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重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政治教案前言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经济的基本含义(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二)能力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经济的基本含义2.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经济的基本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
那什么叫经济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一)经济的基本含义1.经济和人们的生活、(1)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2)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2.经济的基本含义(1)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2)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5)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1.经济常识的特点。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一)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一、经济的基本含义(二)经济的 2.物质资料基本含义生产活包前括四个环节3.经济的基本含义(一)经济常识的基本言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的意义(二)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三)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第一课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2)货币的职能(3)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2)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8)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2)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三)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商品的概念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3.商品的基本属性4.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7.价值规律的含义8.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9.价值规律的作用课时安排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
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
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
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理解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3. 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 介绍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解释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探讨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国家、政权、政治制度等。
第二课时: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 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等。
2. 讨论政治学科的特点,如理论性、实践性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关系。
第三课时: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 教授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考、讨论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政治学科的学习技巧,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
3. 给予学生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1. 引导学生参与政治学科的讨论和辩论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科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政府机构、参与模拟选举等。
3. 鼓励学生进行政治学科的研究和创新,如写作政治论文、参加学科竞赛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2. 授课:介绍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讲解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课时: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2. 授课:分析政治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其应用和意义。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关系。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政治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第三课时: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1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爱国主义的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勤劳勇敢可以体现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英勇顽强等,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为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过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
◇能够反映自强不息精神德典故与名言。
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教学设计【课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一框,是整本书的开篇之作。
通过学习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知识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系统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态更迭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四种社会形态基本情况的分析,抽象概括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感受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体会工人阶级的苦难,从而增强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教学重点】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四种社会形态的图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事例;教学PPT;等【教学过程设计】1.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概述一、导入新课1.通过讨论“你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吗?”引发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
4.讨论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1.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政治制度在生活中的体现。
2.针对某一政治制度,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提问:“我国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应对国内外挑战时的优势。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成果。
4.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政治制度,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三、课堂互动1.让学生就某一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组讨论。
2.针对讨论成果,进行全班分享和交流。
第三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公民权益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国政治制度如何保障公民权益?”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1.讲解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具体措施。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成果。
4.讨论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每一个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制作一份政治教案有益于政治老师的教学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历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优秀6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本框题是本课乃至于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是为了使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消费观指导自己的消费,所以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确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认知图式。
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1、知识分析从地位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三课的第2个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和结构,而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其正确消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主要从学生个人认知的角度,了解各种消费心理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因此,它在整课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部分。
从具体内容看:本框题包括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两个问题,其内在联系是先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合理的消费者。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1)关于消费心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但是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
认识源于实际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指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各种消费心理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一旦形成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行为选择。
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或提供典型案例,去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呈现不良消费心理导致的不良后果,让学生体会、感悟、认同正确消费心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
况。
的结果并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桌检查识记情况识。
补充并学生对所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1)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水平1-1 知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特点。
政治认同: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水平2-2 理解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3)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水平3-2 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科学精神: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
(4)描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水平1-2 知道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5)解释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水平2-2 理解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治认同: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时代的再跨越。
(6)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水平2-2 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科学精神: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7)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水平2-1 评析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
政治认同:明确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生产关系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想一想在原始社会为什么实行平均分配?提示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只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保证社会成员的共同生存。
矛盾: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
文明: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思考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提示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敏感度。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政治生活第一课时:我国的政治制度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3)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3)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自主发展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概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
(3)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政治生活,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请同学们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
3.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你们所在社区(村庄)的具体实践。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
2.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我国政治制度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意义。
第二课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讲义第一课:共产主义新人——劳动与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根源一、人类的活动与社会发展1. 人类的活动与物质生产* 人类是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及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
* 劳动与生产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根源。
*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都是劳动的结果。
2. 物质生产和社会形态的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
* 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
二、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1. 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 共产主义是无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
*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满足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2. 共产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 共产主义的特征是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和劳动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了解人类的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理解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
* 了解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高阶段的本质和特征。
四、课堂实施1. 教学方法* 演讲解说法* 图片、图表解说法2. 预阅读* 学生预《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关于社会发展的文章。
3. 课堂探究*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理解。
* 学生观看相关图表,了解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4. 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课堂讨论的重点内容。
* 引导学生总结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本质和特征。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了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关系,并深入理解了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实现条件、本质和特征。
下节课将继续研究共产主义的其他相关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 思考并写下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 准备课堂讨论中将要分享的观点和想法。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15篇)篇1: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课前准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
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关于金融领域的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平常生活中关注较少。
另外,金融知识是一门宏观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情感升华,从而达到知情融合。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讲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内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熟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和财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学生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郑州地铁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在哪里建成的,何时竣工?(同学们回答,教师放映PPT1)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建成;40年后,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郑州从而成为中国“地铁俱乐部”的第19个成员城市。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情景导入学习目标甲同学说:“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
”乙同学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它们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对此请谈谈你的观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了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理解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理解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科学精神]理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本质特征。
[难点·科学精神]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重点·科学精神]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重点·政治认同]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教材“探究与分享1”提示远古人类中男子打猎,使用的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
人们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采集和渔猎。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①旧石器时代,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教材“探究与分享2”提示查阅相关资料略。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必须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部落的人能够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并发展下去。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氏族和部落联盟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1.(1)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优秀15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要求:解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知道影响生活质量的要素;理解适度消费的重要性;明确提倡艰苦朴素的必要性。
2.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阅读与讨论,能够列举学生和家长中间常见的违反适度消费的现象。
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体验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的适度影响生活质量的几个因素。
2.教学难点: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案例分析四、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消费已经有一定的解。
但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的现象,对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也不能全面看待,因此,教学的难度不大,实用性较强。
五、课堂准备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学生:调查、搜集身边的人不符合适度消费的例子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都市新贵族的现象(二)、讲授新课师:是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以随意支配的呢?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板书)问:如何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呢?下图表为李某月工资单的一部分(单位:元)(1)计算公式: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2)使用方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3)决定或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因素A、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B、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C、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进一步解释借贷消费思考讨论:两位老太太的对话2、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板书)资料导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发展,GDP逐年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明显变化。
如,服装衣着、食品营养、住房环境、交通工具、旅游健身等方面的具体事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授课设计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一章奇异的钱币全章归纳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钱币下手,让学生初步认识钱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经过感觉生活提高认识、解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 2 个框题:一、揭开钱币的奇异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解析钱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讲解几种常有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揭开钱币的奇异面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钱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看法。
2、理解钱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差异、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钱币的关系、纸币刊行规律。
3、运用钱币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详尽资料下手,渐渐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纪性,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钱币看法,成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授课重点】理解钱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授课难点】纸币。
【授课方法】教师启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虑,谈论、交流学习成就。
【授课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看法、新原理很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 2 课时时间学习。
【授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谈论,平时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钱币,本节课将从钱币的产生与本质、钱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认识钱币,从而揭开钱币的奇异面纱。
学生活动:经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惹起研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钱币的奇异面纱1、钱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认识钱币,第一要认识商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一章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教师点评:不是的。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大家可以看课本P 5页,了解一下。
3、纸币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
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商品交换――――→货币――――→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发展【教学体会】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信用工具和外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教学难点】外汇、汇率【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1、信用工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
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
(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