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31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
匈奴与西汉的关系。
其中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的重大贡献。
让学生能依据所学的史实认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贡献,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看录像,讲故事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以及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归纳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匈奴族、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的有关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古老少数民族。
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课的另一重点是,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图片,并补充有关的资料,上学生懂得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增强,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而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为汉边郡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第14课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理解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卫青、霍去病能大败匈奴的原因及其作用,昭君出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
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古代民族关系打下基础。
2、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比较和分析能力。
3、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的历史,民族友好发展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在军事上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应该对此表现形式作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课堂流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示长城模型,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工程的模型?它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秦末汉初,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
他们是怎样崛起的?与汉朝关系如何?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第14课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老师要求学生10分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填空题。
老师提问填空题,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
老师及时完善、明确答案。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知识点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老师针对课本77—78页内容,巧设问题。
①是谁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②蒙古草原统一之后,匈奴族的社会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表扬、鼓励学生。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班级:姓名:往史回首:扬帆起航:一、航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二、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2、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大破匈奴,夺回了、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还向帝请求和亲,宫女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同舟共济:(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能够取得胜利?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4、探究: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四、牛刀小试(我达标我快乐)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 开封B. 咸阳C. 南京D. 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A、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B、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教学目标1、能说出匈奴的起源生活习惯,分析归纳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
2、概括出两汉时期匈奴与两汉的关系的史实,讲述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昭君出塞的故事。
3、认同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有56个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从古到今逐渐形成的,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民族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有时也会出现矛盾与战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和”与“战”。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与匈奴族关系的一个主题是什么?历史上的匈奴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样兴起的?和汉朝的关系如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段历史,学习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老师:要想知道汉与匈奴的关系,首先得了解匈奴族是怎样的民族,在生活上有什么习惯,在生产上有什么发展?请同学带着这些疑问来阅读77页的文字。
学生:(阅读文字后)匈奴族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游牧生活。
秦汉之际,匈奴族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了解了匈奴族的起源,生活习俗,而且还结识了他们的一位杰出首领冒顿单于,是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冒顿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举例说明)。
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老师:统一后的匈奴族在生产上又有了哪些发展呢?学生:1、畜牧业兴旺发达;2、冶铸业发展起来;3、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
【过渡】:统一后匈奴族强大于蒙古草原,中原地区经历了秦末汉初的征战,后来开始了两汉的统治,那么匈奴族同汉朝又发生了怎样的联系呢?下面同学快速浏览教材78和79页的文字,简单概括出汉与匈奴联系的具体事件有哪些。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我们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学习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部分的内容。
通过《谒昭君墓》,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以及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而引出汉匈和战关系的一段历史。
(板书标题)[讲授新课]:一、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学生阅读第一至四段内容,完成填空:1、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是冒顿单于,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统一对匈奴发展产生的历史影响:①.畜牧业繁盛,有“马畜弥山”之称。
②.冶铸业也开始发展。
③.在匈奴部分地区出现农耕工具。
3.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①当时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领英勇善战;③西汉反击匈奴也顺应了人民的愿望,人民积极支援反击匈奴的战争。
4.汉武帝时三次反击匈奴:第一、二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第三次:_公元前119年, 大将:卫青、霍去病。
5.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二、昭君出塞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1.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2.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3.东汉时反击匈奴的大将有哪些?朗读并且完成填空题:1.汉元帝时,匈奴分裂后的一支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