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精选7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篇1【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医生。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2)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
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
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
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
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
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三、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2.阅读课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细读分析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要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琢(zuó)磨沉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植树牧羊人》让·乔诺第一课时本课学习要点:1、积累课后生字词,并掌握重要成语的用法。
2、培养学生静心默读及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的能力。
本课学习目标1.得言: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课后词语的写法,以及在句中的意义。
2.得法: 进一步练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
重点抓住对叠词的品读,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行。
3.得意: 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明白幸福的真谛。
本课时学习安排一、课前预习(一)初读课文,标段落,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第..3段)2.山lǎng 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第2段)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第4段)..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第4段)5.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第4段).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亮的响着。
(第4段)7.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第5段)8.他们的房屋稀稀shū shū()()的,在雨里静mò()着。
(第5段)9.天上风zhēng()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第6段)10.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第6段).11.春天像jiàn()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9段)1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意思: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第4段)13.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的,笑着,走着。
(意思: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第8段)二、课堂学习活动一:小组自评,课前学习(一)(组长组织修改、订正)☆导入:看插图左边,你看见了什么?右边你看见了什么?你想到什么?这是一个绘本故事,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被誉为童话版《圣经》。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牧羊人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 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体会其坚持与奉献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领悟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氛围。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情节。
2.2 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讨论其坚持与奉献精神。
3. 讨论与思考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牧羊人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实践与应用4.1 教师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牧羊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4.2 学生回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做一个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人。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6.1 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6.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环保表现。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环保的真实故事或案例。
2.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的专家或志愿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课堂活动,如演讲、小品、歌曲等。
2. 各组展示自己的课堂活动,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
八、亲子活动1. 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植树、环保公益活动。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2)懂得付出与奉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尊敬他人,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抒发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感知。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展示图片:植树的牧羊人、荒凉的荒漠、绿意盎然的森林。
(2)引导学生谈谈对图片的感悟,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谈谈对植树的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2)谈论自己如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学习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牧羊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牧羊人形象特点。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默读法:通过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批注关键语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这广袤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植树的牧羊人,看看他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改变环境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默读后,交流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再次默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牧羊人的植树历程。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表格:|时间|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的变化||||||初遇牧羊人|牧羊、种树|一片荒凉,毫无生机||再见牧羊人|养蜂、种树|树木成林,有了溪水||最后一次相见|种树|变成了富饶、美丽的家园|(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文中的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学生自主思考,圈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初中语文组考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植树的牧羊人》进行解读。
【板书题目】一、说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地种树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文章咱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以及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好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学生乐观坚强、勤劳坚韧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于人生意义和人格品质有自己的思考。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进行,这样对文本会有一个更加丰富的感受。
此外,这是初中阶段学生一次接触到小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简要补充小说的基本知识,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小说这类文体的整体印象。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小说教学的建议,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目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做如下设计:1.抓住作者对牧羊人的细致描写与高原情况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是本课的重点)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评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理解人物性格;3.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及执着的精神。
(人物性格分析和主旨感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植树的牧羊人》,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修辞手法及文学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能复述故事大意。
2. 领悟文章主旨,学会关爱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修辞手法及文学表达。
难点: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植树造林的成果,引发学生对植树环保的关注,导入本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理解文章脉络。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如拟人、比喻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植树的牧羊人》2. 文章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4. 文学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植树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植树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环保的文章,提高自身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
3. 板书设计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部分。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优秀8篇)自主合作交流,各抒己见,珍视独特体验。
篇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小说的主旨,应倡导学生多元化的解读。
如何设计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点燃学生探究主旨的火花,时时困扰着我。
苦苦思索后,我决定从探究牧羊人的幸福入手,先后抛出两个问题:“牧羊人种树之初幸福吗?”“牧羊人在种树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了吗?”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追寻牧羊人最初种树的目的。
对于种树过程中牧羊人的幸福体验,学生兴趣浓厚,畅所欲言,有的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读出“思念是一种幸福”;有的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体会到“心无旁骛地做事也是一种幸福”;有的从“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领悟到“满足也是一种幸福”;有的从“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体会到“身体健康也是幸福”。
这正是课堂上呈现的百花齐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但是,本节课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学生课堂读书、圈点勾画的时间偏少,对文本缺少更细致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讨论时间偏少,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够丰富等。
今后我将在语文园地中不懈追求,不懈探索,力争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心得篇二一堂好的阅读课,需要有恰当的适合学生的文本解读,有充满语文味的语文活动,有语文素养的有效训练,有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引领。
在本堂课中,吴老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不断开启学生对文本的新的认识,深入理解幸福的内涵,完成了一次语言文字的畅游和人文精神的探寻。
一、文本解读既适合教学,又凸显深度。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外国小说,文字浅显易懂。
七年级的学生读起来并非难事。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3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1、概括牧羊人的精神。
2、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段落层次。
3、练习默读,了解课文结构,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4、结合具体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5、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6、通过课外写作,体会故事主旨以及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目标确定1、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感知课文内容,弄懂大意。
3、理解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考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分钟)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
这个人是——(生齐答:植树的牧羊人。
)好,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位植树的牧羊人做了什么事情?请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描述牧羊人的语句、描写高原情况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二)理清结构(10分钟)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2、师:请依据PPT上的情节概括,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师:作者叙述了高原的变化,是为了展示牧羊人的形象。
请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提醒要结合具体的描写。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大家齐读首尾两端,感知牧羊人的形象。
(四)理解主题(10分钟)1、教师出示资料,提问: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屏显答案。
3、女同学读课文,男同学读资料,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3分钟)你要采访的对象是不是一位“种树”的人呢?请你修改你的提问提纲,进行实际采访,然后为你采访对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5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
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
这是有关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
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究竟。
(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这节课的学*,我们要完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任务:班级电视台要为要为本文的主人公――牧羊人,拍一个五至十分钟的纪录片,我们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初步的脚本框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大家在学*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应的信息。
(二)借助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任务一:根据文章,确定脚本内容。
1.在不改变文章内容和顺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为纪录片安排哪几部分内容?请概括出来。
(学生默读全文,快速划分文章层次,交流。
)2.丰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
学生再读全文,按文章详写的“我”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逢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任务二:认识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3.根据文章所写,讨论:在纪录片中,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牧羊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归类整理,交流。
(1)直接刻画牧羊人。
(2)借助别的内容来表现牧羊人(侧面烘托)。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6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6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精彩开篇词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
而他却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那瑰丽的风光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
学习目标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学习人物的无私精神和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学指导(一)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酬劳(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2.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三、自学指导(二)(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章,详细内容为《植树的牧羊人》。
通过描述牧羊人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的故事,传递了勤劳、执着和环保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爱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环保主题的深入探讨。
重点:生词、短语、句型的学习,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故事挂图。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a. 学生自学生词,教师予以讲解。
b. 学生运用新学词汇进行口头造句。
4. 句型练习:a. 教师示范句型,学生模仿练习。
b. 学生分组进行句型对话练习。
5. 例题讲解:a. 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植树的牧羊人》2. 生词、短语:见多媒体课件3. 句型:见多媒体课件4. 环保主题:植树造林,爱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故事插图。
b. 用本节课所学生词、短语、句型,编写一段关于环保的小短文。
作业答案:1. a. 学生作品,不设统一答案。
b. 短文例文:在一个美丽的山区,有一个勤劳的牧羊人。
他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间行走。
一天,牧羊人发现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
于是,他决定动手植树,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牧羊人种下了成千上万的树木。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成为了动物的乐园。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以提高教案的质量,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羊人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的伟大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借鉴牧羊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羊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牧羊人植树造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植树节”,让学生谈谈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你们觉得牧羊人为什么要植树?”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牧羊人植树的过程。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牧羊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深入分析1.分析牧羊人的品质(1)引导学生关注牧羊人植树过程中的坚持和毅力。
(2)分析牧羊人植树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变化,感受牧羊人植树带来的美好变化。
(2)分析环境变化对牧羊人心理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觉得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成功原因是什么?”2.引导学生关注牧羊人的品质,提问:“你们觉得牧羊人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二、课堂讨论1.讨论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将牧羊人的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写作训练1.以“我眼中的牧羊人”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觉得牧羊人植树造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问:“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对你们有启发?”二、课堂讨论1.讨论如何将牧羊人的品质和植树造林的意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植树的牧羊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一位牧羊人,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坚持在荒凉的高原上种植树木,最终将荒原变成了绿洲。
故事主题:坚持与毅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背景和情节。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故事体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高原荒凉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能做些什么?3.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讨论故事主题。
3.4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牧羊人植树的意义,以及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5.2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意义。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6.2 教学技巧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办法7.1 教学难点故事中牧羊人坚持植树的毅力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故事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7.2 解决办法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第八章:教学资源与材料8.1 教学资源故事原文《植树的牧羊人》。
2024年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第一章节《自然与环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牧羊人的环保精神,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羊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植树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重点:学习牧羊人的环保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树木被砍伐、土地沙漠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植树对环境的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植树的意义,分析牧羊人的环保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践行环保理念,促进学生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植树的牧羊人》2. 内容:a. 植树的意义b. 牧羊人的环保事迹c.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环保英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位环保英雄的事迹,表达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牧羊人的事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能否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植树活动,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乐趣,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篇一: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植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牧羊人的事迹学习环保精神。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14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案
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
能力目
标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 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 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本文记叙事件以时间为序:大约四十年前——大战结束后——1945年的6月。
理清这一顺序,各用一个偏正短语概括即可。
3.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
明确:种的树有:橡树、山毛榉、白桦树;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层次 内容 牧羊人的活动
环境的变化
一访牧羊人(1913年) 为”我“打水,拣橡子,种橡树。
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坍 二访牧羊人 (时隔6年) 改养蜜蜂,
一直在种树 橡树、山毛榉树
白桦树成林,看到
了溪水。
三访牧羊人 (1945年6月) 无 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
☞目标导学二:评价人物形象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作者评价牧羊人的句子有:
(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
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3)战争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骛地一直在种树。
(4)更不曾有人想像过光凭一个人的毅
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
(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学法指导‖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去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也可以去找作者的评价。
本文有多处评价牧羊人的语句,把它找出来即可。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 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
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
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教学提示‖ 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入手的角度有 :
(1)文章的 标题;(2)文章
结尾;(3)梳理理清
文章的思路;(4)关注文中的抒情、议论性语句。
三、板书设计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重点)
2.体会对比、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
(难点)
植树
的牧羊 人 人 定 胜 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对比的手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
上泥土。
(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
赏析: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赏析: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
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作技巧
1.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品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
‖教学提示‖
该句是文章的主旨句。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抓住好半句话:“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2.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牧羊人给废弃的村庄带来的变化,为此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明确:联系全文来看,对比有:(1)无边无际的荒野和“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树;(2)干涸的泉眼和“农场边上、
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废墟上新建的干净农舍。
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3.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
“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提示‖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在环境界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示例: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
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学法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说不同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