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39.2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经典的成语含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倒屣相迎的故事:【成语】:倒屣相迎【拼音】:dào xǐ xiāng yíng【解释】:屣:鞋。
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
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故事】: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
有一天,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
蔡邕一听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得把鞋都穿倒了。
王粲进入客厅后,大家几乎惊呆了,原来王粲是个少年,身材瘦小。
大家不解,为何蔡邕这个大官对个小孩也如此敬重。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介绍说:“王粲智力超群,才能出众,我不如他呀。
”断头将军的故事:【成语】:断头将军【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故事】:张飞到达江州后,攻破刘璋大将巴郡太守严颜的军队,并活捉严颜。
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达,为什么不投降而竟敢抗战?”严颜回答:“你们没有正当理由,侵夺我们州郡,我们州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防微杜渐的故事:【成语】:防微杜渐【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故事】: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
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
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
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关于简短有趣的成语小典故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简短有趣的成语小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黄粱美梦的故事:【成语】:黄粱美梦【拼音】:huáng liáng měi mèng【解释】:黄粱: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
一次,他在去邯郸的旅店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就向吕翁诉说自己的贫困和苦恼。
吕翁给他一个枕头,叫他睡觉。
这时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
读书人在枕头上睡着后,就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是一觉醒来,他看到一切依旧,连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
刚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过是人家煮黄粱时自己做的一个梦罢了。
这个成语比喻虚幻的事或欲望破灭。
间不容发的故事:【成语】:间不容发【拼音】:jiān bù róng fà【解释】:间:中间。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成语故事】: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上书劝谏。
原来,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
刘邦称帝后,把他的亲属分封到各地当诸侯王,并赋予这些诸侯王很大的权力。
时间长了,诸侯王与朝廷尖锐对立,成为朝廷的严重威胁。
为此,文帝、景帝两代逐步削减王国封地。
刘濞对此不服,阴谋反叛,引起了枚乘对这件事的严重关切。
枚乘在上书中分析了反叛的严重后果。
他举例说,如果在一根线上吊干钧(古代三十斤为一钧)重物,这重物悬在空中,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最笨的人也知道它极其危险。
接着他又指出,马刚受惊骇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上更重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线在半空断掉无法连结,马坠入深渊无法救援。
这情势的危急程度,就像两者距离极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中华成语故事⼤全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些道理。
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化之熙。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短有趣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运⽄成风【拼⾳】: yùn jīn chéng fēng【解释】:运:挥动;⽄:斧头。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喻⼿法纯熟,技术⾼超。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见于《庄⼦·徐⽆⿁》:郢⼈垩漫其⿐端,若蝇翼,使匠⽯斫之。
匠⽯运⽄成风,听⽽斫之,尽垩⽽⿐不伤,郢⼈⽴⽽不失容。
这个寓⾔故事的⼤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他的朋友⽯是个技艺⾼明的匠⼈。
有⼀次,他们表演了这样⼀套绝活:郢⼈在⿐尖涂上像苍蝇翅膀⼀样薄的⽩粉,让⽯⽤斧⼦把这层⽩粉削去。
只见匠⼈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声,⽩粉完全被削掉了,⽽郢⼈的⿐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也仍旧⾯不改⾊,若⽆其事地站在那⾥。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常佩服⽯的绝技和郢⼈的胆量,很想亲眼看⼀看这个表演。
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请来,让他再表演⼀次,⽯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将运⽄成风引为成语,⽐喻⼿法熟练,技艺⾼超。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凿壁偷光【拼⾳】: záo bì tōu 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来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叫匡衡。
他⼩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常贵重的,有书的⼈不肯轻易借给别⼈。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家打短⼯,不要⼯钱,只求⼈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年,匡衡长⼤了,成了家⾥的主要劳动⼒。
他⼀天到晚在地⾥⼲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夫看⼀点书,所以⼀卷书常常要⼗天半⽉才能够读完。
有趣的成语典故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趣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趣的成语典故篇一: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
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
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
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
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
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
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有趣的成语典故篇二:指鹿为马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有趣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人入胜,有趣而又富有启发。
下面,笔者即将为您分享几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卧薪尝胆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勾践的国君,他的国家被邻国吴国所侵略,吴国占据了越国的地盘。
勾践为了掌握有敌对地势的心理,暗地里给吴国送去了很多宝物和土地,以示“服从”。
吴王以为越国已心服,放松警惕,于是将关押勾践的地方从牢房改成了最差劲的宫殿。
勾践被软禁在那里的时候,看到人们生活的不如意他感到非常心痛。
终于,他下定了决心:只有恢复国家强盛才能摆脱困境。
于是,他决定靠自己的努力来重建国家。
他日夜苦学,把搁置了多年的骨劲重新激发起来。
他废寝忘食,不眠不休,闻之色变。
时间一天天过去,勾践的身体越来越憔悴,但他的毅力却越发坚定。
终于,越国重获新生。
通过苦心经营,勾践得以重新夺回了被吴国占领的土地,重建了繁荣的国家,成为了后世楷模。
至此,“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一个人韧性可嘉,能够忍辱负重,坚持奋斗。
故事二:画蛇添足古时候有位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一天,他一边画蛇,一边请人来为他们画脚。
画脚的人想当然地认为蛇是没有脚的,便开始为蛇们画脚。
结果,他的画蛇自然地变成了“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多此一举反而会破坏原本的完美。
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明辨轻重,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做出多余甚至错误的努力。
故事三:杯弓蛇影古时候,有一位名叫苏秦的军事谋士,他练习射箭时,常常无法命中目标。
于是他想到一个诡计,他在箭道旁边放了一条细绳,风吹动细绳,绳影在地面上晃动。
苏秦不停地射击,每一次他都能击中绳影。
有一天,苏秦正准备出征,却收到了一个告别信,信中说是他的老师告密,说他是间谍,要趁着他不在,将他所训练的技巧用于刺杀敌人的国君。
苏秦非常恼怒,毕竟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于是苏秦邮件政府,向他所在的国家告状,希望能够洗脱罪名。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爆笑的成语故事,让大家在趣味中学习成语,记住成语和掌握成语的内在含义和它的精神内核。
一起学起来吧。
一、削足适履1、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
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
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
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2、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
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
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
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
但他们的密谋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二、杀鸡取卵: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
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
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
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千万买邻的故事:【成语】:千万买邻【拼音】:qiān wàn mǎi lín【解释】: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成语故事】: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
有一次,吕憎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
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关南衰州.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
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
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憎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
吕憎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憎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
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
吕憎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憎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甫袁州后,特地把吕憎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
一天,吕憎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憎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憎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高枕无忧的故事:【成语】:高枕无忧【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经典的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典故【1】班门弄斧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成语典故是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到过的成语很多,其中就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典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鲜为人知的成语典故【1】百步穿杨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
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有哪些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无论您是莘莘学子,还是已为人父母之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营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浩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爱鹤失众的故事【成语】:爱鹤失众【拼音】:ài hè shī zhòng【解释】: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
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白头如新的故事【成语】:白头如新【拼音】:bái tóu rú xīn【解释】: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
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
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
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抱残守缺的故事【成语】:抱残守缺【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
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爱屋及乌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
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
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
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
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开始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
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
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
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
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
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
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
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就是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讨厌。
姜太公的主张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消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这种现象。
2、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3、暗中摸索这个典故源于于唐。
刘束的《隋唐佳话》。
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
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
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
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20个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既可以传达深刻的哲理,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吧!1. 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位画家,他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冥思苦想,最终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滴墨水,龙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比喻在事物的关键之处加上恰到好处的点缀。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忧心忡忡,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啊!”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杞人忧天。
3.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守着,希望能等到兔子撞上来。
他的愚蠢行为被人们取笑,后来“守株待兔”就成了形容无所作为、不求上进的人的成语。
4. 刻舟求剑。
古时候,有人在河边刻了一艘小船,船掉到水里了,他却在原地寻找剑。
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掉到水里去了,他却不信,还在原地寻找。
后来“刻舟求剑”就成了形容人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成语。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个大臣想试探秦始皇的权力,他抓来一只鹿,说是马,问秦始皇认为是什么。
秦始皇居然说是马,大臣得知秦始皇已经被蒙蔽,暗自庆幸。
后来“指鹿为马”就成了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成语。
6. 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有个人为了报仇,每天都在火炉上烤着薪木,用来激励自己。
他最终成功报仇了,后来“卧薪尝胆”就成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不怕牺牲、忍受艰难的成语。
7. 杀鸡取卵。
有个农夫每天都杀掉母鸡,取鸡蛋。
别人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他却不听,最终所有的母鸡都被他杀光了,也就再也没有了鸡蛋。
后来“杀鸡取卵”就成了形容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成语。
8. 守口如瓶。
古时候,有个人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他一直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出去。
后来“守口如瓶”就成了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的成语。
9. 胸有成竹。
古代有个画家,他心中已经有了画面,所以他在纸上轻轻一笔,就能画出精美的竹子。
幽默又有意义成语故事
1、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2、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趣故事(10篇)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趣故事1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
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
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
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趣故事2火中取栗讲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
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
小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
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有趣故事3名落孙山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做顾恺之的画家,他访问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看到那里的人们吃不饱饭。
于是他用一个板块画了一幅美丽的饼画,然后拿给当地的人看,并告诉他们可以吃这个画出来的饼,等他们饿得极其难受的时候。
人们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是当他们实在等不下去时,就一起砸开了那幅画,发现里面竟然填满了好吃的食物。
2.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迅的地主。
他的家里有一只很厉害的鸡,它会打毒蛇。
有一天,鲁迅的仆人在饲养它的时候不小心错杀了一只鸡,鲁迅就把这个仆人公开处罚。
这个故事传开后,就演变成了“杀鸡儆猴”的寓言,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想着捉弄别人。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狐狸冒充老虎的故事。
一只狐狸看到了一只老虎的食物,于是它就开始冒充老虎,以配合自己抢食。
其他动物因为害怕老虎,就被狐狸骗过去了。
但是当一只老虎出现后,狐狸就变得很怯懦,然后就被揭穿了。
4. 大开眼界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
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和牛魔王比斗的情景。
在比斗的时候,孙悟空和牛魔王施展了许多厉害的招式,吓得旁观的人们瞪大了眼睛。
这个故事被套用到其他场合中,意味着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5.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偷铃铛的小偷。
他偷到了一串铃铛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当别人指出他这样做毫无意义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干扰没有任何用处。
6.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一位老人的马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他的邻居们都表示同情。
但是很快,这匹马却跑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头美丽的骏马。
这时,邻居们都表示祝贺。
但是当老人试图骑这匹骏马时,他摔断了腿。
邻居们都又表示同情,但是很快来了一场战争,因为老人的儿子没有参军,所以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被连累。
简短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_中国最有名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里面蕴含着多个成语,有趣的故事情节总是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学会思考。
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简短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_中国最有名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1】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故事: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简短有趣的成语典故【2】望洋兴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
何伯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成语典故及出处1.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可太有意思啦!它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传说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人们都不信,结果他点了之后龙真的腾空而起!就好比写文章,最后那精彩的一笔就是画龙点睛呀!比如写一篇感人的故事,结尾处加上一句深刻的感悟,哇,那效果,绝了!2. “叶公好龙”,大家都听过吧!这来自汉朝刘向的《新序·杂事》。
叶公口口声声说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结果真龙一来,他却吓得要死。
这就像有些人说喜欢什么,真遇到了却又退缩。
就像有人总说喜欢冒险,可真要去爬山时却又不敢了,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嘛!3. “亡羊补牢”,多熟悉呀!出自《战国策·楚策》。
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点晚,但总比不做强呀!就像我们犯了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呀。
比如说不小心打破了杯子,赶紧清理干净,下次小心点,这就是亡羊补牢呀!4. “狐假虎威”,嘿嘿,这个很经典哦!源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多狡猾呀!想想生活中有些人仗着别人的权势欺负人,不就是狐假虎威嘛!比如那个谁,总说自己认识什么厉害的人,然后到处炫耀,真让人看不惯!5. “掩耳盗铃”,是不是很形象!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多可笑呀!这就像有些人自欺欺人,明明事实摆在眼前,却装作看不见。
比如考试没考好,却骗自己说只是没发挥好,这不是掩耳盗铃吗?6. “刻舟求剑”,这可是个大笑话呢!来自《吕氏春秋·察今》。
船都走了,在船上刻个记号去找剑,怎么可能找得到呀!这就像有些人死脑筋,不懂得变通。
比如一直用老方法做事,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那不就是刻舟求剑嘛!7. “滥竽充数”,哈哈,太有意思啦!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充数,这得多大的胆子呀!就像有些人没本事却装作有本事,在团队里混日子。
比如说工作中有些人啥也不干,却跟着领功劳,这不是滥竽充数是啥!8. “买椟还珠”,这多逗呀!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员。
中国古代有趣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曳尾涂中【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一尸一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2】乘风破浪“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有趣的含有典故的成语及解释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含有典故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同工异曲》【成语】:同工异曲【拼音】:tóng gōng yì qǔ【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成语故事】: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
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博士。
他学识渊博,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兼通百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题为《进学解》的文章,来发泄自己才学极高却遭到贬斥的愤感情绪。
一天早上,韩愈教导大学生们说:“学业由勤奋而精进,由嬉游而荒废;为人行事由深思远虑而获得成就,由因循、随便而道致毁败。
如今圣上和群臣融洽相处,公正无私,有才能的人都得到了任用,谁说才多反而不被举用?”说到这里,大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有人站出来问道:“先生在骗人!弟子跟先生学了几年,深知先生终年苦学不倦,对待学业可称得上是非常勤奋。
先生埋头于儒家典籍之中,玩味它的精华,然后写成文章,住处内充满了自己的著作。
上取法学习于虞舜、夏禹时代的著述,《尚书》、《诗经》,下及《庄子》、《史记》以及西汉扬雄和司马相如的著作,它们各有特色,都是好文章,就像乐曲虽不同,都同样美妙动听。
先生的文章内容丰富,语句洒脱畅达。
先生的为人行事,也早巳由深思远虑而获得成就,但为什么自己常常弄得进退两难呢?”《义不容辞》【成语】:义不容辞【拼音】:yì bù róng cí【解释】:容:允许;辞:推托。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30万大军直取江南。
东吴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谋士张昭建议,立即发信给荆州的刘备,让他和我们联合起来抗击曹操。
有趣的历史成语典故及解读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历史成语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
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千万买邻的故事:
【成语】:千万买邻
【拼音】:qiān wàn mǎi lín
【解释】: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成语故事】:
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
有一次,吕憎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
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关南衰州.
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
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
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憎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
吕憎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憎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
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
吕憎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憎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甫袁州后,特地把吕憎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
一天,吕憎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
吕憎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
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憎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高枕无忧的故事:
【成语】:高枕无忧
【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
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
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
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鸡鸣狗盗的故事:
【成语】:鸡鸣狗盗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