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
●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技术的特点:(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2、“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二)科学技术社会化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三)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一)区域(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的科学发展是不平衡的。
1939年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首先提出科学的主流即科学中心的概念,并认为科学中心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概貌。
1962年神户大学汤浅光朝运用历史比较法和数量分析法进一步揭示了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
●他认为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同期内全世界科学成果的25%作为它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标志。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上按如下顺序转移的:●意大利(1504-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75-1920)●美国(1920-)●汤浅现象告诉人们,一个国家保持科学兴隆的平均周期为80年左右。
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并不意味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的科学规模的绝对下降,而只是表明另一个国家科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得更为迅速。
●影响科学中心转移的因素:理性精神、海外贸易、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产业革命等。
●经济中心的转移●英国→德国→美国●经济中心转移与有正相关。
(二)过程(时间)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发展的加速规律,科学的指数增长率)●恩格斯:“科学也是按照几何级数发展”,科学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
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需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1.马克思论科学技术辩证的社会功能观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2)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如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开始出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二)、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1.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既不是技术决定论的,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二)、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2.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扬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型的、“单向度”的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二)、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3.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本章知识点技术自主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科技乐观论、科技悲观论、社会批判理论、异化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科学共同体、大科学、后学院科学,产业化科学技术,e-科学、科学技术伦理规范、默顿四原则、公共政策科学技术文化、“科学主义”、“伪科学”、“反科学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科技性别、殖民地科学与欠发达国家科学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之间关系,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性质的内涵和特征,认识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体察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明确科学技术风险公共决策与国家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科学技术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这个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体考察。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科学技术政治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异化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和生态马克思主义”。
西方科学技术学有关技术化科学的论述,以及技术科学与第一生产力的关联问题。
技术化科学是指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一种技术的科学化,由此它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科学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科学与技术一道成为第一生产力。
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是技术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技术?本节重点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首先是了解马克思的科学技术功能观,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影响,由此勾勒出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形态变革,如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面等。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