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知识点全面评估一、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结构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在此知识点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原子内部的构成和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了解了原子的结构之后,我们需要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浙教版中,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验,深入探讨了这些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区别,使我们对物质的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能量的转化3. 能量的储存和转化能量的转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浙教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我们了解了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让我们对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能量的转化中,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是一个关键的话题。
通过对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的深入探讨,我们对水资源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意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三、生物的分类与发展5. 生物的分类在八年级科学下册中,生物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和归纳,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了生物世界的奇妙和丰富。
6.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话题。
在浙教版中,我们通过丰富的化石、遗传和进化理论的案例,了解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迹。
总结回顾通过对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中知识点的全面评估,我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的转化以及生物的分类与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世界,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和珍惜我们周围的一切,保护并利用好我们的地球资源。
对于生物的进化,更让我们对生命的奇妙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深刻。
对于认识世界、探求未知,科学是无比重要的工具和武器。
八下第三章1-2节复习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占78%,氧气占,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占0.0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注意含量是分数而不是分数。
稀有气体用途:;氮气的用途:;CO2的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态CO2(俗称干冰)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人工降雨等;还可用于灭火。
2.区分某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考点二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②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冒出大量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见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③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注意事项:(1)设计实验时,首先反应物必须是,且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体积忽略不计),不能有生成,所以不用碳,硫等物质;其次为确保氧气消耗完全,应使红磷;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注意:可用金属铁、铝代替,但不可用金属没代替磷。
(2)误差分析A.红磷不足,会使进水量B.胶塞未塞紧,会使进水量C.未冷却至室温,会使进水量D.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其他物质反应,会使进水量E.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瓶内部分气体逸出,进水量F.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会使进水量2.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于水。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不可燃烧)、氧化性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
②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火焰,在氧气中,发出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注意事项:a.硫的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b.实验应在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③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中铁丝,,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有气体和物质的查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查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
②氧气(O2)的查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查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固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经过实验第一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构成,此中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空气氮气氧气罕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余气体成分和杂质体积78%21%0.93%0.04%0.03%分数特色相对固定成分可变为分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丈量原理利用焚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焚烧耗费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结装置,广口瓶加入少许水,将节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红5等份。
②点燃焚烧匙内的红磷,立刻塞紧瓶塞,并察看现象。
③分焚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翻开止水夹,察看现象。
4)实验现象①磷焚烧,产生大批白烟。
②冷却后翻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翻开弹簧夹7)思虑与议论:1)实验时为何要采用红磷,用木炭取代红磷能否可行?为何?答:不可以够。
木炭焚烧耗费氧气,可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可以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而红磷焚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致使结果偏低的原由可能有哪些?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焚烧不充足,没有完整耗费掉氧气。
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焚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空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一、土壤与植物(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就像土壤的“骨架”,为植物提供支撑;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能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和空气则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
(二)土壤的类型根据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但保水性差;黏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性好;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大小适中,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均衡,是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三)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像大豆、青菜等植物就是直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像小麦、水稻等植物就是须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不仅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求量较大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钾肥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二、植物与水(一)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差异。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二)水分的运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向上运输。
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上下连接,形成了一条贯通的管道,能够将水分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意义,它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
三、植物与空气(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为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出现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形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形成5、原子轻易形成的物质: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拎正电)中子(不磁铁)夸克(不显出电性)核外电子:(拎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相同,原子种类一定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丧失电子--构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获得电子--构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化合物:由相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则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认依据:由实验测量共同组成,无法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则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则表示物质分子的形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一、土壤中有什么(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1、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分地吸收着土壤里的各种养分;植物是土壤有机物积累的重要来源。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2、动物: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土壤动物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土壤生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如蚯蚓这样个体较大的土壤动物,对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的改良能够起很大的作用。
像蝼蛄这样的土壤动物,有时候则可以对植物造成伤害,也可以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性状。
3、微生物: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活动性强等特点。
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了养分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空气: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分布在土壤颗粒间的空隙里。
它基本上来自于大气。
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是微生物等进行生化反应的结果。
所以,土壤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
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水分:(1)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
(2)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也会凝结,直接转变成为土壤水分。
3、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贮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土壤矿物质:土壤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矿物元素。
(三)土壤的形成从岩石到土壤,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初二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电与磁》:磁性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分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场是一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
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极性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是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
磁生电: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用电器等组成。
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为220V,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V。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插座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2.《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与符号: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符号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和表达而创造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组成物质的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八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八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又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均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非均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组成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溶解、熔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发生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例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器、建筑等领域;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和耐腐蚀性,所以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化妆品等领域;塑料具有轻质、耐磨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家具等领域。
四、能量的转化与运用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包括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等形式。
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能量的运用是指人类利用能量满足各种需求的过程,如利用水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取暖等。
五、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具有大气、水、陆地等要素的系统。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有南北两极和赤道。
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位置。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和分布情况。
六、天体运动与地球天体运动是指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它的光与热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汇第一章电和磁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
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 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XXX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XXX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章来判别。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不是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直达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XXX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活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活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4. 细胞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细胞的流动运动、细胞的蓬松运动第二章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引起的现象、公转引起的现象2.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3. 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昼夜时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第三章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3. 物质的热运动:分子间距离和热运动的关系、温度和热量的概念4. 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5.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度和浓度等概念第四章计量与测量1. 计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单位、量纲等2.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精确度:尺子、量筒、天平等3. 数据处理:平均数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误差的计算和分析第五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弯曲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非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第六章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产生和检测:金属导体中的电子流动、电路中电流的探测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串并联电路的应用第七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2.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明火和隐火、爆炸和燃爆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抑制燃料供给、切断火焰氧气供给、冷却火源、隔离燃料等方法第八章人类的繁衍与发育1. 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胎儿的发育、分娩和哺乳2. 生育和遗传的基本概念:染色体、基因、遗传规律3. 基因与表型的关系: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第九章关于维生素的探究1. 维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2. 维生素的摄入和合成:食物中维生素的摄入、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3. 维生素的保存和破坏:维生素的稳定性、存放食物和烹饪对维生素的影响第十章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的生长方式2. 植物的生长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植物对生长因素的适应3. 植物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作用和调节4. 植物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输水输养物方式、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将对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该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机械运动的描述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 参考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恒定。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 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用来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 加速度速度图象:横轴为速度,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以上是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第1章 符号与粒子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氦-He 锰-Mn 金-Au 铝-A l 氯-C l 硅-Si 铁-FeH -氢 C -碳 N -氮 O -氧 Na -钠 Mg -镁 P -磷S -硫 K -钾 Ca -钙 Cu - 铜 Zn -锌 Hg -汞 I -碘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H 2O 二氧化碳-CO 2 氢氧化钠—NaOH 氧化铜-CuO 硫-S一氧化氮-NO 氧化铝-A l 2O 3 五氧化二磷-P 2O 5 氯化氢-HC l 氯气--C l 2硫化氢-H 2S 氧化钠-Na 2O 氧化镁-MgO 氖气-Ne 金刚石-C过氧化氢-H 2O 2 二氧化硫-SO 2 氧化钙-CaO 碳酸钙-- CaCO 3 硝酸根离子NO 3-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H 4-甲烷 Fe 2O 3-三氧化二铁 Na 2S -硫化钠 FeCl 3 -三氯化铁(氧化铁)Fe 3O 4-四氧化三铁 ZnO -氧化锌 NaCl -氯化钠 MgCl 2-二氯化镁KCl -氯化钾 CaCl 2-二氯化钙 CuSO 4-硫酸铜 K 2MnO 4—锰酸钾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某元素的质量×100%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求88克CO 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最小微粒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道尔顿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汤姆森4. H 2O 有那些意义(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3)、 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 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单质 ,如 氧气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化合物 ,如 水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氧化物 ,如 氧化钙 。
6. “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 2个钙离子 ,后2:表示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表示 2个水分子 ,后2:表示 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2.氧气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 不易 溶于水的气体, 支持 燃烧,密度比空气略 大 ,通常用 排水集气法 和 向上排空气法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 能 溶于水的气体, 不支持 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 2CO 3) ,遇到 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用 向上排空气法 方法来收集。
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CO 2 =CaCO 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1) H 2O 2 ====== H 2O + O 2↑(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
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 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MnO2 △ △MnO2触。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总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C)和氧气(O2),条件是点燃,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1 :1,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8 :3 :11。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2个过程,是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2)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5.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16.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点燃的火柴放入集气瓶内,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无变化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
这2者再用澄清石灰水(Ca(OH)2)检验,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O2),不变的是氮气(N2)。
17.实验室里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 l=CaCl2+ H2O +CO2↑。
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酶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19.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臭氧,分子式为O3,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烃,而使其遭到破坏。
2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含有碳元素的有机物,同时又通过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分解,重新变为二氧化碳,另外呼吸作用(碳物质燃烧)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们使得碳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完成循环。
21.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有: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SO2,NO2等物质,形成了酸雨,造成严重污染。
第三章基本内容复习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6.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
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7.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均长度短。
8.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最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表皮细胞突起叫根毛。
9.根尖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
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伸长区和分生区两个部位。
10.植物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11.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含氮(N)、磷(P)、钾(K)元素的无机盐最重要。
12.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引起富营养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氮(N)、磷(P)元素。
13.茎的类型: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14.双子叶植物的茎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组成。
15.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增粗,是因为茎中具有形成层,它具有细胞分裂能力,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
单子叶植物的茎中没有形成层,所以长成后它的茎不能增粗。
16.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之中,具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之中,具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
17.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经过茎(导管)的运输到达叶以后,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蒸腾散失到空气中去,这就是蒸腾作用。
18.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空气流动速度、温度。
19.叶的结构:分为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叶肉、叶脉。
20.在叶表皮中无色透明的细胞是叶的表皮细胞,它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它们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21.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强弱,当植物体水分较多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当植物体缺水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22.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途径: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23.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面积的29%,由于多种原因,陆地面积中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24.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平方千米,耕地、林地、草地只陆地总面积的50%左右。
耕地面积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25.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26.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
27.造成土壤化学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28.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健全法律、法规,建污水处理站、废物回收站等(举例说明)第四章基本概念复习1、我们把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