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43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 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 >>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2)本题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10g的钩码较好,故A正确.故选:A(3)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50×10﹣3×9.8×0.4J=0.196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 k=Mv2=0.2×1.22J=0.144J.故答案为:(1)C;(2)A;(3)0.196,0.14415.(2016•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 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 >>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 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2)本题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钩码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10g的钩码较好.故A正确.故选:A(3)从打下第一点到打下第N点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50×10﹣3×9.8×0.4J=0.196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E k=Mv2=0.2×1.22J=0.144J.故答案为:(1)C;(2)A;(3)0.196.0.14415.(2016•北京)利用图1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A .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②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ABA.交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含砝码)③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力学实验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新题一、选择题1.(09·广东理科基础·17)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解析: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 正确;与l的截据表示原长则a的原长比b的短,A错。
2.(09·广东理科基础·1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高50Hz),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
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M?xN?(M?N)at,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
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vB?2xAC,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
2t3.(09·全国卷Ⅰ·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关系曲线。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高考物理力学实验)组卷老师:莫老师一.实验题(共50小题)1.如图1所示的(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现用该装置完成测定木块运动加速度a(1)下例实验照片中是否有实验错误、不合理或不必要之处?若存在问题,请指明问题所在.(2)如图2所示为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认为最能反映木块匀变速运动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助于减小实验的误差A.选用输出电压稳定性更佳的稳恒电源B.选用输出电压变化周期更稳定的交流电源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长木板平行D.实验中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远小于木块的质量ME.实验前先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如图丙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 和E,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对应的测量x C值和计算速度v C值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3)实验小组通过绘制△v2﹣s图线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图乙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2﹣s图线.(4)实验小组绘制的△v2﹣s图线的斜率k=(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下列做法中对于提高实验结果精度有利的是A.选用尽可能光滑的木板B.选用质量尽量小一些的砝码桶C.开始时让小车尽可能接近打点计时器D.细绳保持与木板平行②图乙为该小组得到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已知数据可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若实验中采用的交流电频率低于50Hz,则计算结果与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不变”).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如图1,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求:(1)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D=m/s,打点计时器在打B、C、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图2中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v﹣t图象,并从中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5.图甲所示为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图乙为实验中选取的一段纸带,其中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①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和;A.打点前需要平衡摩擦B.若是电火花计时器,应该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D.该宴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刻度尺②计数点2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m/s,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甲同学用图①所示装置测量重物的质量M.初始时吊盘上放有5个槽码,吊盘与每个槽码的质量均为m0(M>m0)在吊盘下固定纸带,让其穿过打点计时器.先调整重物的高度,使其从适当的位置开始下落,打出纸带,测得其下落的加速度.再从左侧吊盘依次取下一个槽码放到右侧重物上,让重物每次都从适当的高度开始下落,测出加速度.描绘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与加在其上的槽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计算出重物的质量M.请完成下面填空:(1)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②,则纸带的(填“左端”或“右端”)与吊盘相连.若已知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且s1=1.60cm,s2=2.09cm,s3=2.60cm,s4=3.12cm,s5=3.60cm,s6=4.08cm,则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2)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与加在其上的槽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可能是图③中的(填字母代号)(3)若算出a一n图线的斜率为k,则计算重物质量的表达式为M=(用k、m0、g等表示)(4)乙同学说直接让重物拉着左边5个槽码下落,测出加速度,一次就可算出M的值了,乙同学的说法(填“对”,“错”),与乙相比,甲同学做法的优点是.7.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光电门A固定在木板上靠近物块处,光电门B的位置可移动,利用一根压缩的短弹簧来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其示数如图(b)所示,d=cm;(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O位置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从光电门A运动至B所用的时间t,再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则表示滑块在A至B段的的大小;(3)保持光电门A的位置不动,逐步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每次都使滑块从O 位置弹开,用计时器记录每次相应的t值,并用米尺测量A、B之间相应的距离s.每次实验重复几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填“偶然”或“系统”);(4)若用﹣t图象处理数据,所得图象如图(c)所示,该图线在轴上的截距表示滑块经过速度的大小;用作图法算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8.一组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的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光电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卡尺的刻度如图(乙),则小球的直径为cm.(2)某次实验中小球的上边缘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表示为,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3)严格来说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此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试验时通过电磁铁控制小铁球从A处自由下落,小铁球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并遮挡两个光电门B、C,B、C光电门测得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1、t2,用刻度尺测量出B、C光电门的高差h.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新式游标卡尺(刻度线看起来很“稀疏”,39mm等分成20份)测得小铁球直径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mm;(2)重力加速度g与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的关系为:g=.(3)写出一条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10.利用图1所示的装罝可测出滑块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中的位罝可移动,当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运动到光电门乙所需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罝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当时重力加速度g取9.8m/s2)(m/s)请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滑块沿斜面下滑时做匀加涑运动,则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炔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中已经上画出﹣t图线:(3)由所画出﹣t的图线可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4)为了进一步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还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填写选项前的字母序号)A.滑块的质量mB.光电门甲、乙之间的高度差h或水平距离xC.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甲的时间t1D.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乙的时间t2.11.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光电门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可使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的小球释放器和网兜组成.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和计时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距离h.(1)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测得小球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2)根据实验数据作了如图2所示﹣t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为k,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a,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2.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计算可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①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先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后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E.选取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加速度大小.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②如图2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离起始点O较远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距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以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I)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小车的运动是.14.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打下的一段纸带,打点时电源频率是50Hz,经测量A、B、C三点分别到O点的长度是10.20cm、14.71cm、19.21cm,其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那么质点上OC段平均速度是m/s;打B点时的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重力加速度,同时研究重物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他认为如果实验中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相对误差(×100%)不超过5%,即可认为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请你帮他完成以下问题.(1)该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纸带,他选取了纸带上清晰连续的8个实际的点来进行数据分析,这8个点分别标记为A、B、C、D、E、F、G、H,各点与A点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则G点速度的表达式为.(2)该同学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算出B、C、D、E、F的速度,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v2﹣x图,由图可得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g=m/s2.(3)如果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为g0=9.80m/s2,通过计算相对误差可知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填写“守恒”或“不守恒”).16.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圆盘加速转动时,角速度的增加量△ω与对应之间△t的比值定义为角加速度β(即β=).我们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游标卡尺、纸带、复写纸来完成下述实验:(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①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当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②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匀加速转动;③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Ⅰ.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半径如图乙所示,圆盘的半径r为cm;Ⅱ.若打点周期为T,圆盘半径为r,x1,x2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初、末两点),则圆盘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Ⅲ.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大小为rad/s2;Ⅳ.如果实验测出的角加速度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1条).17.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高中物理《力学》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变化,加速度也一定变化B.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C.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以不变,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有加速度D.在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2.下列哪些物理量是矢量()①长度②温度③力④加速度A.③B.③④C.②③D.④3.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点以沿ab方向的初速度0v开始运动。
若小球分别受到如图所示的三个水平方向恒力的作用,其中2F与0v在一条直线上,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球在力1F作用下可能沿曲线ad运动B.小球在力2F作用下只能沿直线ab运动C.小球在力3F作用下可能沿曲线ad运动D.小球在力3F作用下可能沿曲线ae运动4.一个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A.位移大小是3m B.位移大小是1m C.路程是1m D.路程是2m5.图(a)中医生正在用“彩超”技术给病人检查身体;图(b)是某地的公路上拍摄到的情景,在路面上均匀设置了41条减速带,从第1条至第41条减速带之间的间距为100m。
上述两种情况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彩超”技术应用的是共振原理B.图(b)中汽车在行驶中颠簸是多普勒效应C.图(b)中汽车在行驶中颠簸是自由振动D.如果图(b)中某汽车的固有频率为1.5Hz,当该汽车以3.75m/s的速度匀速通过减速带时颠簸最厉害6.如图所示为走时准确的时钟面板示意图,M、N为秒针上的两点。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M点的周期比N点的周期大B.N点的周期比M点的周期大C.M点的角速度等于N点的角速度D.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7.路灯维修车如图所示,车上带有竖直自动升降梯.若车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梯子匀速上升,则关于梯子上的工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工人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曲线B.仅增大车速,工人相对地面的速度将变大C.仅增大车速,工人到达顶部的时间将变短D.仅增大车速,工人相对地面的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将变小8.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A、B、C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A、B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A、C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A、B、C均沿同一直线运动,且A在B前方3 m处。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某同学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如图甲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用铅笔记下Q点的位置,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②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 OB、F OC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如图乙),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④改变F OB和F OC的夹角和大小,重复上述过程。
上述实验过程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是记录两细绳的方向(填步骤序号);图乙中,F'(选填“F”或“F′”)力的图线与AO延长线重合。
(2)某同学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你认为正确的有AC。
A.拉橡皮条的细绳套适当细一些且长一些B.实验中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为90°不变,可便于计算合力C.拉橡皮条时,橡皮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应贴近且平行于木板D.两根细绳必须等长,且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3)如图丙,某次测量F OB、F OC大小和方向实验过程中发现,F OC读数几乎满量程,而F OB读数不到量程一半(两弹簧测力计相同),需要作适当调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
A.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OB方向不变,OC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度B.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OB、OC逆时针转过适当的角度C.适当调整结点O远离A,OB顺时针方向、OC逆时针方向各转过适当角度D.适当调整结点O靠近A,OB方向可不变,OC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解答】解:(1)本题要利用力的图示作出平行四边形,所以需要知道力的大小与方向,故步骤①需要记录两细绳的方向;图乙中F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两个分力的理论上的合力,F′是实际合力,其方向一定在AO的延长线的方向上,故选F′;(2)A.细线更细更长一些可使力的方向记录的更精确,故A正确;B.合力的计算是通过作图的方式,实验过程中不要求夹角是90°,故B错误;C.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可以减小弹力大小的偶然误差,使实验更精确,故C正确;D.实验中两细绳不必要等长,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普适性,两细绳的夹角与橡皮条的角度关系应多样化,故D错误。
高考物理专项复习《力学实验》含答案1.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Y SL,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A.N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长度如图(a)和图(b)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3)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作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N/m,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D11.98(11.96~12.00均正确) 3.999(3.998~4.000均正确)319.1 3.0×106 Pa橡皮筋受力发生的形变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遵循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的规律【详解】(1)[1]根据表达式Sk YL=得kLYS=已知k的单位是N/m,L的单位m,S的单位是m2,所以Y的单位是N/m2,也就是Pa,故D项正确。
(2)[2][3]刻度尺从零开始,橡皮筋的尾部接近12.00,则读数估读为11.98 cm;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3.5 mm,转动部分读数为49.9,故读数为3.5 mm+49.9×0.01 mm=3.999 mm。
(3)[4]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劲度系数大小,由图像求出劲度系数为k=15.00.047N/m=319.1 N/m[5]根据Sk YL=可得62319.10.1198Pa 3.010Pa0.0039993.14()2kLYS⨯===⨯⨯(4)[6]当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时,胡克定律不再适用,即不再遵循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的规律,故图线发生弯曲。
力学实验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2题.〔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展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局部如下列图。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存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A 0.23 0.75【解析】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速度加速度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第22题.〔5分〕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如下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屡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存2位小数〕。
【答案】22.〔1〕sin cos g a g θθ- 〔2〕0.35【解析】〔1〕根据牛顿定律,得=μθθcos sin g a g - ==2m/s 1.97m/s 23.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第22题.〔5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
〔1〕假设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和练习题(含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7小题)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AB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0.80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0.40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答】解:①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B;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0.80m/s2;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0.40m/s;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CA、天平B、秒表C、米尺.【解答】解:(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低压交流电压;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让上下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阻力;(2)A、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B、选择纸带时应选择点迹清楚.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故B错误;C、释放重物时.应让重物靠近纸带;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D正确;故选:CD.(3)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米尺.用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实验中不需要天平.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选:C.故答案为:(1)竖直;(2)CD;(3)C.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①实验操作: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答案:(1)①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关闭电源;②.9.60.4.(2016春•哈尔滨校级期中)某同学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主要步骤:(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的位置O 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记下细绳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如乙图所示.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0N(3)如丙图所示.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了力的图示.请在图丙中:a.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的图示b.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关于该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实验中所用的两根细绳越短越好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C.每次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必须大于90°.【解答】解:(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位置O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两细绳套的方向.(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3)a、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b、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4)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故A错误;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C、在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适当.且二力的大小要适量大些.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不需要夹角必须大于90°.故C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两细绳套的方向;(2)同一位置O;4.0N;(3)如图所示;(4)B.5.(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用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某位置.此时该同学记录下了结点O的位置及两弹簧秤对应的读数.他还应该记录下两细线的方向.(3)图乙中的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合力的图示.F′为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同一点时所用拉力的图示.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解答】解:(1)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2)当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下两弹簧秤读数.及两细线的方向.O点的位置;(3)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F′.故答案为:(1)B;(2)两细线的方向;(3)F′.6.(2016春•临沂校级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探究.以下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1.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①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橡皮条方向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AB (填入相应的字母)②若某次测量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乙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2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以及橡皮筋的原长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C.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两者长度相等D.多次实验中O点不必是同一位置.【解答】解:(1)①A、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与拉力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橡皮条方向不必须在两细绳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AB.②两力均为4N.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F=4N>5N.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2)A、需要知道橡皮筋的伸长量才能表示橡皮筋的弹力.故应该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故A正确;B、为了减小误差.橡皮筋的伸长量应该大些.故应选择劲度系数稍小的橡皮筋.故B错误;C、由于橡皮筋的弹力与它的长度不成正比.所以OB、OC弹力的合力方向与以OB、OC为两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重合.故C错误;D、不同的O点依然满足任意两个橡皮筋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橡皮筋弹力等大反向的特点.所以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AD.故答案为:(1)①AB;②不能;合力为4N>5N.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AD.7.(2016•广州二模)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②(填“②”、“③”或“④”).【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8.(2016秋•天津月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b)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恒定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恒定不变.(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c)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不满足m<<M .【解答】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v E== m/s=0.85m/s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5m/s2(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3)图中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不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所以原因是实验前木板右端垫得过高.设小车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砂和砂桶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解得:a=故:F=Ma=所以要使得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大小.必有m<<M.而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答案为:(1)0.85;5;(2)拉力F恒定;小车质量M恒定;(3)平衡摩擦力过度.不满足m<<M.9.(2016秋•濮阳月考)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捅(总质量用m表示)、刻度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完成本实验.下列实验器材中必不可少的是CD .A.低压直流电源 B.秒表 C.天平(附砝码)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误差由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和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属于系统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贴近结论.应尽量地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即按如图的方式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取下沙桶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使小车带动纸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小车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完成本实验时.为了使沙桶的总重力近似地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沙桶的总质量与小车的总质量的关系应满足M>>m .(4)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某次测量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0、1、2为相邻的三个计数点.且相邻两计数点的打点频率为f.0、1两点间的距离用x1表示.1、2两点间的距离用x2表示.则该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 (x2﹣x1)f2m/s2.如果f=10Hz.x1=5.90cm.x2=6.46cm.则加速度的值应为a= 0.56 m/s2(保留两位小数)(5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用图象进行处理.则小车的加速度的倒数关于小车的质量M的函数图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测小车质量.则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选:CD.(2)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3)根据实验误差的来源.在 M>>m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4)根据△x=aT2得:a==(x2﹣x1)f2=(6.46﹣5.90)×102×10﹣2 m/s2=0.56 m/s2;(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M+.则以为纵轴.以总质量M为横轴.作出的图象为一倾斜直线.且纵坐标不为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D;(2)M>>m;(3)(x2﹣x1)f2;0.56;(4)C.10.(2016春•锦州期末)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初速度相同.(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6m/s.(g=9.8m/s2)(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1.5 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 2 m/s;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1.1)(如图丙.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g 取10m/s2).【解答】解:(1)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为了保证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都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x=v0t将x=32cm.y=19.6cm.代入解得:v0=1.6m/s.(3)由图可知.物体由A→B和由B→C所用的时间相等.且有:△y=gT2.由图可知△y=2L=10cm.代入解得.T=0.1sx=v0T.将x=3L=15cm.代入解得:v0=1.5 m/s.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By==2 m/s.故从抛出到B点所用时间为:t=故从抛出到B点的水平位移为:x=v0t=1.5×0.2m=0.3m.故从抛出到B点的竖直位移为:y=gt2=所以x′=5L﹣x=0.25﹣0.3m=﹣0.05m=L.y′=5L﹣y=0.25﹣0.2m=0.05m=L.平抛运动的初位置坐标为(﹣1.1).故答案为:(1)水平.初速度相同;(2)1.6;(3)1.5.2.(﹣1.1).11.(2016春•衡阳校级期末)(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 B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答】解:(1)A、实验中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而平抛运动要求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B、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其运动轨迹在竖直平面内.因此在实验前.应使用重锤线调整面板在竖直平面内.即要求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故B正确;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故C正确;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不能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放.故D错误.故选:ABC.(2)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不能说明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1)ABC;(2)B.12.(2016•花溪区校级三模)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可记作W、2W、3W…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每次最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记录数据如下.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功W 0 W 2W 3W 4W 5W 6Wv/(m•s﹣1)0 1.00 1.41 1.73 2.00 2.24 2.45(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 (填答案前的字母).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据以上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W﹣v2图象.(3)根据图象2可以做出判断.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解答】解:(1)装置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应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功等于合外力做功.以及能够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3)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可知.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C;(2)W﹣v2图象如图;(3)小车速度平方成正比.13.(2016•蔡甸区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30 mm.(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 C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作出“t﹣F图象”B.作出“t2﹣F图象”C.作出“t2﹣图象”D.作出“t=3s图象”【解答】解:(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mm+6×0.05mm=2.30mm;(2)A、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关系无关.故A不必要;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那么解得:t2=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图象或作出t2﹣图象.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2.30;(2)A;(3)C14.(2015春•菏泽期末)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采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C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2)若实验中所用小车的质量为200g.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精确.在实验室提供的以下四种规格钩码中.应该挑选的钩码是 AA.10g B.20g C.30g D.50g(3)某实验小组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在多次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20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0.144 J.(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C正确.故选:C.。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习题20题1.气垫导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它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此时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现利用气垫导轨来研究功能关系。
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的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轨道上有滑块A 紧靠弹簧但不连接,滑块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
(1)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A 上的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宽度d =______cm ;(2)利用该装置研究弹簧对滑块做功的大小;某同学打开气源,调节装置,使滑块可以静止悬浮在导轨上,然后用力将滑块A 压紧到P 点,释放后,滑块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则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3)利用该装置测量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关闭气源,仍将滑块A 由P 点释放,当光电门到P 点的距离为x 时,测出滑块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移动光电门,测出多组数据(滑块都能通过光电门),并绘出21x t -图象。
如图丙所示,已知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则滑块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0.960 (2). 21()2d m t∆ (3). 22d gk 【解析】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9129.600.96020d mm mm mm cm =+⨯== (2)由于光电门非常窄,所以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故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d v t =∆,故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2211022d W mv m t ⎛⎫=-= ⎪∆⎝⎭(3)每次都有P 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22121211()()22d d m mgx m mgx t t μμ++=①,解得:222212111()2t t d g x x μ-=--②,由于21x k t =,故,带入可得:22d gk μ= 【名师点睛】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为:先读主尺,在读游标尺,游标尺不能估读,那个对齐就读那个.由滑块A 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得此时滑块的平均速度,由于滑块此阶段做匀速运动,故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弹簧弹性势能.每次都有P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结果2.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找到了如下物品:一根粗细均匀的长橡皮筋、木板、剪刀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三个重量相同的钩码图钉和细绳若干。
高三物理力学实验试题1.(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②选取ABCD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①0.02s (1分)② 0.70,(1分)0.50(3分) 5.0 (3分)【解析】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②由图得A、B两点间距为s=(1.70-1.00)cm=0.70cm,,由,解得a=5.0m/s2,【考点】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1)(8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小车A的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一端带有定滑轮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重物p的质量为m2, C为测力传感器,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可以读出测力器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①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先(填“挂”或者“不挂”)重物p,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4-6V低压交流电源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③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m;④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要测量一个标有“3V 1.5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A.直流电流表0~3A(内阻约0.1Ω) B.直流电流表0~600mA(内阻约0.5Ω)C.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直流电压表0~15V(内阻约200kΩ)E.滑动变阻器(10Ω,1A) F.滑动变阻器(1kΩ,300mA)①除电源、开关、导线外,为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用(填字母代号)。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A.停表、天平、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停表、天平C.天平、刻度尺、光电计时器D.停表、刻度尺、光电计时器2.以下是粤教版物理课本必修一中的四幅有关实验的插图,请问哪一个实验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A. B.C. D.3.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测量时间的是()A.B.C.D.4.如图(甲)所示,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
在图(乙)中,用于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F 1、F 2、F 3三力共同作用,静止于O 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 。
撤去F 1、F 2,改用一个力F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 点,如图(丙)所示。
图(乙)和图(丙)中圆环要拉到O 点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A .使两次拉橡皮条时小圆环的拉力大小相同B .使两次拉橡皮条对小圆环的拉力方向相同C .使两次拉橡皮条时小圆环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1x 、2x 、3x 、4x 、5x 、6x 分别为AB 、BC 、CD 、DE 、EF 、FG 的长度,下列用来计算打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A .34x x T+ B .342x x T+ C .23454x x x x T +++D .162x x T+ 6.为研究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某同学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物块,物块通过细线连接固定在试验台上的力传感器,如图力(a )。
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b )。
力学实验1.(2021浙江高考)(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王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一条清晰的纸带,其中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O 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和D 为另外4个连续打下的点。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对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重物,实验时选择密度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①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重物质量为200g ,当地重力加速度29.80m/s g =,则从O 点到C 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值p E ∆=___________J 、C 点的动能k C E =___________J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比较k C E 与p E ∆的大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 .工作电压偏高 B .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 C .接通电源前释放了纸带 (2)图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
实验中:①观察到较模糊的干涉条纹,要使条纹变得清晰,值得尝试的是___________。
(单选) A .旋转测量头 B .增大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 .调节拨杆使单缝与双缝平行 ①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 (单选) A .减小单缝与光源间的距离 B .减小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 .增大透镜与单缝间的距离 D .增大双缝与测量头间的距离2.(2021全国甲卷)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α=0.34,cos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T=0.20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 i(i=1,2,3,4,5),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练习(含答案)(时间:45分钟)1.(重庆理综,6(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
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广东汕头市4月第二次模拟)如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如下:(1)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________并记录为F。
(2)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水平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甲),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________。
(3)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F1、F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
(4)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________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
3.(长春质量监测)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出两光电门间距离L②平衡摩擦力即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沿长木板向下运动,且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③取下细绳和沙桶,测量沙子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并记录④把小车置于靠近滑轮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先后通过光电门甲和乙时显示的时间,并计算出小车到达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和运动的加速度⑤重新挂上细绳和沙桶,改变沙桶中沙子的质量,重复②~④的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宽度d=________ cm。
专题十五力学实验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是必考内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实验题除了对教材原有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把考查内容延伸到演示实验中,甚至拓展到迁移类实验、应用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重组,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情景新颖的实验中去.高考物理实验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实验器材的选择,包括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表量程的选择;实物连线和运用图象与表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总结及误差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等.2.重视对基本仪器的读数、构造原理、重要实验方法及电学实验中的故障分析的考查,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的读数.3. 设计性实验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中设计性的实验题比较多,此类实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创造性地应用已学知识、方法、原理,灵活处理陌生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预测高考力学实验题:以打点计时器为主要实验仪器,涉及位移、速度测量的基本力学实验,分值较少,难点不大,命题形式为填空题(或选择性填空).知识点一、测量读数类仪器使用1.游标卡尺(1)各种游标卡尺的有关参数如下表所示:与主尺上的某一刻度线(此某一刻度线不需读出)对齐,由游标上对齐的刻度数(即格数)乘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得出毫米以下的小数;③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以下的小数.【特别提醒】(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可根据游标尺刻度格数的倒数计算,单位为mm.如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150mm=0.02 mm.(2)游标卡尺的读数不需要估读. 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量程一般为0~25 mm ,精确度是0.5 mm÷50=0.01 m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①从固定标尺上读出整 毫米数,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如果露出再加上0.5 mm.②0.5 mm 以下的读数则等于与固定标尺上横线对准的可动圆周上的读数(要估读一位)乘以精度0.01 mm.③测量长度为上述二者之和.如图所示读数为6 mm +0.5 mm +20.2×0.01 mm =6.702 mm.【特别提醒】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要注意两点:(1)半毫米刻度线;(2)估读,末位估读的“0”不要漏掉. 知识点二、力学实验 1.“纸带类”实验 (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使用时,每隔0.02 s 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研究纸带上点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纸带的应用①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测出与n 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的距离s n 和s n +1,由公式v n =s n +s n +12T 算出.(如图所示),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就是根据此法求得物体瞬时速度的.②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就是据此求得物体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因此要选取纸带上打点间隔基本相等的部分进行测量.③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a .利用a =ΔsT 2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Δs =s n +1-s n =aT 2求加速度a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用“逐差法”,s n -s m =(n -m )aT 2.b .图象法利用v n =s n +s n +12T 算出相应时刻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象,根据图线的斜率计算加速度.2.“胡克定律类”实验(1)原理:利用橡皮条或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计算(测量)其长度的变化分析力的变化情况或建立F -x 坐标系,描点画图研究力的变化规律.(2)应用①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 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知识点三、实验误差 1.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从性质和来源看,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1)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仪器,或改进实验方法,或完善实验原理.2.有效数字(1)测量既然总有误差,测量的数值就只能是近似数,如“174.2 mm”最末的一位数字“2”是不可靠数字,但它仍有意义不能舍,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大概数量关系,比如这里174.2与174.8相比是接近174还是175就显而易见了.像174.2 mm 这种带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为误差所在位.在实验中,测量时要按有效数字的规则来读数.(2)确定有效数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单位无关.②关于“0”在有效数字中的特殊性:0在前时,从左往右数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才是有效数字.0在后时,计入有效数字.③乘方不算有效数字;比如3.020×10-3 m/s 中的-3不是有效数字,10也不是. 3.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累积法. (3)图象法.高频考点一 纸带类实验 1.打点计时器系列五个实验力学实验中用到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5个,分别是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3.平衡摩擦力的两个实验及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及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实验均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垫高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4.三个关键点(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法是一样的.(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象,充分利用图象斜率、截距等的物理意义.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精品拼搏 高中物理必抓力学实验基础(答案)一、六个基本实验I :3.尽量使各点分布在所画出的直线上,可允许少数点分布于直线两侧,明显偏离直线的点可舍去. II :1. 校准零点 2. 相同 3. 过大;过小 4. 保持不变III :2. 平行 3. 靠近打点计时器 4. 打点稳定;立即关闭电源IV :1. ① 不要 :②无需 2.远大于V :1. 匀速运动 2. 相对均匀 3. 同一 ;静止VI :1.竖直;竖直 2. 接通电源;松开纸带 3. 体积较小;质量较大 4. 小于 5. 不能;不能二、 (1)DCBA (2)0.1 (3) (4)三、【详解】(1)9 mm +12×0.05 mm =0.960 cm 。
(2) 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B 时的瞬时速度v A =d Δt A ,v B =d Δt B ,A 、B 间位移为s ,由2as =v 2B -v 2A ,得a =12s ⎣⎢⎡⎦⎥⎤⎝⎛⎭⎫d Δt B 2-⎝⎛⎭⎫d Δt A 2。
(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 T ,对物块、重物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则mg -F T =ma ,F T -μMg =Ma ,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属于实验方法粗略,这样会引起系统误差。
答案:(1)0.96 (2)12s ⎣⎢⎡⎦⎥⎤⎝ ⎛⎭⎪⎫d Δt B 2-⎝ ⎛⎭⎪⎫d Δt A 2 (3)mg -(M +m )a Mg (4)系统误差 四、【详解】1.本次实验是在竖直面内做的实验,所以需要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秤调零,故选择B 。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很小的,所以不能用力拉,C 错误。
为了检验两个弹簧秤是否相同,要将两只弹簧秤水平互钩对拉,然后进行读数比较,故选择D 。
2.本实验中,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性是通过悬挂同一水杯来体现的。
只要O 点静止,无论停留在何处,即实现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
故C 步骤多余。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习题含答案解析力学实验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新题一、选择题1.(09·广东理科基础·17)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解析: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可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 正确;与l的截据表示原长则a的原长比b的短,A错。
2.(09·广东理科基础·1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高50Hz),得到如图8所示的纸带。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一S1)等于(S2一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
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xM?xN?(M?N)at,可知(S6一S1)等于(S2一S1)的5倍,B错。
根据B点为A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vB?2xAC,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s,D错。
2t3.(09·全国卷Ⅰ·23)(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cos?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答案:(1)①cos??s2?(h1?h2)2dh1?h2d2d2?m;②;③a?;④mg;(2)3.62cm 22s22ss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cos??s2?(h1?h2)2xdv2v2,②根据v??③根据运动学公式x?,有s?,即有t2a2ash1?h2d2d2a??m;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f?ma,则有f?mg;(2) 在游标卡尺中,主22s2s2s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31mm=3.61cm或者3.62cm 也对。
4.(09·全国卷Ⅱ·23)(13分)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
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s)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9.8m(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2中可读出y1?y2=____①_____m,y1?y2=____②______m,x1?x2=____③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2/s(均可用根号动到P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⑤__________m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④__________s,表示)。
(3)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0.50m。
设E1和E2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E1?E2?100%=________⑥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E1 答案:①0.61;②1.61;③0.60;④0.20;⑤3.0;⑥8.2;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1?y2=0.60m.y1?y3=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x1?x2=0.60m.(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x?at,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2vo?x0.60??3.0m/s t0.212mvo=4.5m,则根据2(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E1?E2?0.082。
E15.(09·上海物理·17)(6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mg?Ma(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得a?mgFmg?,而实际上a??,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
MM(M?m)6.(09·上海物理·18)(6分)利用图A.实验可粗略测量人吹气产生的压强。
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内塞有潮湿小棉球,实验者从玻璃管的一端A吹气,棉球从另一端B飞出,测得玻璃管内部截面积S,距地面高度h,棉球质量m,开始时的静止位置与管口B的距离x,落地点C与管口B的水平距离l。
然后多次改变x,测出对应的l,画出l2-x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斜率k。
(1)若不计棉球在空中运动时的空气阻力,根据以上测得的物理量可得,棉球从B端飞出的速度v0=________。
(2)假设实验者吹气能保持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始终为恒定值,不计棉球与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均为已知,利用图B.中拟合直线的斜率k可得,管内气体压强p=________。
(3)考虑到实验时棉球与管壁间有摩擦,则(2)中得到的p与实际压强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
答案:(1)lgkmg,(2)p+(3)偏小,02h4Sh,解析:小球从B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则有l?v0t,h?12gt联立解得v0?2(P?P1212gmgl220)S4h)Sx?mv?ml?l?x,可知直线的斜率能定理可得:(P?P即:00222h4hmgk?(P?P0)S4hkmg可得P?P0?。
若考虑实验中小球与玻璃管的摩擦则得到的p与实际压强相比应偏小。
4Shmg7.(09·上海·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
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 D )实验次数第I一次第Ⅱ二次第Ⅲ三次第Ⅳ四次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0.05850 0.11662 0.17464 0.23044不通过光电门的同的时间挡(s)光片0.347 0.344 0.343 0.342 (速度m/s)8.(09·山东·23)(12分)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胞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答案:(1)①bcd;②更换不同的小重物;9.(09·安徽·21. Ⅲ)(6分)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3)作出W?v草图;2(4)分析W?v图像。
如果W?v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W∝v3、W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