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阶段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变化。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1. 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通常是以农业为主导。
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经济活动相对简单,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源利用率低,人均收入较低,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
2. 工业化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重视工业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较高。
同时,城市化也在这个阶段快速进行,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3. 经济转型阶段:当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4. 服务业经济阶段: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服务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服务业在一个地区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劳动力从实体经济向服务业转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5. 高端产业阶段: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高端产业开始在该地区兴起。
这些高端产业通常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产业链较长,附加值比较高。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术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创新能力较强。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能有所不同。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政府政策、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区域的发展阶段二、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
(2)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4.产业结构描述(1)主导产业。
(2) 一、二、三次产业变化。
(3) 工业结构变化(轻重工业、传统和新兴工业)。
(4)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合理、复杂。
三、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空间结构表现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变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四、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性指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精细型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五.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补充:南北差异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高原(黄土)、东北平原(黑土)江南丘陵(红壤)、长三角(水稻土)、四川盆地(紫色土)资源煤、石油、铁丰富水能、有色金属(湘)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耕地类型旱地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作物小麦、玉米、甜菜、大豆、花生水稻、甘蔗、油菜水果苹果柑桔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交通铁路、公路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房屋顶平、封闭、楼间距大顶尖、敞阔、楼间距小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差异。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① 初级阶段(1)②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2)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③ 劳动密集型和④ 资源型产业为主体;(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⑤ 不大;(4)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⑥均衡状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⑦ 产业结构和⑧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2)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⑨ 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5)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地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明显的⑩ 不协调以⑪结构优(1)问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集聚效应⑬减弱人地关系紧张程化和⑫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经济整体呈现⑭萎缩、衰败状态→带来严重社会问题;(2)方向: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度有所缓解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⑯增长动力的转换;(2)强调以⑰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方法技巧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课时59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我国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区名称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划分目的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才能合理发展二、区域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少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出现一系列工业基地由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态势转向新型工业化水平高,地区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移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新型工业化转变,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稀疏。
区域开放程度较低集聚作用大为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萎缩、衰败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不断提高由停滞、受限到调整再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由建设停滞、方式落后转向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完善交通网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由城市衰败、人口外迁转向城市复兴、城市化水平再提高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人地关系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由不平衡加剧状态向均衡状态转变谋求人地协调,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特别提醒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很低。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区域内的生产、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开发阶段、成熟阶段和后成熟阶段。
其中,开发阶段主要是指通过资源开发和生产、消费方式等方面发展经济的过程;成熟阶段主要是指在已经拥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技术和理念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再次提升;后成熟阶段则是在成熟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包括城市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和人口趋向聚集;经济转型则是指在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持下,区域经济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信息、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保护。
2. 区域间的比较与联系区域间的比较和联系是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性。
比较主要是指以同一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需要注意使用的指标是否准确;联系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关注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 区域发展的政策与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是指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各种指导、促进、限制和引导等措施,着力于促进区域发展。
而环境则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保护环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