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随着绿色指标课程理念的深入,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下面就来谈谈作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实践操作开放题

实践操作型练习题是常见的开放性练习题。它常具有答案不唯一的特点。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继而正确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深刻发掘学生思维潜力,使他们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如在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有一道题“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道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实际地去拼一拼,去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在多种拼法的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长和宽的认识,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多角度深刻思维的习惯,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向发散型开放题

发散思维的实施,往往借助于开放型的题目。教学中,适时地, 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确实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炅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促进学生智能和思维的发展。在多向发散型开放题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二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时,出示“男生6人,女生12人,”请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列式解决。由此学生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比如“要计算二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显然, 这两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前者可以提出即可用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乘法、除法计算的问题;而后者可以通过全校二年级男、女生人数来求解;也可以通过每班人数来解答。这道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真实的参照。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一些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知识归类能力开放题

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它是对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或

者是对全课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课堂中正确的使用总结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信息归纳、储存、内化,形成学习能力。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设计归类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作用,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观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对已知因素的选择能力。如计算“1-2+3-4+5-6+……+17-18+19”时,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教师做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使学生明白:题目中的规律性。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而机械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归纳性,提高学生整合能力、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

四、间接隐藏型开放题,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的习惯

在间接隐藏型开放题中,解题所需的某些条件隐藏在题目的背后,如不注意容易遗漏。在解题时既要考虑问题及明确的条件,又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隐藏着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思维的缜密性。如“小胖和4个小朋友折纸花,每人折6朵,一共折了多少朵纸花?”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小胖这个隐藏的条件,错误地列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作业设计改革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