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题精选之二(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历史最新材料题精选之二(附答案)
1.(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望,更大的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2分)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主要有哪些?(8分)
材料三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外有识之士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起的共同作用。(1 0分)
【答案】1.(30分)
(1)现象:士阶层的崛起。(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或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8分)
影响: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分)
(2)特征:推崇理性。(2分)
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6分)
(3)来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4分)特点:将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共同作用:提倡、宣传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加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转型。
(4分)
2.(26分)现代化建设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近代中国交通大事件简表
时间大事记备注
1872年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
河航线
李鸿章主办
1876年淞沪铁路开通不久拆毁英国商人经办1881年唐胥铁路修建通车李鸿章主办1895—1911年西方列强在在中国修筑铁路九千多里,并控制94%
1902年汽车初见于上海国外购进1908年广西省龙州到那堪的公路修筑清政府出资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主持完成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和天津之间载运旅客的航空北洋政府出资
1872年轮船招商局购置蒸汽机船,且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
河航线
李鸿章主办
(1)根据材料一划分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因素。(14分)
材料二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评论。(12分,要求史论结合,表达准确。)
2.(26分)
(1)历史阶段:按历史时期划分: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或:按交通工具的变化划分:A.汽船B.火车C.汽车和飞机。
或按兴办经营者划分:A.外国人兴办B.清政府兴办C.北洋政府兴办。
(6分,答任一种即可)
因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②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中国的交通。
③中国政府准许、参与发展。
④西方工业革命交通成就对中国的影响。(8分)
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9—12分
观点正确
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达确切
第二等5—8分论点基本正确
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
表达不够密切
第三等0—4分论点不准确
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
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
表达欠通顺
3.(28分)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思想家与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
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2分)并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4分)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利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并联系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7分)
材料三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9分)
材料四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03年,文明书局刊印《美国独立文、法国人权宣言书、玛志尼少年意大利章书、噶苏士戒国人书合刻》。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年1月11日,《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
——摘自《北方论丛》(4)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并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
3、【解析】
第(1)问以西方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设问,从东西方思想的比较着手,在思想、经济、科技以及二战后欧洲的发展几个角度进行考察。题目设问的角度新颖,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要求较高,解答此题要注意提取题中的信息,特别是注意时间限制,根据时间限定归纳史实。第(2)问分析其原因应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明清时期君权空前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第(3)问考查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与《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1832议会改革联系。第(4)问考查西方民主思想与民主实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民主是历史潮流发展的方向,民主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