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2 众多的人口-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2 众多的人口-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2 众多的人口-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2 众多的人口-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有关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C.解决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

D.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政策的有关知识。

【解答】关于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说法,该政策将有效地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不能解决沉重的养老负担,也不会在短时期内解决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选B。

2.【答题】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这些人多数仍要返乡,所以不会给城市带来任何城市问题

C.民工越多越好

D.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城乡地区经济差别不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解答】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由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别大,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但也给所在城市带来许多问题,选A。

3.【答题】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部多、西部少

B.平原和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

【解答】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沿海多、内陆少,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选D。

4.【答题】以下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贵州省

D.江苏省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各行政区的人口密度。

【解答】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ABCD四个选项中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人口密度最大,故答案选D。

5.【答题】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人口分布均匀

B.东部多,西部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北部多,南部少

【答案】B

【分析】该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解答】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界线是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一线,东多西少。

6.【答题】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属人口分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解答】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

7.【答题】通常认为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为非劳动力人口,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如果某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2010年至2014年之间人口老龄化严重,预计2014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新生人口有所增加,主要影响原因可能是()

A.国家适当放宽了生育政策

B.国家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提高

D.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改善

【答案】A

【分析】本题是对我国“二孩政策”的考查。

【解答】通过读我国2010年至2014年人口老龄化构成比重表可知,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自从2016年以来,我国实行了二孩政策,预计2014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新生人口有所增加;故答案选A。

8.【答题】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B.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C.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

D.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解答】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北少,东南多;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答案选C。

9.【答题】读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增幅()

A.快速上升

B.逐渐上升

C.逐渐下降

D.基本持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从1990年到2010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10.【答题】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众多的人口。

【解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地区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本题选D。

11.【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人口基本国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匀

B.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C.农村人口密度大

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人口政策。

【解答】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选B。

12.【答题】读图“中国总人口增长趋势图”,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率升高,人口总数增加

B.人口增长率升高,人口总数减少

C.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减少

D.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总数增加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解答】从图中我国总人口增长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是在降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所以人口的总数仍然在增加,选D。

13.【答题】有关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

B.我国人口素质已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C.人口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D.我国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全民化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

【解答】我国的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们把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故本题选A。

14.【综合题文】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5.【综合题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材料三:目前,我国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6.【答题】下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人口分布均匀

B.人口分布不均

C.西部地区人口稠密

D.沿海地区人口稀疏

【答案】B

【分析】本题是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知识考查。

【解答】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选B。

17.【答题】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A.人口基数太大

B.青少年比重太低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解答】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选A。

18.【答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关于“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B.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C.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答案】D

【分析】本题是对我国的人口知识考查。

【解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开始凸显,只有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9.【答题】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

【解答】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所以选D。

20.【答题】有关我国人口的分布,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北方多,南方少

B.我国人口东南少,西北多

C.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D.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

【解答】我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件条件的影响,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小部分分布在该线以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选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1、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2. 某一地区在20XX年,平均每5000人当中,出生了100个婴儿,死亡40人。这个地区在20XX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A10% 4% 6% B2.0% 0.8% 1.2% C2.0% 1.8% 1.2% D2.0% 1.2% 0.8% 3.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总人口(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M国6398 2.50 0.65 N国12687 0.94 0.82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某国家20XX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题4~5题: 4.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5.该国最有可能位于: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6、某乡人口5万人,20XX年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A.900人B.1500人C.300人D.1600人下表是世界某区域人口资料,据表回答7~8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80 1.12 1.01 7.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非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亚州南部 8.该区域的主要人种是()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黄种人与黑种人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9~10题。 国家领土面积 (万Km2) 2000年 人口(万人)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甲国58.2 3010 4.2 1.8 乙国35.7 8209 0.62 0.63 9.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完成1-6题 1.关于对我国的纬度位置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畅: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 B.小悦: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光照充足 C.依依:我国一部分位于寒带夏季凉爽 D.可言:我国全部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 2.奥运圣火传遍祖国大地,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A.1200万平方千米 B.960万平方千米 C.世界第一 D.世界第二 3 小华是长沙人,他想吃家乡菜,大家建议他去下列哪种招牌店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湘菜 4 北京的依依说他们一般在北京时间六点起床,乌鲁木齐的阿依古丽说那时他们还在睡觉,他们大概在北京时间十点起床,这是为什么 A.纬度差异大 B.经度差异大 C.生活习惯不同 D.学校制度不同 5 小畅说在奥运会期间,她的家乡“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成群的牛羊在觅食”大家猜他的家乡可能是下列省区中的 A.广东 B.黑龙江 C.重庆 D.内蒙古 6 可言说他信奉伊斯兰教,大家会想到他是 A.壮族或苗族 B.回族或维吾尔族 C.蒙古族或藏族 D.傣族或朝鲜族 7.造成右图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 B.经度位置差异 C.生活习惯不同 D.学校制度不同 8.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大平原地区人口密度一定大 B.降水量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C.铁路公路沿线人口密度一定大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上面省区中,位置最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热带分布的省区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目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净增加1200万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 A.大批人口迁入 B.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出生率较高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周测第43周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周测 1,我国人口密度东西部差异明显,其分界线大致是() A.哈尔滨-广州 B.漠河-北海C.黑河-腾冲D.秦岭-淮河 2, 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是:() A. 北京 B. 广州 C. 沈阳 D. 哈尔滨 3,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A. 纬度差异 B. 经度差异 C. 地形差异 D. 海陆位置 4,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三回描写了鲁提辖为金翠莲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屠户“镇关西”,据考证,小说中描述的地点在今天甘肃平凉。那么以下位于甘肃的是() A. 敦煌莫高窟 B. 故宫 C. 天坛 D. 玄武山 5,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 B.南北跨度大,地跨寒、温、热三带 C.东西方向经度相差62度,时区相差达4个小时以上 D.最南端位于西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6,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B.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C.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寒带 D.大部分在中纬度,少部分在高纬度 7,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叙述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多分布在东南、东北、西北地区 B.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56 个少数民族 C.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D.东南地区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小 8,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控制城市人口,向农村发展D.从东南向西北迁移,使人口均匀分布 2.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人口处于低增长率阶段,但人口总数仍比2000年增长7000余万,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B.生活水平高C.出生率高 D.死亡率低 9,从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来看,我国主要位于() A.低纬度B.高纬度C.中低纬度 D.中高纬度 10,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至点与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最北端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最东端一台湾省 C.最南端一海南省D.最西端一西藏自治区 11,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某年春节期间,家住哈尔滨的哈小明收到来自南京的好友张林的邀请,邀请哈小明一道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假期活动。张林知道哈小明是一名地理爱好者,在信中有意考考哈小明,告诉他,参加假期活动的地方在一年中有两次立杆无影(太阳直射某地时正午无影,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xx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o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o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 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 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

【课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4.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通过活动了解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5.知道人口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6.通过读图或辩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模式】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 【教学方法】目标导学、精当点拨、当堂达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测验卷(含答案)

南 越 泰国菲日 中国 蒙古 哈萨克斯坦 东海 马来西亚 南缅甸 印度 律宾 韩国本钓鱼岛 海15 30 45 ③ ①④ B A C ②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验题(一)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中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1~6题 1.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A ) A .陆地总面积 B .含领海在内的总面积 C .领海总面积 D .领空总面积 2.对我国地理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C ) A .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 .亚洲中部,西临太平洋 C .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D .亚洲中部,东临太平洋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岛国是( A ) A .日本 B .印度 C .蒙古 .俄罗斯 4.日本要购买的钓鱼岛离我国哪个行政区最近( D ) A .福建 B .广东 C .浙江 D .台湾 5.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是 ( D ) A .漠河 B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 C .帕米尔高原 D .曾母暗沙 6.我国热量条件适宜人居和农业等生产活动,是因为我们大部分地区属于( B ) A .北寒带 B .北温带 C .亚热带 D .热带 读“我国政区拼合图”,回答7—15题 7.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 ( D ) A. 31个 B.32个 C. 33个 D. 34个 8.如图,字母与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C ) A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②吉林省 C .③陕西省 D .④海南省 9.图中省A____和省B____隔海相望。( C ) A .海南省 福建省 B .海南省 广东省 C .台湾省 福建省 D .台湾省 浙江省 10.我国众多资源分布不均,需要跨区凋配, 如图 省煤炭资源丰富,大量运往 南方地区 ( B )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洲、洋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

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 (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课本p7、p10) 23个省:黑、吉、辽;晋、鲁;冀、豫;苏、皖、浙、赣;鄂、湘; 闽、粤、琼、台;云、贵、川;陕、甘、青。 5个自治区:宁、藏、新、桂、内蒙古 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 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xx年,我国总人口为1 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 题 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 案 题 号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 案 D、北美洲 2. 某一地区在2011年,平均每5000人当中,出生了100个婴儿,死亡40人。这个地区在2011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A10% 4% 6% % % % % % % % % % 国家总人口(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M国6398 N国12687 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某国家2009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万人,死亡人口万人。据此回答题4~5题: 4.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5.该国最有可能位于: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6、某乡人口5万人,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A.900人B.1500人C.300人D.1600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180 7. 南部

8.该区域的主要人种是()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黄种人与黑种人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9~10题。 国家领土面积 (万Km2) 2000年 人口(万 人)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甲国3010 乙国8209 9.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人/ Km2和人/ Km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和%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 D、乙国可能面临就业压力过大 10.乙国可能位于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下表是2005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年龄结构(%)出生率 (%) 死亡率(%) 0~14 岁15~60 岁 60岁以 上 甲 乙 11 A.德国B.印度C.埃及D.菲律宾 12.与甲、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A.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B.甲国老龄化严重 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乙国经济欠发达 13.与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B.欧洲人 C.阿拉伯人 D.印第安人 14.下列地区中,一般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使用阿拉伯语,且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A.亚洲南部 B.北美洲 C.欧洲西部 D.非洲北部 下图为地理课上李华展示的一幅非洲网友寄来的图片。读图并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5~16两题。 15.图中小朋友最有可能属于: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 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6.下列关于此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B该地位于热带地区 C这里盛产苹果、桃子等水果 D当地居民注重防寒保暖 17.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B.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18. 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我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主要是为了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测试卷有解析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行政区中,级别最小的是() A.苏州市B.姑苏区C.相城区D.木渎镇 2.我国西部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干旱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城镇多,交通便利D.耕地多,气候适宜 3.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四川省D.黑龙江省 4.我国濒临的海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A.黄海B.南海C.东海D.渤海 5.下列组合中,所在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A.青藏高原—碉楼—主食米饭B.内蒙古高原—蒙古包—赛马C.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D.洞庭湖—陡顶砖瓦房—赛龙舟 6.关于我国边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陆疆18000多千米,有6个相邻国家B.我国陆疆22000多千米,有14个相邻国家C.我国海疆22000多千米,有6个相望国家D.我国海疆18000多千米,有14个相望国家 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节日,连线错误的是() A.甲﹣﹣开斋节﹣﹣回族B.乙﹣﹣泼水节﹣﹣傣族C.丙﹣﹣火把节﹣﹣高山族D.丁﹣﹣元宵节﹣﹣汉族 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共有55个民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C.壮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D.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 9.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河流图”,我国重要的“黑河—腾冲”人口界线连接( )

A . 甲省和乙省 B . 乙省和丙省 C . 丙省和丁省 D . 丁省和甲省 10.下列宣传语中,不符合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 A .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B . 晚婚、晚育 C . 加快人口增长,扩大生存空间 D .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素质 11.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 A . 蒙古 B . 印度 C . 朝鲜 D . 越南 12.读下图,四个省区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 答案A B . 答案B C . 答案C D . 答案D 13.下图是我国某少数民族的图片,图中该民族是( ) A . 回族 B . 维吾尔族 C . 蒙古族 D . 藏族 14.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7%,男性占总人口的51.5%.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 . 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从世界看中国 专题练习题

从世界看中国专题练习题 专题练习:中国的疆域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省南部有阳光直射 B.流经③省的河流冬季会结冰C.④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 D.②省简称粤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山脉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的简称是陕或者秦 B.②省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C.③省人口稠密、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分布地 D.④省西侧与四川省相邻,东临东海4.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 B.b山脉东侧是云贵高原 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 D.d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 5.东北地区包括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北部 B.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C.黑、吉、冀、内蒙古的全部 D.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业余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1

6.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A.内蒙古、陕、晋、鲁 B.晋、鲁、内蒙古、秦 C.内蒙古、晋、秦、鲁 D.晋、陕、鲁、内蒙古 7.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 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份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 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 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9.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④和③都位于一级阶梯上 B.②与③都处于中纬度地带 C.①②⑤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 D.五地之中,只有⑤位于热带 10.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2018年10月8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发布,江苏在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占据约1/4的席位,成为“最大赢家”。读我国百强县(市)数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 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地的区域反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 A. 俄罗斯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 B. 恒河平原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 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一多地震 D. 中东地区的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严寒 2.到了国外还要遵守人家的宗教习俗,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 教 C. 基督 教 D. 道教 3.西亚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 A. 热带雨林地区 B. 终年严寒的地 区 C. 热带沙漠地 区 D. 热带草原地区 4.小明学习“人口与人种”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高 B.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 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 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5.下列对世界人口、说法搭配正确的是( ) A. 西亚——白种人——佛教——发展中国家。 B. 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发展中国家。 C. 欧洲西部——白种人——基督教——发达国家。 D. 中国——黄种人——汉语——发达国家。 6.以下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 A. 住房紧张 B. 劳动力短 缺 C. 交通拥 挤 D. 就业困难 7.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A. 农田 B. 牧 场 C. 池 塘 D. 高楼 8.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备课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祖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三、单元教学重点及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由“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三个部分组成,是对祖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点多,需记忆的内容多,应结合读图、识图,充分掌握。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 2、优越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领土面积、四至点、濒监海洋、主要邻国。 4、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 教学方法简介: 1、运用“东西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位置图”辅助教学,首先在空间位置上搞清楚,然后再记忆相关文字内容。 2、教材第2页图1.1读图难度大,指导学生读图时,应充分利用赤道和东西半球分界线辅助读图,也可放弃。 3、利用第3页活动内容进行比较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优越性。 4、读图识记:(1)陆地领土960万平方千米(300万海洋图土),世界第三位。(2)领土四至点。(3)濒临海洋(四海二洋),重要岛屿、群岛、海峡。(4)陆上领国14个,隔海相望邻国6个(掌握主要国家)。 5、行政区划:(1)分为三级(省、县、乡)。(2)34个省级行政区(注重读图,在空间位置上了解,注意简称)。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二部分形成,是对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等问题作简单的阐述,理解和记忆并重。 教学重点: 1、人口众多。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青海省 B. 黑龙江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B.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3.读“沪昆高铁沿线及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A省级行政区的简称、B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 滇、武汉 B. 鄂、长沙 C. 黔、长沙 D. 湘、贵阳 4.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酒满了阳光。这说明我国() A. 领海面积广大 B.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南北跨纬度广 D. 东西跨经度广 5.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无热带 B. 东半球和北半球 C. 海岸线漫长,陆上邻国较少 D. 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6.下列省区,藏族人口最集中的是() A. B. C. D. 7.目前我国正从人口大国逐步迈向人力资源大国,下图为近十年我国人口增长和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 A.大幅度减少人口数量 B.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维持男女性别比例均衡 (2)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关键是() A.迅速降低人口数量 B.接纳友好国家的移民 C.逐步提高人口数量 D.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8.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下图所示四个福字将四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其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人教版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课中作业 环节二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课中作业 环节三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结合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明确我国领土四端点和14个陆上领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主要领海。 我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形状,与我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长江,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陆上有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通过看多媒体,同学们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分

布。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特别注意拥有两个简称的省 区。 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和简称 呢?建议活动: 竞赛游戏: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 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 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 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 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 上相应的位置上。 我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特点,人口增长 过快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师生复习。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风俗习惯 以及分布范围和特点,师生复习。 课中作业 (修改人:)课后作业设计: 绘制本章节思维导图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居民》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城市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较(高),发展中国家较(低)。 3.控制人口增长动之过快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目标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全世界大约有( 2000 )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5.到目前为止,无常住人口的大洲是:(南极洲) 6.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C )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住房、交通紧张 D.受教育机会增加 7.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和美国东北部) ①东亚②东欧、中欧③美国东北部④西亚、南亚 9.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 A.越慢越好 B.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越快越好 D.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0.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13.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 12.伊斯兰教教徒分布最多的地区是( B.C. ) A.北美洲东部和西部 B.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C.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D.欧洲的东部和西部 14.分布在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 B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黄种人和白种人 15.阿拉伯国家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16.关于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C ) A.人口大国的人口密度一定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人口密度一定大 C.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一定大 17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18.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19.世界人口稀少地区主要是(全选) ①苔原带、冰原带②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③干旱的沙漠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0.下列语言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C ) A.汉语 B.阿拉伯语 C.德语 D.法语 21.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当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力生产方式的差异 D.交通方式的不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在学习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基础上,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其中。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难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①“世界人口增长图表”,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图”,③“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 4.各xx的人口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状况,请同学思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同学多方面思考)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回答,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3.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 〔提问〕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11.7亿,世界人口约55亿。)〔展示投影片〕世界人口的增长。 〔提问〕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1830年的10亿人口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么?(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2年。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板书)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板书)

《从世界看中国》导学案

第17课时从世界看中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领土四端点。记住我国三级基本行政区划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说出我国人口数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及风土民情。 4.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1.课前依据《知识体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效果检测》。 2.读东、西半球图,从所在半球、所在温度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读中国政区图,指出我国濒临的四个海域和与我国相邻的国家,认识我国领土组成并记住海、陆领土面积,大陆海岸线、陆疆长度,说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位置,说明我国最北点和最南点的纬度差异,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和最西点到最东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按照东北、北部边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等方位顺序在图中指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说出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2.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象力;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人口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1.引导学生按照《学法指导》进行预习。 2.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完成《互动探究》。 3.对学生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过程中出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4.对省级行政区划的记忆,可教会学生借助下列方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同时把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一同记忆。 (1)口诀法: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南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港澳重庆好河山。 (2)位置记忆法:多看图,记清某个省级行政区在中国政区图上的位置,以及与相邻省区的相对位置,与河流、山脉、海洋等的相对位置。 (3)分区记忆法:将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区域记忆,如东北三省。 (4)形状记忆法:根据各省区轮廓形状加以想象来帮助记忆。如云南像孔雀,黑龙江像天鹅,等。 (5)典型地理事物记忆法:根据某个省级行政区内的典型地理事物来记忆,如根据青海湖来记忆青海省,根据杭州湾记忆浙江,等。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中国的疆域轮廓、故宫、天安门等。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①;从南、北半球看,位于②。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③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④。 (3)海陆位置:位于⑤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位置优越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对外交往与合作,海洋事业,等。 2.国土辽阔 (1)领陆 面积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⑥和⑦,居世界第三位。 疆界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190多千米。 邻国多: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

第三章2021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居民》教学设计内容与分析 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xx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了解人口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并能对人口数据进行基本的计量分析。 2.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人口数据,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四大人口密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并适当分析其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人口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认为人口也少也好。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通过分析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来解决。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当今世界人口有多少?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