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22
危(wei)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wei)险源辨识危(wei)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者疾病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危(wei)险源的辨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1. 环境因素的辨识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外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影响。
在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应重点关注以下环境因素:- 噪音:通过测量和分析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确定是否存在超过安全标准的噪音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照明:评估工作场所的照明条件,确保足够的照明强度和均匀度,以减少事故和眼部疾病的风险。
- 温度和湿度:监测工作场所的温湿度,确保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员工的健康。
- 通风:评估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
- 辐射:检测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
2. 设备和工艺的辨识设备和工艺是工作场所中的另一类危(wei)险源。
在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应重点关注以下设备和工艺:- 机械设备:对工作场所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
- 高处作业:对高处作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设施进行评估,确保员工在高处作业时的安全。
- 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进行辨识和分类,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电气设备:检查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电击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 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场所的火灾风险,包括可燃物的存储和使用、火灾逃生通道的设置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危(wei)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风险识别根据危(wei)险源辨识的结果,识别出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产生风险的因素。
危(wei)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wei)险源辨识危(wei)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wei)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危(wei)险源辨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wei)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 工作场所危(wei)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各种危(wei)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wei)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方面,需要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化学品方面,需要对存放和使用化学品的区域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工作任务危(wei)险源辨识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同的危(wei)险源。
对于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需要进行危(wei)险源辨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在高空作业任务中,可能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电击等危(wei)险源。
在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wei)险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危(wei)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wei)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危(wei)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1. 风险可能性评估风险可能性评估是对危(wei)险源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通过对历史数据、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wei)险源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可能存在着火的风险。
通过评估工作环境的温度、设备的状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可以确定着火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增加消防设备、提供适当的防火装备等。
2. 风险严重程度评估风险严重程度评估是对危(wei)险源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评估。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具体来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这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工艺、心理等各方面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监测的方法可以包括采样分析、物理测量、生物监测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害程度,确定是否存在超标情况,并对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3. 监测结果的通报和报告:将监测结果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向工作场所的员工、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和报告,提醒大家关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危害程度。
4. 监测结果的应用和措施推进: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和管理策略,推进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控工作。
通过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水平,保护员工的权益。
第 1 页共 1 页。
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紧要内容。
这一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存在的不安全有害因素,订立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将分别从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认真说明。
一、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不安全有害因素辨识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以及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这一方面进行识别。
1. 物理因素辨识物理因素通常是指能够引起人身损害的气力和机械性能,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电击、辐射等。
因此,不安全因素的识别需要从工作场所的电气设施管理、加热设备管制等方面入手,确保工人在操作中不会受到物理因素的损害。
2. 化学因素辨识化学因素一般是指工作场所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如氨气、氨水、三氯乙烯等。
对于这些有害物质,管理者必需对其做好跟踪监控,适时清除和处理有害废弃物。
3. 生物因素辨识生物因素一般指各种细菌、病毒等生物类因素带来的危害,如肉毒杆菌、流感等。
管理者必需在工作环境中重视消毒和通风,适时清理废弃物,以避开生物因素的侵害。
4. 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辨识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是指由于工作环境、设备条件、人员技能等原因而引发的可能导致工作中发生不安全的因素。
管理者必需深入工作场所,对流程环节、设备条件、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能够更好的订立防备措施和应急措施。
二、风险评估制度有了不安全因素的识别,接下来便需要进行认真的风险评估了。
风险评估制度的核心是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害、损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拟定风险评估报告,从而辨识出最具风险的环节,实现全面掌控风险。
1. 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重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其中,定性分析是指对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定义,依据不安全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划分。
定量分析重要使用一些基本统计量(如平均数、标准差)来获得关键风险数据,帮忙管理者更好的理解风险在工作场所内的传播方式和散布情况。
EHS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概述在工作场所,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潜在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会给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涉及对企业的环境、员工健康和安全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辨识危险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定义和搜集所有可能危害人员安全、健康或环境的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可以是物质、机器、工艺、环境条件或行为等。
危险源的类型有很多,如高处作业、电击、机械伤害、火灾等。
危险辨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而且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危险源,采取措施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寻找潜在危险源首先,需要在工作场所中进行巡视,以确定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这可能涉及到物质、设备、环境条件和员工行为等方面。
步骤二:确定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第二步是确定每个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
危险源的类型可以是机械、化学、物理、生物或人为因素等。
对于每个危险源,我们需要评估相关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
步骤三:评估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危险源的风险是危险辨识的核心。
针对每个危险源,我们需要评估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评估危险源的风险通常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危险源的性质、员工的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损伤严重程度等。
评估的结果应该是一份风险矩阵,其中每个危险源都被分配了相应的风险等级。
步骤四:编制危险辨识报告最后一步是编制危险辨识报告。
危险辨识报告应该包括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危险源的详细描述,以及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的评估。
这份报告还应该列出针对每个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可能带来的损伤或危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它不仅需要识别存在的危险源,而且需要分析与预测工作场所中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目的1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合用范围2本标准合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引用标准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4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条4.1件或者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者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3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4.4要求5危害辨识5.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5.1.1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
如:5.1.2自然灾害等):✧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wei)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5.1.4见附录。
风险评估(基准)5.2要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清晰从存危害到可能导致的后果,既风险的描述(危5.2.1害最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工作区域附近的带电体,其风险描述是:导致员工触电伤亡。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等。
2. 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布置、工艺流程等情况。
3.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的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4. 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6. 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出的危险源整理成清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评估其风险等级,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等。
2. 确定风险优先级:根据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优先级,将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点控制对象。
3. 制定控制计划:根据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计划,对危险源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监督和检查: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风险评估的周期性:风险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评估计划,定期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通过收集企业的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和现场勘察,识别出高温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危险源。
作业过程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运行控制管理工作标准1 总则1.1 为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对公司生产业务及管理范围中的作业活动过程中危害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以达到消除、降低或减弱风险,实现公司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中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运行控制管理要求,适用于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分、子公司以及工程项目部/运检工作站/车间的生产业务及管理活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引用、应用文件如经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2.1 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四十一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4.3.1、4.4.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4.3.1、4.4.6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5.3.2、5.6.1.6、5.7.1.4 、5.7.4.4、5.7.5、5.8、5.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全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二、三章《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12年版)》2.1 2.4 2.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全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2012) 全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安全作业票》(2012)全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规定》(2014)全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监督业务指导书》(2014)全文2.2 应用19-1《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管理工作标准》(Q/CSG-YNPG-SBD214048-2015)3 术语和定义3.1 危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损害。
因此,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材料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源。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的标准格式:1. 工作场所信息工作场所名称:XXX工厂工作场所地址:XXX省XXX市XXX区XXX街道工作场所面积:XXXX平方米工作场所人员数量:XXX人2. 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现场勘察、设备检查、工艺分析、操作过程评估等辨识范围: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工艺、操作过程等3. 危险源辨识结果根据以上辨识方法,我们识别出以下潜在危险源:- 设备故障:老化设备、未经维修的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的设备故障。
- 化学品泄漏: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时,可能发生泄漏导致化学品中毒或火灾等危险。
- 人为操作错误:操作人员疏忽大意、缺乏培训等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人为操作错误。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以下是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风险指数法等评估范围:涉及到的所有危险源2.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以上评估方法,我们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果:- 设备故障:根据风险矩阵法评估,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更新设备。
- 化学品泄漏:根据层次分析法评估,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需要加强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管理,并配备相应的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人为操作错误:根据风险指数法评估,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但仍需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和监督,以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发生。
四、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4.要求..............................................5.记录..............................................前言为了全面开展工作场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作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起草。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首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3.术语与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控制措施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或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调研和观察,了解工作过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气质量、光照情况、温湿度等因素的检测,以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
2.任务分析: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3.设备设施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4.人员行为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是否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等情况。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其中,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则根据不同因素对风险进行划分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定量评价是根据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模型计算法等。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事故案例等,来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
控制措施是为降低和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危险源不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传播。
2.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w e i)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规定Company 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便于开展机电安装公司危(wei)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机电安装公司所属各部室及基层各单位危(wei)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术语和定义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其它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wei)险有害因素:危(wei)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危(wei)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wei)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wei)险源辨识非但包括对危(wei)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辨识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危(wei)险源管理。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是指在发生之前或者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就是量化某一事件或者事物带来的影响或者损失的可能程度。
第四条职责安全生产主管部室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估程序或者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准则,成立评估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公司风险评估组织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第五条工作内容及要求一、危(wei)险源辨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二、危(wei)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wei)险源→安全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三、危(wei)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估要求1、应涵盖所有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wei)险源。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因素。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资料收集法: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记录、事故案例等,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辨识。
(2)现场观察法: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等。
(3)专家咨询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评估,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辨识危险源。
3.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辨识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辨识的范围,如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辨识对象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记录、事故案例等。
(3)现场观察和检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检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5)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整理,编制危险源清单。
三、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的定义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
2. 风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如高、中、低风险等。
(2)定量评估: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危险源的概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计算风险值和风险等级。
3.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如人员伤亡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等。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如事故发生率、人员暴露时间等。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实验,还是交通出行、户外运动等等,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一、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风险和危害的辨识是指通过对事故和灾害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确定可能造成损失的因素和结果。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需要进行实地勘查、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在辨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等进行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
例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等。
2. 工作或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和危害:根据工作或活动的特点和过程,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步骤和环节。
例如,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过程、交通运输中的行驶过程等。
3. 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通过对历史事故和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可能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
例如,火灾、地震、爆炸等。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对风险和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基础。
二、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风险和危害的评价是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和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研究,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根据潜在风险因素和历史数据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3. 风险的等级: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等级。
通常采用风险等级划分表或风险矩阵来确定风险等级。
通过对风险和危害的评价,可以确定风险和危害的严重性和优先度,为后续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三、风险和危害的控制风险和危害的控制是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和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一、定义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二、风险评估应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分为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和区域外部风险评估。
1、危害辨识。
辨识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九类: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2、风险辨识。
风险的范畴划分为:人身伤害类、设备类、职业健康类、环境类。
(1)人身伤害风险种类有18种:碰撞、坠落、撞击、跌倒、坍塌、触电、火灾、辐射、接触、交通意外、中毒、掩埋、倾覆、窒息、咬伤、淹溺、爆炸、灼烫等。
(2)设备风险种类有3种:设备损坏、设备停运、设备性能下降。
(3)健康类风险种类有7种:听力受损、视力受损、职业中毒、肺功能障碍、接触性皮肤伤害、职业性慢性病、健康影响事件。
(4)环境类风险种类有5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工作环境污染。
3、风险评估风险值的计算使用风险值 =后果╳暴露╳可能性,来计算识别的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是基于进行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和经验。
(一)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如下a、灾难性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b、严重1)安全:造成2-3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1000万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c、较严重1)安全:造成1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万元到100万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d、一般的1)安全:重伤(或财产损失1万元到10万)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e、次要1)安全: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元到1万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轻度影响周边居民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f 、轻微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或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 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 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 (二)暴露的定义和取值。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 引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会对工人身体或心理健康产生威胁的各种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必须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一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工人的健康。
2. 监测因素的确定在制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之前,首先要确定需要监测的因素。
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点,可以确定以下几个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2.1 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因素。
例如,工作场所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需要对这些化学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工人不会受到危害。
2.2 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人的听力、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监测物理危害因素可以帮助企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2.3 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主要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细菌、真菌等生物危害因素。
监测这些生物危害因素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监测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
根据以上确定的监测因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监测方法。
3.1 实地采样实地采样是一种直接监测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含量的方法。
通过在工作场所采集样品,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
实地采样的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定期进行监测,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监测频率。
3.2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间接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
通过向工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是否接触到危害因素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定问题的调查。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包括身体检查、生物学检查、心理评估等,可以及早发现工人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危(wei)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wei)险源辨识危(wei)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导致事故或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wei)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辨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辐射等。
通过测量、观察和记录,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wei)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气体等。
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wei)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维护保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等。
3. 工作场所作业活动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包括人工作业、机械作业、高处作业、化学品操作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wei)险因素,如高风险动作、不当操作、无防护措施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wei)险源引起的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1.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如采用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法等。
定量评估是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出风险指标和概率,如采用风险值法、风险频率法等。
2.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2)采集相关数据:采集与危(wei)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事故案例、工作场所环境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等。
(3)分析和评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企业标准Q/JYM 2008—2016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2016—07—25发布 2016—07—25实施贵州金元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 - 2 -1 范围 ...................................................................... - 3 -2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 -3 -2.1 引用文件 ............................................................. - 3 -2.2 应用文件 ............................................................. - 3 -3 术语和定义 ................................................................ - 3 -3.1 危害 ................................................................. - 3 -3.3 环境危害(因素)...................................................... - 3 -3.4 风险 ................................................................. - 3 -4 职责 ...................................................................... - 3 -4.1 HSE部................................................................ - 4 -4.2 人力资源部 ........................................................... - 4 -4.3 各部门负责人.......................................................... - 4 -4.4 管理者 ............................................................... - 4 -5 管理内容和方法 ............................................................ - 4 -6 检查考核与回顾 ............................................................ - 9 -7 报告与记录 ................................................................ - 9 -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安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企业标准CPI ××—20××代替CPI ××—20××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Workplac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2012—12—发布2013—××—××实施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布前言为了全面开展工作场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作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起草。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本版变更情况:变更时间:2014年5月14日参与修编人员:赵先起袁岭变更内容:细化了风险评估各环节技术要求优化了可能性取值参照表增加了《安健环危害因素参考表》增加了《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写说明》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3.术语与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3.4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值判断的整个过程。
3.6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为消除或降低风险实施管理或技术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3.7基准风险评估:对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场所范围和具体的作业任务,全面评估管理、设备和作业、环境、职业健康等工作中危害所产生的风险影响等级,为制订全厂风险概述提供依据,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3.8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风险概述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针对事故、事件暴露出的高风险问题实施详细的评估研究,为管理层提供清楚的建议以控制风险的重复发生。
3.9持续的风险评估:重点在作业的全过程,通过组织、个人不间断地识别面临的安全风险,培养员工日常的危害辨识和及时进行风险处理的能力。
是确保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力、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
4.评估技术要求4.1风险评估总体原则4.1.1风险评估技术采用PES法,此方法主要特点为半定量半定性评估。
为了保障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应全员参与。
4.1.2开展评估钱应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或界限,也就是识别作业清单或任务清单及清单中每个作业或任务所包含的步骤。
风险评估分为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和区域外部风险评估。
4.1.3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过程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作业的分布以及各作业中面临风险的大小。
4.1.3.1各作业单元(班组)识别并罗列本专业的作业任务/活动形成作业任务清单。
根据罗列出来的任务活动,针对每个任务执行过程的各个步骤识别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对应风险,并对照风险判断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4.1.3.2整个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过程应填入附表1内。
4.1.4区域外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可能造成生产、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
4.1.4.1各部门或作业单元基于工作的区域,具体识别工作区域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判断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4.1.4.2评估结果应填写附表2。
4.2危害辨识4.2.1 识别危害并确定危害的名称,即指执行每一步骤或区域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环境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描述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转动的飞轮”、“高压的阀门”“高温的炉壁”“错误的操作”“未正确使用的安全带”“不恰当的工器具”等。
4.2.2基于危害的特点识别危害的种类这些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九类,可参考附件3安健环危害因素参考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4.2.3应基于危害导致事故的过程和作业接触的信息进行危害信息描述,危害信息描述应包含:4.2.3.1 在此任务或场所此危害出现的暴露频次。
4.2.3.2 此危害的分布、规格、特性,如在什么地方、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温度、电压等级、浓度、速度等信息。
4.2.3.3 因此危害曾今在同等管理水平的系统内导致此作业发生事故的频次及情况说明。
4.2.4 应基于危害的信息描述确定危害的风险描述,风险描述应包含:4.2.4.1危害导致后果的事故序列4.2.4.2 基于危害的特性判断最可能的后果,描述应明确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人身的伤亡程度、设备财产的损失金额、环境的影响范围等。
4.2.4.3 同一危害既造成人身伤亡或同时又造成设备损失、环境污染时应分别对人身伤亡、设备损失、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和描述。
4.2.5 基于危害导致后果的过程识别危害风险范畴和风险种类。
可在下表选择,如下表未包含可自行确定:风险范畴风险种类人身伤害类绞伤、灼烫、中毒、碰撞、坠落、撞击、跌倒、坍塌、触电、火灾、辐射、接触、交通意外、掩埋、倾覆、窒息、咬伤、淹溺、爆炸等设备类设备烧损、设备疲劳损坏、设备性能下降、设备破损、设备报废、设备停运等职业健康类听力受损、视力受损、职业中毒、肺功能障碍、接触性皮肤伤害、职业性慢性病、健康影响事件等环境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失衡、工作环境污染等4.2.6暴露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应描述存在该危害的作业过程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时间频率、影响的设备范围等信息,如:4.2.6.1现场作业过程接触危害的人员、设备信息,确定现场管控的范围和对象。
4.2.6.2 该作业可能接触危害的人员、设备信息,确定控制措施的覆盖范围和对象。
4.2.7现有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涉及的人员、设备暴露情况,查找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人员风险行为、要求执行巡视检查等的具体规定和现场执行要求;改善设备和控制技术等已经应用的工程技术;防止风险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安全标识;保证人员意识和技能而开展的常态性或针对性的人员学习与教育培训;为降低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3风险评估4.3.1风险值的计算使用风险值=后果╳暴露╳可能性,来计算识别的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4.3.2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应基于危害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和风险描述内容。
4.3.3风险评估公式中后果的定义及取值。
4.3.3.1“后果”定义为由于危害造成的事故的最可能的结果,其包括受伤和财产破坏。
事故的最可能后果被分配了数字化的分值,从100分的灾难、各种程度严重性到1分的小割伤或擦伤。
序号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值a 灾难性100b 严重50c 较严重25d 一般的15e 次要 5f 轻微 14.3.3.2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如下:a、灾难性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后续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b、严重1)安全:造成2-3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1000万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c、较严重1)安全:造成1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万元到100万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d、一般的1)安全:重伤(或财产损失1万元到10万)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e、次要1)安全: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元到1万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轻度影响周边居民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f、轻微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或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4.3.4风险评估公式中暴露的定义和取值。
4.3.4.1暴露定义为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率,危险事件是第一个可能引发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
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从连续的10分通过不断的降低到特别少的0.5分。
注明:造成风险范畴为人身伤害类、设备类、环境类的暴露取值依据为上表为安全、环境类。
造成风险范畴为职业健康类的暴露取值依据为上表职业健康类。
OEL :职业接触限值允许水平:由企业制定的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 4.3.5风险评估公式中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
4.3.5.1可能性(或环境影响事故后的可侦测性)定义为一旦危害事件发生,事安全、环境职业健康a 持续(每天许多次,大于每年365次)暴露期大于2倍的法定极限值10b 经常(大概每天一次、每年52-365次)暴露期介于1-2倍法定极限值之间6c 有时(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12-52次)暴露期处于1倍OEL 之间 3d偶尔(从每月一次到每年一次、每年1-12次) 暴露期介于允许水平和OEL 之间2e 很少(据说曾经发生过、低于每年1次)暴露期在允许水平内 1f 特别少(没有发生过,但有发生的可能性)暴露期远小于允许水平 0.5件的完整事故顺序随着时间并导致事故和后果(或环境影响事故后的可侦测性)的概率。
分数从最可能发生完整事故顺序的10分,到“百万分之一”或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0.1。
序号危害事件导致后果的机会分值安全、环境职业健康a 如果危险事件发生的话,它是最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100%--50%的机会频繁:平均每6个月发生一次10b 并不是罕见,50%--10%的机会持续的:平均每1年发生一次 6c 可能,10%--10‰的机会经常的: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 3d 很少的可能性,曾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