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经方今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鲁法庭编辑/邓爽校对/刘祎妮

导读:鲁法庭老师在自己总结的“《伤寒论》见习录”中,有这样一篇关于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的加味今用。此方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均可参考治疗多种病症。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15克,鸡内金10克。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主治:用于治疗肝气不舒、乘脾犯胃之胃痞、胁痛、胃痛、呃逆等病症。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临床表现为上述证候者,均可参考治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每次300毫升。

方解:本方由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味而成。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其所治诸症多为或然症,四逆,咳,悸,小便不利,泻利下重,貌似杂乱无章,然细审病机均由肝郁所致;小柴

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原文:“……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主之”,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其所治诸症,均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所致。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二者都行经胸胁部位,均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肝郁及胆,胆郁及肝,均易影响脾胃,出现肝(胆)脾不和与肝(胆)胃不和,表现为胃痛、脘痞、胁痛、呃逆等病症。故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脾虚不运,胃气失和,则脘痞纳差,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和胃。

黄煌老师讲课笔记

黄煌老师讲课笔记(胆病高脂血症肠易激综合征失眠糖尿病方妇人病方) 需要外科治疗的胆囊炎: 1.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得很大,随时可能穿孔;胆囊结石症状严重,有手术指征 2.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功能萎缩,反复感染成为病灶,不如切除 因此,要跟外科医生商量,是否有手术指征 没有胆管梗阻、化脓的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中医治疗 胆病包括: 1.胆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胆管、肝管 胆固醇结石,与代谢失调有关 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于肝管,胆管,与胆道反复感染,或蛔虫卵有关 2.胆结石、胆囊炎:常并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可看作是一个病 年龄:20~45岁多见,男女比例为1:3至1:4 3.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常在做B超时发现。分为单发性、多发性、肿瘤性、非肿瘤性 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适合中药治疗,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肿瘤性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体积较大者,不宜服中药,宜手术 4.胆道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问世后,切除胆囊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症状:绞痛、甚至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紊乱。 一般术后三个月大便紊乱常见。 与手术、结石未拿干净有关,或术前情绪紧张有很大的关系。或极度恐惧,或手术后关心护理不当。中医大有可为 经方治疗胆道疾病:1.止痛、通便、退黄、除胀。食欲改善,精神、睡眠好转。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2.改善体质,防止疾病复发。在排石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一、小柴胡汤 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

很长时间。与感冒有些类似。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 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不能大量服用汤药。煎大半碗,100-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 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 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 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 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 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 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 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 枳实芍药解痉止痛作用非常明显。“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大黄柴胡黄芩退黄,利胆,消炎。 半夏止呕 天然的消炎利胆药,天然的解痉排石药。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归于实用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学号:20150931112 姓名:张徽题记: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各家学说之间的争鸣与更替之路是一条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必须归于实用之路。 摘要:柴胡桂枝汤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用于辨治疑难杂症,屡获佳效。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疑难杂症。 柴胡桂枝汤集“柴胡法”和“桂枝法”于一身,寒热并调,正邪兼顾。其制方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由此观之,仲景之匠心独运便展露无遗。余会其意,以此方用于辨治疑难杂症,竟屡获佳效,兹以验案为证,举隅于下,以飨同道。 1.情志内伤而致厥证 赵某,男,50岁,于2008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一个月来,频繁在凌晨3点至上午9点之间出现昏倒而不省人事,每次都拨打120急往市医院,但各种检查均显示正常,值班医生无从下手,遂皆令回家观察。刻诊:昏倒前都会出现以胃脘部为中心的紧缩感并伴有汗出及短气,苏醒后一如常人,欲发作时急饮盐水而会稍舒,胃脘及左胁有不适感,自觉胃中似有物从左腹而下并伴有打雷声,大便首次必于五更之时且日计不少于2次而粗细不匀,小便正常,舌胖色淡苔白腻,因察动脉见关上,故追问此病由来,方知始于兄弟不和。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6剂,每日1剂,水煮2次分2服。3月28日复诊,仅于昨日凌晨四点多发作一次,持续约半小时,早饭后常有困意,口干苦,舌上布有水珠,左脉较右脉为快。守上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

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2010-11-1018:55:39) 相关的主题文章: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保养吃,只能用在真生病的时候。同道理,很寒凉的抗生素一个月打一次,你当你孩子身体里面有那么多火可以泻啊!宝贝的手脚都冰冷啦~~ 本来小孩子应该是阳气很足的,我们农村古老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就是小孩子总是处于阳多,阴少的状态,这才是常态。现在的孩子滥用西药,都没有这种体质了,手脚冰冷,可老是这里“上火”,那里出红疹之类。,是真寒,那些所谓上火都是假热,是虚火,你再给他消炎药,寒凉中药,就是彻底的搞破坏了。虚火,该用热药引火归元啊!看到这大家就会晓得了,小建中汤+八珍糕原粉,其实就是小孩子调理身体最好的食疗。提高免疫力不是光吃什么高营养,小心照顾就能很快见效的。特别是本来就很虚弱的孩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肝主疏泄,能协助脾胃运化、调畅气机升降。若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则可致呕吐、胃痛、泄泻,故治法均以疏肝理气为基础。但三者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呕吐偏于胃气上逆,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如半夏厚朴汤。胃痛偏于胃气郁滞,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如柴胡疏肝散。泄泻偏于脾运失常,治宜抑肝理气、升清健脾,方如痛泻要方。 5.0分型与主方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方源〗《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运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气。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4.使用注意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转帖如下: 半夏厚朴汤2009/06/21 08:15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其多见。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据此,可以看出本方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2010-11-10 18:55:39) 相关的主题文章: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 : 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会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李跃海 1:阿XXX 女68岁,心悸,眠差2月余,现:心悸,眠差,睡眠不深,晚上易做恶梦,经常被恶梦惊醒,心烦,手足热,口干,口苦,咽干,舌淡红偏胖大,苔白厚滑,脉弦 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剂 患者服用两剂后心悸症状加重,昨天晚上约一小时一次小便,且有尿不尽感,细问病人,患者口干,但不欲饮,以前有尿频及尿不尽症状,服用上方后症状加重,此不是消渴,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吗,于是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 患者服用一剂后小便不利症状明显减轻,心悸减轻,三剂服完后心悸消失,睡眠改善,未出现恶梦症状,小便基本正常,口干减轻,口苦减轻,咽干减轻 继服上方,目前正在观察治疗中。 按:伤寒论98条:.....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小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不能食,为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也,而胁下满痛,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也,颈项强,为小柴胡汤证之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闷,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之颈项强也,为什么用小柴胡汤反而出现下重及哕呢?原因是忽视了两个症状:1.小便难,即小便不利,为水蓄膀胱,2. 本渴饮水而呕者。伤寒论72条:......渴欲饮水,水入

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两症状当为五苓散主证,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茵陈当为本条文之对症之方,故读伤寒当“于有方无证处求证,有证无方处选药”。正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恩师冯老认为是大青龙汤证,并用大青龙汤治疗盗汗屡用屡验。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黄仕沛老师据此以防己地黄汤治疗皮肤病,均可谓有证无方处选药也。 我们在临床上治疗了多例患者,小柴胡汤证具,而服用了小柴胡汤未取效,后发现患者有小便不利症状,合用五苓散,迅速达到了治疗目的。举病例如下加以说明: 例一:李X 女53岁,有5年胃腹胀满病史,此次以咳嗽十余天入院,现:咳嗽,剧烈时不能卧床,患者因咳嗽而无法入睡,少量黄白色粘痰,难以咳出,口苦,口干,胃胀,腹胀,稍食则胀甚,腰痛,大便稀,一日数次,舌淡红,苔白,脉弦,当时处以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三剂,无效,细问患者小便时,患者诉:小便次数多,老想小便,小便时大便也跟着出来,小便老有不尽感,甚为痛苦,我突然有悟,此不是小便不利之五苓散方证特点吗,且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胃腹胀满不正是五苓散之水痞吗?于是处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三剂患者服用三剂后不光咳嗽明显减轻,已能安静入睡,而且腰痛减轻,跟是患者多年的,多处求医的胃腹胀满也明显减轻,饮食增加,二便也有改善,患者服用本方约十余剂咳嗽消失,胃腹胀满消失,小便不利减轻,大便已

经方抗感染

1.经方治疗胆囊炎进展(河北中医2006年3月第28卷第3期)【综述】 胆囊炎可由胆道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寄生虫、胆固醇代谢失常、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引起。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应用包括: ⑴柴胡汤类方:①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闫辉认为许多胆囊炎患者或多 或少都有少阳病主症,而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 “,故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146例),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各15g,制半夏、黄芩、川芎各12g,人参、川楝子、香附各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有黄疸者,加茵陈30g、郁金15g;有结石者加芒硝 (冲服)30g、金钱草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 10g;便溏者加炒白术 15g、炒山药15g。 ②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凡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蕴结肝胆以致疏泄 失常,影响胆汁的正常运行和排泄而引起本病发作,属实证、热证者皆可用 之。刘菊华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胆石症40例,基本方:柴胡6g,黄芩10g,赤芍药、白芍药各15g,枳实10g,制半夏10g,制大黄10g,鸡内金15g.延胡索10g,香附10 g,郁金12 g,金钱草30 g,谷芽、麦芽各 15g。 ③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慢性胆囊炎,柴胡桂枝于姜汤温而不助胆热, 寒而不伤脾阳,融温脾化湿、利胆和中于一炉,诚为慢性胆囊炎表现少阳违 和,湿胜阳微变局之的对效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柴胡10~15g,桂枝6~10g,干姜5g,黄芩6~12 g,瓜蒌根10~15 g, 生牡蛎(先煎)15~30g,炙甘草3~5g。 ④四逆散,治疗胆囊炎110例,药物组成:柴胡、枳实、木香、 郁金、陈皮各10 g,白芍药18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分 早晚2次服。加减:气滞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青皮、香附各10g;湿热重者加茵陈3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黄芩10g、大黄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8g,枳壳易枳实10 g;伴结石者加金钱 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兼瘀者加丹参30g、生山楂30g、桃仁 10g、莪术10g。 ⑵泻心汤类方,临床上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导致升降失常,运 化失司,湿浊内生,进而影响肝胆疏泄,郁而化的热,遂成土壅木郁、寒热错杂的胆囊炎。常见的治疗胆囊炎的泻心汤类方有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黄连汤主治寒热相兼,上热下寒之证:黄连10g,半夏10g,人参5g,桂枝 15g,炙甘草15g,干姜10g,太枣6枚,陈皮15g,厚朴10g。

方剂歌诀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无汗服之宜。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与甘草,风寒湿散里热通。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苑荆陈百部研;止咳化痰兼疏风,姜汤调服不必煎。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姜枣夏,辛苑五味款冬花;咳嗽上气喉间鸣,散寒宣肺化饮佳。 2.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彰。

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3.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散寒除湿功效宏。参苏饮 参苏饮内姜枣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痰湿宜。(二)泻下剂 1.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去硝名约小承气,量变同煎用药妙;若是热结为痞满,调胃承气硝黄草。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逐瘀自能康。 2.温下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补兼泻,温通冷积振脾阳。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中医火神派用方择要

火神派简介 一、火神派释义 二、重视阳气,肾阳为本 三、注重扶阳,擅用附子 火神派医案精解 一、戴丽三医案 1.小儿慢性肾炎——茯苓四逆汤/白通汤 2.胃痛——四逆汤 3.发热咳喘——四逆汤加味/ 桂枝加附子汤 4.舌痛——四逆汤 5.唇口疼痛——四逆汤/封髓丹 6.崩漏——独参汤/四逆汤/龟龄集/归芍理中汤加炮姜/人参养荣丸 7 .胃溃疡出血——四逆汤/潜阳丹加肉桂 8. 戴阳证——白通汤加猪胆汁、童便 9.“阴阳交”——益元汤 10 .失血——干姜附子汤 11.心悸——附子甘草汤/补坎益离丹/潜阳丹 12.脏寒癃胀——肉桂生姜汤/白通汤加味/四逆汤合金刚丸加味 13.阳虚寒湿——理中汤加味/枳实栀子豉汤/姜桂苓半汤 14.长期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 15.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 16.捻颈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 17.寒凝经脉耳后起核——麻辛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加香附、麦芽/封髓丹 18.中耳炎——麻黄附子细辛汤/龙胆泻肝汤加减 19.浮肿——麻桂各半汤加味/藿香桂枝汤加减/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 20.左臂疼痛——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苡甘汤加桑枝 21.浮肿——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 济生肾气汤/右归饮合桂附八味丸 22.视物不明兼头痛——小白附子汤/《局方》密蒙花散加防风 23.寒入厥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吴茱萸四逆汤 24.颤抖——术附汤合姜附茯半汤加味/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加南星/附子理中汤加味 25.饮癖——苍术丸 26.寒凝发颐——封髓丹加吴茱萸、肉桂 27.肝寒腹痛——霹雳汤/大橘皮汤加干姜/大黄附子汤/调胃承气汤 28.鹤膝风——阳和汤加味/内托生肌散 二、吴佩衡医案 1.麻疹转阴——白通汤加肉桂 2.麻疹危证——白通汤加肉桂/四逆汤加味 3.麻疹危证——四逆汤 4.麻疹危证——麻辛附子汤加生姜、甘草/白通汤/四逆汤加肉桂、茯苓 5.麻疹垂危——增液汤加减 6.感冒——麻辛附子汤加桂尖/四逆汤合二陈加辛、味 7.半产血崩——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艾叶、大枣

罗大伦 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2010-11-1018:55:39) 相关的主题文章: ? ? ?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保养吃,只能用在真生病的时候。同道理,很寒凉的抗生素一个月打一次,你当你孩子身体里面有那么多火可以泻啊!宝贝的手脚都冰冷啦~~ 本来小孩子应该是阳气很足的,我们农村古老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就是小孩子总是处于阳多,阴少的状态,这才是常态。现在的孩子滥用西药,都没有这种体质了,手脚冰冷,可老是这里“上火”,那里出红疹之类。,是真寒,那些所谓上火都是假热,是虚火,你再给他消炎药,寒凉中药,就是彻底的搞破坏了。虚火,该用热药引火归元啊!看到这大家就会晓得了,小建中汤+八珍糕原粉,其实就是小孩子调理身体最好的食疗。提高免疫力不是光吃什么高营养,小心照顾就能很快见效的。特别是本来就很虚弱的孩子,身体的六大指征你不把他调好,不管怎么小心,都还是很容易中招。“过敏性体质”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异名] 黄芪汤(《古今录验》,录自《外台秘要》卷17)。 [组成] 芍药六两酒炒(18g) 桂枝三两去皮(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切三 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饴糖一升(30g) 黄芪一两半(9g) [用法] 以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 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画色无华, 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病机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今中焦虚寒,纳运无力,生化 不足,则致阴阳气血俱虚。中气虚寒,不得温养,故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气血生化不 足,机体失于温养,故形体羸瘦,面色无华;气血虚无以养心,心失所养,则心悸气

短;营卫不足,表虚不固,则自汗盗汗。以上诸症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 [配伍意义] 本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以温中补虚立法,是治疗虚劳的著名方 剂。方中黄芪甘温人肺,健脾益气;饴糖甘温补虚,缓急止痛,共为方中君药。桂枝助 阳,芍药益阴,二药相合,调和阴阳,化生气血为臣。生姜、大枣辛甘相合,健脾益 胃,调和营卫,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且炙甘草味甘,与桂枝、饴 糖相配“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诸药相合,益气建中,方可化源足,气血 生,营卫调,诸症平。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用于中焦脾胃虚弱, 阴阳气血不足之证。由于本方更增黄芪一两半,而黄芪善补脾肺之气,又能固表止汗, 故更宜于中焦虚寒,气虚较著,兼有神疲乏力,自汗脉弱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本方为益气温中的常用方,临床以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 面色无华,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舌淡红,脉沉弱为证治

方剂之间关系与转化

了解方剂间的关系,也是记忆和研究方剂必不可少的一环,故我们现举几个基础方演变,对学好中医内科学会有帮助的。为使表达清晰,文中的'加、减、等于'等词,一律分别用'+、一、='符号表示。 1. 麻黄汤 531.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1.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 2. 麻杏苡甘汤=麻黄汤-桂枝+薏苡仁 3. 麻杏石甘汤=麻黄汤-桂枝+石膏 (1)越婢汤=麻杏石甘汤-杏仁+生姜、大枣 (2)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 4. 三拗汤=麻黄汤-桂枝 (1)华盖散=三拗汤+陈皮、桑皮、苏子、茯苓 (2)冷哮丸=三拗汤+南星、细辛、白矾、猪牙皂、生姜、半夏、乌头、款冬花、紫苑、川椒 (3)定喘汤=三拗汤+桑皮、半夏、款冬花、苏子、黄苓、白果 (1)二、桂枝汤 532.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2. 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黄 3. 黄芪桂校五物汤=桂枝汤-甘草+黄芪 4. 小青龙汤=桂枝汤-生姜、大枣+干姜、细辛、麻黄、半夏、五味子

5. 再造散=桂枝汤+人参、黄芪、附子、川芎、细辛、防风、羌活 6.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大枣+知母、防风、白术、附子 7.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当归、细辛、通草 533. 当归四逆加生姜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生姜、吴茱萸 8. 小建中汤=桂枝汤+饴糖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 (2)当归建中汤=小建中汤+当归 (1)三、葱豉汤 534. (葱白、香豉) 1. 辛温解表法=葱豉汤+防风、桔梗、杏仁、陈皮 2. 葱豉桔梗汤=葱豉汤+竹叶、连翘、栀子、薄荷、甘草」 535. 3加减葳蕤汤=葱豉汤+葳蕤、白薇、甘草、葱白、香豉、薄荷、桔梗、大枣 (1)四、香苏散 536. (香附、紫苏、陈皮、甘草) 1.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葱豉汤 2. 加味香苏散=香苏散+荆芥、防风、秦艽、蔓荆子、川芎、生姜 3. 天香正气散=香苏散-甘草+干姜、乌药 (1)五、败毒散 537. (前胡、羌活、独活、柴胡、枳壳、人参、桔梗、川芎、生姜、薄荷、甘草、茯苓《小儿药证直诀》) 1. 活人败毒散=败毒散-薄荷

中医助理考试复习方歌

(3) 第三十四节腰痛 1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腰冷重,亦名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四妙丸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2)肾阳虚——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第三十五节乳癖 1肝郁痰凝证——逍遥蒌贝散 逍遥蒌贝用柴胡,归芍茯苓山慈菇;半夏南星生牡蛎,疏肝理气乳癖服。2冲任失调证——二仙汤合四物汤 二仙汤 二仙汤将瘾症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 第三十六节蛇串疮 内治 1肝经郁热证——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柴胡引经药) 方歌一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方歌二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2脾虚湿蕴证——除湿胃苓汤 除湿胃苓厚朴苍,陈泽赤苓猪苓尝; 木通肉桂草灯心,白术防风滑栀襄。 3气滞血瘀证——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桃红四物汤 (四物汤+桃仁、红花)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第三十七节痔 (一)内痔 1风热肠燥证——凉血地黄汤 凉血地黄归榆槐,黄连花粉芩荆芥;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概述_秦燕鸿

160 第15卷 第3期 2013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3 Mar .,20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 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具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可伴有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典型,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罗马Ⅲ标准将其分为两个临床亚型:上腹痛综合征(EPS):以上腹痛和(或)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者;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以餐后饱胀和(或)早饱为 主要症状者[1] 。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 FD 作为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主要消化系统疾病[2], 从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造成昂贵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笔者师承王垂杰教授,蒙其尊尊教诲与经验指导,得其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兹浅析如下。 1 FD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研究FD 的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敏感、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定基因与遗传易感性、胃肠激素异常、精神心理因素与应激因素等 有关[3]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脑-肠轴理论的逐渐明确,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在FD 的发病中逐渐 凸显,越来越受到重视[4]。据某项研究证明, FD 患者中存在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患者所占比率为 71.0%[5] 。 传统医学领域,FD 的病位在胃,与脾、肝关系密切。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水谷之纳运与转化。而肝为“刚脏”,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助其纳化。肝属木,脾胃属土,肝与脾胃乃木 土乘克之关系,肝郁则乘脾土,致脾胃虚弱、气机不 畅而发病。肝与FD 的发病机理可表现在:情志不畅,可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而运化失职,而出现腹部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厌食、大便不调等症;由于饮食伤及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致土虚木贼,发展成肝胃不和,“气有余便是火”,进而形成肝胃郁热证,或肝郁日久,脾气亏虚日益加重,表现出脾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等。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故吾师认为FD 患者中肝与脾胃失于调和为整个病程中的基本矛盾。 2 辨证施治 根据王师的临证经验,结合笔者临床治疗体 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郁气滞、肝胃失和为病机核心,早期病程短,病情轻,大多为肝胃气滞型,后期逐渐可发展为肝胃郁热、肝郁脾虚、肝胃淤血等证型,其治疗大多应以肝郁为核心,从肝论治,主要将其分以下5型辨证论治,现分述于下。 2.1 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病程多不长,多数患者有情志不遂或过度紧张等明确的诱因,多见于青年女性。症见:胃脘胀痛,痞满暖气,喜叹息,偶觉恶心,胃纳不振,大便多不畅,常伴焦虑、寡言少语或心烦易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方用自拟和 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概述 秦燕鸿1,指导:王垂杰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经检查排除而诊断的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其与多 种因素相关,近些年其与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临床治疗亦有所局限。作者师承王垂杰教授,得其以传统医学理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颇佳,且颇受益处,故加以整理而概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王垂杰;从肝论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3- 0160- 02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秦燕鸿(1987-),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消化方向。 Overview in Treatment of FD Based on Theory of Liver QIN Yanhong 1,Advisor :WANG Chuijie 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 Functional Dyspepsia is a functional disease diagnosed from many examinations. Modern medicine finds out that FD is related with multiple factors and in recent years it is increasingly 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factors. But its pathogenesis has not been very clear yet,and its clinical treatment also has limitations. The author who learned from WANG Chuijie finds out that Professor WANG's treatment of F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ver has good effects,so an overview was made. 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WANG Chuijie ;treatment from theory of liver ;experien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