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中医诊疗方案(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7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项痹病诊疗方案20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xx年项痹病诊疗方案项痹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后发病。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
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进行诊断。
二.治疗(一)中医药辨证论治1.风寒袭络气虚寒凝症状:上肢串痛及麻木,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祛风散寒,益气,通络止痛。
方用根痛饮(本院协定处方)处方:黄芪30g 当归10g 党参15g 葛根15g 地龙10g 川芎8 g 秦艽10g 防风10g 赤芍12g 桂枝6g 穿山甲6g 甘草6g 寒甚,肢体麻木明显者加用细辛3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2.痰湿阻络型可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除湿化痰,蠲痹通络。
方用温胆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竹茹12g 枳实6g 半夏6g 桔红6g 甘草3g 生姜6g茯苓1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3.肝肾不足型可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每次8g,每天3次,每次8丸,用法:口服,每次8丸,每天3次,14~21日1个疗程。
4.气滞血瘀症状:感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向四肢放射,疼痛难忍,咳嗽时症状加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处方:羌活6g 防风3g 荆芥3g 独活6g 当归10g 续断10g 青皮6g 牛膝10g 五加皮6g 杜仲12g 红花6g 枳壳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4~21日1个疗程。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及定义项痹病(TCD编码:BNV261),是由于正虚劳损,筋脉失养,或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以颈项部疼痛麻木,痛及头、肩、背、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西医病名及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3.痰湿阻络证: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放松及整复治疗手法:(1)特色颈椎旋转手法:此法为我科李义凯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手法,其技术操作规范为:1)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 o2)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至病变节段,达到有固定感,医者以右肘部托下颌,左手托住枕部,轻轻向上牵引颈部3〜5s。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解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能够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
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四)鉴别诊断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一) 针灸疗法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大杼肩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膈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杼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1. 背景项痹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颈部经络而引起的。
针对项痹的中医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祛除寒湿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护理方案2.1. 中药内服2.1.1.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药物作用:桂枝具有温阳化气、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颈部寒湿所致的症状。
用法用量: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
2.1.2. 穿心莲汤方剂组成:穿心莲、白芍、川芎、生姜、大枣。
药物作用:穿心莲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颈部疼痛症状。
用法用量: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汤液。
2.2. 中药外用2.2.1. 颈部熏洗方法:将生姜、白芷、川芎、当归、干姜研磨成粉末,取适量粉末用热水调成糊状,涂抹在颈部皮肤上,轻轻按摩颈部,然后用热毛巾敷在颈部5-10分钟。
作用:通过熏洗可以温通经络、活血散寒,缓解颈部症状。
2.2.2. 颈部敷贴方法:将三七、葱白、当归、川芎、桂枝、穿心莲研磨成粉末,取适量粉末加入适量的醋调成糊状,涂抹在纱布上,敷贴于颈部,每次保持30分钟。
作用:敷贴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2.3. 针灸治疗2.3.1. 针刺穴位常用穴位:风池穴、痛风穴、肩井穴、天突穴、太阳穴等。
方法:使用细针刺入相应穴位,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针操作,使患者感觉到酸胀、麻痛等感觉。
作用:针刺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颈部症状。
2.4. 推拿按摩方法:选取背部肩胛骨下窝、纹悉、脊柱两侧、肩部等区域,用双手按揉、拨动、推拉等手法,配合适当力度进行推拿按摩。
作用:推拿按摩可以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3. 注意事项•护理期间应避免受风受寒,避免着凉。
•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ﻩ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
二、疾病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ﻫ(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感谢聆听
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
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ﻫ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感谢聆听6.混合型: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二)中医证候分类: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
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
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
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其他外治法:
(1)灸法: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分
钟,每日一次。
(2)拔罐:适量,在肩背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
疗法,每周1至2次。
(3)颈椎推拿:在颈部及周围行点、按、揉、
提、滚、斜扳等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
一次.
(5)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
次
(6)局部痛点点刺放血,每次2至3个穴位。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
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威灵仙桑枝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饮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
4。
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怀山药甘草丹皮泽泻茯苓附子等。
5。
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当归桂枝生姜大枣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
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
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
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
善。
2。
评价方法
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
碍两大症状,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
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2。
1颈部疼痛变化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
gue Scale,VAS)
2.2颈椎活动度
颈椎屈曲:00~450
颈椎伸展:00~450
颈椎侧屈:00~450
颈椎旋转:00~600
...文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