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
- 格式:ppt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8
桃花源记一、原文: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翻译: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二、王积薪闻棋⑴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3)天下无敌(4)。
将游京师(5),宿于逆旅(6)。
既(7)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8)曰:“良宵(9)难遣,可棋(10)一局乎?”妇曰:“诺(11)。
”媪曰:“第几道(12)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13)败矣。
”妇曰:“伏局(14)。
”积薪暗记,明日(15)复其势(16),意思(17)皆所不及(18)也。
注释(1)本文是李肇所撰《唐国史补》卷上中的一则。
《唐国史补》记唐代开元至长庆问一百多年的史事三百零八件。
王积薪:人名,唐朝著名围棋手。
棋:指围棋。
(2)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间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国史补》。
(3)谓:认为。
(4)敌:匹敌,相等。
(5)京师:京城。
(6)逆旅:旅店。
逆:迎。
(7)既:已经(8)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
妇:指儿媳。
这里指店家主人是位老婆婆(9)良宵:美好的夜晚。
难:难以。
遣:打发,排遣(10)棋:名词作动词,下棋(11)诺(nuò):表示应允的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字词:1. 缘:沿着,顺着。
2.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 数:几。
4. 芳:香花。
5.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 缤纷:繁多样子。
7. 复:再。
8.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 才:仅。
10. 平旷:平坦开阔。
11. 俨然:整齐的样子。
12. 属:类。
13. 阡陌:田间小路。
14. 悉、咸:全,都。
15. 黄发:指老人。
16. 垂髫:指小孩。
17. 怡然:形容喜悦。
18. 乃:竟然。
19. 具:详细。
20. 问讯:打听消息。
21. 云:说。
22.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 延:邀请。
24. 语(yù):告诉。
25. 扶:沿,顺着。
26. 向:从前,旧的。
27. 及:到。
28. 诣:到。
29. 遣:派。
30. 欣然:高兴的样子。
31. 规:计划。
32. 果:实现。
一词多义:1. 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 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 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 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 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 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一.晋太原中……怡然自乐。
(03北京,04长春)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穷②舍③悉④属⑤俨然⑥缘2.翻译下面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霄达旦 D。
博古通今4.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答:6.用文中的原句填空: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段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04常德)二.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①交通②绝境③无论④妻子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桃花源记引人入胜,亦真亦幻——《桃花源记》写作手法分析《桃花源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晚年的作品。
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世外桃源。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剪辑一】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文章开头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入一处人间仙境。
一个“忘”字,说明渔人恍恍惚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一个“忽”字,说明桃花源仿佛从天外飞来,令人心生疑惑。
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桃林之大、之美、之静谧,令人陶醉,这不是仙境,又是什么?更令人称奇的是,渔人从桃花源出来时尽管“处处志之”,可当他再去寻找时,却“不复得路”,桃花源连一点儿印迹也没有了,当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寓实于虚,亦真亦幻【剪辑二】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汉末以来,各方势力连年混战,百姓辗转于战火之中,苦不堪言,于是一些人便纷纷躲入“绝境”中去谋生。
作者早年从官场退归田园,可天灾人祸却彻底粉碎了他悠然地躬耕于田园的美好愿望。
田园不是他的容身之所,究竟到哪里去寻找一处乐土呢?只有到“世外桃源”中寻觅了。
作者把对合理社会制度的向往写得越真切,就越能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这种寓实于虚的写法,给人亦真亦幻的美感。
1。
桃花源记一、教学重点掌握1、2节的字词和翻译。
二、教学难点桃花林的描写性文字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
世外桃源是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在《桃花源记》中是指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2.读准下列加点的字词。
豁.然开朗黄发垂髫.遂与外人间.隔此种人语.云诣.太守【目标展示】1.能够顺畅地诵读课文;2.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第1、2节中的字词并翻译。
3.描写桃花林的作用。
【新知研习】1.结合书下注释,说一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行吗?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缘.溪行:沿着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花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夹岸..若有光:隐隐约约或见不真切..数百步:溪水的两岸仿佛便舍.船:离开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听到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悉.如外人:都、全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2.你能翻译下列句子吗?(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沿着小溪往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二.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先前(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到……去(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15)既出,得其船。
既:……之后(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17)不复出焉。
焉:于此,从这里(18)停数日。
停:停留、居住(19)咸来问讯。
咸:都(20)设酒杀鸡作食。
设:准备,安排(21)武陵人捕渔为业。
为:以……为(2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全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四.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⑹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⑺虽与外人间隔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⑻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⑼后遂无问津者津(古义:渡口。
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⑽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五.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
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注]①任真:任性率真。
②祭酒:官职名。
③麾:同“挥”,挥手。
④督邮:官职名。
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
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
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
⑦会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C.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D.麾而去.之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可耕⽥。
®⽆忧考⽹⼩编整理了初中语⽂桃花源记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桃花源记教案1教学⽬标(⼀)知识⽬标1.朗读、背诵课⽂。
2.理解积累⼀些⽂⾔实词。
(⼆)能⼒⽬标1.理解本⽂以渔⼈的⾏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法。
2.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三)情感价值⽬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为追求理想的活⽽努⼒学习,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1、熟读课⽂,积累⽂⾔字词。
2、掌握⽂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法;把握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中的理想社会学法指导:1朗读法 2想象法 3⾃主和作探究法 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教具准备:图⽚、录⾳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导语: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味投降,安于江左⼀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张养浩在《潼关怀古》⼀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个成语就是这⼀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东晋⼤诗⼈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美好的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章⼆、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诗⼈。
⽣于东晋末朝,出⾝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起折磨着他,六⼗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
他所作的诗⽂,内容多描写农村⽣活,表现了优美的⾃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园⽣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尚感情。
中考题《桃花源记》专练一、(2006某某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来源:]答案:1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来源:ZXXK]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每小题2分)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二、(2006某某)(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复习专题(含答案解析)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桃花源记(一)(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
②颍水:地名。
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④易:改换。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