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757.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脑功能成像技术1

语言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是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研究语言在人脑中的理解与产生的过程。但是人脑被一层厚厚的颅骨所包围,因此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大脑处理语言时的情况。认知语言学通过语言理论的假设来构建语言认知模型,心理语言学则通过行为学方法,通过测试量表来研究具体语言结构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但是,这两种研究方向都不能直接观察大脑实时处理语言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语言科学研究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语言研究中,其中PET和fMRI尤其是fMRI技术又是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简介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刺激作用于大脑会产生血流变化,利用血液中注射的放射性示踪物质来和脑活动的某些脑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刺激任务与特定脑区之间的关系。fMRI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其实质就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获取大脑活动的功能图像,以获取被试对所给语言、图形、声音等刺激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fMRI信号并加以分析,以确定这些刺激材料与对应脑区的关系,从而分析其脑机制。赵喜平(2000)认为所谓的fMRI就是利用MRI对组织磁化高度敏感的特点来研究人脑功能,特别是大脑各功能区划分或定位的无创伤性检测技术。由于PET技术在技术要求以及资金需求方面的原因,用于认知任务的研究越来越少,现在主要的脑成像技术就是fMRI,因此这里主要介绍fMRI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数据的解读。

1.1 fMRI的发展及其原理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Raymond Damadian发现正常组织的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与病变组织的信号明显不同。这以后Paul Lauterbur、Peter Mansfield 和Graunell发展了各种成像方法。1976年 Mansfield得到了第一幅人体断层像,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名为indomitable 的全身磁共振成像装置诞生,1978年的图像质量已经接近CT,1980年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商业用途,这之后,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Technicare公司、GE公司、

1 为了使读者能够直观的了解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过程,本章节的图片除了引用编著者已经发表的陈国之外,还参考了/afni、/products/e-prime/网站的部分图片。

德国Siemens公司、荷兰的Philips公司等先后成为最负盛名的磁共振设备制造商,临床上也开始应用磁共振成像做疾病的早期诊断,到1985年全世界就装备了511台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装置的磁场强度也逐步增大,由最初的0.1T(T Tesal 磁场强度单位)以下到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广的为1.5T、3T的MRI设备,国外的某些研究机构已运用场强高达9T的MRI装置进行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国现在也正在开展磁共振装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结束了MRI设备完全靠进口的历史,一些低场磁共振已经可以实现国产,但是在高场磁共振技术上和国外还有一段差距。

MRI扫描设备包括磁体、线圈(包括射频线圈和梯度线圈)、主控计算机和工作平台。整个磁共振室还要包括其他的外设如电源、频闭设备、空调等。磁体可分为永磁型、常导型、混合型和超导型四种。线圈用于发射和接收脉冲信号以及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定位。主控计算机和工作平台用于采集数据。近来还有公司生产了专门用于fMRI实验的装置,大大方便的实验操作,但是一般成本较高,国内鲜有采用。现在运用最广的是超导型MRI设备,它的信噪比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高场强的MRI装置,对于fMRI的研究非常有效,用于fMRI研究的MRI装置一般最低的要求是1.0T以上的超导型MRI扫描系统。

MRI是对基于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现象的应用。NMR现象是美国科学家Bloch和Purcell于1946年同时发现的。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着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如同一个磁体,这个磁体的自旋是杂乱无章的,但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磁体的自旋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这时用特定的射频脉冲去照射这些含有原子核的物体,物体就会将这些能量吸收,从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也就是现在广义上的磁共振成像。

fMRI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是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一般有3种,脑血流测定、脑代谢测定、神经纤维示踪技术。在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广的脑功能成像方法为脑血流测定,它又包含有注射造影剂、弥散加权、灌注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等方法。现在最为流行的fMRI成像方法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即BOLD(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成像技术,BOLD技术由美国的S.Ogawa提出,1991年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贝尔实验室、麻省总院、威斯康星大学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90年代中期后,fMRI开始在对运动、记忆、学习、语言等人脑高级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主要原理是,人的血液中包含两种物质: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是逆磁物质,而去氧血红蛋白是顺磁物质,当给予刺激时,需要消耗体内的氧和葡萄糖,因此,当刺激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氧水平是下降的,但是随着神经元的兴

奋,会带来更多的血氧,因此去氧血红蛋白就相对减少,这样两种不同磁化物质的增减状态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信号,张武田(2001)认为“将这种磁性物质的相对增减记录下来,就反映了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二 fMRI实验研究介绍

1 实验设计和刺激软件

fMRI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组块设计和事件相关设计。(见图1、2)组块设计(Block Design)就是将实验任务分为几个组,每组包含有同一类型的实验材料若干,每组重复连续给予被试刺激,由被试做出反应完成任务。事件相关脑功能成像(ER-fMRI)的实验设计,贾富仓等(2001)将其定义为:“一次只给一个刺激 ,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再进行下,一次相同或不同的刺激。它的核心是基于单次刺激或行为事件所引发的血氧反应”。他们认为事件相关较组块设计有如下优点:一是它具有随机化的优点,二是可以对被试和实验任务作选择性处理,三是可提供脑局部活动的反应特点。应该说事件相关设计的应用前景相当看好。在Block设计中,一般要求一组刺激的时间要等同于控制所呈现的时间,而且每个实验序列内,Block的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在事件相关设计中,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要求随机化,但是间隔一般不能太短,否则影响在前一刺激结束的短时间内大脑恢复不到“初始状态”。每个刺激材料的呈现时间也要尽可能的短,以让被试的大脑在尽快完成任务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实验中的控制任务就是用来恢复大脑初始状态的任务,不要求被试反应并要在开始实验前嘱咐被试,在出现控制任务时放松休息,不要再想实验,只要注意屏幕的提示即可。fMRI实验的控制任务一般都使用十字符号放置于屏幕发中央。刺激任务就是我们在实验中要考察的对象,在早期的fMRI实验中,有单一实验材料单一任务的设计,但是在近期的fMRI实验中,有可能是一种刺激做不同任务,也可能是不同刺激做相同任务,总之在最近的fMRI实验中一般都要求有两种以上的刺激或者任务,这样才能比较任务之间的差异,得出不同语言刺激材料或者任务激活的脑区。这些实验材料或者实验任务,在Block设计中,相同的要放入一个Block中,在事件相关设计中,不同的实验任务或者实验材料,可以随机放置在任意的时间序列中。选择Block设计还是事件相关设计,没有统一标准,要视具体实验而定。这些设计在具体实验的时候需要用软件加以实现。现在一般常见的软件有DMDX、E-Prime等,E-Prime软件的编写比较直观,非常适合fMRI实验。图3就是E-Prime软件的工作界面截图。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