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散步
周瑛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等词语。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以小见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a、概念: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b、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3、关于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chāi()散各得qí( )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括号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春天(总算)来了。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合作探究】
语文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2、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A可以鲜花给文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B、可以鲜花献给文中的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C、可以鲜花献给文中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可以鲜花献给文中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消除了。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和睦、亲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从这篇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的角度你会懂得不同的道理,
你会有不同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精读精练】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我”的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表现了我“母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文中划线的语句描写了“我”的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请你说一说,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文中的“我”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人。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他这一特点的描写语句,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主题阅读】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放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捎来口信,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米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拾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上。_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