4 .阐述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根本要求.16年上1 .评析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2 .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根本要求3 .评析杨老师所设冲的教学导入环行4 .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16年下1 .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天使的礼物〞进行评析2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岗闱3 .对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笔颜色这一做法进行评析.4 .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根本要求.3.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表扬学生,评价其表现.4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15年下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
小学教资科二答案及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C. 社会活动D. 文化传承2.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传授专业知识C. 培养艺术才能D. 培养体育技能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执行者D. 权威的代表4.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A. 立即批评B. 增加课堂趣味性C. 忽略不计D. 强制学生注意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为教师提供奖金D. 为学校排名6. 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应该()A. 与智育并重B. 只注重智育C. 只注重体育D. 只注重美育7.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A. 增加课堂趣味性B. 提高教学效率C. 减少教师工作量D. 增加学生负担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A. 直接给出答案B.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C. 让学生放弃D. 忽视学生的问题9.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A. 竞争意识B. 合作意识C. 服从意识D. 独立意识10.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A.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B. 只关注成绩差的学生C. 关注所有学生D. 关注特定群体的学生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育评价应该以_______为导向,关注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
4.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_______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科目二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课题选择原则①教育性②实践性③可行性④适宜性⑤伦理性(2)查找文献资料;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④综合查找法。
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②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研究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哪些?)①题目②摘要与关键词③引言④正文⑤结果与讨论⑥结论⑦参考文献与附录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4、新课改的教育观、教师观(行为转变)、学生观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师观(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简答题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条件及作用:(1)生理遗传,为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3)学校教育,是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2.简述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
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曲线”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1)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任务难度越低,动机水平越高;(3)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统一,高等要大众,终生要建立)(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双基+全而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了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9.教师职业素养:(身心能知道)①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
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表现形式(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民主化;(3)教育的多元化;(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的终身化。
3.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的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措施(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地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要做到因材施教。
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高频考点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口诀:龟速构防守+两再一新促生产】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对生产力起到促进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口诀:体内(教育内容+管理体制)性质两权(领导权+受教育权)一目的/5个决定】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人鱼(舆论)公主(民主)促政治】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④教育能够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3.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口诀:三人一社会】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口诀:社会+人+学制】社会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文化传统;4)人口结构和素质;人的依据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字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共54题)1、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内,体段结)答;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答;(1)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答;(1)决定教育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决定受教育权、(5)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机制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人鱼公主促政治)答;(1)培养政治人才(2)舆论力量(3)推动民主政治建设(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6、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功能(两传选新促文化)答;(1)时间上——传递、保存(2)空间上——传播、交流(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产生新文化、培养创造性的人才)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答;(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单选)a)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b)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9、教师劳动的特点:答;(1)复杂性(多:目的、任务、对象)和创造性(变: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教育机智)(2)连续性(时间——从早到晚)和广延性(空间——校内到校外家纺)(3)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间接性(培养人才)(4)主体性和示范性:老师自身是一本教科书,向师性(5)个体性(独自完成)和群体性(从小到大经历很多老师)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口诀:心理能知道)答;(1)道德素养:具有道德标准(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本体性知识)、科学文化、教育科学(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自我调控(4)心理素养:心理健康1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答:(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人际关系(2)关注情境阶段(教学情境),学习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个别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成熟的标志12、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微观专反)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1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师生能终身)答;(1)师德为先(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2)学生为本(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14、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师德为先理念是什么意思(两爱两人)答;(1)热爱事业(2)关爱学生(3)为人师表(4)教书育人15、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的能力为重理念是什么意思(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答;(1)理论实践的能力、(2)研究学生的能力、(3)实践反思的能力16、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答;(1)确定研究课题(2)文献检索(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计划,设计方案(5)收集整理、分析资料(6)做出结论(7)撰写成文17、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墓里多组戏精)答;a.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b.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c.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d.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e.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f.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8、防止遗忘的方法(法官及时,返回分配)答:(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1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4)(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脑激励法)2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口诀:思恋良方)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1、良好性格的培养(口诀:我的三观在集体,强化榜样因材施)答:(1)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强化行为(3)榜样示范(4)集体教育(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22、简述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答:(1)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专家(2)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3)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领悟(4)运作的课程——教师实际实施(5)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23、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构成和地位可以简写也可以不写,前面重点)答: 1.课程计划。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10. 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劳动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11.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段性依然存在。
在近代西方国家,教育的世俗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12.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早期教育、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目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年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1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1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5.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6.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7.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5)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18.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9. 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0.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21.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搞“一刀切”;(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原则;(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25.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26. 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30. 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31. 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联觉效应;(4)感觉后效。
32. 简述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
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5.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36. 简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2)联系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
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39. 意志的基本特征(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