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18.92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内窥镜在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中的应用观察张振江;吴玉鹏;李占成;贾荣艳;于淼;王丽【摘要】@@ 2000年以来,我们在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中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急性硬膜外血肿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4~56岁,平均30岁;均有外伤史,瞳孔无变化;表现为头痛37例,呕吐51例,言语不清26例,肢体运动障碍32例(肌力0级1例,1~3级14例,4级17例).均行CT证实为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颞鳞部44例,额极12例,顶枕部9例,后颅窝3例;血肿量12~60 ml,血肿厚度1.0~3.2 cm;中线结构移位(均<10 mm)、脑室受压39例,环池变窄4例.GCS 6分5例,7~9分22例,10~12分18例,13~15分23例.【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02【总页数】1页(P79)【作者】张振江;吴玉鹏;李占成;贾荣艳;于淼;王丽【作者单位】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市第五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2000年以来,我们在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中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6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急性硬膜外血肿 68例,男 48例,女 20例;年龄 4~56岁,平均 30岁;均有外伤史,瞳孔无变化;表现为头痛 37例,呕吐 51例,言语不清 26例,肢体运动障碍 32例(肌力 0级1例,1~3级14例,4级17例)。
均行CT证实为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颞鳞部 44例,额极 12例,顶枕部 9例,后颅窝3例;血肿量12~60ml,血肿厚度1.0~3.2 cm;中线结构移位(均<10 mm)、脑室受压 39例,环池变窄 4例。
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5-25T14:53:37.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单俊燕[导读] 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具体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现象,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1]。
单俊燕(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库尔勒 841000)【摘要】目的:对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以每组31例的人数分为观察组(以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对照组(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80.65%)明显较优,与对照组患者(54.84%)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以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08-02前言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具体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现象,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1]。
基于HICH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特性,加上患者群体大多抵抗力较弱,在治疗工作上往往面临着较大难度。
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以手术的形式对患者的进行针对性治疗,但以往常用的传统开颅手术却通常难以取得显著成效,需对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2]。
为探究HICH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特对两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了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为时间范围,随机抽选此期间在我院以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31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以相同方式选取同期在我院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31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均与临床上HICH诊断标准相符。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的主导词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
这种手术是通过在头皮上钻孔,将引流管插入到硬脑膜下,以排除血液或积液,并减轻颅内压力。
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常由头部外伤或脑血管破裂引起。
当血液或积液在硬脑膜下积聚时,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进而对脑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手术方法。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血肿或积液的位置和范围。
手术时,患者会被麻醉,医生会在头部标记钻孔点位,并进行头皮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专用的钻孔器具,在标记的点位上进行小孔钻孔,通常直径为1-2厘米。
然后,医生会将引流管插入到钻孔孔洞中,直达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位置。
引流管通过负压吸引,将血液或积液排出体外,以达到减轻颅内压力的目的。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避开重要的脑血管和脑组织,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因此,选择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合理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总的来说,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手术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显著减轻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慎重考虑,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龙源期刊网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作者:曾奋勇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目的:比较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開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不同效果。
方法:选择我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中的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关键词】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027-02【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xternal drainage of craniotomy and hemorrh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8-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4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ic cranial drills. Perforat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 (cone cranium) treatment,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craniotomy) treatment,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one-cranial drilling hematoma suction drainage;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 treatment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多出现的一类症状,存在非常高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1]。
钻孔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体会【关键词】引流术;血肿,硬膜外,颅内[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微创治疗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2例术后第一天血肿增大,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21例血肿完全清除。
结论采用钻孔尿激酶冲洗引流选择性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经济、疗效佳、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硬膜外,颅内[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spreading micro-invasive treatment for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in basic hospital.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linic dates of 28 cases with underwent trephination and drainage treatment for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in our hospital.Results In 2 cases, the hematoma became larger in the first day postoperatively. After the craniotomy and evacuation of hematoma, they were cured. In 5 cases, most of the hematomas were cleared. And in 21 cases the hematomas were totally cleared.Conclusion The selective use of trephination and drainage treatment for acute epidural hematomapocesse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micro-invasion, easy operation,little expense, perfect efficacy,ready acceptance from patients and so on.[Key words] drainage;hematoma,epidural,cranial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传统的观念以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为主,我院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以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食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度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术,需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与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科疾病〕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该履行签字手续,给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进入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2天术前评估一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查。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头颅CT检查。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以酌情考虑全麻。
床边钻孔血肿引流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钱伟;刘雪松;王树超;李建荣;陈铮立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8(13)7
【摘要】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有颅内血肿、脑疝形成患者行床边快速钻孔血肿引流术结合开颅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该引流术为缓解患者颅内压增高、争取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帮助.现将其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447-447)
【关键词】钻孔;血肿引流;重型颅脑损伤
【作者】钱伟;刘雪松;王树超;李建荣;陈铮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医院伽玛刀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术前紧急穿刺减压联合开颅血肿清除在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疝中的临床应用 [J], 郑钦峰;余秋涛;史双江
2.紧急床边微创硬通道引流术在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中的应用 [J], 朱志辉;秦兆为
3.针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中的应用 [J], 吴建华; 黄思思; 汪晓波;
倪步烤; 李俊纬; 严玲微
4.电磁导航下床边鼻肠管置入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J], 仇富娣;唐晶晶;朱洁;沈秋艳
5.开颅术前钻孔引流术在抢救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脑疝中的临床应用 [J], 刘建林;朱新民;李强;盛源;陈治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分析标签: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高点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al heⅡiorrhage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系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临床症状的血肿,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外周有包膜形成,约占颅内血肿10%左右,硬膜下血肿25%。
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多不典型,无明显特异性,好发于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出凝血机制异常及脑萎缩等因素,在颅脑外伤或者剧烈头部运动时更容易引起出血,随着CT及MRI检查普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明确,而治疗首选手术。
手术方法较多,以钻孔引流为主,我科针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在传统方式上进行改进,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现将我科收治的6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6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5~84岁,平均(72.57 +1.35)歹。
血肿原因: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5例,原因不明者51例,病程30天至11个月,平均(67.12+7.93)天。
临床表现有:智能下降60例,失语24例,意识障碍33例,肢体偏瘫36例,大小便失禁60例。
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步态不稳;恶心、呕吐伴血压不稳等。
影像学检查:入院前头颅CT 检查均有幕上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等混杂密度影,血肿均为单腔,无分隔,中线结构均有不同程度对侧偏移和(或)脑室受压等占位表现。
其中单侧54例,双侧12例,血肿量60~llOml。
1.2 治疗方法:其中6例在全麻下进行,60例在局麻或基础加局麻下进行。
根据头颅CT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于血肿前缘(额端)近最高点处(血肿最高点处外侧缘)为钻孔点,力争使引流管进入点与血肿腔长径平行,以利于引流管放置及引流。
以钻孔点为中心纵形切开头皮全层约4cm,剥离骨膜并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充分显露术区颅骨,常规颅骨钻孔,骨蜡涂抹止血,电灼后“十”字切开骨窗内硬脑膜,棉片置于骨孔缘控制放液速度,待血肿液溢出停止后,骨孔内置引流管反复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附150 例报告发表时间:2011-06-30T17:37:07.1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黄光如周卉玲[导读]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
黄光如周卉玲(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45500)【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
方法总结2004 年9 月~2010 年8 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共开展的15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钻孔引流术。
结果 15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钻孔引流术治疗,无1 例复发,效果满意。
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效果佳,但术中必须注意细节的处理,方能确保疗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我院2004 年9 月~2010 年8 月共对150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钻孔引流术,通过恰当的处理无一例复发,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 例中,男123 例,女27 例,年龄43~81 岁,平均62 岁;血肿类型:单侧135 例,双侧15 例,单纯额叶6 例,额颞顶枕叶144 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02 例,无明确头部外伤史48例。
常见的临床表现:缓慢地进行性加重头痛146例,合并呕吐88 例,大小便失禁40 例,单侧或双侧进行性肌力下降50 例,口角歪斜15 例,失语者10 例,精神异常4 例。
头颅CT 检查:颅骨内板下月牙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单侧或双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对侧移位或不移位。
1.2 手术方法单侧或双侧钻孔引流术。
所有患者均选择局麻或加用基础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根据CT 检查结果选择血肿最厚的层面确定钻孔的位置,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切开头皮3 cm 直达颅骨,如无搏动性出血无需电凝止血,头皮撑开器撑开,电动自停开颅钻钻孔约1 cm大小,板障出血用骨蜡止血,选择十号导尿管剪除前端,并于近前端0.5 cm 处剪一小侧孔备用,硬膜使用双极电凝烧灼炭化,十字切开硬膜,用小血管钳撑开硬膜并放出部分血液,将导尿管前端放入血肿腔,从皮肤切口直接引出并妥善固定,同时间断缝合头皮全层,无菌敷料包扎,导尿管远端接无菌引流袋。
钻孔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50例目的探讨钻孔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经验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012年采用钻孔抽吸引流方法治疗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0例患者中GCS评分恢复良好67例;中残25例;重残26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21例,死亡率14%。
结论钻孔抽吸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简单、高效、经济、患者痛苦少等优点。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治疗;钻孔;抽吸引流2006~2012年我院采取鉆孔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5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男性98例,女性52例,年龄28~83岁,平均56岁,其中>60岁的68例,有高血压病史6个月~30年,平均12年。
1.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其中昏迷82例,头痛伴一侧肢体瘫痪51例,失语17例,呕吐55例,二便失禁12例,GCS评分3~5分10例,6~8分73例,9~12分45例,13~15分22例。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98例,皮层下出血17例,丘脑出血35例,其中破入脑室39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6~85 mL,平均49 mL,发病至手术时间24 h者9例。
1.3方法采用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
依据颅脑CT片确定血肿中心在颅表的位置,或在CT指导下用金属物确定血肿颅表的位置,采用局麻、静脉加局麻或全麻,在穿刺点切3~4 cm皮肤切开剥离骨膜,牵开器牵开切口,电钻钻一孔,电凝脑膜表面血管,尖刀‘+’挑开硬脑膜,选择粗细合适的穿刺管进行穿刺,穿刺时针芯套入穿刺管,穿刺管沾无菌盐水,缓慢匀速进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接20 mL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血肿抽吸量视发病至手术时间而定,48 h者抽吸85%,②固定引流管并连接外引流瓶装置,术后6 h注入尿激酶3~4万U,夹闭引流管3 h后开放引流,每日两次,有活动性出血者禁止使用尿激酶,术后1、3、5、7、10 d复查颅脑CT,了解血肿残余量与引流管的位置。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年第6卷第38期2019Vol.6No.3847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分析孙建彬(潍坊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 261041)【摘要】目的 我们对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微创穿刺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 选择入院接受治疗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20名患者进行观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微创穿刺术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55例91.6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50(83.33%)观察组的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在(13.8±3.2)d ,和对照组相比较短,(16.1±2.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我们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过程中,选择钻孔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更好,更安全,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钻孔引流;微创穿刺;硬膜下血肿【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8.47.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对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20名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接受了颅骨钻孔,引流手术,我们对具体的临床情况,以及出血量,进行观察。
观察组的出血量在50到90毫升左右,而对照组的出血量在90~165毫升左右。
观察组有60名患者,男患者有35名女患者有25名。
这其中有42名患者都有明确的创伤史,受伤的时间为15.6~43.7小时。
对照组的60名患者中,有40名,男性患者20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在6.9~58.4,书上的平均时间在14.7~45.1小时左右,我们对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
我们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之后进行全麻手术。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
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
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74-02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
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基础病以及主要致病原因。
该病发病时无预兆,一旦发病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一旦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针对该病进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和引流[2]。
既往一般应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创口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近年来,微创手术得到了逐渐推广。
我院积极探索锥颅术针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与既往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取得了具有通过应用价值的经验。
基本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研究中所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156例。
其中男88例,女68例。
年龄范围为51~80岁,平均(60.5±5.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72小时,出血量为30~95ml。
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并以以往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4.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对照组为60.9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死亡率为5.56%,对照组为18.3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颅刺入血肿部位,使用生化酶技术液化血肿,然后通过抽吸、引流排出颅外,最终起到清除血肿的作用[1]。
本研究对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12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并以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87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其中观察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8岁,平均(61.8±6.5)岁,血肿量35~70ml,平均(55.1±7.7)ml,血肿部位:丘脑内囊型45例,破入脑室14例;壳核囊型24例,破入脑室5例;丘脑出血16例,破入脑室例11;脑叶出血5例。
脆性增加、弹性降低,并形成动脉瘤。
当血压突然升高后,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
进而形成颅内压增高、呼吸障碍、脉搏减慢等症状及体征。
须及时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以有效改善预后。
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钻孔引流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4]。
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术野宽阔,有利于清除血肿、严密止血和调节颅内压[5]。
但创伤大,易造成脑组织和神经的损伤,而且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不利于康复。
局麻下微创钻孔引流术通过增加抽吸次数和注射尿激酶液化血肿,以促进引流及提升血肿清除率。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其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暴露程度小、使用麻醉药物剂量低、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可在保障较高血肿清除率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较低[6-7]。
我们的研究显示,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显著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尤其适用于手术、麻醉风险较大的高龄患者。
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对血肿位置较特殊而无法满足穿刺条件的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视野更好,优势更明显。
因此,选择手术方式时应依据出血部位、量、时间及伴随症状等,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并存疾病,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和指征。
对于血肿量大,短时间陷入昏迷、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应首选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
此外,在微创钻孔引流术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禁粗暴抽吸,并将负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预防再出血,保证手术效果。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属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尚短,欠缺远期效果比较,影响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今后需大样本、前瞻性和长期随访进行深入研究,为提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4 参考文献[1] 金传兵,王贵春,李亚东.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4):471-473.[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3] 汪奇柏,郑超,何建国,等.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及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2):50-53.[4] 邵鸿飞,杨维明,曹英肖,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1-43.[5] 裴云龙,王宏利.神经内镜微创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4):37-42.[6] 罗会选,相毅.颅脑钻孔引流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156-159.[7] 王朝平,吴杰,周敏.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494-4495.(收稿 2019-12-02)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曹伟河南渑池县人民医院 渑池 472400 【摘要】 目的 总结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治疗效果。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分别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
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GCS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GCS和NIHSS评分,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illing an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and experimental group (40 case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used drilling drainage. After treatment of 7 d,the NIHSS and GC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operative time,hematoma clearance rat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CS and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GCS and NIHS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and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ostoperativ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rilling an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s better.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core of GCS and NIHSS,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improve the clearance rate of hematoma,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Drilling and drainage;Subdural hematoma;Operation time;Hematoma clearance rate;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隨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复杂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也相应提高。
2017年5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王永刚,吉元超,李品智(旬阳县中医院,陕西安康,725700)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意识级别及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
结果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神经外科;高血压出血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13-0093-02临床医学在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中高血压脑出血也是高血压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1]。
患者一旦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就会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目眩、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在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2]。
高血压脑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为脑内血肿积聚,患者颅内压升高,周围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引起患者脑损伤,同时血肿周围组织会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
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3]。
本次研究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48.9±2.8)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9例,出血量40~60mL的患者14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7例;高血压病程13~32年,平均病程(20.2±1.5)年。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47.5±2.1)岁;脑出血情况:出血量<40mL的患者10例,出血量40~60mL 的患者15例,出血量>60mL的患者5例;高血压病程12~31年,平均病程(19.3±1.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脑干出血、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的患者。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或直视下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第一步:按照患者的病情特征,利用大骨瓣切口,骨窗大小需保证在8cm×6cm的范围。
第二步:使用电凝吸出患者血肿腔内的暗红色血液,同时展开止血,对血肿腔进行反复冲洗。
第三步:完成头皮缝合手术后,使用止血纱布展开贴敷处理。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
应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
第一步:标记离血肿距离最近的头皮及血肿最大并没有大血管通过的亚区,明确穿刺方向,对血肿中心至头皮的距离进行测量。
第二步: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电凝切硬脑膜,实施颅骨钻孔,使用带针芯的硅胶管,缓慢利用引流管往预定靶点进入,直至预定深度后将针芯拔出,能够看出血肿流出,缓慢的抽吸血肿,将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
注入尿激酶于剩余的血肿中,逐步清除,10000U/次,1次/d,夹管1h后放开引流管引流,对头颅CT展开动态复查,直至血肿<5mL,便进行拔管。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意识分级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肺炎、颅内感染等。
意识分级分为I级、Ⅱ级、Ⅲ级、IV级。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如计量资料是正态分布,采用x軃±s表达,如计量资料是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或者非参数检验(服从偏态分布),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意识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DOI:10.19347/ki.2096-1413.201713047作者简介:王永刚(1971-),男,汉族,陕西旬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93--2017年5月表1两组患者术后意识分级情况比较(n=30,n/%)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Ⅰ级Ⅱ级Ⅲ级IV 级观察组13/43.3*9/30.05/16.73/10.0对照组5/16.77/23.312/40.06/20.0表2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0,n/%)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观察组3/10.0*3/10.0*3/10.0*对照组12/40.06/20.010/33.32.2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后,观察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为10.0%,对照组的肺炎发生率为40.0%,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0%,颅内感染33.3%;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3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众所周知,微创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优良同时并发症少的优点[4]。
现如今,在实际的医学发展过程中,要求微创手术在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过程中,不仅需要降低手术操作给患者神经组织带来的损伤,还要将病灶最大程度上进行切除,以期获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要想进一步确保微创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时需要有效的结合神经实时导航技术与微骨孔入路技术手段,主治医生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科学、合理的手术入路,有效弥补传统的开颅手术模式的不足,防止由于盲目探测给大脑神经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脑部深层的病灶[5]。
在实际的神经外科的手术抢救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等[6]。
目前,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主要应用于丘脑、脑干等一些深部或者一些重要功能区血肿,同时也应用于全身状况不良,无法耐受手术、麻醉或者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7]。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首先使用CT 对血肿进行定位之后,使用引流管对部分血肿进行抽吸,针对难以吸出的血肿,则需要分次将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注入,帮助完成血肿液化后有效引出。
针对一部分意识清醒、出血量较小的瘫痪患者而言,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8]。
早期给予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还包括对部分患者行脑脊液引流,其有助于患者颅内压降低,且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坏死程度,有助于脑组织血氧含量的增加,从而促进残余血肿吸收,缩短患者急性期,促进患者康复[9],并且该手术方法在操作使用上较为简单,治疗费用较低[10],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然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有可能会出现再次出血的情况,一般包括了动脉出血等,同时因止血较难,也会发生更为严重后果;而针对一部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而言,该方法也不宜采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13例,对照组中术后意识分级Ⅰ级患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0.42±0.14)h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3±1.16)h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说明,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与传统的开路血肿清除手术比较,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是传统手术方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作用也不能忽视,需对每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考虑,作出科学的手术决策[11]。
综上所述,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均具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手术后意识级别,以及在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方面均要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孙永,孙辉,姚凯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2434-2536.[2]叶富跃,杨堃,郑传宜,等.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7-20.[3]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4]傅建军,祝胜,钱锁开,等.微创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1):37-39.[5]黄锐.显微镜下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6]单俊燕.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3):108-109.[7]赵继宗,曹勇,唐亚娟.颅脑手术中脑认知功能保护的微创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8-10.[8]熊志云,艾文兵.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70-71.[9]吕恩振,薛晓丽,王绪飞,等.快速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76.[10]黄春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53-154.[11]李在雨,罗毅男,金美善,等.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0-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